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健身方便老人(论文文献综述)
杨宇[1](2021)在《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养老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机构逐步从追求机构床位数量向追求空间品质方向发展。建筑设计也从初期的模仿医院、宾馆的空间形式向适合老年人多样生活的空间转变,对建筑空间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目前老年人照料设施主要依据规范和已有的经验进行设计而成,缺少现存问题的定量科学的分析,无法将随着时代变化的老年人真正需求反应出来。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后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量化分析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仅凭经验和感性认识设计建筑的不足。笔者从实际使用者角度出发,将使用评价理论引入老年照料建筑设计中,对已建成的建筑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将得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反馈机制,希望以此提高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合理性和环境质量。首先,本论文梳理了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历史、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典型老年人照料设施适老化设计特点。其次,笔者实地调研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分析其各类主要空间特征,总结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评价的初步要素。然后,通过AHP层级分析法构建使用后评估的评价体系,对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权重要素分析排序;并对其中三个典型生活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价的实证调查,利用调查问卷、访谈、行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和使用倾向评价,分析各个空间的使用问题。最后,根据量化数据结果,分别从总体布局、居住空间、室内公共空间、交通空间四个方面提出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乌审旗颐和老年照料全日照料中心的建筑实践,对以上设计策略实际应用,检验其效果。希望通过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理论体系,为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精细化发展提供借鉴,创造更加适合老年人养老空间环境。
马凤琴[2](2021)在《基于行为需求的京西农村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研究》文中提出在积极老龄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乡村建设高度关注,对于乡村设施及环境建设积极投入,但仍存在农村空巢现象及留守老人激增等问题,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逐渐凸显。目前农村建设往往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同时设计师缺乏对村内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老年人-特殊需求和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导致无法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因此,对农村公共空间进行适老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农村公共空间适老性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市门头沟深山地区自然村的老年人及其活动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京西村落空间布局的特色将京西农村公共空间分为三类。通过吸取国内外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方法,对每一类公共空间从物质环境和老年人行为活动情况两方面出发,总结每类村落公共空间的适老性问题与不足,然后针对每类典型村落公共空间提出适老化改造重点。最后对比三类村落公共空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对比总结提出京西农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解读,确定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老年人行为需求、农村公共空间特性、适老化设计等多方面理论知识,确定研究对象以及调研范围。其次对京西农村老年人的行为需求与户外行为特征进行实地调研、观察、访谈,深入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与行为需求,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不同类型老人行为需求和对公共空间的现状使用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然后选取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不同村落公共空间与老年人行为需求的关系,分析不同村落形态公共空间使用现状与适老性问题,提出不同村落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重点。综上论述,最后进行三类空间对比分析,总结公共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对于老年人户外行为需求的影响,最后提出京西农村公共空间合理的适老化改造策略,探索符合当下农村公共空间的适老化设计。
陈甜喜[3](2021)在《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研究 ——以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产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人口老龄化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乡村养老院环境建设是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体现,引入循证方法对乡村养老院环境建设进行有效指导。据此,在证据探寻之初,首先选取了聊城市两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乡村养老院作为此次调研的重要区域,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踏勘与访谈交流等即时研究方法,采集了老年人使用者行为及实际需求等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整理分析,探讨场地对老年人需求的影响,结合老年群体的使用偏好和环境诉求,找寻创新的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循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借鉴循证方法在医学和建筑学领域两门学科研究的指导,以最佳实践证据作为研究方法,明确了本文关于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的循证架构,阐述设计创新点。其次,对研究乡村养老院循证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并结合实例——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环境设计,寻求循证设计与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的契合点,在证据应用阶段,依据上述所得的最佳证据指导。从关注感知环境的自然性、提升环境空间的功能性、符合建筑形式的地域性和优化细节设施的服务性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通过循证设计理念贯穿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使老年人在乡村养老院生活更加舒适,对构建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姜保成[4](2021)在《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文中认为为了实现新时代下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建设目标,2015年住建部提出“城市双修”的发展理念,着力于解决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优化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建设城市文化空间。“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新时代下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更是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强调未来城市生态和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性;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满足日常休憩活动的服务性空间,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承担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城市双修”理念与口袋公园这两者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的特色化城市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当前城市发展状态下,将“城市双修”理念作为口袋公园设计上的理论指导思想,可以使口袋公园更符合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首先,本文对“城市双修”与口袋公园的理论概念进行归纳整合,并对天津市和平区内符合口袋公园概念的小型城市绿地空间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相关信息,并总结目前天津市和平区口袋公园发展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佩雷公园、绿亩公园、万科蓝山街头公园三个优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口袋公园的设计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其次论述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口袋公园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口袋公园六项设计原则;从口袋公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方面提出生态修复上的设计策略,从城市功能、空间形象、文化空间三个方面提出城市修补的设计策略。最终将“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口袋公园设计原则及策略应用到天津市和平区贵阳社区口袋公园的设计实践中,为未来“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口袋公园理论体系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静雯[5](2021)在《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年公寓作为新兴起的养老设施,既能够提供独立的居住模块,又能给与老年人更好的服务和照顾,符合当下的养老需求。但是传统老年公寓还存在设施老旧、空间活动单一分布不合理、景观环境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老年人独特的特点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满足现代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探寻出一条适宜富平县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的方法是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式,首先,总结国内外对于老年公寓的理论研究、政策推进、无障碍设计及景观设计等成果,提出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导向进行关怀性设计;其次,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出发,明确了老年公寓的相关概念和设计理论的应用,从生理、心理、行为以及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需求基础上通过对三个老年公寓的实地调研,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可借鉴要点和现存问题,总结出老年公寓景观空间设计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特点;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前文总结的经验特点以及待解决问题,提出具体设计策略以及景观要素的适老化设计方法研究。最后,基于上文提出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对富平县老年公寓进行景观设计实践,对研究成果加以论证,为老年人创造更加适老化的景观环境。通过研究得出,在满足空间整体性的同时应当增加空间的多样性,使用功能优先于形式,可以通过增加水景观来丰富空间的观赏性和互动性;道路宜趣味性与便捷性结合,场地宜平整没有凹凸,选用透水性好、防滑、环保的铺装材料,保证老年人的活动步行安全;场内设施数量宜满足人员使用,尺寸依据老年人体工程学;植物搭配不仅要保证美观还应当与康复养生结合等,旨在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刘之傲[6](2021)在《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自2011年以来的30年中,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中国城市正快速发展,“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制度将继续减少城市的工业用地,以增加服务产业用地在城市总用地中的比例,从而产业建筑出现废置、闲置的命运无法避免,工业用地功能的初步替换迫在眉睫。在养老模式方面,最新的“十四五”规划中已经将养老服务朝向社区养老模式方向发展,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养老设施。现有研究中针对一般性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住宅的讨论已相对较多,但对于社区养老设施的研究较少,同时利用现有的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方面这一特定功能置换的研究更是鲜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和探索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首先,论文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从厂房改造设计、社区养老构建和养老设施建设三个方向分别研究,总结梳理与本文论点相关内容加以利用;并根据国内外若干实例展开分析,从中摄取实践项目的改造措施和设计要点。其次,论文以合肥为例通过对社区养老现状进行调研,探究社区中现有的养老设施的不足,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析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根据调研信息从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社区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同时论文通过对闲置厂房改造养老设施的可实施性探究,为研究闲置厂房改造为社区养老设施打下基础。最后,论文从改造设计的目标出发,总结出符合时代发展状况的设计原则;接着为闲置厂房改造前期策划制定策略,提出养老设施规模确定方式和养老设施功能组成构建方式等策略;随后,通过对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的室内空间设计、室外空间设计和立面造型设计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尽可能总结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改造设计策略;并在文末以合肥市香樟颐养中心设计实例作为策略辅证,进一步阐述改造设计的研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笔者希望对未来城市之中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图[169]表[4]参[53]
安家成[7](2021)在《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总体养老需求。而当下老年人养老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机构养老模式也逐渐引起国家重视,伴随着各项有关政策出台及行业规范的颁布,将推动我国养老机构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但在盲目追求养老机构建设“量”产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忽略了老年人对其内部空间“质”的需求。而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通过对青岛市建成养老机构空间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设计层面问题,其空间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了养老机构内部空间人文关怀缺失。此类问题解决需依靠空间设计层面有效方法地指引,但这正是目前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轨迹将养老机构内部进一步划分为床位起居、居室休息、交通联系和公共活动空间,按照空间的不同将其存在问题细化,并提炼出相应空间元素。文章以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为研究主体,从宏观方向的空间设计层面和微观方向的空间细节把握两方面入手提出具体优化设计对策,为验证文中所提出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选取了作为设计重点的床位起居空间私密性优化设计模式,并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情绪测量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测量老年人生理、心理指标的情绪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比对分析心率、血压等客观生理指标以及正负性情绪量表、老年人负性情绪量表、分值量表等主观情绪量表的最终测得数据,对所选取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量化测评和检验,进而用以揭示养老机构室内空间选取设计模式变化对老年人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最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床位起居空间私密性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可行,在后续研究中可利用本实验原理不断完善该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闭环测评系统,进而建立切实有效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体系,以期为我国未来养老机构乃至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建设提供一定助力。
赵丹[8](2021)在《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我国失智老人的总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为止,失智症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流行病”之一,且无法完全治愈。这无疑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国家都已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还将面临着巨大的财政支出。基于该背景下,本文以失智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失智老人的行为特征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失智老人的空间需求并对其心理、生理特征、行为活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够为我国失智老人康复花园景观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论文共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方向与内容,并梳理研究框架。第二章是相关基础概念与理论。通过对失智症与康复景观的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及相关评价方法进行梳理、解读,明确了康复景观对失智症患者的作用与价值,为失智老人康复花园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优秀案例及实地调研分析。通过选取国外失智老人康复花园优秀案例进行剖析,梳理出可借鉴的设计对策。并在国内重点选取了北京长友慧苑失智老人照护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对庭园使用情况、庭园要素关注度、庭园活动情况、患者活动能力、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喜爱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与分析,并对庭园的道路与边界、空间设计、要素设计、植物配置四个部分进行评价。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情况,对失智养老机构康复花园的道路系统、功能分区、植物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失智养老机构康复花园设计策略提供有益指导。第四章是对失智老人特征及行为活动进行研究。首先对失智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对失智老人行为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活动流线以及活动特性进行深入观察并总结,发现不同类型的失智老人其空间类型偏好不同且活动具有被动性、不规律性、聚集性和私密性等特性。基于以上研究总结得出,失智老人的特征以及行为活动对园林的规划布局模式、交通系统、空间功能、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第五章为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策略。基于以上理论及调研形成了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养老机构康复花园景观设计的7项设计原则,分别为安全可视原则、健康舒适原则、易于到达原则、易于交往原则、均好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多样性与个性并重原则,并围绕这7项设计原则结合相关书籍、文献的参考分别对道路系统、空间功能及形式、植物种植、景观要素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设计策略。第六章为西安养老康复中心设计实践。通过对西安养老康复中心展开实践设计,为失智老人营造公共休闲空间、康体活动空间等六大功能分区,并合理设计植物及各类景观要素,为失智老人提供静态助益和动态疗愈作用,从而加强康复功效。第七章为总结,得出文章主要结论,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处与创新点。论文研究了失智老人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以及行为活动的时间、类型、流线、特性等内容,为失智老人康复花园的设计提供了建议。
刘婷婷[9](2021)在《西安老旧小区改造户外适老环境设计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居家养老”时代背景下,西安市即将快速步入老龄化的发展阶段,西安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成为当地养老建设的重要环节。退休老年人是老旧小区适老环境的主要使用者,而他们活动的户外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社区为例,以“完整社区”理念、“海绵城市”等国家政策为背景,以“老旧小区改造”相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南院社区的户外适老环境进行现状调研,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相关方法,从使用功能、物理环境、视觉及文化景观、生态可持续等层面分析南院社区适老性现存问题并提出改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二章是文章的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住区内老年人的行为空间理论、行为空间尺度、老年人在空间中活动的规律性、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特性等相关研究,为后文南院社区内户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理论支持;第三章通过分析南院社区整体现状和场地使用情况、户外环境构成要素完成实地调研,实现对该社区“不适老”现状问题的诊断;第四章主要对南院社区中老年人的户外行为进行现状调研,通过行为注记法得出他们的行为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分布特征,通过使用后评价法对他们关于南院社区的场地满意度和环境需求进行调研,得出影响行为的适老环境设计相关要素;第五章阐述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依据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提炼出改造要素;第六章是南院社区户外适老环境相关节点的适老化提升部分。选取六个代表性的行为偏好空间作为改造重要节点,分别从节点的场地现状、适老化总体设计及功能分析、适老化细部设计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完成对南院社区内部户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提升。本文通过对南院社区老年人的户外行为进行观察及分析,为解决南院社区适老环境户外景观“适老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优化策略,得到以下三个研究结论:(1)通过行为注记,总结出南院社区不同的空间形态与其承载的特定活动类型之间的关系,指导后期的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应根据场地的空间形态,完善相关设施要素。(2)运用适老化改造要素,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改造措施并应用于改造实践。同时,也为同一时期建设的、高校背景下的、单位制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做出了实践参考,完善并补充了适老化改造体系。(3)老年人行为研究中引入了日照分析,结合行为注记,准确判定了老年人行为偏好空间的分布,为今后老旧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区域的选择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胡二平[10](2020)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预计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至19.6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形势愈发严重,半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上升,居住与照料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需要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居住和照料问题。政府部门以及国家卫健委组织为解决这一现象颁布多项政策,倡导医养结合类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和创新,规范行业标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当前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我国养老设施设计和养老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如何设计出多元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也是建筑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研究主要分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讨论、医疗方面的功能配置与组织流线、老年康复景观设计等。但是,针对医养环境现状、医养结合的深度、以及老年人对医养环境的需求研究比较欠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需要数据支撑,要将需求和设计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需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收集有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环境是否满足老年人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医疗与康养环境。本文以文献回顾为基础,将国内外关于医和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和环境设计研究成果做了归纳总结,结合我国当前医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医疗和康养方面的主要关注点,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证案例调研中。本研究调研了郑州和开封两个城市共五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通过现场观察和问卷调研收集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分析老人对环境的使用感受和认知评价等,分别从“医”与“养”两个角度展开对机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的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a.机构基本信息,例如机构建设时间和规模等;b.医疗服务现状,例如医疗空间配置、医养结合深度、医疗服务未满足度;c.康养服务现状,例如居住空间现状、活动空间现状、采光满意度、安静满意度、私密满意度等。根据实证调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现状和使用满意度。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状环境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本文使用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以郑州和开封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例,提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建筑环境优化策略,对未来养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二、绿色健身方便老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健身方便老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
1.1.2 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需求 |
1.1.3 老年人照料设施存在的问题 |
1.1.4 使用后评价对于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相关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老人年照料设施概述和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 |
2.1 老年人照料设施概述 |
2.1.1 老年人照料设施发展历程 |
2.1.2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主体分类 |
2.2 老年人照料设施主要使用人群研究 |
2.2.1 老年人基本特征 |
2.2.2 我国老年人身体及心理特征 |
2.2.3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分析 |
2.3 使用后评价理论 |
2.3.1 使用后评价概念 |
2.3.2 使用评价方法 |
2.3.3 使用后评价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调研及案例分析 |
3.1 老年人照料设施典型案例研究 |
3.1.1 美国老年人照料中心设计案例分析 |
3.1.2 日本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
3.1.3 老年人照料设施国外设计特点 |
3.1.4 美国和日本老年人照料设施对比分析 |
3.2 老年照料建筑生活空间现状先导调研及分析 |
3.2.1 调研设施概况 |
3.2.2 居住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3 室内公共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4 交通空间调研及分析 |
3.2.5 适老化设计特征 |
3.2.6 调研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老人年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后评价应用 |
4.1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评价设计 |
4.1.1 评价目的 |
4.1.2 评价内容 |
4.1.3 评价对象选取 |
4.2 层次分析法(AHP)对生活空间要素的权重评价 |
4.2.1 评价指标设计依据 |
4.2.2 评价体系构建方法选择 |
4.2.3 专家及使用者意见 |
4.2.4 建立评价体系 |
4.2.5 评价因素一致性计算检验 |
4.2.6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4.2.7 数据结果分析 |
4.3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1 满意度评价前期设计 |
4.3.2 满意度评价数据采集 |
4.3.3 建筑整体满意度评价 |
4.3.4 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5 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6 交通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7 室外活动空间满意度评价 |
4.3.8 样本满意度总结分析 |
4.4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使用倾向评价 |
4.4.1 空间使用倾向评价前期分析 |
4.4.2 空间使用需求倾向评价构建 |
4.4.3 研究结果统计及分析 |
4.4.4 研究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策略 |
5.1 基于使用后评价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
5.2 建筑总体布局设计策略 |
5.2.1 总体布局设计要点 |
5.2.2 建筑布局模式设计 |
5.2.3 景观设计 |
5.2.4 室外活动场地设计 |
5.3 居住空间设计策略 |
5.3.1 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
5.3.2 居室空间设计策略 |
5.4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
5.4.1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要点 |
5.4.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
5.4.3 公共活动空间丰富性设计 |
5.5 交通空间设计策略 |
5.5.1 交通空间设计要点 |
5.5.2 交通空间性设计策略 |
5.5.3 交通引导标识优化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实践 |
6.1 设计实践——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年人照料中心 |
6.1.1 项目概况 |
6.1.2 方案设计比较 |
6.1.3 居住空间设计 |
6.1.4 公共空间丰富性设计 |
6.1.5 交通空间设计 |
6.2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附录 A |
(2)基于行为需求的京西农村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积极应对老龄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
1.1.2 理论背景:相关理论研究 |
1.1.3 现实背景:京西农村养老优势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适老性 |
1.2.2 行为需求 |
1.2.3 农村公共空间 |
1.3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京西农村相关问题调查与研究 |
2.1 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分析 |
2.1.1 老年人分类 |
2.1.2 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 |
2.2 京西农村基本概况 |
2.2.1 京西农村现状 |
2.2.2 京西农村的养老模式现状 |
2.3 对京西农村公共空间的研究 |
2.3.1 京西村落空间布局分析 |
2.3.2 农村公共空间分类 |
2.3.3 研究农村公共空间适老性的标准 |
2.4 调研情况汇总 |
2.4.1 调研对象 |
2.4.2 调研方法 |
2.4.3 调研内容汇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张家庄村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及改造 |
3.1 张家庄村概况 |
3.1.1 张家庄区位 |
3.1.2 人口构成 |
3.1.3 村庄规模 |
3.1.4 村落未来规划 |
3.2 张家庄村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
3.2.1 交通空间 |
3.2.2 休闲娱乐空间 |
3.2.3 公共服务空间 |
3.2.4 老年人休闲活动内容 |
3.2.5 老年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
3.2.6 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满意度评价 |
3.3 张家庄村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
3.3.1 健身公园舒适度差 |
3.3.2 服务空间功能错位和管理不善 |
3.3.3 交通空间与老年人户外活动交叉较多 |
3.3.4 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差 |
3.4 张家庄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重点 |
3.4.1 提升交通空间适老性 |
3.4.2 合理利用服务空间 |
3.4.3 提高健身公园的舒适度 |
3.4.4 营造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苇子水村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现状及改造 |
4.1 苇子水村概况 |
4.1.1 人口构成情况 |
4.1.2 村落空间形态特征 |
4.1.3 村落发展规划 |
4.2 苇子水村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
4.2.1 以公共服务空间为主的节点空间 |
4.2.2 以交通空间为主的线性空间 |
4.2.3 以休闲空间为主的面状空间 |
4.2.4 老年人活动现状 |
4.3 苇子水村公共空间使用问题 |
4.3.1 公共服务空间利用率低 |
4.3.2 交通空间道路安全性低 |
4.3.3 公共设施布置不合理 |
4.3.4 户外活动受自然环境影响大 |
4.4 苇子水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重点 |
4.4.1 加强休闲空间的适老性 |
4.4.2 提升街巷道路安全性 |
4.4.3 提高服务设施的数量与质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燕家台村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现状及改造 |
5.1 燕家台村概况 |
5.1.1 区位情况 |
5.1.2 经济人口 |
5.1.3 生态环境 |
5.1.4 村落演变及发展规划 |
5.2 村落公共空间适老性现状 |
5.2.1 交通空间 |
5.2.2 休闲娱乐空间 |
5.2.3 公共服务空间 |
5.2.4 老年人在公共空间的活动特征 |
5.3 村落公共空间适老性存在的问题 |
5.3.1 服务空间功能单一 |
5.3.2 休闲空间缺少活动氛围 |
5.3.3 活动空间布局不合理 |
5.3.4 景观空间适老性不足 |
5.4 村落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重点 |
5.4.1 提升公共空间活动氛围 |
5.4.2 服务空间多功能化 |
5.4.3 增加节点空间 |
5.4.4 加强景观空间适老化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三类村落公共空间适老性比较及改造策略 |
6.1 三类村落公共空间对比分析 |
6.1.1 三类村落公共空间差异性分析 |
6.1.2 三类村落公共空间适老问题的共性分析 |
6.2 针对差异性提出京西农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原则 |
6.2.1 因地制宜原则 |
6.2.2 安全舒适原则 |
6.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6.3 影响京西农村公共空间适老性的共性因素 |
6.4 对比总结提出京西农村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 |
6.4.1 构建安全可达的交通空间 |
6.4.2 搭建丰富全面的公共服务空间 |
6.4.3 增加适老性的休闲娱乐空间 |
6.4.4 提升户外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 |
6.4.5 加强基础设施的适老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研究 ——以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循证设计理念及乡村养老院相关概念阐述 |
2.1 循证设计理念的阐述 |
2.2 乡村养老院概述 |
第3章 乡村养老院环境空间现状的案例调研分析 |
3.1 调研方法 |
3.2 聊城市肖庄养老院环境设计循证调查 |
3.3 聊城市贾寨养老院环境设计循证调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环境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聊城市梁水镇颐养中心环境设计现状 |
4.2 聊城市梁水镇颐养中心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循证设计理念下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环境设计策略 |
5.1 循证基础数据调研与分析 |
5.2 基地区位条件及上位规划 |
5.3 关注感知环境的自然性 |
5.4 提升环境空间的功能性 |
5.5 符合建筑形式的地域性 |
5.6 优化设施细节的服务性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主要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乡村养老院调查问卷 |
插图注释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件 |
毕业设计 |
(4)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研究框图 |
第2章 “城市双修”与口袋公园的理论概述 |
2.1 城市双修 |
2.2 口袋公园 |
第3章 天津市口袋公园设计调研分析及相关优秀案例 |
3.1 天津市口袋公园调研区域分析 |
3.2 天津市口袋公园实地调研分析 |
3.3 天津市口袋公园调研总结及分析 |
3.4 国内外优秀口袋公园案例分析研究 |
3.5 口袋公园设计的经验借鉴 |
第4章 “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研究 |
4.1 “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口袋公园的必要性 |
4.2 “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的设计原则 |
4.3 口袋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策略 |
4.4 口袋公园的城市修补设计策略 |
第5章 “城市双修”理念下天津和平区贵阳社区口袋公园设计实践 |
5.1 项目概况 |
5.2 方案设计 |
5.3 “城市双修”理念的设计落位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严重 |
1.1.2 老年公寓需求增加 |
1.1.3 国家政策的扶植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本章小结 |
2 老年公寓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
2.1 老年人特征与活动特点 |
2.1.1 生理特征 |
2.1.2 心理特征 |
2.1.3 户外行为特征 |
2.1.4 活动特点 |
2.2 老年公寓发展沿革与景观构成 |
2.2.1 发展沿革 |
2.2.2 景观构成 |
2.3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理论 |
2.3.1 老年人与环境交互性设计 |
2.3.2 空间可达性设计 |
2.3.3 提升感知康复性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相关案例现状调查研究 |
3.1 实践案例选取原则及分析内容 |
3.1.1 实践选取原则 |
3.1.2 分析内容 |
3.2 户县—荣华·清荷园 |
3.2.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
3.2.2 区位及案例概况 |
3.2.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
3.2.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
3.3 西安——汉唐老年公寓 |
3.3.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
3.3.2 区位及案例概况 |
3.3.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
3.3.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
3.4 西安——青华山庄老年公寓 |
3.4.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
3.4.2 区位及案例概况 |
3.4.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
3.4.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
3.5 案例分析与问题总结 |
3.5.1 老年公寓的区位与概况对比分析 |
3.5.2 老年公寓的景观空间对比分析与问题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4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
4.1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 |
4.1.1 整体设计丰富空间层次 |
4.1.2 道路的便捷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
4.1.3 植物美观与康复养生结合 |
4.1.4 重视基础设施的适老性 |
4.1.5 对场地精神文化的探索 |
4.2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性设计方法 |
4.2.1 空间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
4.2.2 道路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
4.2.3 植物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
4.2.4 水体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
4.2.5 标识色彩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富平县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实践 |
5.1 富平县老年公寓基本概况 |
5.1.1 基地背景 |
5.1.2 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
5.1.3 人文特征分析 |
5.2 基地概况 |
5.2.1 基本概述 |
5.3 富平县老年公寓前期设计分析 |
5.3.1 设计理念 |
5.3.2 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原则 |
5.4 富平县老年公寓整体设计规划 |
5.4.1 整体规划布局 |
5.4.2 老年公寓空间景观节点适老化设计 |
5.4.3 道路要素适老化设计 |
5.4.4 植物要素适老化设计 |
5.4.5 标识色彩、户外设施要素适老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Ⅱ 图片索引 |
附录-Ⅲ 表格索引 |
附录-Ⅳ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问卷调查 |
致谢 |
(6)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老龄化背景 |
1.1.2 后工业时代背景 |
1.1.3 政策背景 |
1.1.4 养老模式状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研究现状分析 |
2.1 工业建筑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2 社区养老设施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3 厂房改建养老设施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4 厂房改造养老设施的相关案例分析 |
2.4.1 阿瓦隆广场养老服务设施 |
2.4.2 帕克斯勒养老服务设施 |
2.4.3 恒裕曹家渡老年福利院 |
2.4.4 百悦百泰城市颐养中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社区养老需求及厂房改造可行性评估研究 |
3.1 社区养老现状调研 |
3.1.1 调研概述 |
3.1.2 调研现状分析 |
3.1.3 调研总结 |
3.2 社区老年人需求及设计建议 |
3.2.1 社区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 |
3.2.2 基于社区老年需求的养老设施设计建议 |
3.3 闲置厂房置换养老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发展现状 |
3.3.2 闲置厂房改造的必然性 |
3.3.3 闲置厂房改造的方向探索 |
3.4 改造为养老设施的闲置厂房价值评估标准研究 |
3.4.1 区位评价 |
3.4.2 环境评价 |
3.4.3 功能空间评价 |
3.4.4 结构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闲置厂房改造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
4.1 改造设计原则 |
4.2 改造前期策划策略 |
4.2.1 规模策划 |
4.2.2 功能流线策划 |
4.2.3 厂房改造重点问题解决 |
4.3 建筑空间设计 |
4.3.1 居室空间设计 |
4.3.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4.3.3 公共服务空间设计 |
4.3.4 交通空间无障碍设计 |
4.3.5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
4.4 建筑立面设计 |
4.4.1 立面风格 |
4.4.2 立面材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养老设施设计实践——香樟社区颐养中心 |
5.1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项目概况 |
5.1.1 总体概况 |
5.1.2 区位概况 |
5.1.3 厂房改造前概况 |
5.2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策划规划设计 |
5.2.1 定位及规模确定 |
5.2.2 改造难点 |
5.2.3 总体规划设计 |
5.2.4 结构改造设计 |
5.3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建筑空间设计 |
5.3.1 平面功能布局 |
5.3.2 居室空间设计 |
5.3.3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5.3.4 公共服务空间设计 |
5.3.5 交通无障碍设计 |
5.3.6 室外活动空间设计 |
5.4 香樟社区颐养中心建筑立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社区养老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养老机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 |
1.3.2 VR场景构建研究综述 |
1.3.3 用户知觉体验情绪测量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特色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养老机构现状及其空间环境调研 |
2.1 国内部分城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1 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2 上海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3 青岛市养老机构现状 |
2.2 调研对象选取 |
2.2.1 调研对象概要及其空间环境现状 |
2.2.2 调研方法及内容 |
2.2.3 调研结果总结 |
2.3 划定研究空间范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现存问题探析 |
3.1 居室空间内部问题 |
3.1.1 床位起居空间缺乏个人私密性 |
3.1.2 居室休息空间功能布局不合理 |
3.2 建筑空间内部问题 |
3.2.1 交通联系空间格局形式刻板化 |
3.2.2 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利用率低下 |
3.3 室内空间问题成因 |
3.3.1 空间设计层面问题成因 |
3.3.2 空间边界设计元素提炼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
4.1 居室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4.1.1 床位起居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1.2 居室休息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2 建筑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4.2.1 交通联系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2.2 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 室内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对策 |
4.3.1 居室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建议 |
4.3.2 建筑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策略有效性验证 |
5.1 实验理论基础 |
5.1.1 VR技术结合建筑设计概述 |
5.1.2 VR与建筑空间交互设计理念 |
5.1.3 情绪诱发条件及场景设计原则 |
5.2 实验场景建立 |
5.2.1 实验场景构建依据 |
5.2.2 关键设计模式选取 |
5.2.3 对照实验场景建立 |
5.3 实验目的及技术条件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技术条件 |
5.4 实验时间地点及对象选取 |
5.5 情绪测量实验方法 |
5.5.1 客观生理指标测量 |
5.5.2 主观情绪量表测试 |
5.6 实验实施流程 |
5.6.1 准备阶段 |
5.6.2 前测阶段 |
5.6.3 实验阶段 |
5.7 量化测评数据分析 |
5.7.1 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数据分析 |
5.7.2 主观情绪量表测量数据分析 |
5.7.3 综合对比分析 |
5.8 量化测评研究结论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养老机构居室空间场景模型构建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实验知情同意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8)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与全球人口老龄化现状 |
1.1.2 老龄化背景下失智老人现状 |
1.1.3 我国失智老人面临现状与困境 |
1.1.4 康复景观的发展前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2 研究基础 |
2.1 失智症 |
2.1.1 失智症的概念 |
2.1.2 失智症的常见病因及相关特征 |
2.1.3 失智症的发展阶段 |
2.1.4 失智症的治疗方法 |
2.2 康复景观 |
2.2.1 康复景观的概念 |
2.2.2 康复景观的特点 |
2.3 相关理论研究 |
2.3.1 医学 |
2.3.2 环境心理学 |
2.3.3 压力缓解理论 |
2.3.4 注意力恢复理论 |
2.3.5 应激理论 |
2.4 相关评价方法 |
2.4.1 评价方法 |
2.4.2 评价指标选取 |
2.4.3 评价量表 |
3 优秀案例及实地调研分析 |
3.1 埃奇伍德·康芒斯康复花园 |
3.1.1 项目概况 |
3.1.2 设计理念 |
3.1.3 庭园详细设计 |
3.1.4 使用后评价 |
3.2 生命健康中心花园 |
3.2.1 项目概况 |
3.2.2 设计理念 |
3.2.3 庭园详细设计 |
3.2.4 使用后评价 |
3.3 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域家庭生活中心的生活花园 |
3.3.1 项目概况 |
3.3.2 设计理念 |
3.3.3 庭园详细设计 |
3.3.4 使用后评价 |
3.4 北京长友慧苑失智老人照护中心 |
3.4.1 调查范围选择依据 |
3.4.2 机构概况介绍 |
3.4.3 庭院设计概况 |
3.4.4 庭院调查及结果分析 |
3.4.5 案例分析与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失智老人特征及行为活动研究 |
4.1 失智老人特征研究 |
4.1.1 失智老人生理特征 |
4.1.2 失智老人生理需求 |
4.1.3 失智老人心理特征 |
4.1.4 失智老人心理需求 |
4.2 失智老人行为活动研究 |
4.2.1 失智老人行为活动时间 |
4.2.2 失智老人行为活动类型 |
4.2.3 失智老人行为活动流线 |
4.2.4 失智老人行为活动特性 |
4.3 失智老人行为特征对康复花园设计的影响 |
4.3.1 对规划布局的影响 |
4.3.2 对空间功能的影响 |
4.3.3 对服务设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策略 |
5.1 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原则 |
5.1.1 安全可视原则 |
5.1.2 健康舒适原则 |
5.1.3 易于到达原则 |
5.1.4 易于交往原则 |
5.1.5 均好性原则 |
5.1.6 地域性原则 |
5.1.7 多样性与个性并重原则 |
5.2 道路系统设计策略 |
5.2.1 道路形式 |
5.2.2 道路尺度 |
5.2.3 台阶与斜坡 |
5.3 空间设计策略 |
5.3.1 根据失智老人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能力设计活动空间 |
5.3.2 利用灰空间为失智老人提供交往场所 |
5.3.3 营造多元化的园艺体验空间 |
5.3.4 营造心灵疏导空间 |
5.3.5 营造代际互动空间 |
5.4 植物种植设计策略 |
5.4.1 通过植物种植调节温度与湿度 |
5.4.2 通过植物种植调节风力 |
5.4.3 通过植物种植改善空气质量 |
5.4.4 通过植物种植刺激失智老人的感官系统 |
5.4.5 通过植物种植丰富空间变化、增强道路引导性 |
5.4.6 通过植物种植体现季相变化 |
5.5 景观要素设计策略 |
5.5.1 铺装 |
5.5.2 座椅 |
5.5.3 扶手 |
5.5.4 景观雕塑与小品 |
5.5.5 亭与廊 |
5.5.6 水景 |
5.5.7 围栏 |
5.5.8 照明设备 |
5.5.9 标识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6 西安养老康复中心设计实践 |
6.1 项目背景 |
6.1.1 区位位置分析 |
6.1.2 基地概况及周边环境分析 |
6.1.3 基地现状分析 |
6.1.4 SWOT分析 |
6.2 设计定位、理念与构思 |
6.2.1 设计定位 |
6.2.2 规划理念 |
6.2.3 设计构思 |
6.3 方案设计 |
6.3.1 总体规划 |
6.3.2 道路设计 |
6.3.3 植物种植设计 |
6.3.4 空间布局 |
6.3.5 空间设计 |
6.4 专项设计 |
6.4.1 铺装专项设计 |
6.4.2 小品设施专项设计 |
6.4.3 围栏专项设计 |
6.4.4 照明专项设计 |
6.4.5 标识专项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3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图录 |
附录3 表录 |
致谢 |
(9)西安老旧小区改造户外适老环境设计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西安乃至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
1.1.2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及适老化发展相关政策 |
1.1.3 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在西安的发展趋向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
1.3.2 国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
1.3.3 国外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相关实践案例 |
1.3.4 国内住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相关实践案例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5.1 技术路线 |
1.5.2 创新点 |
2.相关基础理论 |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
2.1.1 老年人 |
2.1.2 老旧小区 |
2.1.3 完整社区 |
2.1.4 适老环境设计 |
2.2 住区老年人行为空间理论 |
2.2.1 人体功效学理论 |
2.2.2 马斯洛心理需要层次理论 |
2.2.3 环境行为学理论 |
2.3 住区老年人的行为尺度相关研究 |
2.3.1 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尺度分析 |
2.3.2 住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领域 |
2.4 住区老年人在空间中活动规律性相关研究 |
2.4.1 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 |
2.4.2 老年人户外活动形式 |
2.5 适宜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特性 |
2.5.1 空间的边界性及领域感 |
2.5.2 空间的层次性 |
2.5.3 空间功能的复合性 |
2.6 基础理论在本研究的具体应用 |
3.南院社区场地现状及户外环境使用情况研究 |
3.1 南院社区现状场地特征 |
3.1.1 南院社区概况 |
3.1.2 南院社区的特殊性分析 |
3.1.3 南院社区老年人概况 |
3.1.4 南院社区物质空间现状 |
3.2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构成要素 |
3.2.1 地形 |
3.2.2 交通系统 |
3.2.3 活动场地 |
3.2.4 水体 |
3.2.5 景观小品及辅助设施 |
3.2.6 植物 |
3.3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现状问题 |
3.3.1 使用功能层面 |
3.3.2 物理环境层面 |
3.3.3 视觉及文化景观层面 |
3.3.4 生态可持续层面 |
3.4 本章小结 |
4.南院社区老年人户外行为相关研究 |
4.1 南院社区老年人群特征及类型 |
4.1.1 南院社区老年人群特征 |
4.1.2 南院社区老年人群类型 |
4.2 南院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行为注记 |
4.2.1 南院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
4.2.2 南院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形态 |
4.2.3 行为注记调研的意义与方法 |
4.2.4 冬季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注记调研 |
4.2.5 夏季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注记调研 |
4.2.6 冬夏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注记结果 |
4.3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日照分析及行为关系研究 |
4.3.1 户外环境日照分析的意义 |
4.3.2 冬夏分时段日照分析法 |
4.3.3 南院社区冬夏分时段日照分析 |
4.3.4 南院社区日照分析与行为偏好空间的关系 |
4.4 南院社区现状场地使用后评价 |
4.4.1 使用后评价含义 |
4.4.2 使用后评价内容 |
4.4.3 使用后评价结果 |
4.5 影响行为的适老环境设计相关要素 |
4.5.1 影响户外环境适老化的直接因素 |
4.5.2 影响户外环境适老化的间接因素 |
4.5.3 人为可控制的适老环境设计要素 |
4.5.4 非人为可控制的适老环境设计要素 |
4.6 本章小结 |
5.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
5.1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目标 |
5.1.1 符合学校行政办公环境的形象定位 |
5.1.2 为老人及孩童营造舒适便捷、优美宜居的住区环境 |
5.1.3 营造实用且有特色的户外适老化景观 |
5.1.4 符合国内先进的设计理念 |
5.2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原则 |
5.2.1 以老年人为本 |
5.2.2 健康需求导向 |
5.2.3 邻里持续交往 |
5.2.4 生态可持续性 |
5.3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措施 |
5.3.1 完善设施要素,丰富场地功能 |
5.3.2 结合园艺种植,提升绿化景观 |
5.3.3 设置老幼结合空间,融合代际共享 |
5.3.4 融入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特色 |
5.4 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适老化改造要素 |
5.4.1 适老化的无障碍设施 |
5.4.2 适老化的铺地 |
5.4.3 适老化的休息设施 |
5.4.4 适老化的植物 |
5.4.5 适老化的照明设施 |
5.4.6 适老化的健身设施 |
5.5 本章小结 |
6.南院社区户外环境重要节点适老化改造提升 |
6.1 “后乐园”节点适老化改造 |
6.1.1 场地现状分析 |
6.1.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1.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2 “平凹馆”节点适老化改造 |
6.2.1 场地现状分析 |
6.2.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2.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3 “社区中心”节点适老化改造 |
6.3.1 场地现状分析 |
6.3.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3.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4 “悦心园”节点适老化改造 |
6.4.1 场地现状分析 |
6.4.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4.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5 “知心园”节点适老化改造 |
6.5.1 场地现状分析 |
6.5.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5.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6 “羽毛球场”节点适老化改造 |
6.6.1 场地现状分析 |
6.6.2 场地改造设计及功能分析 |
6.6.3 适老化的细部设计 |
6.7 本章小结 |
7.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讨论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Ⅰ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Ⅱ图片索引 |
附录 -Ⅲ表格索引 |
(10)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老龄化现状及养老特点 |
1.1.2 中国老龄化现状 |
1.1.3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前景和研究趋势 |
1.2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的定义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回顾法 |
1.4.2 实证调研法 |
1.5 研究的创新性 |
1.6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研究回顾 |
2.1 相关概念和现状阐述 |
2.1.1 老年人的特点 |
2.1.2 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
2.1.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类型特征 |
2.2 国内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
2.2.1 国内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
2.2.2 国外有关养老机构环境的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评估方法 |
3.1 国内外老年人环境评估量表简述 |
3.2 医疗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
3.2.1 医疗空间配置方面的评估方法 |
3.2.2 医养结合深度方面的评估方法 |
3.2.3 医疗需求未满足度方面的的评估方法 |
3.3 康养方面的环境评估方法 |
3.3.1 居住空间的评估方法 |
3.3.2 活动空间的评估方法 |
3.4 调研和分析方法 |
3.4.1 观察表 |
3.4.2 问卷 |
3.4.3 数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证案例 |
4.1 案例1 开封市某邦健康公寓 |
4.1.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
4.1.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1.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1.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1.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
4.2 案例2开封某光老年之家 |
4.2.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
4.2.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2.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2.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2.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
4.3 案例3 河南省某养老公寓 |
4.3.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
4.3.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3.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3.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3.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
4.4 案例4 某馨阳光城老年公寓 |
4.4.0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
4.4.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
4.4.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4.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
4.4.4 活动空间设计及功能布局 |
4.4.5 调研数据分析和讨论 |
4.5 案例5 郑州某弘养老院 |
4.5.1 周边场地环境及建筑布局 |
4.5.2 医疗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
4.5.3 居住空间设计及功能分布 |
4.5.5 调研数据分析与讨论 |
4.6 案例总结 |
4.7 本章小结 |
5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优化策略 |
5.1 医疗空间 |
5.1.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
5.1.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
5.1.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
5.2 康养空间 |
5.2.1 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建议 |
5.2.2 细节设计层面的建议 |
5.2.3 智能化设计层面的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绿色健身方便老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生活空间设计研究 ——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颐和老人照料中心为例[D]. 杨宇.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行为需求的京西农村公共空间的适老性研究[D]. 马凤琴.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循证设计理念下的乡村养老院环境设计研究 ——以聊城梁水镇颐养中心为例[D]. 陈甜喜.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2)
- [4]城市双修理念下口袋公园设计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D]. 姜保成.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D]. 陆静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闲置厂房改造的社区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以合肥香樟颐养中心为例[D]. 刘之傲.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9)
- [7]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安家成.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8]基于失智老人行为特征的康复花园设计研究[D]. 赵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9]西安老旧小区改造户外适老环境设计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院社区为例[D]. 刘婷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10]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研究 ——以郑州和开封为例[D]. 胡二平. 河南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