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腔内注射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0)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创面愈合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CWS)在全层皮肤缺损伤口愈合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00~250g,用手术刀在大鼠的背部左右侧对称部位各切除一2×2cm2的全层皮肤,造成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共24个。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中线右侧伤口为对照组,用浸泡生理盐水的凡士林油纱覆盖,外加纱布包扎固定,中线左侧伤口为N-CWS治疗组,采用0.02%N-CWS 2ml外用,外加凡士林油纱和纱布包扎固定,每2天更换一次伤口敷料,记录创面大小,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和第10天的创面愈合率。伤后第7天,取4只大鼠处死后,留取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创面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1、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68和F4/80的表达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伤后第10天创面愈合率,N-CWS治疗组为(89.55±5.68)%,对照组为(86.36±3.23)%,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6)。创面完全愈合时间,N-CWS治疗组为(11.13±1.63)d,对照组为(12.88±1.02)d,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分析显示,伤后第7d创面CD68表达,N-CWS治疗组为(9705.03±1602.79)(IOD/area),对照组为(4777.67±1292.44)(IOD/area),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4)。伤后第7d创面F4/80表达,N-CWS治疗组为(3413.20±781.99)(IOD/area),对照组为(2886.78±550.77)(IOD/area),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第7d创面TGF-β1表达,N-CWS治疗组为0.61±0.05,对照组为0.41±0.04,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后第7d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1表达,N-CWS治疗组为(7489.15±1063.75)(IOD/area),对照组为(4975.85±1027.36)(IOD/area),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N-CWS提高皮肤缺损创面10天愈合率,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N-CWS能提高创面CD68和F4/80的表达,创面的巨噬细胞活化增多,增加TGF-β1的表达,增强血管生成,从而促进皮肤全层缺损创面的愈合。
魏萍,张川林,陈志斌[2](2018)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9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恶性胸腔积液胸水持续引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免疫功能(CD3、CD8及CD4阳性T细胞百分比)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率,且毒副作用轻,值得推广。
高菲[3](2018)在《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于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局部不同治疗方式及效果、合并全身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旨在通过整理病例了解肿瘤科MPE治疗的真实情况,找出其中的优势与问题,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病例及影像学资料,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回顾和随访,了解我科近4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根据我科胸腔注药不同,可分为艾克佳组、榄香烯组、香菇多糖组。3组均在胸腔置管充分引流后注药。艾克佳组:胸腔内注射艾克佳用量(600-800)ug/次,榄香烯组:胸腔内注射榄香烯注射液用量按300 mg/m2计算,香菇多糖组:胸腔内注射香菇多糖1-4mg/次。参照WHO标准,观察有效率(CR+PR),观察并归纳总结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案。结果:1.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84.3%),主要分布在60至70岁之间(45.1%);男女比例平衡;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有45例(88.2%),其中肺腺癌占(47.1%);17例(33.33%)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取活检确诊、18例(35.29%)患者通过胸水沉渣病理确诊、6例(11.76%)经肺或纵隔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转移灶穿刺活检确诊、4例(7.84%)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1例(1.96%)经胃镜活检确诊。2.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艾克佳、榄香烯组、香菇多糖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54.5%和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组间两两进行比较,艾克佳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榄香烯组有效率较香菇多糖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艾克佳组有效率较榄香烯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3.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51例患者中,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因注药方式及药物差异,不再比较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榄香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意识模糊;2例表现为剧烈胸痛;3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1例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0 min-14 h。结论:1.MPE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男女比例无差异;原发肿瘤类型以肺癌为主,其中肺腺癌比例最高;大部分患者通过支气管镜及胸水沉淀物病理确诊原发肿瘤;胸水沉渣病理是获取病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经历多种有创检查均未能获得病理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确诊方式。2.胸腔注射艾克佳治疗恶性胸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更适用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3.胸腔注药(艾克佳、榄香烯、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一般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等,经对症处理均可得到缓解。4.胸腔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引起不良反应较重,需引起临床重视,使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患者、严密监测。
黄文伟[4](2015)在《红色诺卡氏菌发酵罐工艺及其抗肿瘤药理学进一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色诺卡氏菌(Nocadia rubra PO-8)属于诺卡氏菌属。由于其细胞壁的组成和组织与红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和分支杆菌属相似而与其他革兰氏阳性菌不同,它们组成了一个超于种之上的分类单位-含分枝菌酸放线菌。含分枝菌酸放线菌的细胞壁主要由阿拉伯半乳聚糖和分枝菌酸组成,它们共价的组装成肽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分枝菌酸母体,其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宫颈糜烂及其创面修复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得到了发酵罐培养条件单因素的最优,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优培养条件。此时菌体生物量为26.64g/L,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回归方程能反应各因素的影响。此产量与原250mL摇瓶条件下的最高生物量相比提高了9.8%。建立的红色诺卡氏菌5L发酵罐发酵动力学模型,分别用Logistic方程和Boltamann方程建立了菌体生长动力学的模型和葡萄糖的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在恒定溶氧为10%的前提下确定了葡萄糖补料的最佳参数:初糖浓度为20g/L,最佳的补料时间为36h,最佳补糖的浓度为50g/467mL、最佳的补料次数为一次性投放。将优化后的分批-补料发酵与分批发酵比较,可使菌体生物量提高了43.91%。确定了N-CWS生产工艺中红色诺卡氏菌高压均质破壁适宜的工艺参数为:压力2250bar,控温25℃,循环次数3次,菌体浓度15%。随后的口服实验显示细胞碎片低、中、高剂量组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3.96%、44.38%、60.65%,显示红色诺卡氏菌细胞碎片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都证明了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碎片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同时,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碎片剂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分析了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抗肿瘤有效成分,发现肽聚糖(PG)是N-CWS具有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物质基础。进一步的液吉姆萨-瑞士复合染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个结论。
赵景全[5](2012)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联合顺铂经中心静脉导管灌注给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合理选择和使用治疗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病例来源: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03月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中到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方法: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53例,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6例,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KPS评分等临床特征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均以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全身化疗,采用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日,顺铂30mg/m2静滴,第2-4日,21天为一个疗程,53例患者均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缓慢间断引流胸腔积液后,查体结合复查胸腔B超确定积液已基本消失,观察组患者胸腔注入斑蝥酸钠维生素注射液B6(艾易舒)40ml,每2天1次,同时胸腔注入顺铂40mg,每周1次,总疗程两周;对照组患者胸腔注入顺铂40mg,于全身化疗结束并放净胸腔积液后次日开始,每周1次,总疗程两周。3.观察指标:①有效率:参照Millar标准按WHO制定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消失,症状缓解并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积液显着减少50%以上,症状缓解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积液减少不足50%,无增加趋势,症状部分缓解;无效(PD):积液无减少或增加。CR+PR为总有效率;②治疗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改善率;③不良反应:主要观察发热、胸痛、胃肠道反应等;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的假设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有效率观察组CR17例(63.0%),PR7例(25.9%),SD2例(7.4%),PD1例(3.7%),总有效率88.9%(24/27)。对照组CR9例(34.6%),PR9例(26.9%),SD8例(30.7%),PD2例(7.8%),有效率61.5%(16/26),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2.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显着改善12例(44.4%),改善13例(48.2%),无改善2例(7.4%),降低0例(0%),总改善率92.6%(25/27)。对照组显着改善7例(26.9%),改善11例(42.2%),无改善6例(23.1%),降低2例(7.8%),总改善率69.1%(18/26),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注药后发热21例,占77.8%,胸痛18例,占66.7%,其中15例为轻度胸痛,未经药物处理,症状白行缓解,3例患者为中到重度胸痛,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恶心或恶心伴呕吐症状,占22.2%;对照组注药后发热20例,占76.9%,胸痛21例,占80.8%,其中17例为轻度胸痛,4例患者为中到重度胸痛,有1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恶心伴呕吐症状,占42.3%,观察组除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引起的发热、胸痛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及急性呼吸窘迫(ARDS)等严重不良反应,亦未发生过敏反应。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顺铂经中心静脉导管灌注给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明显,可显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周琴[6](2012)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近年来恶性胸腹水不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虽然目前中西医方面针对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能够在患者良好耐受的基础上有效抑制胸腹水的治疗方法较少有报道。笔者通过总结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关于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的多项临床观察,总结得出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主要包含蟾毒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类两大类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及收缩血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从“湿”、“热毒”二者分步治疗的角度,将其运用于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中具有中西医理论依据。因此,为系统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笔者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本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病历均来自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确诊恶性胸腹水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剔除及终止标准,最终纳入30例患者,其中恶性胸水14名,恶性腹水16名,血性胸腹水16例,非血性14例,均为中大量胸腹水,平均年龄(62.03±14.82)岁,治疗前KSP平均值(44.67±7.76),胸腹水局部症状积分均值(10.4±2.97),主要病种为肺癌、卵巢癌、消化系统肿瘤。所有纳入患者均行胸腔或者腹腔穿刺置管术,在尽量排尽胸腹水后,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ml/支)40ml+生理盐水500ml通过胸腹腔PICC引流管缓慢注入后夹闭,嘱患者每隔10分钟翻身1次,共4次,以促进药物的均匀吸收,每周给予药物灌注3次,每两周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随访1月,给予评价。比较用药前后胸腹水的量、颜色及局部相关症状的变化,记录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红细胞浓度水平变化。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最后对观察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①胸腹水量的疗效评价:全部患者30例,完全缓解1例(3.33%),显效6例(20%)有效7例(23.33%),无效16例(53.33%),总有效率46.67%(14/30);②胸腹水局部相关症状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治疗前后患者胸腹水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全身体力状况(KSP评分)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前后患者全身体力状况未见改善;④胸腹水红细胞水平影响评价(胸腹水颜色评价):30例纳入患者中血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6名,胸水11例,腹水5例,一半患者治疗后RBC下降超过50%,其中12名患者治疗后胸腹水红色明显变浅,占75%(12/16),5名血性腹水患者中2名由暗红色血性转为淡黄色,另3名颜色明显变浅,血性腹水颜色改善率100%;⑤胸腹水肿瘤标记物水平影响评价:治疗前30例患者中27例胸腹水中主要TM升高,治疗后70.38%(19/27)其TM明显下降,其中胸水为75%(9/12),腹水66.67%(10/15);⑥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60%(18/30)患者出现疼痛,6.67%(2/30)出现腹泻,10%(3/30)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等其他不良反应,同时以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和降低胸腹水中RBC的疗效间存在正向相关。[研究结论]①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性胸腹腔水中的红细胞浓度,尤其是血性腹水,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吲哚生物碱类相关;②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的水平,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内酯类相关;③恶性胸腹水局部辨证多属“湿热、毒证”,而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以“性寒、有毒”的华蟾素胸腹腔灌注治疗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可明显改善局部的“热毒证”,因此进一步应以“利湿、化湿”为重点,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的治疗为从“清热、解毒”过渡至“化湿、解毒”的序贯治疗;④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恶性胸腹水的生长,但总有效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华蟾素抑制胸腹水生长能力,西医方面可在安全范围内增加用药剂量或者对其主要抗肿瘤成分提取纯化以增加抗肿瘤成分浓度,中医方面,治疗后期局部辨证多转为“寒湿、毒证”,因此治疗在继续“以毒攻毒”的基础上转用“温化水湿”的治疗,如对华蟾素加热炮制以将其药性转为“性温、有毒”之品,或使用热灌注、P53灌注等治疗;⑤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腹水的局部压迫症状,但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对原本KSP平均值为(44.67±7.76)的患者的全身状态无明显改善作用,旦恶性胸腹水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后应该开始联合全身治疗;⑥华蟾素局部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良好耐受。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以及降低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的疗效间可能存在正向相关。
张长明[7](2012)在《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癌性胸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研究单独胶体32P、p53基因治疗及胶体32P联合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探索一种较佳的治疗手段。方法65例确诊为肺癌,经病理及胸水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并发单侧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部病例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尽量彻底引流后,A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胶体32p-磷酸铬(胶体32P)治疗,B组单用胶体32P,C组单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对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继续前述治疗,治疗两次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CR+PR)为81.8%(18/22),B组总有效率(CR+PR)为52.4%(11/21),C组总有效率(CR+PR)为40.9%(9/22)。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x2=0.57,P>0.05);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x2分别为4.24和7.77,P均<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气胸及复张后肺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自限性发热、恶心呕吐,均属于Ⅰ~Ⅱ级,经观察或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或中断治疗。结论:单独使用胶体32P或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有限;胶体32p与p53基因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肺癌胸腔积液,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林清强[8](2010)在《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及N-CWS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肿瘤及许多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有研究表明,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中的提取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能增强T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的活性,对于人体淋巴细胞则具有致有丝分裂原活性,并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通过多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抗细菌、病毒的感染。在临床治疗肿瘤及妇科相关疾病上有很好的疗效。如今关于N-CWS的研究大多着重于临床上针对其对癌症、炎症的抑制作用进行尝试,而关于红色诺卡氏菌的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培养基pH值、摇床速度、培养温度、溶氧和接种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较为适合红色诺卡氏菌生长繁殖的培养方式,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pH7-8,26℃摇床培养(320 r/min),50 mL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在1.5%(0.75 mL)时最为适合。当前,对于红色诺卡氏菌的细胞壁破碎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比较了超声波法、自溶法和碱法对Nocardia的破碎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细胞壁破碎方法中超声波法和碱法周期短,效果好;而自溶法周期长效率低,效果不佳。在超声波破碎法中全程破碎时间和输出功率是超声波法破碎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短时多次的破碎方式和质量浓度为1.5 g/L的细胞悬浮液有利于细胞的破碎。同时利用正交法对超声波破壁的条件进行研究,得出在一定菌浓下,用于超声波破壁的最佳设置为超声波时间15s,间隔时间15s,循环数40次,功率500W。在自溶法破碎中,自溶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NaCl质量分数为1%、温度为50℃利于细胞的自溶,经过较长时间的处理时间,10%的NaCl及pH9的液体环境利于自溶。碱液(KOH溶液)浓度为5.5%时最有利于放线菌细胞破壁,破壁时间为30分钟。传统的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成品检测中存在某些不足,本实验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改进来提升检测水平。用薄层层析法来代替纸层析法并研究影响层析的一些因素,寻得最佳的层析分离效果,使二氨基庚二酸鉴定实验更为明确;同时寻求阿拉伯糖和葡萄糖标准曲线之间的规律性,用葡萄糖来代替阿拉伯糖制作标准曲线进行细胞壁糖含量测定,节约成本;用分光光度计测成品在甲醇的光吸收峰有无吸收峰代替辨色法以使甲醇残留量检测更为可靠。
朱芳,仇铁峰,凌夏君[9](2010)在《恶性胸腔积液62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62例恶性胸腔积液并分为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25例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同时给予全身化疗,效果显着。25例仅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未给予全身化疗,效果较好。另外12例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给药,效果较差。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制成胸腔置管引流,创伤小,胸水引流充分,经B超及胸部CT检查证实胸水引流完全后,再胸腔内给药并配合全身化疗,效果显着,并发症少,生活质量好,生存时间长,预后好。与另外两组胸水治疗有效率和平均生存期对比临床有显着的差异性。
刘睿[10](2009)在《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多数为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也可作为肿瘤患者首发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一旦出现,已无手术和放疗指征,即使给予全身化疗、免疫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仍不理想。大量的胸水可引起呼吸、循环机能不全或衰竭,反复抽液可导致蛋白质丧失,使病情恶化而加速死亡,如何有效地控制始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文献报道国内外治疗本病的方法不少,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常规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副作用大,体虚、年老患者往往难以承受。中医药治疗本病是中医治疗肿瘤并发症的一大特色,既往较多文献报道,中医药参与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本研究首次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标准量表,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定量数据,等级资料的疗效评价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方差分析,从中医减毒增效,及与现代医学协同作用的角度,给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2007年3月—2009年3月间收治的8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组42例,基础治疗+顺铂胸腔灌注+口服中药消水方;对照组39例,基础治疗+顺铂胸腔灌注)前瞻性临床干预,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为中药消水方单纯应用于临床,以及配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临床依据,为临床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前期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恶性胸腔积液量、病情、中医症候、KPS评分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近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71.43%和64.10%,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103)。③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两组临床获益率(提高+稳定)分别为90.1%和53.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P=0.01)。④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前后症状积分差值为2.95±2.871,对照组前后症状积分差值为0.1±3.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⑤不良反应,两组均无Ⅲ度以上不良反应,未见肾脏毒性。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中药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虽然近期疗效未有明显提高(P>0.05),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有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二、胸腔内注射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腔内注射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创面愈合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大鼠创伤模型的制备和分组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N-CWS对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
3.2 N-CWS对皮肤全层缺损创面CD68和F4/80表达的影响 |
3.3 N-CWS对皮肤全层缺损创面TGF-β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N-CWS对皮肤全层缺损创面CD31 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 疗效评定 |
1.2.1 临床疗效 |
1.2.2 细胞免疫功能 |
1.2.3 不良反应 |
1.2.4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比较 |
2.3 不良反应 |
2.4 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 |
3 讨论 |
(3)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恶性胸腔积液局部治疗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案 |
1.2.2 药品来源 |
1.2.3 观察指标 |
1.2.4 疗效评定标准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 |
2.2 患者胸腔注药分组及治疗情况 |
2.2.1 分组基线资料 |
2.2.2 疗效评定 |
2.2.3 合并全身治疗情况 |
2.3 胸腔注药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转归 |
2.3.1 总体不良反应表现、处理及转归 |
2.3.2 榄香烯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 |
2.4 优势与不足 |
3 讨论 |
3.1 讨论胸腔内注药作用机制及疗效 |
3.2 讨论胸腔内注射榄香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原因及处理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红色诺卡氏菌发酵罐工艺及其抗肿瘤药理学进一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1 课题背景 |
2 恶性肿瘤的传统治疗 |
2.1 手术治疗 |
2.2 放射治疗 |
2.3 化学治疗 |
3 恶性肿瘤的生物疗法 |
3.1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
3.2 细胞因子 |
3.3 过继性细胞 |
3.4 单克隆抗体 |
3.5 基因治疗 |
4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研究进展 |
4.1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抗肿瘤药理作用 |
4.2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治疗领域 |
4.3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制备、质量控制及剂型 |
4.4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临床上的应用 |
4.5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生产工艺的研究 |
4.6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解决办法 |
4.7 新剂型的开发 |
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5.2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基于响应面法对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子液生长曲线与接种龄的测定 |
2.2 搅拌转速对红色诺卡氏菌发酵的影响 |
2.3 通气率对红色诺卡氏菌发酵的影响 |
2.4 接种量对红色诺卡氏菌发酵影响 |
2.5 响应面分析 |
2.6 响应面实验预测模型验证 |
2.7 红色诺卡氏菌优化前后对比实验 |
3 本章小结 |
3.1 红色诺卡氏菌培养条件单因素实验 |
3.2 响应面法优化红色诺卡氏菌的发酵条件 |
3.3 讨论 |
第二章 红色诺卡氏菌发酵动力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过程的代谢特征分析 |
2.2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与分析 |
2.3 动力学参数分析 |
2.4 模型的验证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恒定溶氧条件下红色诺卡氏菌补糖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葡萄糖分批补加的依据 |
2.2 初始糖浓度的确定 |
2.3 补糖时间的确定 |
2.4 补糖浓度的确定 |
2.5 补糖次数的确定 |
2.6 红色诺卡氏菌补料前后对比实验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口服红色诺卡氏菌体碎片对小鼠S180腹水瘤细胞体内抗肿瘤及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均质压力对高压均质菌体破碎率的影响 |
2.2 温度与循环次数对高压均质菌体破碎率的影响 |
2.3 菌体浓度对高压均质菌体破碎的影响 |
2.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态观 |
2.5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碎片对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
2.6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碎片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2.7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碎片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2.8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碎片对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抗肿瘤有效成分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多糖纯度的确定 |
2.2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肽聚糖纯度的确定 |
2.3 MTT法检测检测不同浓度N-CWS各提取组分对HepG2细胞的毒性结果 |
2.4 吉姆萨-瑞士复合染液观察HepG2细胞的形态变化 |
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讨论 |
3 展望 |
3.1 细胞壁组成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结构的鉴定 |
3.2 完整肽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
3.3 细胞壁组成成分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
3.4 不良反应的应对和新药剂型的开发 |
3.5 培养基的类型和培养温度对细胞壁组成成分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腔积液研究进展 |
1、恶性腹腔积液中医病因病机 |
2、恶性腹腔积液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腹水中医治疗进展 |
3.1 引流腹水 |
3.2 腹腔内抗肿瘤中药灌注 |
3.3 中药口服 |
3.4 中药外敷 |
4、恶性腹腔积液西医治疗进展 |
4.1 腹水引流 |
4.2 腹腔-静脉分流术 |
4.3 全身化疗 |
4.4 腹腔内灌注化疗 |
4.5 生物免疫制剂 |
4.6 热疗 |
4.7 放射性粒子 |
综述二 恶性胸腔积液研究进展 |
1、祖国医学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认识 |
2、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进展 |
3.1 抗肿瘤中药胸腔灌注 |
3.2 汤药口服 |
3.3 中药外敷 |
4、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治疗进展 |
4.1 全身化疗 |
4.2 胸水引流 |
4.3 胸膜固定术 |
4.4 热灌注治疗 |
4.5 电视胸腔镜治疗 |
4.6 放射治疗 |
4.7 胸腔化疗药灌注 |
4.8 生物免疫制剂胸腔灌注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古文记载及现代研究对干蟾的认识及应用 |
2、华蟾素注射液的现代研究 |
2.1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组分 |
2.2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
2.3 华蟾素注射液不同用药途径的抗肿瘤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医局部辨证标准 |
1.3 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
1.4 病例的纳入标准 |
1.5 治疗前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初步定量标准 |
1.6 病例的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及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方案设计 |
2.2 试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临床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结果 |
2.1 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腹水量变化的近期疗效评价 |
2.2 治疗前后KSP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
2.3 恶性胸腹水中RBC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4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及其与疗效间的相关性 |
第三部分 分析及讨论 |
1、研究结果分析 |
1.1 治疗期间胸腹水量变化 |
1.2 治疗期间肉眼血性胸腹水患者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变化 |
1.3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
1.4 KPS评分状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1.5 不良反应 |
2、中医理论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的指导 |
3、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可能机制 |
3.1 中医方面 |
3.2 西医方面 |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1 临床思维的创新 |
4.2 评价方法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及N-CWS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机理 |
1.2.1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临床治疗领域 |
1.2.2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治疗机理 |
1.3 国内外关于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研究、生产和使用情况 |
1.3.1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的制备、化学成分及剂型 |
1.3.2 N-CWS在临床上应用 |
1.4 药物不良反应 |
1.4.1 药物不良反应表现 |
1.4.2 药物不良反应的解决 |
1.5 胞必佳的工艺研究 |
1.6 发展前景 |
第二章 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 |
2.1 导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菌种 |
2.2.2 试剂和药品 |
2.2.3 主要仪器 |
2.2.4 冻干菌种的活化 |
2.2.5 红色诺卡氏菌培养基的优化 |
2.2.6 培养基加入无机盐离子优化 |
2.2.7 培养基pH值的优化 |
2.2.8 培养条件(摇床速度)的优化 |
2.2.9 培养条件(温度)的优化 |
2.2.10 溶氧量优化 |
2.2.11 接种量的优化 |
2.2.12 实验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培养基的优化 |
2.3.2 培养基内加入无机盐离子优化 |
2.3.3 培养基pH值的优化 |
2.3.4 摇床速度的优化 |
2.3.5 培养温度的优化 |
2.3.6 溶氧量的优化 |
2.3.7 接种量的优化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提取工艺改进 |
3.1 导言 |
3.2 材料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菌种的培养 |
3.3.2 细菌悬浮液的制备 |
3.3.3 细菌的超声波破碎及破碎率的计算方法 |
3.3.4 细菌的自溶及自溶率的计算方法 |
3.3.5 细菌细胞壁的制备 |
3.3.6 超声波条件对破壁效果的影响 |
3.3.7 菌浓度对超声波破壁效果的影响 |
3.3.8 KOH浓度对碱破壁效果的影响 |
3.3.9 处理时间对碱破壁效果的影响 |
3.3.10 NaCl质量分数对自溶法破壁的影响 |
3.3.11 pH对自溶法破壁的影响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超声波条件对破壁效果的影响 |
3.4.2 自溶条件对破壁效果的影响 |
3.4.3 超声波破壁条件的优化 |
3.4.4 碱法破壁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的检测及其方法改进 |
4.1 导言 |
4.2 细胞壁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鉴定及其方法改进 |
4.2.1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鉴定原理 |
4.2.2 实验材料 |
4.2.3 实验步骤 |
4.2.4 结果分析 |
4.3 细胞壁糖含量测定 |
4.3.1 细胞壁糖含量测定原理 |
4.3.2 实验材料 |
4.3.3 实验步骤 |
4.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4 药品中甲醇残留量的检测 |
4.4.1 甲醇残留量的检测原理 |
4.4.2 实验步骤步 |
4.4.3 结果分析 |
4.5 总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产N-CWS的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 |
5.1.2 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提取工艺改进 |
5.1.3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CWS)的检测及其方法改进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相关论文 |
致谢 |
(9)恶性胸腔积液62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副反应及并发症 |
3 讨论 |
(10)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现状 |
1.局部治疗 |
2.胸膜固 |
3.胸腔镜治疗 |
4.局部放疗 |
5.热疗 |
6.小结 |
综述二 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1.病因病机 |
2.治疗 |
3.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
4.中药外治 |
5.总结 |
综述三 细菌性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现状及展望 |
1.链球菌制剂 |
2.红色诺卡菌制剂 |
3.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剂 |
4.卡介菌制剂 |
5.假单胞菌制剂 |
6.粘质沙雷菌制剂 |
7.短小棒状杆菌制剂 |
8.草分枝杆菌制剂 |
9.小结 |
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
临床资料 |
1.病例选择标准 |
2.治疗方法 |
3.疗效评价标准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结果 |
讨论 |
1.消水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论基础 |
2.消水方的组成及方义 |
3.结果分析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胸腔内注射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在创面愈合的作用[D]. 刘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70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J]. 魏萍,张川林,陈志斌.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06)
- [3]胸腔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D]. 高菲.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4]红色诺卡氏菌发酵罐工艺及其抗肿瘤药理学进一步研究[D]. 黄文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8)
- [5]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D]. 赵景全. 山东大学, 2012(02)
- [6]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周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张长明. 青岛大学, 2012(09)
- [8]红色诺卡氏菌发酵条件优化及N-CWS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D]. 林清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5)
- [9]恶性胸腔积液62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J]. 朱芳,仇铁峰,凌夏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02)
- [10]消水方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D]. 刘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