浅谈玄门港围垦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浅谈玄门港围垦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一、浅议漩门港围海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余玥[1](2020)在《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乐清湾鱼类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乐清湾的渔业资源现状,在乐清湾海域布设10个调查站位,于2018年11月(秋季)和2019年5月(春季)采用环境DNA技术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传统的渔业资源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环境DNA技术在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显示:1)用Mi Fish鱼类通用引物对海水中提取的环境总DNA进行扩增,20个样本共检测出鱼类66种,隶属于2纲,13目,29科。其中秋季共25种,隶属于9目,14科,22属,春季共59种,隶属于2纲,12目,26科52属。秋季优势种为双线舌鳎Cynoglossus bilineatus(15.7%)、刀鲚Coilia nasus(14.1%)、暗纹多纪鲀Takifugu fasciatus(9.2%)、斜鳞笛鲷Pinjalo pinjalo(7.7%)和日本须鳎Paraplagusia japonica(6.9%),春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24.9%)、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10.6%)、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7.9%)、棱鮻Liza affinis(9.7%)和白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6.9%)。2)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鱼类多样性在各站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春季鱼类由外海向海湾区域进行生殖洄游,加上受瓯江径流和降水影响,大量的营养输入导致鱼类饵料生物大量繁殖,鱼类多样性高于秋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双线舌鳎、日本须鳎、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黑点脊塘鳢Butis melanostigma等偏向分布于盐度较高的区域,暗纹多纪鲀分布水深较深的区域,刀鲚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这与刀鲚食性有关。3)结合环境DNA和传统拖网调查,在研究海域共发现鱼类85种,隶属于2纲,14目,31科,66属。其中,拖网调查两个季节共鉴定出鱼类42种,隶属于10目,17科,35属。仅在拖网调查中出现的种类数为19种,仅在环境DNA技术中检测出的鱼类有44种,这些物种多数为中上层鱼类,其游速较快,在传统拖网调查不易被捕到。对比结果显示在乐清湾海域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出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传统拖网调查,其结果更全面,不易受鱼的个体特性(如游速、中上层习性、个体小等)所左右。4)根据本文在乐清湾进行的环境DNA采样和拖网调查结果比较,梳理环境DNA技术的优缺点。从优点来看,环境DNA的物种检出率比拖网调查更高,且该方法对环境和目标物种更加友好,不需要直接接触或者捕获生物体,不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其次,环境DNA灵敏度高,采样过程中不需要分类学专家的协助,节省鉴定时间、成本。另外,环境DNA在海水中受温度、盐度、水流等因素影响其降解和运输路径,因此无法获得相对准确的生物量和位置信息,此外环境DNA技术也收数据库物种数的影响,不易发现新物种;同时也无法通过DNA分析目标物种的生物学信息,例如性别、体长、体重等。

田野[2](2020)在《乐清湾资源环境对围垦工程的累积响应探究》文中研究指明乐清湾是浙江省南部难得的天然半封闭海湾,历史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海湾资源和优越的近海生态环境。但随着温台两地现代化建设发展,为拓展城市土地面积和开发利用沿海海洋资源,当地政府在乐清湾内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工程。持续的城市开发,累积的围垦工程给当地创造了巨大社会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环保,为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中国”政策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方针,本文拟探究围垦和乐清湾资源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为滩涂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开展了乐清湾内资源环境对系列典型滩涂围垦工程的累积响应机制研究,定性定量地分析围垦工程对海湾内资源环境的时空影响规律。本文搜集了近20年来乐清湾的资源环境数据,对比分析历史资料,得到了其基本变化特征;并针对乐清湾内滩涂资源,利用MIKE21软件,对湾内滩涂淹没和裸露两种情况的干湿网格处理,建立了乐清湾1997、2007、2015年3个代表年份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以及利用熵值法和关联分析法进行围垦区域选择的合理性分析。综合以上计算分析发现:(1)乐清湾的海岸线变化主要由围垦工程造成。1990-2000,漩门港处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漩门二期围垦工程的实施。2000-2007年间,除蒲岐镇处岸线外推0.7km,翁垟处岸线外推0.8km外,其余地区变化不大。2007-2015年,乐清湾内湾口至湾中断面岸线整体外推平均岸线外推速率在0.1-0.3km/a,2007-2015年间围垦工程使得海湾湾口至湾中的断面宽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近20年的乐清湾内围垦工程的持续实施条件下,湾内潮流有减缓的变化趋势,其中乐清湾内潮流流速除漩门港围垦区域附近5、6号点,在1997-2007年间有所增高,其余区域基本处于下降趋势,其中1-4号点涨潮流速减少12%-17%,落潮流速减少9%-17%,平均流速降低10%-14%,7-9号点涨潮流速下降6%-8%,落潮流速变下降5%-7%,平均流速下降1%-2%。在2007-2015年间,1-4号点涨潮流速下降2%-15%,落潮流速下降5%-8%,5、6号点涨落潮以及平均流速几乎无变化,最大变幅不超过1%,7-9号点降幅较大,涨潮流速下降9%-22%,落潮流速下降5%-27%,平均流速下降21%-28%。在所有点位当中,10-13号点各流速变化幅度最小,各流速变化幅度在0%-5%之间。但整体潮流场的潮流过程影响不大;(3)受潮流变化影响,乐清湾湾内的污染物扩散能力也呈现一定地下降趋势。(4)受围垦工程影响,乐清湾进港航道流速有所下降,泥沙落淤,航道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5)根据熵值法与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湾口开发方案的评价值最高,为0.971,要优于湾顶开发方案的0.622。(6)结合1997-2007,2007-2015的滩涂开发状况与数模结果来看,海湾内围垦工程的实施会影响湾内水动力环境、冲淤状况、水质扩散能力,湾顶处围垦工程的实施对乐清湾的整体影响较大,且湾顶处还有较大的湿地公园,物种丰富,建议尽量不在湾顶处进行围垦开发。湾口处滩涂资源丰富,本身水动力条件较为优越,潮流主流通道靠东,建议优先在湾口西侧进行围垦。

虞羽天,丁岳,邵卓[3](2020)在《循环经济理论在海岛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海岛开发利用,各类海岛环境固体污染物随意排放,海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循环经济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海岛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出发,分别探讨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类型为主导的海岛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建议:第一产业为主导的海岛环境管理应尽量打破产业壁垒,延长产业链;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海岛应重点打造产业园区、集聚区,应用高新技术,集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海岛,在环境管理中应以生态、绿色观念的提倡宣传、教育为主,将海岛联动发展的观念普及,整个过程形成一条绿色循环链。

王越,孙永福,杨树清,宋玉鹏,王柯萌[4](2019)在《我国海洋水库建设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与人口重心向沿海地区的快速转移,水资源成为制约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日益紧迫的淡水问题,我国采取包括海洋水库在内的诸多措施。文章简述海洋水库的概念与分类,回顾海洋水库的修建历程,并对海洋水库修建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对比地下水开采、内陆水库、海水淡化、污水回用、跨流域调水和海洋水库等水资源管理方式,加之考虑沿海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海洋水库在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环境持续性以及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海洋水库的建设有利于沿海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危机的重要措施和实现"陆海统筹"的关键技术,有利于"山顶到海洋"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开发;结合海洋水库的修建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海洋水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苏涛,牛超,詹诚,李云涛[5](2018)在《广西围填海进程及其对近海生态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广西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围填海是缓解沿海省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方式;围填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海洋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在分析广西沿海1949年至今大规模围填海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环境、自然海岸线、滨海湿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大规模围填海对广西近海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出初步的管理方法和对策,为广西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和围填海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李铁军,徐丹,徐汉祥,郭远明[6](2017)在《浙江省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浙江省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围海造地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但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浙江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根据围填海工程的特点和渔业资源分布状况,阐述了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给浙江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填海工程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与措施。

张勇[7](2017)在《浙江省乐清湾生态干扰度与岸线分形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岸带是浅海和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兼备着陆地和海洋的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较为丰富。同时海洋、大气和陆地的相互交错影响着海岸带的物质生产力,给海岸带地区带来各种能源资源。海岸带地区具有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信息、技术和资金等因素优势,海湾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人地发展的矛盾,海岸带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改变。沿海工农业污染,港口码头的建设以及其他的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得海湾地区的海岸线的进退发生了剧烈变化,海湾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也随之变化。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使得沿海海湾地区的人为干扰强度加剧。本文以浙江省东南沿海的海湾——乐清湾为研究区域,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支撑,研究了乐清湾海岸线的时空变迁、分形维数的变化、海岸线的开发强度的变化以及该地区土地类型变化所引起的人为生态干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海岸线分形维数的变化和人为干扰强度的相关关系。利用1971年和1981年2版地形图数据和4期Landsat卫星影像数据以及1期SPOT5 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ENVI4.8和Arc GIS10.2软件对影像进行合成、校正和空间分析。对乐清湾海岸线1,500m范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并对不同的评价单元内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扰度赋值和各个岸段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分形维数和干扰强度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乐清湾地区岸线由于人为的和自然变迁的双重影响,岸线总体上呈现逐年变短的趋势。自然岸线的变化速率小于人工岸线的变化速率,人工岸线的使用率逐年增加,岸线总体的分形维数变小,具体体现在内湾>中湾>外湾。岸线变化的剧烈程度,中湾最大,内湾次之,外湾最小。随着漩门湾工程的推进,内湾由于岸线曲折,自然岸线占主导,围垦方式的不同,面积变化大,岸线的分形维数变化也较大;中湾人类活动最为密集,人工对一些岸段的裁弯取直,使得岸线被改造的速度加快,加之自然岸线占比低,分维值最大;外湾水域宽阔,山地为主,自然岸线保持率高,生态环境好,分形维数变化最小。(2)乐清湾沿岸地区由于城市建设,道路铺设和港口码头的建设,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由于此类用地对环境的干扰强度较大,使得该地区从1990年至2015年的人为干扰总强度呈现变大趋势。年平均的干扰强度从1990年2.927增加到2015年的3.102,呈现变大的趋势。数据表明该地区的人为干扰强度和城市化的进程成正相关,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人均收入增加,即居民收入增加得越快,干扰强度越大,乐清湾西岸的乐清地区大于东岸的玉环地区。(3)岸线分形维数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干扰强度值的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对评价单元内的人工岸线而言,评价单元内干扰度值增加,岸线分形维数减小;因为评价单元内的人工岸线所涉及范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裁弯取直使得该地区分形维数变小。人工岸线分形维数的变化和该地区的人为干扰强度大体上成负相关,即人工岸线分形维数越大,人为干扰强度越弱;对于自然岸线来说,分形维数的变化与人为干扰强度之间,有些岸段成正相关,有些岸段成负相关,这和自然岸线的稳定性有关,乐清湾地区的自然岸线以基岩岸线为主,人为干扰对自然的基岩岸线改变不大,而对于淤泥质的自然岸线而言,人为的干扰对岸线的分形维数影响很大。

文艳,倪国江,闫金玲[8](2016)在《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海岛开发保护虽取得显着成效,但问题亦十分突出。海岛开发保护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借鉴国际经验,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海岛开发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研究和思考,尝试提出可行的海岛开发保护战略目标、思路和对策建议。

华祖林,耿妍,顾莉[9](2012)在《滩涂围垦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围垦工程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和生态效应2个方面总结并分析了其主要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其中环境要素包括水动力、泥沙、污染物输运等,生态效应方面主要是围垦工程对植物、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张振克,张云峰[10](2010)在《当前我国海岛开发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岛屿资源是我国海洋开发的重要依托。随着国际社会海权意识的增加,海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强化海岛管理,发展海岛经济已经成为未来沿海各国的重要发展方向。海岛既是国家海洋权益的体现和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加大海岛的开发力度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海岛发展发展道路、海岛产业结构调整、海岛功能区划、公众利益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我国海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做好面向海岛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海岛的围填海工程多目标综合利用、以及对实施中的围填海工程在平面布局设计上进行改进与调整等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二、浅议漩门港围海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漩门港围海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乐清湾鱼类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乐清湾渔业资源状况
        1.1.1 乐清湾自然条件
        1.1.2 乐清湾的人类活动
        1.1.3 乐清湾渔业资源状况
    1.2 环境DNA研究进展
        1.2.1 环境DNA概述
        1.2.2 环境DNA的发展历史
        1.2.3 环境DNA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乐清湾鱼类组成和时空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DNA提取结果和PCR结果
        2.2.2 测序结果
        2.2.3 物种注释及分类学组成结果
        2.2.4 鱼类相对丰度季节变化
    2.3 讨论
        2.3.1 引物评价
        2.3.2 测序结果和实验设计的讨论
        2.3.3 鱼类种类数和相对丰度季节变化
第三章 乐清湾鱼类群落结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方法和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鱼类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
        3.2.2 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2.3 相似性分析
    3.3 讨论
        3.3.1 鱼类多样性季节变化
        3.3.2 鱼类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3.3 相似性分析
第四章 :拖网调查与环境DNA检测的对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来源
        4.1.2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环境DNA和拖网鱼类物种数的对比
        4.2.2 环境DNA和拖网鱼类组成的对比
        4.2.3 环境DNA和拖网鱼类季节变化和优势种的对比
    4.3 讨论
        4.3.1 乐清湾鱼类组成
        4.3.2 环境DNA
        4.3.3 评价环境DNA技术的优缺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乐清湾资源环境对围垦工程的累积响应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围垦工程对水沙动力环境影响的探究
        1.2.2 围垦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探究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模型原理及其计算方法
    2.1 简介
    2.2 控制方程(假定参数方程)
    2.3 数值解法
        2.3.1 采用中心控制单元的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
        2.3.2 时间积分
        2.3.3 用非结构化三角形网格模拟地形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形地貌
    3.2 水文潮汐基本特征
        3.2.1 径流
        3.2.2 潮汐
        3.2.3 气候气象
    3.3 岸滩及海床地貌
        3.3.1 海岸类型
        3.3.2 潮滩类型及特征
        3.3.3 水下地形地貌
    3.4 泥沙来源及特性
        3.4.1 泥沙来源
        3.4.2 底质分布及特征
    3.5 乐清湾近80年冲淤变化
4 基于现状资料的的乐清湾围垦工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4.1 岸线变化情况
        4.1.1 围垦开发现状
        4.1.2 岸线变化
    4.2 生态环境现状
5 基于数学模型的围垦工程对乐清湾资源环境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建立及其率定
        5.1.1 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
        5.1.2 模型率定
    5.2 水动力变化分析
        5.2.1 流场特征
        5.2.2 潮位变化分析
        5.2.3 纳潮量变化分析
        5.2.4 流速变化分析
        5.2.5 进港航道影响
        5.2.6 水质扩散输运范围变化分析
6 围垦工程区域选择合理性分析
    6.1 综合评价过程
        6.1.1 熵值法确定权重
        6.1.2 灰色关联分析[55]进行适宜性评价及排序
    6.2 规划方案比较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实践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循环经济理论在海岛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循环经济理论
2 海岛环境管理的难点
    2.1 海岛位置分散,环境基础设施缺乏
    2.2 海岛开发建设不当,环境容量下降
    2.3 开发活动无序,缺乏统筹安排
3 循环经济视角下海岛环境管理的基本模式
    3.1 海岛环境管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3.1.1 遵循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严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1.2 遵循统筹协调原则,政府主导,改善设施。
        3.1.3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因岛制宜,科学规划。
        3.1.4 充分发挥市场和科技的力量,遵循科技驱动创新引领的原则。
    3.2 产业导向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同优势的海岛
        3.2.1 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海岛环境管理模式。
        3.2.2 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海岛环境管理模式。
        3.2.3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海岛循环经济发展。
4 结语

(4)我国海洋水库建设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沿海水资源的特征
2 水资源管理方式
    2.1 地下水开采
    2.2 内陆水库
    2.3 海水淡化
    2.4 污水回用
    2.5 跨流域调水
    2.6 水资源供应方式对比
3 海洋水库
    3.1 概念和类型
    3.2 建设历程
    3.3 主要功能
        3.3.1 提供清洁淡水
        3.3.2 防洪减灾
        3.3.3 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4 海洋水库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4.1 选址建堤
    4.2 淡化排咸
    4.3 分流去污
5 对海洋水库建设的思考
    5.1 系统权衡
    5.2 综合设计
    5.3 协同开发
    5.4 不良影响
        5.4.1 动力机制
        5.4.2 生物生态
        5.4.3 水质污染
6 结语

(5)广西围填海进程及其对近海生态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域概况
2 广西围填海发展进程
    2.1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
    2.2 21世纪初至今
3 围填海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自然海岸线遭受破坏
    3.2 对近海水动力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近岸海岛数量减少
    3.4 对滨海湿地的影响
    3.5 对沿海红树林的影响
4 围填海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4.1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4.2 对鱼卵、仔鱼的影响
    4.3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4.4 对近岸传统渔业的影响
5 广西围填海管理与生态修复措施
    5.1 建立、健全围填海法律规章和科学规划
    5.2 严格限制围填海区域和规模
    5.3 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措施和监测机制
6 展望

(6)浙江省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围填海工程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1.1 对鱼卵和仔鱼的影响
    1.2 对4种典型海洋生物的影响
    1.3 对传统经济鱼类的影响
    1.4 对非传统经济鱼类的影响
    1.5 对河口区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1.6 对增养殖区的影响
2 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2.2 对食物链的影响
    2.3 对典型港湾、河口的影响
    2.4 对水文动力、泥沙冲淤和安全的影响
    2.5 对海洋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3 建议
4 结语

(7)浙江省乐清湾生态干扰度与岸线分形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干扰度研究进展
        1.2.2 分形维数研究进展
    1.3 乐清湾相关研究概况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质地貌
        2.2.2 气候特征
        2.2.3 水文特征
    2.3 社会经济概况
        2.3.1 行政区划
        2.3.2 经济发展状况
3 研究方法与数据预处理
    3.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1.1 遥感数据影像收集
        3.1.2 地图及其他相关参考数据
        3.1.3 地形数据和海图数据
        3.1.4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3.1.5 遥感影像预处理
    3.2 研究方法
        3.2.1 海岸线数据提取
        3.2.1.1 海岸线的定义及其分类
        3.2.1.2 海岸线解译标志
        3.2.1.3 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3.2.1.4 Model Builder建模
        3.2.1.5 提取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岸线信息
        3.2.2 干扰度分级赋值与计算
        3.2.2.1 干扰度分级赋值
        3.2.2.2 干扰强度的计算
        3.2.2.3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提取
    3.3 实地调研与现场验证
    3.4 技术路线图
4 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4.1 岸线长度和分形维数变化分析
    4.2 岸线类型变化分析
    4.3 岸线开发利用负荷变化分析
    4.4 小结
5 乐清湾干扰强度变化分析
    5.1 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变化分析
    5.2 干扰强度的时空分析
    5.3 岸线分形维数和干扰强度的关系分析
6 结论
7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现状
    1.1 海岛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
    1.2 新一轮海岛开发大潮蓬勃兴起
    1.3 海岛生态修复与保护逐步展开
2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海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约束明显
        2.1.1 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2.1.2 基础设施较落后
        2.1.3 社会发展水平低
    2.2 海岛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2.1 基础设施工程引发不良影响
        2.2.2 海岛生物多样性降低
        2.2.3 海岛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2.2.4 海岛数量趋减
    2.3 海岛管理薄弱
        2.3.1 海岛管理不到位
        2.3.2 特殊用途海岛保护不力
3 国际海岛开发与保护发展趋势
    3.1 可持续发展成为海岛开发与保护的基本主题
    3.2 海岛自身特定价值是海岛开发保护的根本依据
    3.3 特色服务业的兴起是海岛开发新趋势
    3.4 建设海岛保护区网络
    3.5 海岛基础设施高度完善
4 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战略定位、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4.1 战略定位
    4.2 基本原则
    4.3 战略目标
5 对策建议
    5.1 完善海岛开发保护相关法规与规划
    5.2 实施海岛综合管理,提高海岛管理水平
    5.3 拓展资金来源,加大海岛开发保护投入
    5.4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5 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5.6 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海岛产业体系
    5.7 提高特殊海岛开发保护水平

(9)滩涂围垦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滩涂围垦对环境要素的影响
    1.1 围垦对于水动力的影响
    1.2 围垦对泥沙输运的影响
    1.3 围垦对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2 围垦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
3 总结与展望

四、浅议漩门港围海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环境DNA技术的乐清湾鱼类多样性研究[D]. 余玥.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2]乐清湾资源环境对围垦工程的累积响应探究[D]. 田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循环经济理论在海岛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 虞羽天,丁岳,邵卓.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1)
  • [4]我国海洋水库建设研究与思考[J]. 王越,孙永福,杨树清,宋玉鹏,王柯萌.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12)
  • [5]广西围填海进程及其对近海生态和生物资源的影响分析[J]. 苏涛,牛超,詹诚,李云涛.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03)
  • [6]浙江省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分析[J]. 李铁军,徐丹,徐汉祥,郭远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8)
  • [7]浙江省乐清湾生态干扰度与岸线分形的相关研究[D]. 张勇. 浙江师范大学, 2017(07)
  • [8]我国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思考[J]. 文艳,倪国江,闫金玲.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S2)
  • [9]滩涂围垦的环境影响与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华祖林,耿妍,顾莉. 水利经济, 2012(03)
  • [10]当前我国海岛开发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对策[A]. 张振克,张云峰. 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0

标签:;  ;  ;  ;  ;  

浅谈玄门港围垦工程对乐清湾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