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利荣[1](2022)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教学法目前在各个专业和课程应用比较广泛。主要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目前中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结合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应将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愿学、爱学、会用、巧用的学习效果。
李晶,姜歌东,陶岳[2](2021)在《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制造业升级提供重要保障。新数控技术人才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介绍了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举措:依托智能制造学科交叉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将数控技术实验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朱龙飞[3](2020)在《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数控技术自创立以来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现阶段我国在数控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等领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控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机械化水平。现阶段,很多企业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普通机床,这些机床的使用年限很长,在工业实际中难以量化生产,并且加工的精度不高,自动化程度也相对薄弱。如果更新设备,会对生产造成影响,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数控机床。因此,改造和升级现有机床,拓展机床的制造能力,提升产能和效率,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策略,这样能让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以典型的普通车床CA6140数控化改造为案例,列举了其在改造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包括对机床改造的可行性分析;阐述了数控系统若干改造方案的利弊,结合CA6140数控化改造的要求,针对运动控制卡和工控机所建立的开放式数控车削系统进行了详尽分析,具体讨论了其硬件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和软件平台的设计思想;对主要的机械部件,如进给系统的滚珠丝杠副、步进电动机及驱动器的选用依据,自动回转刀架的控制原理及选用,在主轴上安装脉冲编码器的选用依据及安装注意事项等均作了较细致地分析;并对数控化改造后的机床按照GBT25659.2-2010《简式数控卧式车床》技术要求进行检测机床精度,总结和分析了各个改造项目在改造中的具体要求。本文为普通机床数据控化改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普通机床的改造升级进行了规范,为企业针对普通机床引入数控技术提供了借鉴经验,更为学校数控维修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创造条件。
潘钇虹[4](2020)在《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转变,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成为新的教学模式,课程向任务驱动化、项目化、行动导向化发展,更具一体化特征。这一改革的出现,不仅是源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是符合学校与师生的共同意愿。也就是说,在改革的趋势下,为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进行项目化开发。
夏铁军[5](2020)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制造对我国中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呈现了新的特征,尤其是对未来工人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适应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厘清问题要点与原因,并深入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教师能力、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建议与对策。全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介绍了研究内容,选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和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方式呈现了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第四章为基于调研的发现,以中职《数控机床》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方面,分析并阐述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在附录部分,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基于问题”的教学为思路,提出了面向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设计思路。
王悦[6](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李志明[7](2020)在《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迅速发展,发展重心已经由规模的扩张转向教育内涵的发展。新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由于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壁垒,为越来越多的工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接受。实训楼作为工科类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实训教学场所,教育模式的更新必然会对实训楼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组织产生相应的影响,相较于丰富的针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研究,针对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就显得尤为不足。鉴于此背景下,本文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为切入点,以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为研究对象,从一体化实训空间的平面布局和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组合两个方面来研究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的功能布局方式。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分析实训建筑的类型、工科类涉及的专业以及在应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下实训楼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特性以及一体化实训空间的功能组成要素。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和归纳分析方法,根据所涉及实训门类的不同,将实训空间分为大中小三类,以每一类实训空间涉及到的设备尺寸为依据,来分析实训空间的空间尺度以及实训空间中组成单元要素的布局方式,并根据不同的单元布局形式将实训空间内部功能要素进行重组,得出每一类实训空间的一体化平面布局方式。同时,通过前文对一体化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特性的分析,得出实训楼内部功能空间组合存在空间尺寸多样化和功能空间环境要求多样化这两个问题,并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功能空间组合策略。基于以上的研究,将工科类实训楼一体化设计策略应用到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训楼的一体化设计中,并加以说明。全文约8.4万字,图114幅,表43个
管延菊[8](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此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开发属于研究盲区,几乎无人涉及。鉴于此,笔者认为此教材开发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阐述了国内外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确定了本教材的开发依据、开发原则、开发内容及教材大纲,为教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依据系统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教材的体系及结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将思政要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样章的编写,样章在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试用后,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最后对本教材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顺应国家职教课程改革潮流,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可为我国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材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鲍美琦[9](2020)在《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文中指出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对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如何解决实践中问题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于对人类综合性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综合性问题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人们需要具有能够跨领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普通教育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和考试为主要内容,与社会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故此,STEM理念下的教育体系脱颖而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TEM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知识、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新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对国内外STEM理念下书写的文章进行分析,掌握STEM理念的内涵所在,进一步地调查我国目前STEM理念的发展情况,寻找相关优秀案例并进行学习,特别是将一些精华部分且能够在中职学校的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上融入STEM理念的部分提取出来,最后尝试使用这些精华部分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结合进行案例设计。从理论知识来说,文章中主要以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为基础,系统性的对STEM理念进行研究,可以让STEM理念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从主观上来说,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的STEM理念下的文献进行学习,进行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从调查研究来说,通过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的调查和网络上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来看,中职学校更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课堂中引入和开展STEM理念,能彻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将科学理念和工程理念进行完美结合。最后,基于STEM理念对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为后续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的参考,使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一些转变。
于跃函[10](2020)在《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解决目前社会人才紧缺的现象。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中的重要技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可能,在国家同社会对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我们聚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中职学校数控毕业生每年都有很多,但还是出现人才紧缺现象,为了改善人才供需错位的情况,本研究首先通过数控加工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及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依旧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岗位实际所需不符、教学模式古板老旧、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原因,教育部提倡中职院校做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可实际根源上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中职数控实训教学现状提出趣味项目教学法,探究趣味项目教学法的效能。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等分析;接着对目前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国内国外的研究,在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提出了趣味项目教学法;趣味项目教学法是趣味性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的整合,将教学内容涵盖在有趣味性的项目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以兴趣性作为突破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部分对趣味项目教学法做核心概念的界定并且通过文献法对趣味项目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支撑。第三部分运用调查问卷法及访谈法对所在实习学校当前数控教学现状及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为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分析。第四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做具体的教学设计——《AK子弹工艺品加工》,设计了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流程及各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安排。第五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结果分析与评价。第六部分是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总结与展望。本论文的设计主线是:问题的提出——设立假设——设计——具体实施——结果验证。通过对实验研究表明,趣味项目教学法对数控加工实训课具有一定的效果,为摆脱学生学习困境提供现实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人才紧缺提供对口服务,是数控实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
2 项目教学法的作用 |
3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专业的实践 |
3.1 改进教学方法、塑造更好的教学氛围 |
3.2 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实施过程 |
3.2.1 设计项目任务 |
3.2.2 分析项目任务 |
3.2.3 实施项目任务 |
3.2.4 检查评估项目任务 |
3.2.5 评价项目任务 |
4 实施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的几点体会 |
4.1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
4.2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措施 |
4.3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
5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总结 |
(2)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技术人才的新要求 |
1.1 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 |
1.2 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1.3 具有工程社会意识 |
2 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举措 |
2.1 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
2.2 建设示范性实验平台 |
2.3 信息化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
2.4 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
3 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
4 结 语 |
(3)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控机床及发展历史 |
1.2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
1.3 数控机床的特点 |
1.4 国内外数控机床改造的现状 |
1.4.1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优越性 |
1.4.2 国外数控机床改造的现状 |
1.4.3 国内数控机床改造的现状 |
1.5 研究本选题的提出依据 |
1.6 本次课题的主要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和技术准备 |
2.1 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理念 |
2.2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
2.3 改造前的技术准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中数控系统的选择 |
3.1 数控系统概述 |
3.1.1 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
3.1.2 数控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3.1.3 数控系统的演变 |
3.2 数控系统的开放要求 |
3.2.1 传统数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2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
3.2.3 国内外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状况 |
3.2.4 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典型结构类型 |
3.3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中数控系统的选择 |
3.4 开放式数控系统在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中的理论研究 |
3.4.1 “IPC+运动控制卡”开放式数控车削系统硬件的构建 |
3.4.2 “工控机+运动控制卡”开放式数控车削系统软件结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中机械部件的改造探讨 |
4.1 机械部件改造的总原则 |
4.2 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改造 |
4.2.1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基本构成 |
4.2.2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
4.2.3 进给部件中运动转换机构的选择 |
4.2.4 进给部件总体改造方案的确定 |
4.3 自动换刀装置的选型 |
4.3.1 数控车床刀架的基本要求 |
4.3.2 数控车床刀架结构与选型 |
4.3.3 自动转位刀架的选刀过程 |
4.3.4 自动转位刀架的安装 |
4.4 脉冲编码器的选用与安装 |
4.4.1 脉冲编码器的选用 |
4.4.2 脉冲编码器的安装 |
4.5 主传动系统的改造 |
4.5.1 主传动系统的特点 |
4.5.2 主传动的变速方式 |
4.6 导轨的修复 |
4.7 数控化改造后的检验精度与分析 |
4.7.1 横向、纵向导轨精度检测 |
4.7.2 刀架转位的重复定位精度检测 |
4.7.3 工作精度检测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建课程体系的策略 |
1.1 打造“校企合作”的开发队伍 |
1.2 立足于岗位人才需要 |
1.3 构建支撑完善、目标合理的课程体系 |
2 开发项目化课程的原则 |
2.1 以工作任务为基本单位 |
2.2 理论知识的安排应足够 |
3 开发项目化课程的方法 |
3.1 尊重学校特点与课程内容逻辑关系 |
3.2 按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进行 |
3.3 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 |
3.4 灵活运用科学信息技术工具 |
3.5 构建与企业环境相符合的教学环境 |
4 结束语 |
(5)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数控加工技术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
二、智能制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
三、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现实困难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研究 |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
第一节 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 |
一、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
二、生产管理由科层化向扁平化转化 |
三、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
第二节 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
一、复合和交叉学科能力 |
二、高端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
三、技术创新及优化能力 |
四、信息技术能力 |
五、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
第三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
一、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改革 |
二、以技能为基础的复合多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方式改革 |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调查以《数控机床》课程为例 |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调查方案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师资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三、硬件设施情况 |
四、课堂教学情况 |
第四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的发现 |
第一节 课程内容处理存在现实难题 |
一、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
二、教学内容存在理实分离 |
第二节 教学方法亟待多样化 |
一、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问题引导 |
二、学生实训模仿为主,缺乏探究意识 |
第三节 教学配套资源存在不足 |
一、缺乏合适的主教材 |
二、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制作困难 |
第四节 教学条件建设待加强 |
一、信息化教学条件应用不充分 |
二、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加强 |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 |
一、全方位提升教师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能力要求 |
二、有重点地改进教师面向智能制造的操作技能水平 |
三、多途径促进中职教师适应中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要求 |
第二节 以教材为重点,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
一、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体系 |
二、开发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
三、以丰富的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配合教学 |
第三节 以教法为突破,强化面向智能制造的教学条件建设,实现教法改革 |
一、改善实训车间硬件设施 |
二、打造数控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问题的教学实施案例—以加工典型复杂轴类零件编程为例 |
附录2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5 :访谈记录(部分) |
致谢 |
(6)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
3.理实一体化 |
4.课程开发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法 |
3.个案研究法 |
(七)研究创新点 |
1.能力培养为主 |
2.教学内容改革 |
3.考核多元化 |
(八)研究成果形式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做中学”理论 |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方式 |
1.问卷调查 |
2.访谈调查 |
(三)调研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调查对象 |
(四)调研结果 |
1.问卷调查结果 |
2.访谈调查结果 |
(五)调研结果分析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
2.提升教学效果 |
3.贴合企业需求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1.能力本位原则 |
2.情境学习原则 |
3.学生中心原则 |
(三)课程标准 |
1.课程基本信息 |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
3.课程目标 |
4.课程内容 |
5.考核评价 |
6.教材资料 |
7.实施建议 |
8.教师建设 |
(四)主要内容 |
1.教学目标 |
2.教学条件 |
3.教学内容 |
4.教学过程 |
5.教学评价 |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
(六)教学内容 |
(七)教学实施步骤 |
(八)教学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7)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来源 |
1.2 研究对象界定 |
1.2.1 实训建筑 |
1.2.2 工科类实训楼 |
1.2.3 一体化设计 |
1.2.4 平面布局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5.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3 相关研究总结 |
1.6 论文框架 |
第2章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下实训楼相关概况 |
2.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其发展历程 |
2.1.1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2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2.1.3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 |
2.2 工科类实训建筑概况 |
2.2.1 实训建筑的分类 |
2.2.2 工科类实训楼涉及的专业 |
2.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
2.3.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
2.3.2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流程 |
2.3.3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
2.4 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育模式工科类实训楼功能配置 |
2.4.1 一体化实训室 |
2.4.2 普通教室空间 |
2.4.3 阅览空间 |
2.4.4 交流讨论空间 |
2.4.5 教学辅助空间 |
2.4.6 交通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体化实训空间设计研究 |
3.1 小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1.1 空间尺度分析 |
3.1.2 一体化组织形式 |
3.2 中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2.1 空间尺度分析 |
3.2.2 组成单元布局形式 |
3.2.3 一体化布局形式 |
3.3 大型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3.3.1 空间尺度分析 |
3.3.2 组成单元布局形式 |
3.3.3 一体化布局形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体化实训楼功能空间组合设计研究 |
4.1 功能组合设计原则 |
4.1.1 适应性原则 |
4.1.2 相似同区原则 |
4.1.3 经济性原则 |
4.2 实训空间组合设计 |
4.2.1 中小型实训室组合设计 |
4.2.2 中小型实训室与大型实训室组合设计 |
4.3 实训楼功能分区组合设计 |
4.3.1 分层分区 |
4.3.2 同层分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东海学院实训楼建筑设计 |
5.1 项目概况 |
5.2 方案难点分析 |
5.2.1 功能空间的分区及组合 |
5.2.2 实训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
5.2.3 交通流线的组织 |
5.3 实训楼一体化设计 |
5.3.1 功能分区设计 |
5.3.2 功能分层设计 |
5.3.3 实训空间组合设计 |
5.3.4 实训空间一体化设计 |
5.3.5 流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建筑设计方案图纸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8)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
(一)理论依据 |
1.系统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境学习理论 |
(二)概念的界定 |
1.中职学校 |
2.机械基础课程 |
3.课程思政 |
4.教材开发 |
三、机械基础课程思政调查分析 |
(一)调查研究法访谈法 |
1.研究设计 |
2.研究样本 |
3.访谈结果分析 |
(二)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 |
1.研究设计 |
2.研究样本 |
3.数据分析 |
四、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设计 |
(一)开发依据 |
1.课程性质 |
2.课程目标 |
3.课程内容 |
(二)开发原则 |
1.同向同行原则 |
2.需求导向原则 |
3.科学性原则 |
4.发展性原则 |
(三)教材结构 |
1.课程内容及结构 |
2.思政要素及结构 |
3.教材体系及结构 |
(四)教材编写 |
1.教材编写步骤 |
2.教材编写大纲 |
3.教材编写示例 |
五、教材实施及成效 |
(一)实施情况 |
1.实施对象 |
2.实施过程 |
(二)实施成效 |
1.教师反馈 |
2.学生反馈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总结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样章 |
样章一 颚式破碎机运动简图的绘制 |
样章二 蜂窝煤压制机结构和运动分析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问题与目标 |
1.研究问题 |
2.研究目标 |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 |
1.国外现状分析 |
2.国内现状分析 |
3.总结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案例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STEM理念概述 |
1.STEM理念的概念 |
2.STEM理念的基本原则 |
3.STEM理念下教师角色作用 |
4.STEM素养 |
(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概述 |
1.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介绍 |
2.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设计思路 |
三、中职学校数控编程基础及操作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特点 |
1.调查目的 |
2.调查特点 |
(二)调查对象分析 |
(三)调查方式与处理方法 |
1.调查方式 |
2.处理方法 |
(四)调查分析与结论 |
1.调查分析 |
2.调查结论 |
四、构建基于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 |
(一)STEM理念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关系 |
(二)STEM理念融入到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关特性 |
1.情境性 |
2.合作性 |
3.自主性 |
(三)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模式 |
1.基本理念 |
2.教育方向 |
3.教育的重点 |
(四)STEM理念下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
(五)STEM理念下教学案例设计 |
(六)STEM理念下课堂情况 |
(七)STEM理念下课程分析与小结 |
1.课程分析 |
2.课程小结 |
五、结论 |
(一)论文研究结论 |
(二)论文研究不足 |
(三)论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10)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第四节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实训课教学方法选择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趣味项目教学法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趣味项目教学法概述 |
第三章 趣味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分析 |
第二节 中职《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课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分析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 |
第三节 趣味项目教学设计 |
第四节 趣味项目教学实施 |
第五章 趣味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实施 |
第一节 项目教学实施前期准备 |
第二节 趣味项目教学具体实施《AK子弹工艺品加工》 |
第三节 对趣味项目教学法的评价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课教学现状调查(学生版) |
附录二 趣味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中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实验班) |
附录三 教师及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AK子弹工艺品加工》参考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J]. 张利荣.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02)
- [2]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 李晶,姜歌东,陶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10)
- [3]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与实施[D]. 朱龙飞.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4]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 潘钇虹. 内燃机与配件, 2020(21)
- [5]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夏铁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6]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7]工科类高职院校实训楼一体化设计平面布局研究 ——以东海学院实训楼项目为例[D]. 李志明. 南京工业大学, 2020(11)
- [8]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教材开发研究[D]. 管延菊.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D]. 鲍美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10]趣味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研究[D]. 于跃函.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stem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 做中学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数控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