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贮存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济林,陈红生,薛长志,李燕琴[1](2021)在《低毒低挥发环氧改性聚酯浸渍漆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YD319G3环氧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的常规性能、黏度特性、凝胶特性、贮存稳定性以及在某型号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产品局部模型及产品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YD319G3浸渍漆具有低毒、低挥发特性,满足大型风力发电机的VPI绝缘处理工艺要求,浸漆后的模型及产品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是一款适用于风力发电机VPI处理的浸渍树脂。
马青[2](2017)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为探究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速生杉木的机理和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过程,制备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考察了浸渍材的力学及尺寸稳定性等性能,并对树脂改性杉木的机理和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以及固化反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扩大杉木的高效利用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改性技术的工业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真空浸渍法进行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度对固化增重率的影响显着,抽真空时间影响不显着;以固化增重率和固化后试材质量为优化标准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工艺为:-0.08 MPa条件下浸渍30min,常压下浸渍2 h,之后将试件从树脂中取出并拭去表面残余树脂后在-0.09 MPa条件下抽真空30 min。(2)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改性杉木的机理是树脂在细胞腔内表面紧密附着,并与之发生化学结合,从而提高杉木的力学及尺寸稳定性等性能。结果表明:有后真空和无后真空浸渍改性杉木的抗弯强度相比于杉木素材分别提高71.65%和112.85%,抗弯弹性模量分别提高58.28%和67.13%,平均硬度提高14.22%;浸渍材的吸湿、吸水尺寸稳定性显着提高;浸渍材细胞壁结构比杉木素材更均匀,且杉木、有后真空和无后真空浸渍材的细胞壁厚度分别为2.9 μm,8.19 μm和8.97 μm;浸渍材比未处理材的羟基减少、酯基增多。(3)本研究进行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在杉木中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出了树脂及其在杉木中的固化工艺、指前因子、固化反应级数和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为150.167 kJ/mol、平均指前因子为1.09X 1020、固化反应级数为0.958162。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时的表观活化能小于纯树脂,但是固化温度大于纯树脂。(4)本研究分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固化时的气体产物成分和固化产物的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树脂固化过程的气体产物主要是苯乙烯和水;杉木和浸渍材升温过程中的气体产物主要是水;树脂与木材中的-OH发生了促进酯基增加的反应,且此反应的温度范围为50℃-90℃。(5)本研究分析了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受热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并推导出了浸渍材的横纹导热系数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体积分数和孔隙率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浸渍材稳定后各层温度分布比杉木更均匀;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开始固化的温度为 84.2℃;试验所用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横纹导热系数为 2.79×10-4 cal/(cm·℃·s)。
裴海帆[3](2016)在《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制备与应用性能评价》文中认为绝缘无溶剂浸渍漆由热固性树脂及反应型稀释剂、助剂等组成,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真空浸渍和加热固化操作应用过程中低分子、低沸点的有机挥发物脱出。本论文通过控制浸渍漆主体树脂粘度,增加树脂反应活性和降低稀释剂加入量,选用沸点超过200℃的高反应活性稀释剂,并且对高效引发剂、复合阻聚剂进行研究,加快树脂固化过程,从而降低浸渍漆在真空浸渍和加热固化等应用过程的挥发性,成为真正的生态友好型浸渍漆。论文合成了一种低粘度聚酯亚胺树脂,通过对比选取了高沸点丙烯酸酯作为环保型稀释剂,验证了引发剂及复合阻聚体系。试验讨论了亚胺树脂的加入量、加入条件、树脂工艺控制点、丙烯酸酯的加入种类和比例、引发剂的影响和阻聚剂复合使用的比例等对绝缘浸渍漆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配比和工艺参数。并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图谱、热失重分析、常规性能测试等方法对该浸渍漆进行结构分析和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浸渍树脂具有低VOC、耐热性高、机械强度高、工艺应用性好等特点。在冷冻-加热、高温-浸水、冷热冲击、恒定湿热、长时浸水、耐冷媒等特殊环境试验下,测试了无VOC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外观、力学强度、电气强度等性能的变化情况。经过特殊环境实验,机械性能、电气性能测试保持率均大于65%,说明聚酯亚胺浸渍漆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以浸渍漆为主体确定相应的绝缘结构,通过模拟线棒试验进行了绝缘结构的性能、与其他主体绝缘材料相容性评价、恒定湿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绝缘结构在高低温交变环境下性能稳定,与其他绝缘材料相容性好,达到JB/T50133标准一等品水平,属于优良绝缘结构。
周成[4](2016)在《高效电机用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及绝缘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世界范围内60%的电能是被电机消耗的,因此以节能、高效着称的高效电机的推广应用对节约能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备高效电机的关键是高性能的绝缘真空压力浸渍(VPI)树脂的使用,该类树脂应具备突出的耐热性、高击穿电压强度、高粘结强度以及优异耐电晕寿命等性能,而且还应具有优异的工艺性。但是现有VPI树脂存在耐热性差、环保性差、粘结强度低及耐电晕寿命差等不能满足高效电机快速发展对VPI树脂的技术要求,本文针对高效电机用VPI树脂及绝缘系统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第一,不饱和聚酯(UP)浸渍树脂具有成本低、反应速率快和电绝缘性能好的优势,是低压高效电机主要的绝缘浸渍树脂。然而现有的不饱和聚酯浸渍树脂耐热等级通常是F级(155℃),不能满足高效电机发展对绝缘浸渍树脂耐热性提出的技术要求。首次合成苯甲醇封端的含有双键的超支化聚硅氧烷(Vi-HPSi),并对UP进行改性。研究发现,相比于UP树脂,Vi-HPSi/UP体系不仅具有更快的固化活性,而且固化树脂具有更高的交联密度及低的自由体积。Vi-HPSi/UP固化树脂的耐热稳定性明显提升,20Vi-HPSi/UP(含20wt%Vi-HPSi)固化树脂的初始热降解温度为331℃,较UP树脂的值提升了80℃,解决了常规UP树脂耐热性差的技术瓶颈。此外,Vi-HPSi/UP固化树脂具有高的粘结强度和低的介质损耗。Vi-HPSi/UP树脂所具有优异综合性能使之在高效电机的绝缘浸渍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第二,高效电机现用浸渍树脂基本是含有苯乙烯等有毒溶剂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所以研发一种无有毒溶剂、固化挥发份低的环保型无溶剂浸渍树脂,对绝缘浸渍树脂产品的升级换代、对高效电机行业绝缘浸渍处理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环保型浸渍树脂产品甚少,存在挂漆量低及耐热性差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本文设计了含有环氧与硅氧基团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以其作为活性交联单体,制备了新一代环保型聚酯亚胺VPI树脂(SiPEI);在此基础上,首次采用纳米SiO2与流变助剂作为混合改性剂(TH-SiO2)对SiPEI进行了改性。研究表明,SiPEI具有非常低的固化挥发份(<1wt%)、低的毒性、高的闪点及快的固化速度,具有优异的环保特性。相比于SiPEI固化树脂,SiPEI/TH-SiO2的挂漆量提升了84%。25℃与155℃下的最大粘结强度分别为SiPEI树脂的1.4和1.8倍,表明SiPEI/TH-SiO2树脂非常适合应用于高效电机环保型的绝缘浸渍处理,包括新型电动汽车牵引电机的绝缘浸渍处理。第三,变频电机作为最主要的高效电机,由于受到高频脉冲电压的影响,绝缘易于被击穿而失效。为了提高变频电机的抗高频脉冲电压能力,需要采用兼具优异耐电晕性能和高击穿强度的VPI树脂,延长变频电机的使用寿命,提升电机的操作可靠性。针对低压变频电机用VPI树脂,对纳米TiO2表面包覆特殊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形成核-壳结构,并与聚酯亚胺(EPEI)树脂制备杂化树脂(EPEI/HSi-TiO2)。EPEI/HSi-TiO2突破了传统纳米填料改性树脂中易沉淀的技术瓶颈,适合VPI工艺。HSi-TiO2能够改变基体树脂的微观结构,使得改性后的EPEI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电晕寿命,高的击穿电压强度以及改善的局部放电特性。EPEI/HSi-TiO2固化树脂最大的耐电晕寿命为1586min,为EPEI树脂的57倍。这些优异的特性表明EPEI/HSi-TiO2非常适合于低压变频电机的绝缘浸渍处理,能够显着提升变频电机抵抗高频脉冲电压的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第四,环氧/酸酐(EA)树脂体系是最重要的VPI树脂,该树脂具有环保、高击穿强度和优异的电老化寿命,因而被广泛用于高压电机领域(高于3k V),但现有的EA树脂体系的韧性、耐电晕性和热稳定性较差。针对高压变频电机用VPI树脂,制备表面有机包覆处理的SiO2(m SiO2),并用其对EA树脂进行改性。EA/m SiO2具有低压粘度,优异的长期储存稳定性(≥24月),适合VPI工艺。相比于EA树脂,EA/m SiO2固化树脂具有更高的冲击和弯曲强度以及耐电晕寿命与热稳定性。含有9wt%m SiO2的EA/m SiO2固化树脂的冲击强度与耐电晕寿命为25.2k J/m2和806min,分别为EA树脂值的3.4和16.1倍。用EA/m SiO2浸渍的模拟线棒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表明EA/m SiO2非常适合于大型风力发电机以及高压变频电机等绝缘浸渍处理。第五,变频电机80%的失效是由于绝缘系统的损坏引起的。分别运用耐电晕的EPEI/HSi-TiO2、EA/m SiO2树脂对低、高压绝缘系统进行VPI绝缘处理,对绝缘系统综合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EPEI/HSi-TiO2的绝缘系统的耐电晕寿命较常规绝缘系统的耐电晕寿命明显提升,且随着HSi-TiO2含量的增加逐步增大,最长的耐电晕寿命较常规系统的耐电晕寿命提升了约13.8倍,局部放电特性也明显改善。此外,EPEI/HSi-TiO2的绝缘系统具有优异的耐潮、耐油性能,能够满足低压变频电机的使用技术要求。EA/m SiO2树脂浸渍处理的风电绝缘系统的击穿电压随着m SiO2的加入逐步增加。耐电晕性能较传统的聚酯体系也有明显提升,电晕老化700h后,击穿电压保持率在90%以上。EA/m SiO2树脂应用在高压绝缘系统,与少胶云母带具有很好的渗透性,可形成无气隙绝缘系统,介质损耗低、介损增量小。热态介质损耗和击穿电压强度都能达到优等品的范畴,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10k V绝缘系统2Un电老化寿命为2609h,明显高于国际IEC60034-18-32-2010标准中1200h的技术要求。
梁茵,周晓晟,周心怡,陆芸[5](2016)在《H级真空压力浸渍树脂SD1150的研制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酚醛树脂与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采用耐热树脂与改性丙烯酸酯化合物进行改性,制得一种真空压力浸渍树脂SD1150,对其黏度、凝胶时间、电气性能、真空压力浸渍处理绝缘线棒的电气性能、耐热性以及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D1150是一种电气性能优异、耐热性好、毒性小的环保型浸渍树脂。
刘小峯,邹林,陈红[6](2014)在《2012—2013年世界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2012—2013年国内外不饱和聚酯原料市场动态,国内外企业运营情况。综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电性能、收缩性能、力学性能、生物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以及添加剂的应用。
韩庆雨,钟颖,裴勇兵,吴连斌,陈遒,蒋剑雄,来国桥[7](2013)在《有机硅浸渍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国内外有机硅浸渍漆的制备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对有机硅浸渍漆的改性方法进行了介绍,展望了有机硅浸渍漆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导热、耐热、耐高压、节能环保等性能的加成型无溶剂有机硅绝缘漆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邓青山[8](2012)在《聚酯型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饱和聚酯浸渍漆是浸渍漆几大类型之一,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电气绝缘性、力学性能,粘度低和易于浸渍等优点,是国内外无溶剂浸渍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超支化聚酯(HBPE)具有粘度低、流动性好、表面官能团多、易改性、溶解性好、分子量易控制和初始分解温度高等众多优点,在涂料和缓释药物载体等领域均有应用。本文研究不饱和聚酯(UP)和HBPE的制备,配制成浸渍漆,在绝缘结构中的应用。以乙二醇(EG)、丁二醇(BDO)、苯酐(PA)、顺酐(MA)等为原料合成UP,用丙烯酸羟乙酯(HEA)对UP进行封端,制备了HEA封端UP。利用酸值分析和碘量法分析,对反应进程进行分析及了解反应过程中双键含量的变化。正交法分析了催化剂,阻聚剂用量对树脂合成的影响,选择催化剂最佳用量为1%,阻聚剂为0.08%。为更能满足浸渍漆各性能要求,设计了5组UP配方,从配方中选择UP最佳配方为EG:BDO:MA:PA: HEA=1.1:1.1:1.25:0.75:0.17,并对UP进行了FT-IR、GPC、H-NMR、GC-MS等结构表征分析;选择合适的活性稀释剂和其它助剂,将其配制成不饱和聚酯浸渍漆,对其进行了DSC、TG等方法分析和常规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浸渍漆在贮存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下,具有粘度低、电气性能优良、粘接强度高、厚层固化性优良和固化挥发份低等优点。研究了工艺条件对浸渍漆固化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固化工艺为130℃和165℃下各固化3h。将不饱和聚酯浸渍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复合为绝缘结构,结果表明该绝缘结构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MA)等为原料,合成了HBPE,利用酸值和碘量分析,对反应进程进行分析和了解双键含量变化,选择合理的合成工艺。正交分析了催化剂,阻聚剂用量对HBPE合成的影响,选择最佳催化剂用量为1.25%,阻聚剂为0.1%;并对HBPE进行了FT-IR、GPC、H-NMR和GC-MS等结构表征分析;加入环氧丙烯酸酯作为改性剂,乙烯基甲苯(VT)作为活性稀释剂,配制成超支化聚酯无溶剂浸渍漆,对其进行了DSC、TG等分析和常规性能及机械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浸渍漆在贮存稳定性满足使用要求下,具有粘度低、电气性能优良、粘接强度高、厚层固化性好、机械性能优良和较低固化挥发份等优点。研究了工艺条件对超支化聚酯浸渍漆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固化工艺为140℃固化4h。将超支化聚酯浸渍漆、云母带和聚酯薄膜复合为绝缘结构,结果表明该绝缘结构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
邓青山,颜爱国[9](2011)在《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无溶剂浸渍漆的常规性能,阐述了环氧树脂绝缘浸渍漆、不饱和聚酯绝缘浸渍漆、二苯醚树脂绝缘浸渍漆、聚酯酰亚胺绝缘浸渍漆、聚酰亚胺绝缘浸渍漆和有机硅绝缘浸渍漆等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祝晚华,陈求索,孙瑛,黄孙息[10](2011)在《耐热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耐热绝缘浸渍漆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聚二苯醚类、聚酯亚胺类、环氧改性耐热聚酯类、有机硅类和耐热不饱和聚酯类的改性方法,指出了耐热绝缘浸渍漆的发展方向。
二、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贮存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贮存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毒低挥发环氧改性聚酯浸渍漆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 |
1.1 浸渍漆 |
1.2 主要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浸渍漆性能测试结果 |
2.1 常规性能 |
2.2 黏温特性 |
2.3 凝胶特性 |
2.4 贮存稳定性 |
3 产品局部模型评估 |
3.1 模型结构 |
3.2 评估试验流程 |
3.3 性能测试 |
3.4 检测结果 |
4 YD319G3浸渍漆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工程化应用 |
5 结论 |
(2)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速生杉木的改性研究 |
1.2.1 速生杉木的改性需求 |
1.2.2 速生杉木浸渍改性的研究现状 |
1.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
1.3.1 不饱和聚酯树脂概述 |
1.3.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
1.3.3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及应用拓展 |
1.3.4 不饱和聚酯树脂与植源生物质材料的复合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设想 |
1.4.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2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制备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浸渍条件对单元试件增重率的影响 |
2.2.2 浸渍工艺的评价与筛选 |
2.2.3 浸渍工艺的优化 |
2.2.4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杉木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3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
3.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硬度的影响 |
3.2.3 不饱和聚酯树脂对速生杉木微观结构的影响 |
3.2.4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浸渍改性机理分析 |
3.2.5 基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的浸渍改性机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
4.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的固化动力学分析 |
4.2.3 固化动力学参数综合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杉木中固化的反应分析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1.3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基于热重红外的固化反应分析 |
5.2.2 基于原位红外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受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规律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仪器和设备 |
6.1.3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不同环境温度对浸渍材及素材升温过程的影响 |
6.2.2 不饱和聚酯树脂在速生杉木中初始固化温度的确定 |
6.2.3 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材导热系数的演绎与推导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本研究创新点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获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3)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制备与应用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绝缘浸渍漆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
1.2.1 绝缘浸渍漆的作用及发展情况 |
1.2.2 真空压力浸漆(VPI)技术 |
1.2.3 真空压力浸渍漆的分类 |
1.3 聚酯亚胺树脂的发展及特点 |
1.4 浸渍漆用稀释剂的品种、特点及应用 |
1.4.1 活性稀释剂的发展历史 |
1.4.2 丙烯酸酯的品种及应用 |
1.5 开发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开发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意义 |
1.5.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设计与制备 |
2.1 实验部分 |
2.1.1 试验原材料及设备 |
2.1.1.1 试验原材料 |
2.1.1.2 试验仪器及设备 |
2.1.2 实验过程 |
2.1.2.1 树脂的合成过程 |
2.1.2.2 浸渍漆的复配工作 |
2.1.2.3 材料结构和性能的测定 |
2.2 环保型聚酯亚胺树脂的合成方案设计 |
2.2.1 环保型聚酯亚胺树脂的总体设计 |
2.2.2 聚酯亚胺树脂的制备过程与反应原理 |
2.3 聚酯亚胺树脂配方及合成工艺研究 |
2.3.1 合成工艺对树脂性能的影响 |
2.3.2 环保型聚酯亚胺树脂的结构表征 |
2.4 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复配设计 |
2.4.1 活性稀释剂的选择 |
2.4.2引发剂及阻聚剂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应用性能 |
3.1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性能评价 |
3.1.1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常规性能检测 |
3.1.2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工艺适用性 |
3.2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耐环境试验性能检测 |
3.2.1 试样样品制备 |
3.2.2 具体实验条件 |
3.2.3 试验前、后检测项点 |
3.2.4 检测结果 |
3.3 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耐冷媒性能检测 |
3.3.1 耐冷媒试验要求 |
3.3.2 耐冷媒试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绝缘结构性能测试及评价 |
4.1 与其他绝缘材料相容性评价 |
4.1.1 相容性试验要求 |
4.1.2 密封管制样 |
4.1.3 试验结果 |
4.2 绝缘结构性能评价 |
4.2.1 模拟线棒试验要求 |
4.2.2 绝缘结构模拟线棒制作 |
4.2.3 绝缘结构模拟线棒检测 |
4.3 绝缘结构交变湿热试验 |
4.3.1 交变湿热评定试验依据及实验方法 |
4.3.2 绝缘结构模拟线棒制作 |
4.3.3 绝缘系统评定试验内容 |
4.3.4 试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高效电机用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及绝缘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绝缘浸渍树脂 |
1.1.1 概述 |
1.1.2 真空压力浸渍(VPI)技术 |
1.1.3 低压电机用VPI绝缘浸渍树脂 |
1.1.4 高压电机用VPI绝缘浸渍树脂 |
1.2 高效变频电机的发展与应用 |
1.2.1 高效变频电机绝缘失效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2 高效变频电机现用绝缘浸渍树脂 |
1.3 纳米粒子改性绝缘材料的研究进展 |
1.3.1 纳米复合电介质 |
1.3.2 纳米复合电介质的制备技术 |
1.3.3 纳米粒子改性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发展 |
1.3.4 纳米绝缘材料的耐电晕机理分析 |
1.4 电机绝缘系统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耐热不饱和聚酯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材料 |
2.2.2 Vi-HPSi的合成 |
2.2.3 UP树脂的制备 |
2.2.4 Vi-HPSi/UP树脂的制备 |
2.2.5 固化树脂的制备 |
2.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Vi-HPSi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
2.3.2 Vi-HPSi的工艺性 |
2.3.3 Vi-HPSi的固化反应性 |
2.3.4 Vi-HPSi/UP树脂的交联结构 |
2.3.5 Vi-HPSi/UP树脂的力学性能 |
2.3.6 Vi-HPSi/UP树脂的耐热性能 |
2.3.7 Vi-HPSi/UP树脂的介质损耗 |
2.4 小结 |
第三章 环保型聚酯亚胺VPI树脂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材料 |
3.2.2 环保型活性交联单体的合成 |
3.2.3 环保型PEI浸渍树脂的制备 |
3.2.4 高挂漆量PEI浸渍树脂的制备 |
3.2.5 SiPEI/TH-SiO_2和SiPEI固化树脂的制备 |
3.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SiMAG的设计与表征 |
3.3.2 SiPEI的环保特性分析 |
3.3.3 SiPEI/TH-SiO_2的综合性能 |
3.3.4 SiPEI/TH-SiO_2树脂的耐热性 |
3.3.5 SiPEI/TH-SiO_2树脂PD性能 |
3.4 小结 |
第四章 耐电晕PEI树脂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材料 |
4.2.2 纳米TiO?的表面改性 |
4.2.3 EPEI的制备 |
4.2.4 EPEI/HSi-TiO_2杂化树脂的制备 |
4.2.5 EPEI/TiO_2树脂的制备 |
4.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HSi-TiO_2的设计与表征 |
4.3.2 EPEI/HSi-TiO_2杂化树脂的结构 |
4.3.3 EPEI/HSi-TiO_2杂化树脂的综合性能 |
4.4 小结 |
第五章 耐电晕环氧酸酐VPI树脂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材料 |
5.2.2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 |
5.2.3 树脂的制备 |
5.2.4 固化树脂的制备 |
5.2.5 模拟线棒的制造 |
5.2.6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SiO_2的表面改性 |
5.3.2 EA/SiO_2树脂的结构 |
5.3.3 EA/mSiO_2树脂的机械性能 |
5.3.4 EA/SiO_2树脂的耐电晕性能 |
5.3.5 EA/SiO_2树脂的线棒的电绝缘性能 |
5.3.6 EA/SiO_2树脂的热稳定性 |
5.4 小结 |
第六章 耐电晕绝缘系统的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材料 |
6.2.2 低压绝缘系统的制备 |
6.2.3 高压绝缘系统的制备 |
6.2.4 性能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低压绝缘系统的研究 |
6.3.2 高压绝缘系统的研究 |
6.4 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撰写的论文、发明专利 |
致谢 |
(5)H级真空压力浸渍树脂SD1150的研制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主要原材料 |
1.2 SD1150的制备 |
1.3 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树脂的基本性能 |
2.2 温度指数 |
2.3 SD1150浸渍绝缘线棒性能 |
2.3.1 H级3kV绝缘结构线棒电气性能 |
2.3.2 H级3 kV绝缘结构铜棒电老化性能 |
2.3.3 H级6kV绝缘结构铜棒电气性能 |
2.4 SD1150的毒性 |
3 结论 |
(6)2012—2013年世界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市场动态 |
2 主要原料市场概况 |
2. 1 苯乙烯[9] |
2. 2 丙二醇[10] |
2. 3 苯酐[11] |
2.4顺酐[12,13] |
3 研究及应用进展 |
3. 1 玻璃钢复合材料 |
3. 2 不饱和聚酯树脂添加剂 |
3. 3 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性能 |
3. 4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电性能 |
3. 5 不饱和聚酯树脂生物复合材料 |
3. 6 新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
3. 7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 |
4 结语 |
(7)有机硅浸渍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有机硅浸渍漆的制备与固化 |
2 有机硅浸渍漆的改性 |
3 有机硅浸渍漆发展现状 |
4 有机硅浸渍漆发展趋势 |
(8)聚酯型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无溶剂浸渍漆的研究进展 |
1.2.1 无溶剂浸渍漆组成与分类 |
1.2.2 浸渍漆浸渍固化工艺 |
1.3 不饱和聚酯的研究进展 |
1.3.1 不饱和聚酯结构与性能 |
1.3.2 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现状 |
1.3.3 不饱和聚酯应用 |
1.4 超支化聚酯研究进展 |
1.4.1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
1.4.2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改性 |
1.4.3 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 |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1.5.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1.5.3 课题创新点 |
第二章 不饱和聚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不饱和聚酯合成原理及配方 |
2.1.4 不饱和聚酯制备 |
2.1.5 不饱和聚酯表征 |
2.1.6 不饱和聚酯浸渍漆制备 |
2.1.7 不饱和聚酯浸渍漆性能检测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饱和聚酯表征分析 |
2.2.2 不饱和聚酯浸渍漆性能检测与分析 |
2.2.3 工艺条件对浸渍漆的影响 |
2.3 不饱和聚酯浸渍漆在绝缘结构中应用 |
2.4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超支化聚酯树脂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超支化聚酯合成原理及配方 |
3.1.4 超支化聚酯制备 |
3.1.5 超支化聚酯表征 |
3.1.6 超支化聚酯浸渍漆配制 |
3.1.7 超支化聚酯浸渍漆性能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超支化聚酯表征分析 |
3.2.2 超支化聚酯浸渍漆性能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3 工艺条件对超支化聚酯浸渍漆的影响 |
3.3 超支化聚酯浸渍漆在绝缘结构中应用 |
3.4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
致谢 |
(9)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性能 |
2 研究现状 |
2.1 环氧树脂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2.2 不饱和聚酯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2.3 二苯醚树脂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2.4 聚酯酰亚胺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2.5 聚酰亚胺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2.6 有机硅无溶剂绝缘浸渍漆 |
3 发展趋势 |
(10)耐热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耐热绝缘浸渍漆的分类 |
2.1 聚二苯醚改性浸渍漆 |
2.2 聚酯亚胺浸渍漆 |
2.3 环氧改性耐热聚酯漆 |
2.4 有机硅浸渍漆 |
2.5 耐热不饱和聚酯类 |
3 结束语 |
四、改性不饱和聚酯浸渍漆贮存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毒低挥发环氧改性聚酯浸渍漆在风力发电机上的应用研究[J]. 刘济林,陈红生,薛长志,李燕琴. 绝缘材料, 2021(06)
- [2]不饱和聚酯树脂浸渍杉木性能及固化过程研究[D]. 马青.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3]环保型聚酯亚胺浸渍漆的制备与应用性能评价[D]. 裴海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2)
- [4]高效电机用真空压力浸渍树脂及绝缘系统的研究[D]. 周成. 苏州大学, 2016(03)
- [5]H级真空压力浸渍树脂SD1150的研制与性能研究[J]. 梁茵,周晓晟,周心怡,陆芸. 绝缘材料, 2016(06)
- [6]2012—2013年世界不饱和聚酯树脂工业进展[J]. 刘小峯,邹林,陈红. 热固性树脂, 2014(02)
- [7]有机硅浸渍漆研究进展[J]. 韩庆雨,钟颖,裴勇兵,吴连斌,陈遒,蒋剑雄,来国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8]聚酯型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D]. 邓青山. 湖南工业大学, 2012(04)
- [9]无溶剂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J]. 邓青山,颜爱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05)
- [10]耐热绝缘浸渍漆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祝晚华,陈求索,孙瑛,黄孙息. 绝缘材料,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