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性估计

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性估计

一、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红[1](2021)在《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绒山羊是我国特色优势品种,所产山羊绒是我国唯一具有出口定价权的畜产品。内蒙古绒山羊因产绒量高、绒毛品质优良和遗传性能稳定而享誉世界。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完成的不同山羊品种基因组、转录组数据筛选功能位点,研发出首张适用于国内地方山羊品种芯片,结合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记录,构建了高质量参考群体,基于该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内开展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大数据基因组选择研究,对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机理进行初步解析,确定了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最佳方法。本研究充分利用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从基因组角度研究和挖掘一批与羊绒生产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为今后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内蒙古绒山羊优质高产新品系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课题组近30年测定积累的616 113条内蒙古绒山羊系谱和生产性能记录数据,通过ASREML软件,对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群、测定年份和个体年龄对各性状均有显着影响,可作为固定效应纳入模型。产绒量、绒细、毛长的遗传力分别是0.24、0.27、0.32,均属于中等遗传力(0.20-0.40),体重和绒长属于低遗传力(0.12和0.14)。产绒量、体重、绒长、绒细、毛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在-0.32~0.40之间,表型相关在-0.02~0.20之间;发现各性状加性方差较前人研究减小,说明选育后的性状遗传变异减小,有利于选育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得到有效选择和纯合性状表型更加整齐。2.利用36个典型的中国地方品种(372个个体)和49个国外品种(226个个体)的山羊基因组、转录组数据,同时最大化兼容Illumina山羊52K SNP芯片位点,添加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重要功能位点数据,累计约4 500万个MAF大于0.2的SNPs,采用条件性的多目标局域性优化算法,通过对SNPs严格筛选,最终保留67 088 SNPs位点,集成一款全新的山羊70K SNP芯片(GGP_Goat_70K);基于山羊70K SNP芯片,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测试,所有个体均成功分型,平均call rate98.8%。说明利用该芯片可以实现山羊的基因分型,同时获得了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GWAS和基因组选择研究。3.基于获得的1 920个个体的基因型数据,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绒长、绒细和产绒量三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首先对绒长、绒细和产绒量进行数据整理,检测表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对内蒙古绒山羊群体进行主成分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群体分层现象;然后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GWAS分析,通过分位数-分位数(Quantile-Quantile,Q-Q)图判断期望值和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获得了4个显着SNPs,扩大100 kb后经注释发现GALNTL5、CCDC171、STUM、CMAS、FGF12、POLN、TACC3、PRLR、EVPL、COL3A1和SOX5为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可以用于后续深入研究。4.基于70K SNP芯片在国内开展了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研究,使用GBLUP和SSGBLUP方法估计了内蒙古绒山羊绒长、绒细、产绒量、体重和毛长5个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组育种值,同时与研究一使用的ABLUP法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用5次重复的5倍交叉验证来评价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GBLUP和SSGBLUP法估计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和0.28;体重的遗传力为0.17和0.14;绒长的遗传力均为0.09;绒细的遗传力均为0.30;毛长的遗传力为0.31和0.32。(2)SSGBLUP对5个性状评估准确性在45%-82%之间,与ABLUP相比提高19%-25%;(3)SSGBLUP相比于GBLUP和ABLUP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和无偏性,SSGBLUP是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选择的最佳方法;(4)通过实施基因组选择可以使内蒙古绒山羊育种世代间隔从4.5年缩短至2年。

吕肖雪[2](2020)在《沂蒙长毛兔产毛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使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益达兔业有限公司长毛兔培育过程中积累的性状资料,通过对长毛兔现阶段所处的生产、育种管理体系实际考察之后,确定了现行育种方案中长毛兔的生物学及育种技术参数、群体经济学、遗传学参数等。利用动物模型借助ASReml软件使用动物模型,并考虑性别、年-季、世代因素,估计了长毛兔的产毛量、细毛毛长度、粗毛纤维直径、细毛纤维直径、剪毛后体重、粗毛率等性状的遗传参数,为长毛兔的育种改良、选育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沂蒙长毛兔从出生第一次剪毛至第四次剪毛中各产毛性状的的基本统计量的结果显示,粗毛率和产毛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细毛毛长度、剪毛后体重、细毛纤维直径和粗毛纤维直径的变异系数较小。随着长毛兔的生长,长毛兔的粗毛纤维直径、细毛纤维直径、产毛量、剪毛后体重是随之增长的;粗毛的比重在减少,细毛的比重在增多;细毛毛长度的平均值平稳变化不大,与长毛兔的生长关系不明显。长毛兔产毛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季效应对不同剪毛次数都有显着影响,只有细毛毛长度、粗毛率和产毛量出现不同现象,性别因素对第一至第四次剪毛的细毛毛长度均没有显着影响,性别因素对第一次剪毛的粗毛率和产毛量也没有显着影响。长毛兔产毛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季效应对不同剪毛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别效应对细毛毛长度的影响不显着,对第一次剪毛时的粗毛率和产毛量影响也不显着,对其它性状在第一至第四次剪毛时均显着;而在年季固定效应中,各产毛性状在第一至第四次剪毛时均显着。估算出长毛兔产毛性状在不同剪毛次数的遗传力,大多属于中等遗传力(0.20<h2<0.40),个别为高等遗传力(h2≥0.40),细毛纤维直径在不同剪毛次数从一刀毛至四刀毛的遗传力分别为0.3768,0.3953,0.4105,0.4951,前两刀毛属于中等遗传力。估算了长毛兔5个产毛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粗毛纤维直径、细毛纤维直径、细毛毛长度、产毛量、剪毛后体重之间两两均呈正遗传相关,且正表型相关。其中,细毛毛长度与产毛量正遗传相关和正表型相关均显着;细毛毛长度与剪毛后体重呈显着正表型相关;除第一次剪毛外,第二至第四次剪毛的剪毛后体重与细毛纤维直径、细毛毛长度、产毛量均呈显着正遗传相关。另外,第一次剪毛时,细毛纤维直径与产毛量遗传相关系数为0.6554,差异显着;第三次剪毛时,剪毛量与剪毛后体重表型相关系数为0.2874,差异显着。

李晓凯[3](2020)在《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性状变异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着名的绒、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经过30多年的系统选育工作,其不仅以绒毛品质优良闻名于世界,而且产绒量在所有绒山羊品种中亦具有明显优势。随着选育目标转变和市场需求变化,优质绒毛纤维生产是目前绒山羊育种的主要目标,在保持产绒量的同时如何降低绒纤维细度性状是今后分子生物学和数量遗传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生产实践及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绒山羊群体中毛被类型存在遗传多样性,统计学和遗传参数估计表明,粗毛纤维性状与绒毛品质性状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长毛型在各绒毛经济性状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关于毛被类型的性状变异的调控机制和遗传机理尚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绒山羊的遗传改良进展。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为从多组学的角度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2018-2019年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原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4-5月份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记录为基础,通过毛被类型的详细表型观测描述、系谱记录信息、绒毛纤维的实验室测量、全基因组DNA重测序以及皮肤毛囊周期转录组测序等数据的综合挖掘分析,揭示毛被类型表型特征、遗传方式、遗传基础及表达调控的差异,为今后的绒山羊分子育种和间接选育工作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不同毛被类型表型观察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长毛型的主要特征为全身粗毛被毛长且光亮,在群体各年龄段的比例中占有优势,约57.90%~78.70%;短毛型的主要特征为全身被毛粗短或仅四肢或背部粗毛较长,无光泽,在群体各年龄段占21.30%~42.12%。根据系谱和毛被类型数据进行遗传方式分析,推测毛被类型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其中长毛型显性性状。长毛型绒山羊在抓绒后体重、绒细和产绒量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今后品种选育提高的候选个体或亚群。2.全基因组重测序遗传变异检测共发现13,259,614个SNPs和2,646,292个InDels,基因组区域注释发现分别有0.60%的SNPs和0.16%的InDels属于外显子突变;其中含有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的基因分别为10,479和1,343个。基于全基因组SNP位点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0.15筛选,发现了 80,625个SNP和4,953个基因。GO功能分析注释发现富集细胞部分、核部分、线粒体包膜、线粒体膜、裂解酶活性、水解酶活性、刺激反应、细胞交流等生物学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发现262个信号通路,其中钙信号通路、赖氨酸降解、Notch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与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相关信号通路中显着富集。3.利用FST和θπ相结合的滑动窗口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共筛选到1,227个基因,包括长毛型特有的558个候选基因、短毛型特有的686个候选基因和长毛型与短毛型共有的17个受选择基因。其中ADA、ARID1B、UNC5C和ZEB1等已知与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相关,遗传突变会引起毛发的异常。长毛型个体中的PKIG、CDX1、GCC2、PPP1 CB、LIMS1、HDAC9、GFRA1、PDGFRB、Myo10、LATS2、PROM1、FGF16、TP73等13个基因和短毛型个体中LRPAP1、TRPV4、NELFA、CPLX1、DGKQ、NFKB1、EDA、CXCR3、FGF10、FGF13、FGFBP1、LTBP1、MBTPS2、PPP1CB、SHOC2、SOS2、KRT10、SLC6A14、SLC45A1、CACNG1、CCL19、COL4A5、FABP5、CTBP1等24个基因都是潜在的与毛被类型相关的候选基因。4.通过毛被类型(试验-对照)和毛长(混合线性模型)的GWAS分析,分别检测到12个和603个候选基因,其中检测到C6H4orf48、DGKQ、LOC108636241、LRPAP1、NAT8L、NELFA、POLN、RGS12、SLBP、TACC3、TMEM129 等基因与重组率相关,推测重组热点与毛被类型存在潜在的关系;此外毛长的功能挖掘分析,发现LRPAP1、NELFA、CPLX1、DGKQ、ABCC4、ARHGAP10、AEBP1、IL-6、DUSP6、ERRFI1、ENPP2、FARP2、ZNF407、CDH7、KIF7、TSPEAR、WNT16和CDH19等可能与毛长或毛被类型存在相关。5.利用毛被类型的名义显着性候选基因和课题组前期的不同毛被类型周期性比较转录组数据,进行WGCNA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Yellow模块与毛被类型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CPLX1、LRPAP1、DGKQ、NELLFA、CDK5RAP2、COL18A1、FARP2、KIF7、RECQL5、RHBDF2、RIPK1、SEMA4B、TRPV4、UVSSA、ZFAT等候选基因可能与不同毛被类型存在潜在一定的相关性。6.候选位点关联验证分析,发现LRPAP1基因的第115544377位点的(G→A)的基因型与毛被类型存在极显着相关关系,即基因型(GG)与绒山羊短毛型相关;而AA或AG与绒山羊长毛型相关。本研究通过基因组选择信号、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WGCNA等方法为从基因组层面定位了LRPAP1、TRPV4、NELFA、CPLX1、DGKQ等24个最可能与毛被类型存在相关的候选基因,为今后毛被类型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通过遗传变异检测获得了的大量功能突变位点也为今后绒山羊的品种分子遗传改良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李晓凯,范一星,乔贤,张磊,王凤红,王志英,王瑞军,张燕军,刘志红,王志新,何利兵,李金泉,苏蕊,张家新[4](2020)在《绒山羊毛被类型多样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根据被毛纤维特征、生长时间和颜色特点等,可将绒山羊分为长毛型和短毛型,粗毛型和细毛型,嵌合型,穗状弯曲型和直绒型,常年长绒型和季节性长绒型,白绒、青绒以及紫绒等不同类型。相较于其他分类,目前对粗毛纤维性状的多样性研究较为丰富,其不同类型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具有中等偏下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对绒毛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根据近年来绒山羊的相关研究资料,探讨了绒山羊毛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划分依据的差异,并对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品系选育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李学武[5](2019)在《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规律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绒山羊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的优秀地方品种。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内蒙古绒山羊的毛长(自然长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通过研究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的遗传规律及重要经济性状(产绒量、体重、毛细、毛长、绒细和绒长)和次级性状(毛细/毛长、绒细/绒长和产绒量/体重)与之的协同变化规律,进而实施重要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有利于提高表型选择的准确性,从而消除了遗传评估时所需基础数据资料耗时长、费用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首先,利用1990~2014年的毛长数据记录研究了毛长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及其毛被类型的遗传规律;其次,利用2008~2011年的抓绒和体重性状及实验室测定的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的数据记录,应用方差和回归分析确定了毛被类型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影响规律;最后,利用多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对不同毛被类型各重要经济性状和次级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如下:1.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通过1990~2014年内蒙古绒山羊毛长数据记录对毛长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长毛型指数最高,表明内蒙古绒山羊长毛型个体的毛长性状具有较高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且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尤其以长毛型超亲优势为正,说明长毛型形成了稳定的超亲优势。2.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不同毛被类型遗传参数发现短毛型、中间型和长毛型毛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11、0.16和0.22,以长毛型遗传力最高,遗传相对稳定,在育种过程中容易被固定。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毛型遗传进展较快,即选择长毛型可以加快毛长的遗传进展。3.以2008~2011年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体重、毛细、毛长、绒细和绒长性状的重复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和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毛被类型对各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着影响。毛细和绒细随着毛长的增加而降低,体重和绒长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中间型的产绒量最低。4.利用多性状重复力模型分别对不同毛被类型下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发现各性状遗传力随毛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以长毛型最高,说明通过对长毛型的选择有利于加快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5.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毛被类型对次级性状影响极显着。毛被类型在遗传评估时应该作为固定效应。各次级性状的遗传力同样随着毛长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通过对毛长的选择可以实现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

王振宇[6](2018)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文中认为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着名的绒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其中阿尔巴斯型和大青山型是该品种的两个重要类群。体尺和体重是内蒙古绒山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对羊肉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讨论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体尺对体重的影响程度,为今后绒山羊生长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体重的关键体尺性状(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胸宽、胸深和髋宽)。本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的体尺体重性状的比较分析,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这两个类群对管围差异极显着(P<0.01)对髋宽的差异显着(P<0.05),而对抓绒后的体重呈边缘显着。2.对于阿尔巴斯山羊来讲,胸深与体重相关性最高;对于大青山山羊来说,胸宽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3.通过回归分析拟合获得两个内蒙古山羊品系体尺性状对体重的最优拟合方程,发现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胸宽、胸深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的体重均有一定的影响。综上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与体尺性状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品种,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王志英[7](2016)在《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是一个绒肉兼用型的地方山羊品种,以其所产优质羊绒闻名全世界。因此,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首要目标性状应为绒毛品质性状。考虑到该性状性能测定复杂,且属于重复测定性状,实施早期选种计划难度大,有必要研究一套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的理论与方法,来提高选择准确度,实现早期选种,进而缩短世代间隔,加快遗传进展。本研究以2008-2012年内蒙古绒山羊的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动物模型发现各绒毛品质性状是否可以实现早期选择。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以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能的周岁和重复(1-7岁)记录为基础,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确定影响各性状的非遗传因素。结果表明:测定年份、群、(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各绒毛品质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另外,利用各性状的周岁性能记录,结合系谱记录,通过考虑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以及个体加性遗传和母体加性遗传效应相关,建立6个动物模型。似然比检验确定模型1(仅包含固定效应和加性遗传效应)是各绒毛品质性状遗传评估的最佳模型。(2)比较无重复力动物模型(周岁)和重复力动物模型(1-7岁)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发现利用周岁记录和重复记录获得的遗传参数结果近乎一致。两种情况下,毛长、毛细、绒长和绒细的遗传力分别为0.28(0.30)、0.27(0.27)、0.17(0.18)和0.34(0.32),说明周岁记录进行遗传评估具有一定的统计功效和遗传评估的准确性。(3)对不同年龄绒毛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发现,除绒长外,其它三个性状均属于中等遗传力,说明遗传选育可以加快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展。绒毛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毛长与毛细呈强的负遗传相关,然而绒长和绒细呈正遗传相关,而且毛长与绒细呈负遗传相关,说明选育细绒型个体会导致长度下降,进而减少产绒量,长毛型个体的羊绒品质较好。(4)应用多性状无重复力动物模型对1-5岁各绒毛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揭示各性状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毛长、绒长的表型值和遗传力随年龄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表型值随年龄的变化可以反应其遗传变化规律;然而,毛细和绒细的表型值和遗传力随年龄的变化不一致,说明不同年龄环境对其影响存在差异。(5)将同一绒毛品质性状的相邻年龄组合,进行分组,构建合理的动物模型,比较各模型的方差和协方差结构,确定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其是否可以实现早期选择。研究表明,毛长和绒长的遗传特性表现为三个阶段:周岁、两岁和两岁以上,毛细和绒细的遗传特性表现为两个阶段:周岁和成年,说明纤维长度和细度分别根据三周岁和两周岁之前的记录,可以获得准确的遗传评估。(6)通过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讨论不同绒毛等级下,产绒量和其它重要经济性状(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不同羊绒等级下,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任意羊绒等级下,绒长对产绒量影响极显着;在粗绒型群体中,绒细对产绒量影响不显着;在超细和粗绒型群体中,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影响不显着。除粗绒型群体发现产绒量与绒细呈负相关外,其它任意一种情况,绒长、绒细和抓绒后体重对产绒量均有正的影响。

董恩妮[8](2014)在《简州大耳羊主要生长和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各世代生长规律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简州大耳羊是我国培育的第二个肉用山羊品种。本研究根据简州大耳羊2003~2011年的世代选育资料,采用ASReml 3.0估测二月龄、四月龄、六月龄、八月龄、十二月龄(周岁)和三十月龄(成年)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耳长六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窝产羔数和窝重两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SAS 8.1分析比较各世代公、母羊的主要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并对各世代公、母羊主要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另外比较不同拟合模型的体重增长曲线拟合度。主要结果如下。(1)简州大耳羊二月龄胸围、四月龄胸围、二月龄管围、四月龄管围、六月龄管围、八月龄管围、周岁管围、成年管围、二月龄耳长、四月龄耳长、六月龄耳长、八月龄耳长、周岁耳长和成年耳长属于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4683,0.4655,0.6197,0.5975,0.6193,0.5743,0.6327、0.6070,0.6401,0.5957、0.6598、0.6216、0.6531和0.5546,二月龄体重、四月龄体重、八月龄体重、二月龄体长、四月龄体长、六月龄体长、八月龄体长、成年体长、二月龄体高、四月龄体高、八月龄体高、周岁体高、成年体高、六月龄胸围、八月龄胸围、周岁胸围、成年胸围和窝产羔数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3673、0.2506、0.2223、0.3146、0.3575、0.2187、0.3405、0.2664、0.3244、0.2715、0.3352、0.3880、0.3044、0.3307、0.3263、0.2284、0.2447和0.2218,六月龄体重、周岁体重、成年体重、周岁体长、六月龄体高和窝重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1106、0.1121、0.1258、0.1364、0.1815、0.1206。(2)八月龄内各月龄体重、体高和胸围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别在0.75、0.71和0.67以上,周岁内各月龄体长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均在0.76以上,各月龄管围间的遗传相关在0.93以上,周岁内各月龄耳长间的遗传相关也都在0.92以上,而各月龄耳长与成年耳长间的遗传相关均在0.73以上。(3)4世代与2世代相比,各主要性状及前三胎羔羊窝重都呈现增长趋势;6至8月龄及周岁至成年间公羊和母羊的体重增长4世代均高于2世代。(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阶段体重、体长和体高都呈极显着正相关。选用幂函数模型对简州大耳羊的体重增长进行拟合的拟合度最高。

谷博[9](2013)在《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周期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绒山羊是全世界公认的高产绒量的绒山羊品种(遗传资源)之一,其皮肤次级毛囊是山羊绒生长的“发源地”。绒山羊次级毛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兴盛期-退行期-休止期的年周期性变化规律,从而进行控制山羊绒的生长,静止和脱落。在次级毛囊的周期性发育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β-catenin基因对其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利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上述基因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羔羊期、成年羊皮肤毛囊的不同时期(兴盛前期、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mRNA表达规律,对于探索辽宁绒山羊生绒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VEGFmRNA在胎儿期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VEGF在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的45d至135d的各个日龄胎儿皮肤上均有表达,而且呈随日龄增长VEGF基因mRNA随之逐渐上升趋势,特别在135日龄时达到最高峰。辽宁绒山羊胎儿期的第75d、90d、105d、120d、135d的胎儿皮肤上的VEGF基因mRNA表达量均显着地高于45d和60d的表达量(P<0.05);而在各个相邻日龄间的胎儿皮肤上VEGF基因mRNA表达量却是不同的:其中45d与60d间、75d与90d间、90d与105d间的VEGF基因mRNA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0.05);120d与135d间VEGF基因mRNA表达量有一定的差异(0.01<P<0.05)而60d与75d间、105d与120d间的VEGF基因mRNA表达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0.01)。2. VEGF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VEGF基因mRNA在不同时期的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时期1到时期2上升,之后逐渐下降。各个相邻时期之间(时期1和时期2、时期3和时期4)表达量差异极显着(P<0.01),而时期2、3之间表达量差异显着(0.01<P<O.05)。时期1和时期3之间表达量差异显着(0.01<P<0.05),时期1和时期4、时期2和时期4之间表达量差异极显着(P<0.01)。3. BMP2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13MP2基因mRNA在不同时期的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时期1表达量达到最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在时期3有一个小的上升趋势,且相邻时期之间(时期2和时期3,时期3和时期4)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0.05),但时期1和时期2,时期1和时期3之间表达量差异显着(0.01<P<0.05)。其中时期1和时期4表达量差异极显着(P<0.01),而时期2和时期4之间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0.05)。4. FGF5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FGF5基因mRNA在不同时期的辽宁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时期3达到你表达量的最高峰,但在时期4呈现下降趋势。各个相邻时期之间(时期1和时期2,时期2和时期3,时期3和时期4)表达量几乎没有差异(P>0.05),时期1、3,时期1、4和时期2、4表达量均几乎没有差异(P>0.05)。5. β-catenin mRNA不同年龄阶段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β-连环蛋白在不同年龄辽宁绒山羊皮肤中均有表达。45日龄的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着(P<0.01)地高于365日龄(1周岁)和730日龄(2周岁)的表达量,而365日龄(周岁)与730日龄(2周岁)间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量则差异不显着(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VEGF基因、BMP2基因、FGF5基因、β-catenin基因在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发生、分化、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分别和共同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孙晓萍,刘建斌,郎侠,郭健[10](2012)在《甘肃高山细毛羊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文中认为为了探讨甘肃高山细毛羊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应用2006—2007年甘肃皇城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采集的甘肃高山细毛羊6个核心群育种资料,对初生重,出生等级,断奶毛长,断奶重,1.5岁毛长、细度、产毛量及体重的遗传力以半同胞组内相关法进行估测,对遗传相关以公羊的方差组分和协方差组分进行估测,并对计算出的相关系数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性状对产毛性状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污毛量、净毛率及与其互作的性状(断奶重、剪毛后体重、毛丛长度、束强)是影响产毛量最主要的因素。

二、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论文提纲范文)

(1)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1.1.1 绒山羊概述
        1.1.2 绒山羊育种现状
    1.2 SNP芯片的研究进展
        1.2.1 SNP分型芯片的特点
        1.2.2 SNP分型芯片的分类及原理
        1.2.3 SNP分型芯片在畜牧领域的概况及应用
    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1.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4.1 基因组选择理论
        1.4.2 基因组选择方法
        1.4.3 基因组选择影响因素
        1.4.4 羊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非遗传因素分析-广义最小二乘法
        2.1.3 多性状重复力混合模型估计遗传参数
    2.2 结果
        2.2.1 基本统计分析
        2.2.2 固定效应的确定
        2.2.3 遗传参数估计
    2.3 讨论
        2.3.1 遗传力
        2.3.2 遗传相关
    2.4 小结
3 研究二 山羊70KSNP芯片的研发设计与测试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芯片设计数据来源
        3.1.2 芯片测试数据来源
        3.1.3 主要分析软件及工具
        3.1.4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5 位点筛选
        3.1.6 位点优化
        3.1.7 DNA提取
        3.1.8 基因分型
    3.2 结果
        3.2.1 70K SNP芯片的设计
        3.2.2 70K SNP芯片与Illumina 52K SNP芯片的比较
        3.2.3 位点检出率
        3.2.4 位点MAF统计
    3.3 讨论
    3.4 小结
4 研究三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表型数据处理
        4.1.3 数据质控
        4.1.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1.5 GO、KEGG富集分析
    4.2 结果
        4.2.1 表型数据的基本统计
        4.2.2 数据质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2.3 绒长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4 绒细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5 产绒量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4.2.6 功能富集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5 研究四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组选择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构建参考群
        5.1.2 基因型数据
        5.1.3 GBLUP
        5.1.4 SSGBLUP
        5.1.5 基因组准确性评估
        5.1.6 世代间隔
    5.2 结果
        5.2.1 群体结构和遗传参数
        5.2.2 基因组预测准确性比较
        5.2.3 世代间隔
        5.2.4 选择效果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结论
7 创新点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沂蒙长毛兔产毛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长毛兔概况
        1.1.1 中国长毛兔产业现状
        1.1.2 中国长毛兔分子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 数量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3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1.4 育种值的估计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获得与处理
    2.2 兔场的饲养管理
    2.3 产毛性状的测定
    2.4 不同剪毛次数产毛性状的方差分析
    2.5 遗传参数的估计方法
        2.5.1 遗传方差的计算
        2.5.2 遗传力、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估计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
    3.2 长毛兔不同剪毛次数产毛性状的方差分析
        3.2.1 影响长毛兔不同剪毛次数各产毛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3.2.2 各性状模型中固定效应的确定
    3.3 遗传参数估计
        3.3.1 性状遗传力估计
        3.3.2 产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
4 讨论
    4.1 关于试验样本的含量
    4.2 关于性状平均值
    4.3 影响遗传参数的因素
    4.4 关于遗传力估值
    4.5 育种目标性状的筛选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性状变异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哺乳动物被毛的起源与演化
    1.2 哺乳动物被毛的生物学特征与开发利用
        1.2.1 哺乳动物被毛的生物学特征
        1.2.2 哺乳动物被毛的开发利用
    1.3 哺乳动物皮肤毛囊的生物学特征
    1.4 皮肤毛囊发生发育的基本规律
        1.4.1 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
        1.4.2 毛囊的周期性变化过程
        1.4.3 皮肤毛囊与绒毛生长发育的相关因子
    1.5 山羊起源与绒山羊遗传资源现状
    1.6 动物毛被特征多样性研究进展
        1.6.1 哺乳动物毛被特征多样性及其遗传基础
        1.6.2 绒山羊毛被类型多样性研究进展
    1.7 遗传标记种类
    1.8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山羊中的研究应用
        1.8.1 全基因组重测序
        1.8.2 转录组测序
        1.8.3 基因芯片
    1.9 家畜育种的理论方法与生物技术
    1.10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方法
    1.11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被毛类型的性状差异分析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检测指标
        2.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毛被类型绒山羊的表型特征描述
        2.4.2 不同毛被类型绒毛样品的实验室观察
        2.4.3 毛被类型的遗传方式
        2.4.4 不同年龄毛被类型的比例
        2.4.5 不同毛被类型的特征分布
        2.4.6 不同毛被类型对产绒量、绒厚和抓绒后体重的影响
        2.4.7 不同毛被类型极端个体表型性状的统计与方差分析
    2.5 讨论
        2.5.1 不同毛被类型的分布与遗传方式
        2.5.2 不同毛被类型的绒毛品质差异
    2.6 小结
3 研究二 内蒙古绒山羊的遗传变异检测及FST分化位点的挖掘研究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3.2 全基因组测序
        3.3.3 基因组遗传变异检测与注释
        3.3.4 功能突变的基因注释与GO/KEGG富集分析
        3.3.5 全基因组SNP位点FST筛选与GO/KEGG富集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DNA提取结果
        3.4.2 测序质量与结果统计
        3.4.3 遗传变异的基因组区域分布特征
        3.4.4 错义突变SNP基因注释与GO/KEGG研究
        3.4.5 移码突变InDels的基因注释与GO/KEGG功能研究
        3.4.6 功能突变的韦恩图分析
        3.4.7 全基因组SNP位点F_(ST)分布特征
        3.4.8 FST遗传分化SNP位点的基因组区域注释
        3.4.9 候选基因的GO功能注释与KEGG富集分析
    3.5 讨论
        3.5.1 遗传变异的基因组特征
        3.5.2 错义突变基因的挖掘分析
        3.5.3 移码突变基因的挖掘分析
        3.5.4 具有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基因的挖掘分析
        3.5.5 遗传分化较大的候选基因
        3.5.6 FGF5基因突变信息
    3.6 小结
4 研究三 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全基因组扫描分析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连锁不平衡分析
        4.3.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4.3.3 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扫描分析
        4.3.4 受选择基因的GO功能注释与KEGG富集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群体遗传结构特征
        4.4.2 不同毛被绒山羊选择信号
        4.4.3 长毛型绒山羊受选择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4.4.4 短毛型绒山羊受选择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4.5 讨论
        4.5.1 绒山羊遗传结构特征
        4.5.2 长毛型绒山羊的受选择候选基因
        4.5.3 短毛型绒山羊的受选择候选基因
        4.5.4 共有的受选择基因
    4.6 小结
5 研究四 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及毛长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
    5.3 试验方法
        5.3.1 不同毛被类型的试验-对照GWAS分析
        5.3.2 毛长性状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典型毛被类型表型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5.4.2 不同毛被类型的GWAS分析
        5.4.3 不同毛被类型的候选基因的蛋白互作分析
        5.4.4 毛长性状的GWAS
        5.4.5 毛长候选基因的GO功能注释与KEGG富集分析
    5.5 讨论
        5.5.1 毛被类型GWAS的候选基因
        5.5.2 毛长性状GWAS的候选基因
    5.6 小结
6 研究五 整合GWAS和WGCNA分析挖掘毛被类型相关的候选基因
    6.1 前言
    6.2 试验材料
    6.3 试验方法
        6.3.1 数据筛选与获得
        6.3.2 权重共表达网络构建
        6.3.3 毛被类型相关模块的筛选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3.4 模块基因的GO/KEGG富集分析
        6.3.5 模块基因互作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6.3.6 基因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6.4 结果与分析
        6.4.1 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6.4.2 共表达网络构建及模块筛选
        6.4.3 模块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6.4.4 模块基因GO功能注释与KEGG富集分析
        6.4.5 基因网络关系图
        6.4.6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6.5 讨论
        6.5.1 WGCNA的Yellow模块的候选基因
        6.5.2 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
        6.5.3 共有基因的潜在功能研究
    6.6 小结
7 研究六 候选基因的表达趋势及与毛被类型的关联分析验证
    7.1 前言
    7.2 试验材料
    7.3 试验方法
        7.3.1 候选基因的RPKM表达趋势分析
        7.3.2 DNA提取与质检
        7.3.3 引物设计
        7.3.4 PCR反应
        7.3.5 Sanger测序
        7.3.6 相关性统计分析
    7.4 结果与分析
        7.4.1 样本DNA质量与完整性
        7.4.2 Sanger测序结果
        7.4.3 候选基因的表达趋势分析
        7.4.4 候选SNP位点与毛被类型关联分析
    7.5 讨论
    7.6 小结
8 全文主要研究结论
9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绒山羊毛被类型多样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绒山羊毛被类型多样性
    1.1 绒山羊被毛类型的划分
    1.2 根据被毛中粗毛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1.2.1 粗毛型和细毛型
        1.2.2 长毛型、短毛型和中间型
        1.2.3 嵌合型
    1.3 根据被毛中绒毛纤维形态特征的研究
    1.4 根据被毛颜色特征多样性的研究
    1.5 根据被毛中绒毛生长持续时间的研究
2 绒山羊毛被类型的遗传研究
    2.1 毛被类型的遗传规律
    2.2 被毛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3 毛被类型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潜在影响
4 展 望

(5)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规律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绒山羊种质资源
        1.1.1 国外绒山羊资源
        1.1.2 国内绒山羊资源
    1.2 绒山羊毛被的生长规律
        1.2.1 绒山羊毛囊类型
        1.2.2 内蒙古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规律
    1.3 影响绒山羊毛被生长的因素
        1.3.1 影响绒山羊被毛生长的非遗传因素
        1.3.2 遗传因素
    1.4 家畜遗传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1.4.1 统计模型
        1.4.2 方差组分分析方法
        1.4.3 育种值估计方法
    1.5 绒山羊育种研究进展
        1.5.1 早期表型选择
        1.5.2 基因组选择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一 内蒙古绒山羊毛长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内蒙古绒山羊毛长分布情况及不毛被类型频率分布
        2.2.2 不同毛被类型后代毛长差异性分析
        2.2.3 表型多样性指数结果
        2.2.4 不同毛被类型后代杂交优势
    2.3 讨论
        2.3.1 内蒙古绒山羊毛长表型规律分析
        2.3.2 不同毛被类型后代毛长差异性分析
        2.3.3 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2.3.4 杂交优势分析
    2.4 小结
3 研究二 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参数估计及遗传进展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毛长的表型进展
        3.2.2 遗传评估结果及遗传进展结果
    3.3 讨论
        3.3.1 毛长表型规律分析
        3.3.2 遗传参数评估结果及遗传进展分析
    3.4 小结
4 研究三 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对重要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规律分析
        4.2.2 毛被类型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方差分析
        4.2.3 毛被类型对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规律分析
        4.3.2 毛被类型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4.3.3 毛被类型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回归分析
    4.4 小结
5 研究四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表型变化规律
        5.2.2 不同毛被类型各重要经济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结果
        5.2.3 遗传参数评估结果
    5.3 讨论
        5.3.1 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表型规律分析
        5.3.2 不同毛被类型重要经济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5.3.3 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5.4 小结
6 研究五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次级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毛被类型对各次级性状的表型变化规律
        6.2.2 各次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6.2.3 毛被类型对各次级性状的回归分析结果
        6.2.4 各次级性状的非遗传因素分析结果
        6.2.5 不同毛被类型次级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
    6.3 讨论
        6.3.1 不同毛被类型各次级性状表型规律分析
        6.3.2 不同毛被类型对次级性状影响的统计分析
        6.3.3 不同毛被类型各次级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内蒙古绒山羊的概述
        1.1.1 绒山羊的种类和分布
        1.1.2 内蒙古绒山羊的生活习性
    1.2 研究内蒙古绒山羊的重要性
    1.3 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性状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研究
    1.4 阿尔巴斯绒山羊
        1.4.1 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采食特点
    1.5 大青山山羊
    1.6 内蒙古山羊各个类型绒山羊的育种成果研究进展
        1.6.1 提高白色羊的比例
        1.6.2 改善角型和体重
        1.6.3 提高的羊绒长度维持羊的细度
        1.6.4 提高个体抓绒量,提高羊绒总产量
    1.7 QTL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1.8 国内外绒山羊体尺性状的研究进展
        1.8.1 体尺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羊群饲养管理中的数据的测定方法
        2.2.1 体尺指标的测定
        2.2.2 测量工具
    2.3 各个体尺测量
    2.4 体重测量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方差分析
        3.1.1 大青山山羊与阿尔巴斯绒山羊的方差分析
    3.2 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3.2.1 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之间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3.2.2 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小结
    3.3 阿尔巴斯绒山羊体尺指标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3.3.1 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形状与体重的回归分析
        3.3.2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回归分析
        3.3.3 小结
    3.4 内蒙古大青山山羊体尺指标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3.4.1 决定系数R~2的分析
        3.4.2 小结
4 讨论
    4.1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抓绒厚的体重和体尺表型参数
    4.2 抓绒厚的体重与各个体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3 体尺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绒山羊的品种资源简介
        1.1.1 绒山羊的种类和分布
        1.1.2 绒山羊品种的特点
        1.1.3 绒山羊的饲养管理
    1.2 绒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
        1.2.1 绒山羊与环境的关系
        1.2.2 气候变化与排放物的干扰
        1.2.3 气候变化对山羊疾病的影响
        1.2.4 社会和经济因素
    1.3 中国羊绒业的生产发展概况
        1.3.1 中国羊绒价格变化趋势
        1.3.2 中国羊绒的生产情况
        1.3.3 中国羊绒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影响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因素
        2.1.1 非遗传因素
        2.1.2 遗传因素
    2.2 遗传评估模型
        2.2.1 单性状无重复力动物模型
        2.2.2 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
        2.2.3 多性状动物模型
        2.2.4 母体效应模型
        2.2.5 随机回归模型
        2.2.6 降秩动物模型
    2.3 动物模型的求解方法
        2.3.1 最大似然比方法
        2.3.2 Bayes方法
    2.4 现代育种技术在绒山羊育种中的应用
        2.4.1 标记辅助选择
        2.4.2 基因组选择
        2.4.3 山羊基因组测序的成果
        2.4.4 绒山羊育种展望
3 内蒙古绒山羊周岁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的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饲养管理
        3.1.2 数据来源
        3.1.3 统计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固定效应的确定
        3.2.2 模型比较分析
        3.2.3 单性状动物模型的方差组分估计
        3.2.4 多性状动物模型遗传参数的估计
    3.3 讨论
        3.3.1 固定效应的分析
        3.3.2 最佳模型的确定
        3.3.3 方差组分分析
        3.3.4 遗传参数的估计
    3.4 小结
4 运用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的重复记录估计其遗传参数和遗传进展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统计分析方法
    4.2 结果
        4.2.1 非遗传因素分析
        4.2.2 方差组分的估计
        4.2.3 遗传参数的估计
        4.2.4 遗传进展的确定
    4.3 讨论
        4.3.1 影响绒毛品质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4.3.2 单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4.3.3 多性状重复力动物模型的遗传相关的估计
        4.3.4 各绒毛品质性状的遗传进展
    4.4 小结
5 内蒙古绒山羊绒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各性状不同年龄遗传力的估计
        5.2.2 各性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5.2.3 各年龄性状间遗传相关的估计
        5.2.4 各性状不同年龄间的遗传相关
    5.3 讨论
        5.3.1 不同绒毛品质性状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5.3.2 不同年龄绒毛品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
        5.3.3 各绒毛品质性状不同年龄间遗传相关的估计
    5.4 小结
6 不同年龄分组内蒙古绒山羊绒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统计分析
        6.1.3 模型选择方法
    6.2 结果
        6.2.1 模型的比较选择分析
        6.2.2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的估计
        6.2.3 遗传相关的估计
    6.3 讨论
        6.3.1 模型的选择比较
        6.3.2 方差组分和遗传力的估计
        6.3.3 不同年龄组遗传相关的估计
    6.4 小结
7 内蒙古绒山羊产绒量和其它重要经济性状的关系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数据来源
        7.1.2 模型设计
        7.1.3 统计分析
    7.2 结果
        7.2.1 各影响因素中心化分析结果
        7.2.2 模型的比较分析
        7.2.3 最佳模型下参数的估计
        7.2.4 不同羊绒等级下其它经济性状的表现
    7.3 讨论
        7.3.1 影响产绒量的各因素的测量中心化
        7.3.2 模型的比较分析
        7.3.3 最佳模型下各参数的估计
        7.3.4 不同羊绒等级下参数的估计
    7.4 小结
8 结论
9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简州大耳羊主要生长和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各世代生长规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山羊概述
        1.1.1 山羊品种资源
        1.1.2 山羊的养殖及育种研究现状
    1.2 遗传参数研究概况
        1.2.1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
        1.2.2 育种数据管理和软件应用
    1.3 山羊育种研究
        1.3.1 山羊生长规律
        1.3.2 山羊生产性状遗传参数研究
    1.4 简州大耳羊品种介绍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性状测定方法
    2.3 数据分析
        2.3.1 各性状遗传力估计
        2.3.2 各世代性状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3.3 各世代生长规律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简州大耳羊各性状表型值统计
        3.1.1 简州大耳羊主要生长性状表型值统计
        3.1.2 简州大耳羊主要繁殖性状表型值统计
    3.2 简州大耳羊群体遗传参数
        3.2.1 简州大耳羊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
        3.2.2 简州大耳羊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
    3.3 简州大耳羊各世代主要生长性能比较
        3.3.1 方差分析
        3.3.2 相关性分析结果
        3.3.3 生长规律分析
4 讨论
    4.1 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因素
    4.2 简州大耳羊主要生产性状的世代选育进展
    4.3 简州大耳羊的主要性能评价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周期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国绒山羊的选育进展
    第二章 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评估
        2.1 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
        2.2 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
    第三章 绒山羊的毛囊结构特点和周期性变化
        3.1 绒山羊的毛囊结构
        3.2 绒山羊毛囊的周期性发育规律
    第四章 调控绒山羊毛囊发育相关基因
        4.1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
        4.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5)基因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
        4.4 β-catenin(β-连环蛋白)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VEGFmRNA在胎儿期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第二章 VEGF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BMP_2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FGF_5mRNA在不同时期成年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β-catenin mRNA在不同年龄阶段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中的表达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10)甘肃高山细毛羊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遗传力 (结果见表1)
    2.2 遗传相关 (结果见表2)
    2.3 通经系数
    2.4 数量性状对净毛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2.5 决定系数 (结果见表4)
    2.6 影响净毛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3 讨论

四、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估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山羊SNP芯片设计与内蒙古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基因组选择研究[D]. 王凤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沂蒙长毛兔产毛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D]. 吕肖雪.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3]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性状变异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D]. 李晓凯.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4]绒山羊毛被类型多样性研究进展[J]. 李晓凯,范一星,乔贤,张磊,王凤红,王志英,王瑞军,张燕军,刘志红,王志新,何利兵,李金泉,苏蕊,张家新.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4)
  • [5]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规律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间接选择研究[D]. 李学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 [6]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D]. 王振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01)
  • [7]内蒙古绒山羊绒毛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原理与方法的研究[D]. 王志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1)
  • [8]简州大耳羊主要生长和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各世代生长规律比较[D]. 董恩妮.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9]辽宁绒山羊次级毛囊周期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谷博.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
  • [10]甘肃高山细毛羊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J]. 孙晓萍,刘建斌,郎侠,郭健.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23)

标签:;  ;  ;  ;  ;  

柴达木绒山羊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遗传相关性估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