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种常见的上网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冯启伦[1](2021)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文中认为近年来,联合国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使维和行动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害。同时,维和军事人员在适用国际人道法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维和军事人员国际人道法责任承担机制不够完善,致使违反平民保护、给予平民和失去战斗力人员以及被拘留人员人道主义待遇等情况屡禁不止。国际社会唯有进一步加强维和军事人员适用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完善维和军事人员国际人道法责任承担机制,才能有效防范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各类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的发生,有力挽回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形象和声誉。
朱会杰[2](2021)在《基于时序卷积网络的学生兴趣分析与预测》文中提出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其他的业余活动,有的学生有丰富的兴趣爱好,还有的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匮乏。在心理学中,兴趣作为人们内在的一种力量,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重大影响。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关于学生兴趣的研究大多基于社交网络或者单一维度特征,很少从多元特征出发对学生兴趣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教育数据从多元特征出发对学生兴趣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学生数据进行了分析,希望从海量数据集中挖掘有效的学生兴趣信息。在信息化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本文从国内某高校的在线系统中提取了大量的教育数据。然后,本文还从多元维度出发,从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提取出能够表示学生特点的特征。将特征进行标签化,依据时效性将学生的所有属性分为了静态标签属性和动态标签属性,对学生属性特征标签化得到学生画像。通过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和学生兴趣相关性较高的属性,这些属性共同表示学生的兴趣。最后,本文还将学生成绩作为学生兴趣预测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提出一个N-hot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成绩特征的嵌入,从而实现特征转换,能够有效节约空间成本并降低计算复杂度。在本文中,将学生兴趣预测问题重新定义为一个顺序事件预测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学生兴趣预测模型IN-TCN,该模型建立在时序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TCN)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教育数据集做了实验,学生兴趣预测得出的结果显示,该模型不仅始终优于标准的基于逻辑回归的方法,还优于一些深度学习模型。
范彦超[3](2021)在《眼科诊室医患飞沫传播机理及暴露风险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肺炎(SARS-COV-2)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国家都报告了医务工作者感染的比例较高,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与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加速疫情蔓延。医院的呼吸科、ICU和外科由于其感染风险高,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眼科也发现有较多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其感染风险同样不可忽视。明确眼科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面临的各种途径的暴露量,使眼科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其面临的暴露风险,同时也对眼科医生提供精准、适度的个人防护,进而为疫情的后爆发阶段眼科的疫情防控提供有效的建议。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嵌有呼吸道的暖体假人、呼吸模拟装置和气溶胶释放系统,在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仓内进行了验证试验。利用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嵌入有口咽模型和Weibel 0-4级呼吸道模型的暖体假人,并以洁净仓为对象建立了数值模型,使用了新型Poly-hexcore网格算法并利用人体真实的呼吸边界条件,基于瞬态流场模拟了呼出飞沫对易感者的暴露情况,得到了以回风口颗粒物浓度为基准,从环境到人体呼吸道各个部位的暴露剂量。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二者的平均误差为5.6%,到证实了离散相模型及k-ωSST湍流模型模拟飞沫及空气流场、离散方法及边界条件等模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根据眼科标准检查过程,搭建了眼科诊室中直接检眼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科手术三个典型的诊疗过程中各人体及各类检查仪器的三维数值模型,准确的还原了各个诊疗过程中医患的姿势形态和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眼科诊疗过程中医务工作者的吸入暴露、粘膜暴露和间接暴露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典型诊疗过程中眼科医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暴露风险。同等条件下,直接检眼镜检查时医生的直接暴露量(吸入暴露+粘膜暴露)最大,而裂隙灯显微镜与眼科手术时的直接暴露量基本相当,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仪器表面沉降的飞沫核数量较多,造成可能的间接暴露风险更大。在与已有文献的数据对比后发现,眼科医生的吸入暴露较其他人际间交互场景大,尤其是直接检眼镜检查时医生的吸入暴露量约为人际间距为1.0 m时的95倍之多。根据对眼科诊疗过程中各种途径暴露的计算结果,建议对眼科医生进行适度、精准的个人防护。必须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可大幅降低眼科医生的直接暴露风险,在检查仪器使用后必须及时的进行消毒措施。最后,文章对影响眼科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裂隙灯显微镜检过程中患者咳嗽时的吸入暴露量约为呼吸时吸入暴露的7.6倍,而粘膜暴露为呼吸时的16.8倍,而大部分咳嗽飞沫沉降在裂隙灯、桌面及人身体上,这是由于咳嗽呼出气流速度快、飞沫动量大且受重力影响大。在直接检眼镜检查时,医患呼吸相位差为π时吸入暴露量最大,而粘膜暴露及接触暴露量在相位差为π/2时最大,仪器表面的沉降量则在3/2π时最大。此外,相对湿度对飞沫的蒸发过程、运动及扩散有显着影响,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患者咳嗽产生的50μm的飞沫的蒸发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显着减小,而眼科医生的吸入暴露与粘膜暴露也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小,但间接暴露增加,因此适度增加环境湿度有利于减小眼科医生的暴露风险。另外粒径的增大使得悬浮在医生呼吸区的飞沫数量减小,从而眼科医生的吸入暴露、粘膜暴露及接触暴露也减小,但沉降在裂隙灯显微镜上的飞沫数量大幅增加,导致间接暴露量增大。
李晓悦[4](202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病变部位、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探讨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97例pS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评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院内转归情况,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pSS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6.4%(52/19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7%),其次是泌尿道(21.8%),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也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2.7%、5.5%。(2)感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细菌35株(62.5%),其次是病毒13株(23.3%)。细菌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占35.7%),耐药率>50%的主要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7%、75%。(3)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50.0%的主要有青霉素G、苯唑西林、氯洁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感染组的年龄、病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ESSDAI评分(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PRI评分(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干燥程度及疲乏程度、肺脏受累发生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感染组的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低于非感染组(P<0.05),pSS疾病高度活动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与轻度活动组(P<0.05)。(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SSDAI评分、ESSPRI评分、疲乏程度、干燥程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S合并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对广谱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明显耐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及时采集相关样本做病原生物学检测与药敏试验,并根据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部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pSS疾病活动度评分较高、干燥症状比较明显、合并高脂血症或有肺脏累及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并及时采取防治感染的措施。
姜海洋[5](2021)在《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5G提供了高速度、低时延、高带宽的网络环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互联互通”。网络性能的提升促进了位置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给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以下简称LBS)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5G和大数据环境下,LBS产业结构及平台服务模式发生新变化。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中,LBS商业模式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身营销模式的优化设计,而是与产业链相关的参与者共同合作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应用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位置服务相关的技术、管理及立法等层面的优化设计方案,建立所有参与者互相影响、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学术界对于LBS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不断产生新的成果,如何优化位置服务商业模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学者们还没有对5G商用带来的新变化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结论比较分散,对LBS商业模式及其生态系统优化问题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已有研究成果滞后于当前互联网市场的发展。如何开展5G环境下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建立各方共赢的生态系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以5G商用为背景,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LBS商业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论文着重关注了 LBS商业模式理论要素及产业优化问题,从LBS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技术原理入手,将LBS位置服务属性特征与5G技术特点相结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国内市场实际的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围绕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这一核心问题,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论文将LBS商业模式与5G应用紧密结合,对LBS商业模式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LBS商业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融合。(2)对LBS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研究,建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建立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提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建议。(3)为提升精准定位能力,采集真实消费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和技术仿真验证,提出LBS精准定位的具体建议,建立与5G环境相适应的LBS精准定位与营销管理体系。(4)开展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方法研究。分析5G环境下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点,提出新的适应5G环境的隐私保护方法,并结合国内目前LBS市场特征及相关领域法律保护特点提出管理和立法建议。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了 LBS商业模式优化模型,从技术、管理、立法角度提出基于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理念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方案。对基于LBS的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进行优化设计,为5G时代LBS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出具体建议。(2)优化了 LBS用户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和研究模型。引入网络效应、技术感知及用户动机变量研究网络效应动机理论。优化了网络效应、动机理论对于LBS用户行为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机制。将网络效应作为外部变量、技术感知和用户动机作为自变量,对位置服务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研究分析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3)优化室内位置预测算法,解决大型建筑物内定位不准难题。为提高LBS精准定位能力,解决大型建筑物室内的定位能力不足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精确的用户和店铺位置预测和分析方法,采用两层XGBoost算法来预测用户当前所在的店铺和位置信息,并通过商场中的真实顾客数据来检验算法的有效性,为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设计提供技术支撑。(4)提出5G环境下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方案。针对5G环境下位置服务隐私保护难点,提出了新的位置隐私信息保护技术方法和立法建议。论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G环境的融合定位隐私保护方法并进行仿真验证,通过初步降维、定位耦合保护、对称加密传输有效提升了位置隐私信息保护能力。同时,论文对国内外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管理和立法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个人位置隐私信息管理模型和立法建议。
王灿[6](2020)在《纸浆纤维悬浮液絮凝特性及其屈服应力对成纸匀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制浆造纸生产过程包含多道工艺流程,涉及原料的蒸煮、浆料的泵送和贮存、打浆及除杂处理、上网抄造等,而这些工序都与纸浆的流变特性息息相关。纸浆纤维悬浮液是以纤维为固相的多相流体,其絮凝和屈服特性是造纸过程中各操作单元稳定运行和保证成纸性能与质量良好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可为新型造纸装备的研发和高效节能的造纸流程操作提供理论依据。纸浆纤维长度一般为1-3 mm,在造纸过程中极易发生交织缠绕,形成纤维絮团。纤维在悬浮液中能否减少絮聚、分散均匀,对抄造出质量良好的纸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悬浮液絮凝特性及其屈服特性对成纸匀度的影响,本论文从纸浆流变学角度出发,分别测量不同纸浆纤维悬浮液的凝结集聚因子、压缩与剪切屈服应力及Froude数,研究了纤维尺寸、机械打浆处理、纤维表面电荷以及集聚因子对悬浮液屈服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屈服应力耦合对纸张匀度的影响。经过实验,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级前后漂白云杉木浆纤维悬浮液凝结点在1.97~5.51 g/L之间,其凝结集聚因子Ngel的数值范围在26.1~37.8之间,且与纤维长径比A之间满足线性关系Ngel=11.26+0.22A;机械打浆处理前后漂白相思木浆纤维悬浮液凝结点在3.89~5.98 g/L之间,其凝结集聚因子在8.7~21.6之间,打浆处理后悬浮液的凝结点和凝结集聚因子比未打浆处理的浆料明显减小;在保持长径比约为60的情况下,漂白相思木浆、漂白针叶木浆和漂白蔗渣浆纤维悬浮液的凝结点在3.97~7.45 g/L之间,其凝结集聚因子的数值范围在19.3~22.9之间。(2)漂白云杉木浆、漂白相思木浆、漂白蔗渣浆和漂白针叶木浆纤维悬浮液的压缩屈服应力yP和剪切屈服应力均随着集聚因子的增大而增大,且分别满足yP(28)a N b和?y(28)m N n的指数函数关系。在同一集聚因子下,随着纤维长径比的增大,云杉木浆纤维悬浮液的压缩和剪切屈服应力均相对增大;在相同的集聚因子下,随着打浆程度的增大,漂白相思木浆悬浮液的剪切屈服应力也相应增大,但压缩屈服应力先升高再下降。(3)漂白云杉木浆、漂白相思木浆、漂白蔗渣浆和漂白针叶木浆纤维悬浮液的Froude数均随着集聚因子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同一集聚因子下,纤维长径比越小,漂白云杉木浆纤维悬浮液的Froude数也相对越小;机械打浆处理前后漂白相思木浆纤维悬浮液的Froude数与N/Ngel之间具有定量函数关系y=1.46+3.29×10-7e-14.8*N/Ngel。(4)在长径比约为60的情况下,漂白相思木浆、漂白蔗渣浆、漂白针叶木浆纤维的成纸匀度均随着成形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纤维的成纸匀度随着悬浮液压缩屈服应力和剪切屈服应力的增大都逐渐减小,且匀度指数和Froude数之间满足y=axb的指数函数关系。
许泳杰[7](2020)在《地铁智能运维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地铁系统具有大运量、准点率高、快捷、污染小及不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主要工具之一,但同时也有设备构成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维护成本极大等特点。目前地铁设备普遍采用故障维修和计划维修模式,拥有简易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但仍常出现维修不足和维修过剩的问题,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还浪费运维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影响地铁企业的日常运营。因此研发一套新型的地铁智能运维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承担的某地铁智能运维系统的开发项目,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以计划维修和状态维修相结合的预防性维修为主,故障维修为辅的综合维修模式,设计一套新型的地铁智能运维系统。论文主要包括地铁智能运维系统的需求分析、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部署、系统测试和效果分析等内容。论文中重点介绍运用决策树对各种设备的运维方式进行决策分析,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地铁公司对不同的设备采用其最优的运维方式。此外,论文还详细阐述了系统核心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对开发一套地铁智能运维系统具有指导作用。该地铁智能运维系统的上线,不仅能有效管理了地铁设备运维业务,而且还实现了设备数据、标准数据、计划数据和工单数据的规范统一,实现了设备管理、故障维修、预防性维护等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最终可降低地铁企业的运营成本。
杨柠泽[8](2020)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影响及其收入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正在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的形态,深入地改变了农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构建“互联网+三农”的体系中,农户作为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小生计单位,也是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在整个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嵌入到农户生产与生活中,其特性具有的创新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将直接对农户的生计活动产生影响。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户的生计问题一直也被我国政府持续关注。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农户生计资本、生计抉择与生计产出(收入)是研究农户生计问题的重点。农户生计抉择的多样化以及收入渠道的增加是提高农户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以及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及数字乡村战略的背景下,揭示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及收入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路径,探究生计资本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引导农户科学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就业创业、实现农户增收、为中国农村地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提供相关政策参考。本研究在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信息沟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职业最优搜寻理论等相关理论,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6887份农户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影响,以及分析不同生计抉择下的农户收入效应,并探讨了生计资本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具体如下:第一,理论分析。首先,基于全信息理论探究互联网嵌入的信息效应,进一步运用信息沟理论分析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其次,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分析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直接影响,进一步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互联网嵌入通过生计资本对生计抉择的间接影响;再次,基于职业最优搜寻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分析农户收入效应;最后,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结果表明: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具有促进作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具有直接影响,通过生计资本的中介作用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第二,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采用极值熵值法对生计资本进行测度,其结果表明:农户整体的生计资本水平偏低;其中,人力资本指数>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指数;其次,运用OLS回归和似不相关回归(SUR)分析了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再次,通过选取工具变量,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确保变量之间在时间上“前因后果”的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最后,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嵌入频率、互联网嵌入时长以及互联网嵌入目的均能够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其中,互联网嵌入时长与农户生计资本具有“倒U型”关系,当嵌入时长小于4.785(h/每天),互联网嵌入时长会促进农户生计资本存量的提升;针对不同类型生计资本,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嵌入频率、互联网嵌入时长和互联网嵌入目的均对农户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自然资本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第三,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影响。首先,通过多指标划分法和两步聚类分析法将生计抉择划分为三类,务农主导型为1985户,务工主导型为4306户,创业主导型为596户。进一步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影响;其次,通过选取工具变量,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确保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因后果”的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再次,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和标准化系数乘积法检验生计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嵌入频率和互联网嵌入目的促进农户选择务工及创业主导型。相对于务工主导型,互联网使用、互联网嵌入频率和互联网嵌入目的对农户选择创业主导型起到促进作用。其中,互联网社交娱乐频率和互联网社交娱乐目的对农户选择创业主导型的影响分别大于互联网工作学习频率和互联网工作学习目的;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互联网嵌入时长对务工和创业主导型具有显着的“倒U型”关系,表明互联网嵌入时长小于3.5(h/每天),农户选择务工或创业的概率越大。相对于务工主导型,互联网嵌入时长对农户选择创业主导型起到促进作用;生计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选择务工及创业主导型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与自然资本均在其影响路径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第四,不同生计抉择下农户收入效应。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及不同生计抉择下农户收入的影响,进一步运用OLS回归分析了互联网嵌入频率、嵌入时长以及嵌入目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其次,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确保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因后果”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再次,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方法分析生计资本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在修正了样本自选择偏差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着地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效应);互联网嵌入频率越高越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其中,互联网工作学习频率对农户创业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大,互联网社交娱乐频率对农户务农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大;互联网嵌入时长与农户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显着的“倒U型”关系,根据测算出的特定值与其平均值相对比可知,互联网嵌入时长会显着促进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嵌入目的能够显着地提高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其中,互联网工作学习目的对农户务工收入与创业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大,互联网社交娱乐目的对农户务农与创业的影响相对较大。综上所述,互联网嵌入对农户收入的收入效应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生计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金融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务农收入和创业收入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自然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嵌入的连通性,加强农户的互联网嵌入程度,使其高效地连接信息、连接亲情以及连接财富,为农户生计资本存量提供保障。第二,引导农户合理地运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嵌入对优化农户生计抉择和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第三,重视生计资本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员、村干部和村中能人等的指导和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对互联网的了解和使用,从而提高农户进行生计抉择时的生计资本存量,有助于农户收入的提升。第四,政府应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农村地区网络建设质量。第五,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出台互联网技术的财政补贴政策,有利于提高农户互联网嵌入程度。总而言之,只有农户将互联网有效的嵌入到生产生活中,政府才能高效地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以及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研究视角方面。从互联网嵌入角度研究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效应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深度不够;更少有文献关注生计资本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在数字乡村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嵌入到农户生活与生产中,对其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深入研究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并揭示生计资本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中介作用。拓展了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效应研究的视角,是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有效补充,以期弥补互联网与农户生计研究的不足,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第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方面。本文重点关注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及其收入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在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将信息沟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和职业最优搜寻理论运用到本研究框架中。本文选取的互联网嵌入不仅包括农户是否使用互联网,还考虑到互联网嵌入频率、嵌入时长以及嵌入目的对农户生计产生的影响。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五个方面对农户生计资本进行测度。采用多指标划分法和两步聚类分析法将农户生计抉择划分为务农、务工和创业主导型。进一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和标准化系数乘积法进行实证分析。第三,内生性处理方面。已有文献在分析互联网对农户就业创业以及其收入影响的过程中,仅选取工具变量对其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实际上,由于弱工具变量和局部平均处理效应问题,会造成估计参数过大。因此,本文在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之后,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确保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前因后果”的方法再一次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
石晓雯[9](2020)在《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开放性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性问题研究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在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者们将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与编制作为化学开放性研究“突破口”,也给予了重点关注。本研究从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方法、结论三方面的开放形式特征出发,编制化学开放性问题并开展实测,选择典型被试进行深度访谈,以期对化学开放性问题设计提出建议。本研究梳理与述评了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相关文献,界定了化学开放性问题的内涵与特征,结合化学开放性问题的7个设计类型,编制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将山东省2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的3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开展实测。收集、处理测查资料,对问卷进行批改、赋分,根据问卷作答情况筛选有效问卷,使用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量化管理与分析,把握学生对不同类型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解决情况。确定访谈提纲,选择7名被试进行深度访谈,将录音资料转译成文档进行质性分析,测查学生对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解释性知识。最后结合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了解学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探查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化学问题的开放性程度越大,学生给出应答的流畅性、灵活性、创新性就越好;(2)问题表征、问题聚敛空间的开放性是影响学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重要特征;(3)试题包含的知识内容会影响学生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解决。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编制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为以后开展化学开放性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工具;(2)提出影响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设计化学开放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迪[10](2020)在《应用于BIPV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光伏组件与建筑表皮相结合,得到了越来越多建筑设计师的认可,成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研究热点。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弱光性好、可柔性化、质量轻等特点,在BIPV中广泛应用,同时电池吸收层厚度降低带来的光电转换效率下降也备受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BIPV的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来提升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针对采光顶、遮阳、建筑立面三种常见BIPV场景,开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陷光结构的优化设计、光电性能及经济性研究。(1)综合考虑微透镜结构,太阳运动及BIPV场景,利用Trace Pro软件进行了V型、半圆柱型及凹型微透镜陷光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学模拟与对比分析,得到了光捕获性能最优的微透镜陷光结构。结果表明:V型微透镜陷光结构在三种BIPV场景下均拥有最优的光捕获性能。顶角角度70°、槽深100μm的V型微透镜陷光结构在采光顶与遮阳应用场景下,具有最优的光捕获性能,吸收层入射面全年辐射通量可分别提升4.45%和2.84%;顶角角度60°、槽深200μm的V型微透镜陷光结构在建筑立面应用场景下,具有最优的光捕获性能,吸收层入射面全年辐射通量可提升7.63%。(2)利用FDTD Solutions软件对优化后的V型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源垂直入射时,顶角角度60°、槽深200μm的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63.28m A/cm2,相对增强量为15.57%;顶角角度70°、槽深100μm的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56.65 m A/cm2,相对增强量为7.11%。(3)优化后的V型微透镜陷光结构均可不同程度的提升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对可见光与红外线的光捕获性能。三种BIPV场景中,当微透镜陷光结构应用于建筑立面场景时,有最优的可见光波段光捕获性能,可见光波段光捕获性能与红外线波段光捕获性能相差最大。因此建筑立面场景最适合使用微透镜陷光结构。(4)三种BIPV场景中,微透镜陷光结构应用于建筑立面场景时具有最优的经济性。由于微透镜加工成本较高,采用微透镜陷光结构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虽均可获得更高的总发电量收益,但系统经济性比无微透镜陷光结构的系统经济性差。成本分析表明3D打印技术是降低微透镜陷光结构增量成本的有效手段。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微透镜陷光结构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场景的设计与应用提供设计指导。
二、三种常见的上网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种常见的上网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人道法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
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依据 |
(一)维和行动军事人员适用国际人道法之争论。 |
(二)维和行动军事人员适用国际人道法之法理依据。 |
(三)维和行动军事人员适用国际人道法之事实依据。 |
三、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的常见情形 |
(一)违反国际人道法关于保护平民的要求。 |
(二)违反国际人道法关于平民和失去战斗力人员待遇的要求。 |
(三)违反国际人道法关于被拘留人员待遇的要求。 |
四、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之国际法责任 |
(一)维和行动军事人员承担国际人道法责任的法理依据。 |
(二)维和行动军事人员承担国际人道法责任所面临的挑战。 |
(三)维和行动军事人员国际人道法责任承担机制的完善革新。 |
(2)基于时序卷积网络的学生兴趣分析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学生行为分析和预测 |
1.2.2 学生兴趣在教育领域的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贡献 |
1.3.1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及数据集介绍 |
2.1 多类别任务 |
2.2 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 |
2.2.1 数据挖掘 |
2.2.2 数据分析 |
2.3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 |
2.3.1 教育数据挖掘 |
2.3.2 学习分析 |
2.4 数据集 |
2.5 本章小结 |
3 学生兴趣分析与学生画像 |
3.1 问题描述 |
3.2 学生兴趣分析 |
3.2.1 数据预处理 |
3.2.2 相关性分析 |
3.2.3 学生兴趣指数设计 |
3.3 学生画像的标签模型设计 |
3.3.1 静态属性标签 |
3.3.2 动态属性标签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时序卷积网络的学生兴趣预测 |
4.1 问题描述 |
4.2 学生成绩特征提取框架 |
4.2.1 N-hot算法 |
4.2.2 学生成绩向量低维嵌入 |
4.3 学生兴趣预测模型 |
4.3.1 预测模型概述 |
4.3.2 因果卷积 |
4.3.3 膨胀因果卷积 |
4.3.4 对比方法 |
4.3.5 评价指标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眼科诊室医患飞沫传播机理及暴露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不同呼吸方式及产生飞沫的特性 |
1.2.2 飞沫传播及暴露评价 |
1.3 现存研究问题与不足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数值模拟方法及人体模型 |
2.1 引言 |
2.2 气相流场模拟方法 |
2.2.1 Boussinesq假设 |
2.2.2 基本控制方程 |
2.2.3 湍流模型选择 |
2.2.4 控制方程离散及计算方法 |
2.3 颗粒物模拟方法 |
2.3.1 颗粒物的运动模型 |
2.3.2 颗粒物的受力 |
2.3.3 颗粒物的湍流扩散 |
2.3.4 飞沫颗粒物的蒸发 |
2.4 计算人体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数值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3.1 引言 |
3.2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3.2.1 物理模型 |
3.2.2 网格划分 |
3.2.3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3 实验验证 |
3.3.1 暖体假人研发 |
3.3.2 呼吸模拟装置研发 |
3.3.3 飞沫气溶胶释放系统 |
3.3.4 其他实验设备 |
3.3.5 实验方法及参数设置 |
3.3.6 验证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典型眼科诊疗场景的暴露 |
4.1 引言 |
4.2 典型眼科诊疗场景及数值模型 |
4.2.1 直接检眼镜检查 |
4.2.2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
4.2.3 眼科手术 |
4.3 边界条件及稳态流场计算 |
4.3.1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
4.3.2 稳态流场计算 |
4.4 常见诊疗场景暴露风险对比 |
4.4.1 非稳态边界条件 |
4.4.2 非稳态流场及颗粒物计算 |
4.4.3 三种眼科诊疗场景的暴露风险对比 |
4.4.4 眼科诊室的疫情防控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5 眼科暴露影响因素研究 |
5.1 引言 |
5.2 呼出飞沫方式对暴露的影响 |
5.3 呼吸相位差对暴露的影响 |
5.4 相对湿度对暴露的影响 |
5.5 飞沫粒径对暴露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pSS 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
2. pSS 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
3.感染组的 4 种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
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
5.可疑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
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 2002 年美欧修订的 SS 国际分类标准(American and European Consensus Group,AECG 标准) |
附录 C 患者主观症状评分(ESSPRI 评分) |
附录 D 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DAI 评分) |
附录 E 个人简历 |
附录 F 综述 三种常见结缔组织病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5)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3 论文创新点 |
1.4 论文架构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LBS技术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
2.1.1 LBS技术架构及理论 |
2.1.2 LBS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2.1.3 LBS技术发展研究 |
2.2 LBS商业模式及发展历程相关研究 |
2.2.1 LBS商业模式相关研究 |
2.2.2 LBS商业模式发展历程 |
2.3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相关研究 |
2.3.1 LBS隐私保护技术相关研究 |
2.3.2 LBS隐私保护管理与立法相关研究 |
第三章 LBS商业模式特征及存在问题 |
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特征分析 |
3.1.1 LBS商业模式分类 |
3.1.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特征 |
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及趋势 |
3.2.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分析 |
3.2.2 5G时代LBS商业模式前沿趋势研究 |
3.3 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
3.3.1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风险评估 |
3.3.2 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LBS用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4.1 LBS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综述 |
4.2 LBS用户行为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变量测量 |
4.2.3 研究方法 |
4.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4.3.2 样本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3.3 实证检验分析 |
第五章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研究 |
5.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
5.1.1 基于协同创新的LBS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
5.1.2 LBS+O2O商业模式优化设计 |
5.1.3 基于LBS的反向团购商业模式 |
5.2 基于机器学习的LBS用户位置预测研究 |
5.2.1 位置预测服务研究背景 |
5.2.2 位置应用数据处理 |
5.2.3 位置预测研究方法 |
5.2.4 服务项目提升建议 |
5.3 基于平台化运营的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 |
5.3.1 LBS精准营销商业模式特征 |
5.3.2 5G环境下LBS精准营销平台原理 |
5.3.3 LBS精准营销平台优化设计 |
第六章 LBS用户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
6.1 5G环境下移动用户位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
6.1.1 位置隐私保护研究现状 |
6.1.2 融合定位的隐私保护算法及性能分析 |
6.1.3 算法总结与未来研究重点 |
6.2 位置隐私信息管理与立法研究 |
6.2.1 个人位置信息概念及隐私信息泄露风险 |
6.2.2 国内外个人位置隐私信息法律保护现状 |
6.2.3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
6.2.4 个人位置隐私信息保护立法建议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纸浆纤维悬浮液絮凝特性及其屈服应力对成纸匀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制浆造纸装备发展现状 |
1.1.2 纸浆纤维悬浮液的流变特性在纸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1.1.3 造纸工业中纸页成形匀度的重要性 |
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纤维悬浮液的絮凝及屈服特性 |
1.2.1 表征纤维交织密集程度的集聚因子N |
1.2.2 压缩屈服应力 |
1.2.3 剪切屈服应力 |
1.2.4 剪切屈服应力与压缩屈服应力的耦合相关性 |
1.2.5 纤维悬浮液屈服特性对成纸匀度的影响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和创新点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1.3.2 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纤维分级对漂白云杉木浆纤维悬浮液屈服性能的影响 |
2.1 概述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纤维分级处理 |
2.3.2 悬浮液配制及凝结点、压缩屈服应力测量 |
2.3.3 剪切屈服应力测量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不同纤维组分的形态 |
2.4.2 沉降过程 |
2.4.3 凝结点 |
2.4.4 压缩屈服应力 |
2.4.5 剪切屈服应力 |
2.4.6 剪切屈服应力与压缩屈服应力耦合相关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打浆处理对漂白相思木浆纤维悬浮液屈服性能的影响 |
3.1 概述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纤维原料打浆处理 |
3.3.2 凝结点及压缩屈服应力测量 |
3.3.3 剪切屈服应力测量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打浆处理对纤维微观形态的影响 |
3.4.2 凝结点 |
3.4.3 压缩屈服应力 |
3.4.4 剪切屈服应力 |
3.4.5 悬浮液Froude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三种纤维悬浮液屈服性能及与成纸匀度关系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纤维原料处理 |
4.3.2 Zeta电位测量 |
4.3.3 凝结点及压缩屈服应力测量 |
4.3.4 剪切屈服应力测量 |
4.3.5 三种纤维手抄片的制备 |
4.3.6 手抄片匀度指数的测量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不同纤维的尺寸特性和Zeta电位测定 |
4.4.2 沉降过程 |
4.4.3 凝结点测定 |
4.4.4 压缩屈服应力 |
4.4.5 剪切屈服应力 |
4.4.6 剪切屈服应力与压缩屈服应力耦合相关性 |
4.4.7 三种纤维手抄片的匀度指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地铁智能运维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理论和技术 |
1.3.1 地铁智能运维总体思路 |
1.3.2 三种常见的维修方式 |
1.3.3 B/S结构介绍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设备运维中存在的问题 |
2.2 业务需求分析 |
2.3 智能运维分析 |
2.3.1 基于5W2H分析法的运维工单 |
2.3.2 基于决策树的运维方式决策 |
2.3.3 智能运维方式决策实例 |
2.3.4 智能运维流程 |
2.4 功能需求分析 |
2.4.1 设备管理 |
2.4.2 标准管理 |
2.4.3 计划管理 |
2.4.4 工单管理 |
2.4.5 移动端 |
2.5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5.1 性能需求 |
2.5.2 安全需求 |
2.6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6.1 技术可行性 |
2.6.2 经济可行性 |
2.6.3 操作可行性 |
2.7 开发与运行环境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架构设计 |
3.2.2 总体功能包设计 |
3.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3.3.1 设备管理 |
3.3.2 标准管理 |
3.3.3 计划管理 |
3.3.4 工单管理 |
3.3.5 移动端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E-R设计 |
3.4.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5 系统部署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集成、测试和效果分析 |
4.1 系统应用集成 |
4.1.1 与施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应用 |
4.1.2 与供应链管理系统集成应用 |
4.1.3 与短信发送平台集成应用 |
4.2 系统测试 |
4.2.1 测试描述 |
4.2.2 功能测试方案 |
4.2.3 性能测试方案 |
4.2.4 测试结果 |
4.3 效果分析 |
4.3.1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
4.3.2 工单概况分析 |
4.3.3 设备运维方式效果分析 |
4.3.4 工单响应效率分析 |
4.3.5 业务流程优化分析 |
4.3.6 基础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影响及其收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分析框架 |
1.4 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
1.4.1 技术路线 |
1.4.2 论文结构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互联网嵌入 |
2.1.2 生计资本 |
2.1.3 生计抉择 |
2.1.4 农户收入 |
2.2 文献综述 |
2.2.1 互联网对生计资本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2 生计资本对生计抉择及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3 互联网对生计抉择及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 |
2.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3.1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1 互联网嵌入的信息效应分析——基于全信息理论 |
3.1.2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的作用机理——基于信息沟理论 |
3.2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影响的理论分析 |
3.2.1 互联网嵌入对生计抉择的直接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 |
3.2.2 互联网嵌入对生计抉择的间接影响——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 |
3.3 基于职业最优搜寻理论的农户收入效应分析 |
3.4 理论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统计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数据处理过程 |
4.2 样本特征描述统计分析 |
4.2.1 个体特征 |
4.2.2 家庭特征 |
4.2.3 地区特征 |
4.3 互联网嵌入特征描述统计分析 |
4.3.1 互联网使用与嵌入时长 |
4.3.2 互联网嵌入频率 |
4.3.3 互联网嵌入目的 |
4.4 农户生计特征描述统计分析 |
4.4.1 农户生计资本 |
4.4.2 农户生计抉择 |
4.4.3 农户收入 |
4.5 样本特征的交互分析 |
4.5.1 互联网嵌入与农户生计资本的交互分析 |
4.5.2 互联网嵌入与农户生计抉择的交互分析 |
4.5.3 互联网嵌入与农户收入的交互分析 |
4.5.4 生计资本与农户生计抉择的交互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5.2 农户生计资本的测度 |
5.2.1 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2 基于熵值法的生计资本指标权重测算 |
5.3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5.3.1 变量选取 |
5.3.2 模型设定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5 内生性处理 |
5.6 稳健性检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6.2 农户生计抉择的聚类分析 |
6.3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6.3.1 变量选取 |
6.3.2 模型设定 |
6.4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直接影响 |
6.4.1 基准模型回归分析 |
6.4.2 内生性处理 |
6.4.3 稳健性检验 |
6.5 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的间接影响——以生计资本为中介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不同生计抉择下农户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 |
7.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7.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7.2.1 变量选取 |
7.2.2 模型设定 |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7.4 内生性处理 |
7.5 稳健性检验 |
7.6 基于生计资本的中介效应检验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
(9)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提出 |
2 文献综述 |
2.1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内涵 |
2.1.1 开放性问题 |
2.1.2 化学开放性问题 |
2.2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特征 |
2.2.1 开放性问题的特征 |
2.2.2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特征 |
2.3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
2.3.1 创造性问题的设计 |
2.3.2 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
2.3.3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
2.4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测查 |
2.4.1 纸笔测验 |
2.4.2 深度访谈 |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2.1 化学开放性问题内涵的厘定 |
3.2.2 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的编制 |
3.2.3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测评 |
4 理论基础与假设 |
4.1 理论基础 |
4.1.1 创造性问题理论 |
4.1.2 探究性问题理论 |
4.2 研究假设 |
5 研究方法 |
5.1 研究设计 |
5.2 研究流程 |
5.3 研究对象 |
5.4 研究工具 |
5.4.1 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的编制 |
5.4.2 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赋分标准的制定 |
5.4.3 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
5.4.4 化学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
5.5 资料处理与分析 |
5.5.1 化学开放性测查问卷 |
5.5.2 访谈资料 |
6 结果与讨论 |
6.1 学生解决不同类型化学开放性问题的情况分析 |
6.2 知识内容对学生解决化学开放性问题的影响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致谢 |
(10)应用于BIPV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建筑能耗与光伏建筑一体化 |
1.1.2 薄膜太阳能电池与陷光结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PV的发展与应用 |
1.2.2 微透镜陷光结构综述 |
1.2.3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 |
2.1 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2.2 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模型的建立 |
2.2.1 薄膜太阳能电池选型 |
2.2.2 光学模拟软件的选择 |
2.2.3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标准模型 |
2.3 太阳模拟光源的建立 |
2.4 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 |
2.5 光学仿真模拟结果与分析 |
2.5.1 采光顶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2.5.2 遮阳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2.5.3 建筑立面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微透镜陷光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研究 |
3.1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
3.2 电性能模拟研究 |
3.2.1 模拟软件选择 |
3.2.2 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 |
3.2.3 电性能模拟结果与分析 |
3.3 光性能模拟研究 |
3.3.1 光源垂直入射条件下的光性能模拟研究 |
3.3.2 BIPV场景下的光性能模拟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优化设计方法在常见微透镜陷光结构上的应用 |
4.1 两种微透镜陷光结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的建立 |
4.2 光学仿真模拟结果与分析 |
4.2.1 半圆柱型微透镜采光顶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2 凹型微透镜采光顶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3 半圆柱型微透镜建筑立面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4 凹型微透镜建筑立面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5 半圆柱型微透镜遮阳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2.6 凹型微透镜遮阳场景下光学模拟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4.3.1 三种微透镜陷光结构的比较分析 |
4.3.2 不同场景下变量对微透镜陷光结构光捕获性能的影响 |
第5章 微透镜陷光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经济性分析 |
5.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
5.1.1 光伏发电系统仿真参数 |
5.1.2 微透镜陷光结构加工成本 |
5.2 经济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
5.2.1 采光顶场景下的经济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
5.2.2 遮阳场景下的经济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
5.2.3 建筑立面场景下的经济性模拟结果与分析 |
5.2.4 无太阳能光电建筑财政补贴时的经济性分析 |
5.2.5 微透镜陷光结构增量成本降低路径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关于国际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三种常见的上网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军事人员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J]. 冯启伦. 国际研究参考, 2021(09)
- [2]基于时序卷积网络的学生兴趣分析与预测[D]. 朱会杰.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眼科诊室医患飞沫传播机理及暴露风险研究[D]. 范彦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4]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晓悦.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5G环境下LBS商业模式优化研究[D]. 姜海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纸浆纤维悬浮液絮凝特性及其屈服应力对成纸匀度的影响[D]. 王灿. 广西大学, 2020
- [7]地铁智能运维系统设计[D]. 许泳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8]互联网嵌入对农户生计抉择影响及其收入效应研究[D]. 杨柠泽.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化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D]. 石晓雯.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10]应用于BIPV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微透镜陷光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 王迪. 天津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