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阮调弦的归一化

再论阮调弦的归一化

一、再谈阮定弦规范化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徐雯煊[1](2021)在《鼎新摘阮“咸”歌不辍 ——王仲丙阮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包腾和[2](2021)在《“游牧”的乐手 ——着名马头琴艺术家李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围绕中国着名马头琴艺术家李波的艺术活动,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现代化历史背景当中,审视与分析李波及其马头琴艺术的实践与探索。以李波作为中国马头琴艺术的代表性人物,来看群体的艺术发展特征,进而探讨我国近五十年来马头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本文第一章主要梳理了近代以来马尾胡琴类乐器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迁,并概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五代马头琴艺术家,以此定位李波所处的时代及位置。第二章和第三章以对李波人生史与从艺史的记叙来体现他马头琴艺术风格的建构,并阐述李波将马头琴艺术推向国际的过程与方式。第四章分析李波对马头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本土及外来音乐的融合,从设计思路、拓展技法、表演等形式方面分析以他为代表的当代马头琴音乐“新风格”“新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而探讨他对当代蒙古族马头琴的开拓与创新。第五章从艺术观出发,分别从现场表演、作品呈现、市场运营、文化融合等方面,探讨李波的相关举措,从而分析他作为一名国际艺术家取得成功的原因。上述相关对于马头琴音乐代表性艺术家的研究,无论是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还是启迪后人实践、创新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井双双[3](2021)在《阮曲《山歌》演奏强弱特点分析》文中认为

高韵洁[4](2021)在《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潮州音乐含中立音的调式音阶体现着潮乐人特殊的音律观念,这种音律观念通过有品乐器上的“品位”得到了物化的显现,可听、可观、可感,便于调查研究。因此,笔者选取了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琵琶、中阮、月琴、秦琴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潮州音乐有品乐器的发展概况与研究现状的简要梳理,目前对于该论题的研究可以主要分为乐器学与律学两个大的方面,其中值得借鉴与有待深入的部分都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了启发。第二章是对研究对象的形态学分析,主要运用律学的方法与乐器学的方法,阐释潮州音乐特殊的音体系是如何通过品位显现并在乐人的指法操作模式下转化为音响的,此外,笔者还结合不同时期的音频测音结果,分析潮州音乐音律观念的变化情况。第三章主要聚焦于潮乐人的乐器改制行为与作乐行为,笔者以实地调查中获取的资料为基础,通过乐器制作行为中的“变”与“不变”、官方群体与民间群体作乐行为的差异显示潮汕地区“旧传统”与“新传统”并存的现象,阐释不同的群体基于不同的目的产生的不同的改造、适应方式。乐器是传统乐种研究的重要材料,它的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借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潮州音乐有品乐器做多角度研究的同时,能够对潮州音乐产生更为深入独到的理解与见解,充分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王艺璇[5](2020)在《陈长林琴学研究初探》文中研究表明具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双重身份的陈长林先生,以其特殊的学科结构、丰厚的学养与学术成就,成为现当代承前启后、独一无二的标志性“科技型”琴家。本文通过对其琴学理论、操缦实践、音视频辑录等三方面重要成果的研究得出,陈长林先生对现当代古琴的学术研究、传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古琴科技、琴律研究、打谱移植、吟唱操缦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他在古琴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本文结合陈长林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力求对其一生的琴学成就予以理论性的初步归纳与探索,并为当代琴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刘璐[6](2020)在《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弹挑技巧研究》文中提出《云南回忆》作为第一首中阮协奏曲,在阮曲创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着名作曲家、中阮演奏家刘星先生在《云南回忆》创作中对中阮演奏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乐曲运用大量右手弹挑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新的弹挑组合方式,这种重点突出弹挑技巧的创作手法,使《云南回忆》成为一首风格独特的现代阮曲。在《云南回忆》学习与演奏过程中发现,弹挑技巧在乐曲中灵活多变,且在部分乐段弹挑技巧练习中遇到了困难,只有克服此问题才能更高质量地演奏本乐曲。要根据不同弹挑问题对乐段逐个进行针对性练习。本文对《云南回忆》所使用的弹挑技巧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云南回忆》全曲弹挑技巧进行全面分析,阐述了乐曲中弹挑的重要性及特点。第二章是对《云南回忆》弹挑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分别从三个乐章弹挑的特色、表现力、角度与力度变化等方面对技巧的难点进行阐述,通过分析解决难点问题,提高自身演奏水平。第三章从自身演奏实践出发,对《云南回忆》弹挑演奏感悟进行总结,并提高了本人对弹挑练习的认知,对弹挑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对科学性弹挑的更高追求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与演奏实践发现,弹挑是提升《云南回忆》演奏水平的关键,也是其它所有演奏技巧的基础。《云南回忆》的特殊性让本人更加深入认识到弹挑练习的重要性,提高了本人弹挑技巧的演奏实践,积累了演奏经验,也是今后舞台实践的新起点。

彭新媛[7](2020)在《吕剧现代戏音乐创新研究 ——以现代戏《补天》、《回家》为例》文中指出吕剧,在民间曾有“驴戏”、“吕戏”、“捋戏”等称谓,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才逐渐统称为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剧种。吕剧从发展初期一直到今天,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创造,不断地发展革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剧种音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推动着吕剧不断地成长壮大,现已成为全省覆盖面最广、拥有专业剧团最多,甚至在全国都广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可见吕剧音乐对吕剧发展的重要性。剧种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是戏曲剧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戏曲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吕剧音乐也不例外,吕剧音乐是吕剧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人们喜爱吕剧与其极具地方性代表风格的音乐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从初期对自身风格特色的完善统一到现在占据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要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目音乐作品,近现代随着《李二嫂改嫁》、《补天》等剧目音乐的相继出现,其音乐与之前相比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也引发了吕剧音乐对未来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思考,因此对吕剧音乐的研究具有时代的意义。现阶段吕剧音乐的发展面临着继承传统与时代发展的双重压力,因此需要更广泛地研究吕剧近现代所创剧目音乐,通过对比总结出适合吕剧现代戏音乐发展的规律,才能使吕剧音乐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吕剧现代戏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谱例对其在唱腔音乐和器乐伴奏这两大部分进行音乐本体方面的分析研究,以分析吕剧现代戏音乐创作新手法和加入的新元素为本文的创新点,尝试总结吕剧现代戏音乐在其唱腔与伴奏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全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吕剧的渊源及音乐的风格特征”,主要是从吕剧的渊源发展延伸到对吕剧音乐的渊源探索,并对吕剧音乐在声腔、伴奏乐队中的发展完善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第二章是“吕剧现代戏音乐创新研究”,主要是以近现代吕剧现代戏音乐(如《补天》、《回家》)为主,综合研究吕剧现代戏音乐在其唱腔及伴奏音乐在其音乐本体方面的变化;第三章是“吕剧音乐的未来展望”,主要是探索吕剧音乐在唱腔、伴奏乐队等方面的发展与不足问题,为吕剧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为吕剧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牛梦[8](2020)在《采用多调联奏的潮州筝乐演奏特点探析 ——以新编配筝曲《四季莲》为例》文中提出本篇文论针对“潮州筝乐--采用多调联奏作品的演奏特点”进行研究。笔者多次深入田野采风,向导师、流派传承艺术家及作品编配者请教,浸泡式获取与本论题相关的感性认识及作品相关一手资料。本文论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归纳、分析等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演奏经验,在对潮州筝派相关背景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新编配的潮州筝乐作品《四季莲》为例,以该作品中涉及到的潮州筝乐传统的四种特色调(按作品中出现顺序依次为:重三六调、活三五调、轻三六调、反线调)为线索,贴合作品各段中音乐内容与情感表达,展开对潮州筝乐各调不同底色中的演奏特点探究。本论题的研究旨在以“为演奏实践提供一定依据”为基本目的,期待对该作品演奏理性的分析,抛砖引玉促发大家在继承传统潮州筝艺过程中,对“如何把控继承与创新之间比例与协调关系”进一步的思考。

朱丽莉[9](2020)在《“间音”生“心韵” ——以潮州筝表演中“左手作韵”为中心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文中提出潮州筝作为岭南筝派一员,其独特之处在于演奏中“左手作韵”的游移多变、细腻微妙的音韵变化。这造成了潮州音律从是“七平均律”,到“不是七平均律”,再到“七反律”的局内广泛争议。本文主要以潮州筝表演实践中的“左手作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访、参与观察、学习表演的田野考察方法,首先对文献中规范的筝律现象做简要的概述。潮州筝调性的游移自然也会影响着筝律的游移,那么调性的游移体现在“左手作韵”中“间音”的演奏技法上,因此“左手作韵”与潮州音律有着很大的关系。笔者本文为了区分与文献中的筝律规范,将从表演的语境出发,以“动态声韵”为研究视角,看待“左手作韵”与筝律的关系是如何呈现。田野中多元的表演场合显现出“左手作韵”所谓“一人一风格”的现象,一次碰“间音”事件的出现,启发了笔者在律差中的思考。多元的表演场合中笔者发现了多元的“动态声韵”,那么在这里将重点以潮州筝最具代表性的“重六调”与“活五调”展开对乐谱文本与活态田野表演文本的比较分析。透过“重六调”《出水莲》、“活五调”《柳青娘》七个田野与民族志个案,全方位、深层次解析造成表演中“动态声韵”多元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释语言学方言调值、社会的代际差异以及性别意识与“左手作韵”实践及其“动态声韵的关系,音律争议的原因由此显而易见。在音律争议中,潮州筝演奏者辜玉斌因为革新性地提出“七不平均律”和基于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人工律”,而成为中心人物。笔者将立足音乐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解读辜玉斌如何超越律制传统,为了宣传和推广潮州筝,将定弦律、演奏律中的”间音“(“特性音”)给出自己的标准化处理,并影响到了潮汕地区的筝乐演奏实践。一定意义上表达了辜玉斌自己的话语权,维护地方话语、探索文化定位、弥补专业内外。从多元到标准,大家都站在不同的“声韵位置”解读着“韵”与“律”的关系。

王赫德,李正安[10](2019)在《“生境”的重构——内蒙古传统马头琴工艺的当代特征》文中研究表明马头琴的传承历史虽历经千年,但它从游牧沃野的娱乐小品走向世界舞台的弦乐合奏却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中主要得益于当代马头琴工艺在传统基础上的与时俱进。为探求内蒙古当代马头琴工艺传承、变革、发展的生存境遇,笔者深入呼和浩特数家规模化的马头琴生产厂商进行了周详、仔细地调研,同时对几位代表性的马头琴工艺师进行了专题访谈,期望能对内蒙古马头琴工艺的当代特征有一个广视角、多维度的认知与审视。

二、再谈阮定弦规范化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阮定弦规范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游牧”的乐手 ——着名马头琴艺术家李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现状
        1.现代马头琴及其同类马尾胡琴类乐器艺术家相关成果
        2.其它乐种艺术家相关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历史语境中的马头琴音乐文化
    1.1 近代历史语境中的马头琴
    1.2 马头琴及其同类乐器的发展
    1.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五代演奏家
第二章 音乐习得过程及方式
    2.1 初涉“新音乐”与传统器乐的经历
    2.2 乌兰牧骑“一专多能”音乐能力形成时期
    2.3 正式接触西方专业音乐教育阶段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身份多元对艺术观念与实践的影响
    3.1 从学员到演奏员的音乐思维转化
        3.1.1 “转行”马头琴
        3.1.2 演奏风格的形成
    3.2 专业领域中的艺术探索
        3.2.1 比赛首秀
        3.2.2 进入高校学习
        3.2.3 马头琴合作西方交响乐队的尝试
    3.3 旅居海外的转变与开拓
        3.3.1 将马头琴带进日本
        3.3.2 将马头琴融入美国多元文化
    3.4 回归祖国后的总结与延申
第四章 李波创作与表演对马头琴艺术风格延展的体现
    4.1 现代马头琴的演奏技法体系与传统风格
        4.1.1 齐·宝力高的马头琴演奏技法体系的学习
        4.1.2 阿巴干希日布锡林郭勒演奏风格的传承
        4.1.3 《清凉的杭盖》中传统技艺与个人风格的体现
    4.2 舞台化发展要求下马头琴创作技法的拓展及乐器表现力的开掘
        4.2.1 作品创作的缘由及构思
        4.2.2 创新技法的取材来源
        4.2.3 《遥远的敖特尔》中马头琴演奏技法的拓展及其影响
    4.3 移植西方作品的探索与意义
        4.3.1 选择移植曲目的前提条件及目的
        4.3.2 移植曲目的思路及手段
        4.3.3 移植《查尔达斯舞曲》的具体手段及导向意义
    4.4 多种现代风格音乐融合的实践
        4.4.1 将马头琴放置于爵士乐体系之中
        4.4.2 对日本音乐的理解与运用
        4.4.3 多风格音乐艺术家合作表演下的探索
第五章 实践场域与艺术观
    5.1 与多类型乐团的合作观念
        5.1.1 马头琴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的艺术实践
        5.1.2 马头琴与多风格现代乐团合作表演的探索
    5.2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创演观念
        5.2.1 李波对于音乐会表演的构思
        5.2.2 李波对于音乐专辑的构思
    5.3 应对不同文化产业市场的运营观念
        5.3.1 国内外音乐演出宣传手段对比
        5.3.2 李波对音乐市场的认知及把控
    5.4 对多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转化观念
        5.4.1 李波“走出去”融入国外文化的社会背景
        5.4.2 李波融入国外文化语境的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第一节 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发展概况
        一、潮州音乐概况
        二、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概况
    第二节 潮州音乐有品乐器的研究现状
        一、乐器学研究
        二、律学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潮州音乐有品乐器的形态学分析
    第一节 各有品乐器的基本构造
        一、基本形制
        二、品位与音位
    第二节 有品乐器的音律形态及指法形态分析
        一、品位设置所呈现的音律形态
        二、各有品乐器的指法形态分析
    第三节 潮州音乐音律变化分析
        一、不同时期音频的测音数据对照分析
        二、社会人文环境对潮州音乐音律观念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潮乐人的有品乐器制作行为与作乐行为分析
    第一节 有品乐器制作行为中的“变”与“不变”
        一、有品乐器制作行为中的“变”
        (一)琵琶
        (二)中阮
        二、有品乐器制作行为中的“不变”
    第二节 官方与民间——有品乐器作乐行为的群体差异
        一、官方演奏团体
        二、民间乐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陈长林琴学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生平概述
    第一节 学科背景
        一、科技工作者
        二、古琴家
    第二节 琴学生涯
        一、私塾之学
        二、家学渊源
        三、从师渊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琴学研究
    第一节 古琴与科技
        一、“QPS”琴谱处理功能
        二、琴曲演奏功能
        三、古琴与人工智能
    第二节 闽派古琴研究
    第三节 琴律研究
        一、“古琴”三分损益律生律法
        二、纯律调弦法
        三、复合律——三五调合律
    第四节 打谱移植研究
        一、打谱研究
        二、琴曲移植
    第五节 古琴与吟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琴曲操缦特点简析
    第一节 《大胡笳》
        一、琴曲简介
        二、结构分析
        三、艺术手法
    第二节 《龙朔操》
        一、琴曲简介
        二、结构分析
        三、艺术手法
    第三节 《庄周梦蝶》
        一、琴曲简介
        二、结构分析
        三、艺术手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陈长林琴学精神的体现
    第一节 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第二节 “利于世”的奉献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弹挑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云南回忆》弹挑技巧综述
    1.1 弹挑的重要性
    1.2 弹挑的特点
第二章 《云南回忆》弹挑演奏难点分析与解决
    2.1 中庸的中板
    2.2 呆滞的慢板
    2.3 机械的快板
第三章 《云南回忆》弹挑技巧演奏感悟
    3.1 弹挑的自我认知与提高
    3.2 演奏弹挑时的心态调整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吕剧现代戏音乐创新研究 ——以现代戏《补天》、《回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二.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吕剧的渊源及音乐特征
    第一节 吕剧及吕剧音乐的渊源
        一、吕剧及吕剧音乐“基本调”渊源
        二、吕剧“基本调”音乐特征
    第二节 吕剧音乐的完善
        一. 吕剧声腔音乐的完善
        二. 吕剧乐队的完善
第二章 吕剧现代戏音乐创新研究
    第一节 吕剧现代戏声腔音乐的新变化
        一、吕剧唱腔音乐旋律的变化
        二、吕剧唱腔音乐人物性格化的新尝试
        三、吕剧唱腔音乐吸收其他音乐素材
    第二节 吕剧现代戏器乐乐队的创新发展
        一. 继承传统综合多种创作手法
        二. 打击乐伴奏的创新发展
        三. 中西混合乐队的创新运用
第三章 吕剧音乐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吕剧音乐的现状研究
        一. 吕剧声腔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二. 吕剧乐队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第二节 吕剧音乐的未来设想
        一. 吕剧声腔的拓展和丰富
        二、吕剧音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设想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

(8)采用多调联奏的潮州筝乐演奏特点探析 ——以新编配筝曲《四季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潮州筝派背景梳理
    第一节 潮州筝派的形成、传承方式与主要分支
        一、流派的形成
        二、潮州筝派形成概述
        三、潮州筝的传承方式
        四、潮州筝派主要传承分支
    第二节 潮州筝的发展现状
        一、流派现有曲目情况
        二、在流派生成地区的发展现状
        三、潮州筝在专业高校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潮州筝派特点概述
        一、独特的“二四谱”
        二、调式特点
        三、板式特点
        四、演奏技法特点
        五、具有特色的多调联奏
第二章 潮州筝曲《四季莲》背景概述
    第一节 编配者艺术背景
        一、林吉衡先生的职业演奏生涯
        二、林吉衡先生与古筝的渊源
        三、林吉衡先生的改编创作
    第二节 作品及其原型素材介绍
        一、原型素材作品《出水莲》概述
        二、《四季莲》乐曲概述
第三章 多调联奏《四季莲》的演奏特点探析
    第一节 多调联奏在作品中的运用
        一、传统调的选择及原因
        二、各调于作品内的具体分布
    第二节 作品结构与板式特点
        一、作品结构特点
        二、作品板式特点
    第三节 作品演奏特点于各调中对比探析
        一、演奏技法特点
        二、句法演奏特点
        三、演奏形式特点
    第四节 《四季莲》探析过程中的视野延伸
        一、我见潮筝研习之可为
        二、探析产生的回望之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间音”生“心韵” ——以潮州筝表演中“左手作韵”为中心的音乐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研究空间
    四、理论与方法
    五、章节安排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从筝律规范到动态声韵之辩
    第一节 文献中的筝律规范
        一、潮州筝乐的律调之辨
        二、潮州筝乐的“左手作韵”
    第二节 田野中的“间音”现象
        一、多元表演场合中的律差现象
        二、一次碰“间音”的律差启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潮州筝表演实践中的多元“动态声韵”
    第一节 “重六调”与“活五调”的音乐特征与乐谱文本
        一、文献中有关“重六调”与“活五调”“左手作韵”的演奏技法分析
        二、社会古筝考级版本中“左手作韵”演奏技法分析
    第二节 “重六调”与“活五调”的活态田野表演文本
        一、“死谱、活弹”与即兴观念
        二、表演实践中的“重六调”、“活五调”
    第三节 “重六调”与“活五调”表演中“动态声韵”的多元成因分析
        一、方言调值与“左手作韵”实践及其“动态声韵”的关系
        二、代际差异与“左手作韵”实践及其“动态声韵”的关系
        三、性别意识与“左手作韵”实践及其“动态声韵”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潮州筝表演实践中的同一标准音韵现象:辜玉斌的“七不平均律”
    第一节 定弦的标准化
        一、潮州筝定弦律
        二、辜玉斌的潮州筝定弦律
    第二节 辜玉斌的“七不平均律”及其校音器辅助的标准音律实践
        一、“七不平均律”与“人工律”
        二、“七不平均律”的表演实践
        三、“七不平均律”的社会维持
    第三节 标准音律实践背后的反思与话语分析
        一、维护地方话语
        二、探索文化定位
        三、弥补专业内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二、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纪录表
附录二 乐谱
附录三 田野考察中——笔者
后记

(10)“生境”的重构——内蒙古传统马头琴工艺的当代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技术的演进:从材料革新到制备考究
    (一)面板
    (二)琴弦
二、结构的优化:从部件完善到形制规范
    (一)共鸣箱
    (二)弦轴
    (三)琴弓
三、情感的再显:从审美亲近到精神疏离
结语

四、再谈阮定弦规范化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鼎新摘阮“咸”歌不辍 ——王仲丙阮乐研究[D]. 徐雯煊. 西安音乐学院, 2021
  • [2]“游牧”的乐手 ——着名马头琴艺术家李波研究[D]. 包腾和.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阮曲《山歌》演奏强弱特点分析[D]. 井双双. 济南大学, 2021
  • [4]潮州音乐中的有品乐器研究[D]. 高韵洁.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5]陈长林琴学研究初探[D]. 王艺璇.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6]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弹挑技巧研究[D]. 刘璐. 济南大学, 2020(01)
  • [7]吕剧现代戏音乐创新研究 ——以现代戏《补天》、《回家》为例[D]. 彭新媛. 山东艺术学院, 2020(08)
  • [8]采用多调联奏的潮州筝乐演奏特点探析 ——以新编配筝曲《四季莲》为例[D]. 牛梦. 上海音乐学院, 2020(01)
  • [9]“间音”生“心韵” ——以潮州筝表演中“左手作韵”为中心的音乐人类学研究[D]. 朱丽莉. 上海音乐学院, 2020(01)
  • [10]“生境”的重构——内蒙古传统马头琴工艺的当代特征[J]. 王赫德,李正安.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04)

标签:;  ;  ;  ;  ;  

再论阮调弦的归一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