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太少了(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泓[1](2021)在《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A网络影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对于我国来说,网络影视企业是新兴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都还未能建立完整。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以及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盗版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A企业既有可能在发展中侵害了其他主体的知识产权,也存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的可能性。近几年,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不断,甚至于深陷各种诉讼,一方面对公司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数字化影视作品在网络环境中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知识产权风险作为A网络影视企业极易发生的企业风险的一种,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有效的规避和管理,从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本文依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结合互联网影视行业发展情况,构建了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一般框架。并结合A企业实际案例和管理现状,分析了A企业存在的问题。依据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理论,从每个风险因素入手,对A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相应的识别和评估。结合国内外经验,从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流程,优化人员配置,推动外部环境转变等方面对A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提出建议。
戚晓思[2](2021)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仅需要在教学技能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在教育管理上进行创新突破。本研究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讨论并试图揭示促进其体系保障和建设的提升策略。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视为一个整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将其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系统设计缺陷、全程性困境、优质性欠佳等问题,结合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者发现高校音乐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此实现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的认知与提升。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但是这些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都尚未清晰。这既局限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发展,又影响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进程。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选取H省不同类型的三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进行详细的个案实施研究;再通过对H省17所公立本科高校音乐学院的实地调研,访谈45名音乐专业领导和教师,运用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处理,提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找出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关键因素及作用,并回收2112份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样本描述与实证检验。本研究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涉及H省公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主要问题及成因与影响因素作用。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深入探寻H省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音乐学院在其人才培养质量上存在的具体差异,再从H省17所高校音乐学院的广泛调研中归纳出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发现其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差异大、研究创作成果少和社会服务较单一。针对其主要问题的内部归因包括: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外部归因包括: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2)研究指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研究分析得出,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专业教学标准、评估专业教学质量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主要由变革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丰富专业教学模式构成;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主要由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构成。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提升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相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者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激励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为原则,从确立平等地位、优化教学条件、给予相应自主权、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五个方面提出保障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建议,探寻高校音乐专业特色化、多样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张卿[3](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文中指出会展业作为新兴高端服务业态,是实现新时期经济体系现代化和市场体系开放化的重要渠道。由于会展可以与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作用的持久性,因此借助会展产业促进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已成为国家或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目前H省会展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加之会展产业自身对于政策的较强依附性,以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为对象开展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政策基本导向和政策工具分布情况,提出H省会展产业政策的优化建议,可以为提高H省会展产业竞争力、塑造新动能提供启示。本文从政策工具视角,对H省会展产业政策现状进行基础分析后,再采用X维度、Y维度以及XY维度交叉分析,进一步挖掘政策工具使用特点、政策目标差异和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三种政策工具总体使用分布不均,政策目标呈现“单面倾斜,整体失衡”状态,每种政策工具使用各有侧重且部分政策工具运用不足,政策内容难以形成合力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借鉴德国和上海政策经验后,提出以下H省会展产业政策优化建议: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数量,实现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拓展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构筑良好产业发展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H省会展产业发展提质增速。
王晓斌[4](2020)在《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由小到一步步壮大,由“被消灭”到“被认可”,是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经济发展模式新升级和国际形式新环境下,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经济发展不充分,是破解民营经济的三座高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探索。潍坊市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针对潍坊市而言,近年来出台了上系列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解决城镇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324 1亿元,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民营企业受自身规模较小、资金有限、技术含量低、社会认同地位有待提高的“先天环境”氛围下,本文将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作为研究对象,以完善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为目标,结合潍坊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政府与市场理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理论、制度变迁理论,通过政策文本分析和对比研究方法,提炼出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并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城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家针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创业创新政策、多元化财政融资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政策、构建民营企业监督配套的评估体系、深化对外开放来推动开放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条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亲”“清”政商关系,对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调整、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的聚集要素再组合提供了创新点,从而推动潍坊市民营经济向高质量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意义,以及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县级治理视角做出实践意义。
刘碧慧[5](2020)在《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研究》文中认为从本质属性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新型权利客体,是一种非物质的、特别的知识产权,是一种承载着公共利益的公共物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与政府共有的公共物品。在立法模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有私法保护模式、公法保护模式、公私法二元保护模式三种。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生产性保护单位等持有并承载着公共利益的公共物品,是一种特别的知识产权,再加上设区市在私法方面立法权受限制,设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应采取公法为主私法为辅的公私法二元保护模式。作为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客家非遗,赣州市各级政府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立法不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与《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均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缺乏、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设计不合理、普查调查制度存在缺陷、集体传承传播制度设计不完善、与其他法律不协调等问题。要解决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不足问题,赣州应当充分运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权,开展专项立法。在立法对策上,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应当设立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机构,解决权利主体缺乏问题,并明确其法律地位;应当放宽对代表性项目的价值判断标准,贯通代表性项目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完善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应当增加行政普查与完善行政调查制度,完善境外组织和个人调查制度;应当明确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传承传播责任,并通过行政合同与大学、高职合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应当细化上位法中涉刑法的行政许可从而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并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机构权利;促使其通过权利行使,实现与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协调。
田牧晨[6](2020)在《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独立学院逐渐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理念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型,独立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选取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作为个案,运用SWOT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一方面使用SWOT分析法对该案例的机遇、不足、优势和劣势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基于实地调查,对案例展开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研究,发现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发展存在着专业建设灵活、自主性强、小规模发展便于管理等特色,同时也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建设缺乏特色、实习机会少和学生就业难等独立学院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独立学院该专业发展中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有效课改;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特色基地的优化建议,为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凃有兵[7](2020)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开始主动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舞台剧、音乐会、展览等都成为人们的选择。档案展览作为众多档案利用方式的一种,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如今,许多档案机构都开展了档案展览服务,社会公众通过那些富有历史气息的展品感受当时、当地的文化及历史,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然而,目前的档案用户往往采用去档案馆查档并参观档案展览等实地档案利用方式,随着“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档案展览将成为一种有效且大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网上档案展览相对于实地档案展览来说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更便捷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档案的价值。高校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聚集了许多文化精华,其档案部门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通过选定主题、收集档案、页面设计等多个环节实现了网上档案展览这一相对新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档案利用途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继“985”、“211”高校之后提出的,逐渐成为优质高等教育新的代名词,本文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通过真实的调查数据进行更有力的分析,从而提出相关建议。“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有许多可开发的空间,只有仔细分析现如今办展中的成效与问题并且扬长避短,才能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本选题将分五个部分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本选题的特点与不足。第二部分首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网上档案展览的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则是通过逐一访问“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网站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介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现状,其中首先介绍了调查所得的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再介绍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对网上档案展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经费保障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未能充分挖掘展览素材、未能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宣传力度不够、展览平台有待开发。第五部分针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完善。
周媛媛[8](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文中提出在“汉语热”的背景下,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及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且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热门的新兴专业,市场需求与就业比例失调、人才培养力度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成为阻碍该专业发展的显着性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本学院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板块。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去向统计分析。分析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出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与云南师范大学整体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相比较,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第二部分,调查问卷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反馈调查问卷》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馈情况。第三部分,以就业去向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市场、学校教育、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结合本人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针对社会方面的专业/学科定位、专业宣传、职业体系建设;学校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设置、实践管理、就业指导;学生方面的专业的准确认知、知识技能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改进建议,并展望本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世宇[9](2020)在《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是信息,而高校图书馆是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高质量信息资源的重要集中地和发散地,拥有优良的物理空间环境和专业的技术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愈益迫切并日益多样,为了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多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和鼓励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好学校师生的同时,积极开展和改进社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开展和改进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身价值的彰显,是履行社会职能的体现,也是推动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常州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分析文化产业及其特征,依托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理论、共享经济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理论指导,通过对四所高校馆工作人员、社会公众的访谈和对四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现状调查并进行分析,发现常州高校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着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体制改革和奖惩机制、历史传统和人才建设、知识产权和经营方式、空间布局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落后保守观念、树立服务创新意识,制定保障性法律法规、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奖惩机制,革除用人历史积弊、加强专业人才建设,规避知识产权制约、采用企业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空间格局、推进信息技术革新等有益的对策建议,可以更好地促进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改进。
雷勤颖[10](2020)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使国际贸易在贸易形式和贸易内容上均产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产权作为战略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为跟上时代的需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素质培养。文章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中面临的挑战,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知识产权教育及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着重实践教学的培养战略体系架构,探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涉外知识产权综合素质提高的培养模式。
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太少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太少了(论文提纲范文)
(1)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小结 |
第2章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网络影视企业 |
2.1.2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
2.2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TOR系统理论 |
2.2.2 企业的资源基础论 |
2.2.3 平衡计分卡(BSC)基本理论 |
2.3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 |
2.3.1 风险管理的系统框架 |
2.3.2 风险管理的构建原则 |
2.4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
2.4.1 知识产权风险因素 |
2.4.2 知识产权风险识别方法 |
2.5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估测及评价 |
2.5.1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估测 |
2.5.2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价 |
2.6 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 |
2.7 小结 |
第3章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研究对象 |
3.1.1 网络影视行业及A企业发展概况 |
3.1.2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案例及简要分析 |
3.2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现状调查 |
3.3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存在问题 |
3.3.1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意识不够足 |
3.3.2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
3.3.3 舆论及政策法律的不健全 |
3.4 小结 |
第4章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
4.1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因素 |
4.1.1 A企业制度化风险与技术化风险 |
4.1.2 A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环节的风险 |
4.2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方法 |
4.2.1 A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检索 |
4.2.2 A企业风险事件的事故树分析 |
4.3 小结 |
第5章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
5.1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估测 |
5.1.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5.1.2 风险发生的不良后果 |
5.2 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价 |
5.2.1 设立风险一级指标 |
5.2.2 设立风险二级指标 |
5.2.3 风险定性 |
5.3 小结 |
第6章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建议 |
6.1 提升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意识 |
6.1.1 增强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能力 |
6.1.2 加快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6.2 建立健全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体系 |
6.2.1 完善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6.2.2 规范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流程 |
6.2.3 优化A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人员配置 |
6.3 构建良好外部环境 |
6.3.1 加强宣传完善法律 |
6.3.2 及时处理侵权案件 |
6.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调查问卷 |
(2)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专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
二、教学保障的政策要求 |
三、质量管理的理论诉求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全面质量管理 |
二、高校音乐专业 |
三、人才培养质量 |
第二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述评 |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启示 |
第二节 研究文献回顾 |
一、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概况的研究 |
二、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 |
四、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五、关于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一、已有研究启示 |
二、已有研究局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
一、研究问题 |
二、分析框架 |
第二节 数据搜集 |
一、访谈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分析方法 |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 |
二、个案资料的分析 |
三、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四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个案考察 |
第一节 综合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定位 |
三、需求导向的专业内涵建构 |
四、扎根本土的教学实践研究 |
五、案例小结 |
第二节 师范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变革 |
三、专业特色的教学范式改革 |
四、师生互动的专业教学新态 |
五、案例小结 |
第三节 理工类高校音乐学院个案分析 |
一、个案简介 |
二、边缘专业的学科发展定位 |
三、培养单一的专业方向设置 |
四、发挥主动的培养质量保障 |
五、案例小结 |
第五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 |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
二、培养质量差异大 |
三、研究创作成果少 |
四、社会服务较单一 |
第二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归因 |
一、缺失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 |
二、难以协调的专业师生比例 |
三、尚未健全的专业教学监督 |
第三节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归因 |
一、供给制约的外部发展环境 |
二、欠缺资源的专业教学实践 |
三、联动不足的专业成果转化 |
第六章 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作用 |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
二、提供专业教学标准 |
三、评估专业教学质量 |
第二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作用 |
一、变革人才培养理念 |
二、设置专业特色课程 |
三、丰富专业教学模式 |
第三节 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主体能动性的影响作用 |
一、提高领导管理效能性 |
二、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 |
三、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
第四节 影响因素作用的实证考察 |
一、项目分析 |
二、因子分析 |
三、相关性分析 |
四、差异性比较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及成因的归纳 |
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作用 |
三、研究的总体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
一、确立高校教育中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平等地位 |
二、优化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 |
三、给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相应的自主权 |
四、健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
五、促进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附录二: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的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会展产业相关研究 |
1.2.2 会展政策相关研究 |
1.2.3 政策工具相关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会展产业 |
2.1.2 公共政策 |
2.1.3 政策工具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政策工具分类 |
2.2.2 政策工具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现状概述 |
3.1 H省会展产业政策发展 |
3.1.1 起步探索阶段 |
3.1.2 寻求突破阶段 |
3.1.3 快速发展阶段 |
3.2 H省会展产业政策实践效果 |
3.2.1 整体产业规模较大 |
3.2.2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
3.2.3 品牌展会持续增加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工具研究分析 |
4.1 构建政策工具分析理论框架 |
4.1.1 X维度—会展政策工具维度 |
4.1.2 Y维度—会展政策目标维度 |
4.1.3 X维度和Y维度交叉分析 |
4.2 样本选择与分析单元编码 |
4.2.1 样本选择 |
4.2.2 政策文本分析单元编码 |
4.2.3 信度效度检验 |
4.3 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统计分析 |
4.3.1 政策外部属性分析 |
4.3.2 X维度—政策工具分析 |
4.3.3 Y维度—政策价值目标分析 |
4.3.4 X维度和Y维度交叉检验分析 |
4.4 政策工具分析结果综述 |
4.4.1 总体分布不均,内部差异较大 |
4.4.2 政策目标分散,部分政策工具缺位 |
4.4.3 政策工具与目标未成合力,制约会展产业发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会展产业政策借鉴与启示 |
5.1 德国会展产业政策借鉴 |
5.1.1 立足实际实现发展差异化,打造会展城市集群 |
5.1.2 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为会展产业发展赋能 |
5.1.3 行业协会作用显着,保障产业有序发展 |
5.1.4 重视会展教育培训,扎实行业发展根基 |
5.2 上海会展产业政策借鉴 |
5.2.1 会展业正式立法,有效规制行业发展,规范市场行为 |
5.2.2 会展政策量身打造,满足产业发展个性化需求 |
5.2.3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塑造会展产业发展软实力 |
5.3 对H省的启示 |
5.3.1 因地制宜进行差异化规划 |
5.3.2 增强会展专门促进机构作用 |
5.3.3 量身定制会展专项政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H省会展产业政策优化建议 |
6.1 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内容,切合市场需求 |
6.1.1 持续扩大人才资源供给,提升人才质量 |
6.1.2 增加基础设施要素投入,夯实会展产业根基 |
6.1.3 拓展资金扶持范围,鼓励会展活动国际认证 |
6.2 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内容,有效拉动会展产业发展 |
6.2.1 优化政府采购流程,提高会展活动产业化水平 |
6.2.2 注重交流合作,着力提升本土会展产业国际化水平 |
6.3 拓展环境型政策工具内容,夯实发展环境 |
6.3.1 与时俱进制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
6.3.2 多措并举,加大金融、税收资源倾斜,全方位支持会展产业发展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H省会展产业政策文件 |
附录2 H省会展产业政策编码明细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论文的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民营经济 |
2.1.2 高质量发展 |
2.1.3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2.2.2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3章 潍坊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政策 |
3.1 潍坊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潍坊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
3.1.2 潍坊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3.2 潍坊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 |
3.2.1 营商环境政策 |
3.2.2 创新人才政策 |
3.2.3 财政金融政策 |
3.2.4 支持服务政策 |
第4章 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问题与成因 |
4.1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不健全 |
4.1.2 民营企业融资扶持的政策有限 |
4.1.3 宣传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政策缺乏 |
4.1.4 民营经济社会化服务政策不到位 |
4.1.5 缺少支持政策效果的评价机制 |
4.2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对民营企业地位认同感不强 |
4.2.2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不彻底 |
4.2.3 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足 |
4.2.4 支持政策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
4.2.5 民营经济自身发展软环境建设不充分 |
第5章 国内地方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经验启示 |
5.1 设立统筹民营经济发展的专职机构部门 |
5.2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打造质量品牌高竞争力 |
5.3 财政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5.4 人才计划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 |
5.5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亲商清商关系 |
第6章 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建议 |
6.1 健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政策 |
6.1.1 制定民营企业创新行动计划 |
6.1.2 启动更大范围的人才引进计划 |
6.1.3 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6.2 进一步提升财税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 |
6.3 提振企业家信心,弘扬企业家精神 |
6.3.1 企业家合法产权得到切实保护 |
6.3.2 增强企业家素质打造 |
6.3.3 弘扬企业家精神渠道多元化 |
6.4 完善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
6.4.1 搭建公共平台助推服务升级 |
6.4.2 拓宽政企沟通服务渠道 |
6.5 推动开放型民营经济高质量建设 |
6.5.1 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优势 |
6.5.2 加快完善“走出去”战略 |
6.6 构建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监督配套的评估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的基本理论 |
一、一种新型权利客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物质的、特别的知识产权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承载着公共利益的公共物品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与政府共有的公共物品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模式 |
(一)私法保护模式 |
(二)公法保护模式 |
(三)公私法二元保护模式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治理与权利配置原则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治理 |
(二)多元治理主体权利配置原则 |
第二章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
一、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
二、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
(一)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措施 |
(二)行政规划措施 |
(三)财政预算与经费保障措施 |
(四)行政普查与调查措施 |
(五)地方性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
(六)行政宣教与社会参与 |
三、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一)普查与调查开展不足 |
(二)代表性项目分布不均且偏少 |
(三)传承与传习困难 |
(四)经费与人才保障不足 |
第三章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不足 |
一、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方面的制度设计 |
二、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设计存在问题 |
(一)代表性项目判断标准存在缺陷 |
(二)代表性项目申报与评审制度存在缺陷 |
三、普查与调查制度存在问题 |
(一)行政普查与行政调查制度缺陷 |
(二)境外组织或个人调查制度缺陷 |
四、集体传承传播制度尚不完善 |
五、与其他法律的协调问题 |
(一)与刑法的协调问题 |
(二)与知识产权法的协调问题 |
第四章 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对策 |
一、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机构及其法律地位 |
(一)明确代表机构 |
(二)明确代表机构的法律地位 |
二、完善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 |
(一)放宽代表性项目价值判断标准 |
(二)贯通代表性项目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 |
三、完善普查与调查制度 |
(一)增加行政普查与完善行政调查制度 |
(二)完善境外组织和个人调查制度 |
四、完善集体传承传播制度设计 |
(一)明确中小学与幼儿园传承传播责任 |
(二)通过行政合同促进传承传播专业化与职业化 |
五、协调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 |
(一)细化涉刑法行政许可,协调与刑法之间关系 |
(二)明确代表机构权利,协调与知识产权法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三)报纸类 |
(四)电子文献类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6)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综述 |
二、国内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于SWOT竞争环境与条件下的态势分析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独立学院 |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第二节 竞争环境与条件 |
一、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概况 |
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 |
三、内部环境综合分析 |
第三节 SWOT分析 |
一、发展优势(S)分析 |
二、发展劣势(W)分析 |
三、发展机会(O)分析 |
四、发展威胁(T)分析 |
五、琴岛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发展SWOT矩阵图 |
第三章 基于实地调查的琴岛学院专业建设研究 |
第一节 实地观察 |
一、教学环境 |
二、师资力量 |
三、培养目标 |
四、课程设置 |
五、特色活动 |
六、观察小结 |
第二节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访谈调查与结果分析 |
一、毕业生调查 |
二、教师调查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独立学院专业建设对策 |
第一节 特色与不足 |
一、专业建设特色 |
二、专业建设不足 |
第二节 优化对策建议 |
一、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
二、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培养目标 |
三、结合实际情况,推行有效课改 |
四、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特色基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特点与不足 |
1.6.1 研究特点 |
1.6.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相关概念与应遵循的原则 |
2.1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相关概念 |
2.1.1 “双一流”建设高校 |
2.1.2 网上档案展览 |
2.2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应遵循的原则 |
2.2.1 围绕高校重点工作 |
2.2.2 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
2.2.3 育人为本 |
2.2.4 安全规范 |
第三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现状 |
3.1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基本情况 |
3.1.1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基本情况的调查 |
3.1.2 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基本情况的分析 |
3.2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取得的主要成效 |
3.2.1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特色鲜明 |
3.2.2 有效地宣传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 |
3.2.3 增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师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
3.2.4 提高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访问者的档案意识 |
3.2.5 促进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档案基础工作的开展 |
3.2.6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地生根 |
3.3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的问题 |
3.3.1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形同虚设 |
3.3.2 “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水平参差不齐 |
3.3.3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展品未标注档案信息来源 |
3.3.4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关注度不高 |
第四章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对网上档案展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4.2 网上档案展览经费保障不足 |
4.3 网上档案展览专业人才短缺 |
4.4 未能充分挖掘网上档案展览素材 |
4.5 未能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 |
4.6 网上档案展览宣传力度不够 |
4.7 网上档案展览的平台有待开发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的建议 |
5.1 加强对网上档案展览的重视 |
5.2 将网上档案展览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
5.3 加强网上档案展览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
5.4 多渠道挖掘展览素材 |
5.5 加快建立网上档案展览更新机制 |
5.6 加大网上档案展览的宣传力度 |
5.7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成果导向教育 |
二、完全学分制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
二、成果评述 |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
第一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去向 |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二、就业去向分布 |
三、就业地区分布 |
四、就业质量分析 |
第二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去向 |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四、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 |
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 |
第四章 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市场因素 |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
二、专业宣传不到位 |
三、市场需求不平衡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 |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
二、培养力度不到位 |
三、就业指导不完善 |
第三节 学生个人因素 |
一、对专业了解不够清晰 |
二、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建议 |
第一节 社会方面 |
一、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学科定位 |
二、客观宣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
三、完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体系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以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二、破除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 |
三、完善选课制度,科学设置课程 |
四、明确教学实践要求,加强实践管理 |
五、完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
第三节 学生方面 |
一、认真了解专业,避免盲目报考 |
二、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
三、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谋业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问卷Ⅰ |
附录 B 问卷Ⅱ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附录 D 访谈记录(1) |
附录 E 访谈记录(2) |
附录 F 访谈记录(3) |
附录 G 访谈记录(4) |
附录 H 访谈记录(5) |
附录 I 访谈记录(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会化 |
2.1.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
2.2 文化产业及其特征 |
2.3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理论基础 |
2.3.1 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理论 |
2.3.2 共享经济理论 |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4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
2.4.1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内容 |
2.4.2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方式 |
第3章 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
3.1 常州市高校概况 |
3.2 常州市四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
3.2.1 资源情况 |
3.2.2 传统社会化服务 |
3.2.3 社会化服务内容 |
3.2.4 社会化服务方式 |
3.3 常州市四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
第4章 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改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 |
4.1.1 存在问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工作状态轻松安逸 |
4.1.2 原因分析 |
4.2 法律保障和政策指导 |
4.2.1 存在问题: 法律保障有待细化,政策指导亟待出台 |
4.2.2 原因分析 |
4.3 体制改革和奖惩机制 |
4.3.1 存在问题:体制改革裹足不前,奖惩机制效用不足 |
4.3.2 原因分析 |
4.4 历史传统和人才建设 |
4.4.1 存在问题:历史传统有待改变,人才建设亟待加强 |
4.4.2 原因分析 |
4.5 知识产权和经营方式 |
4.5.1 存在问题:知识产权制约明显,经营方式亟需改革 |
4.5.2 原因分析 |
4.6 空间布局和信息技术 |
4.6.1 存在问题:空间布局亟待改造,信息技术有待更新 |
4.6.2 原因分析 |
第5章 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改进策略 |
5.1 改变落后保守观念,树立服务创新意识 |
5.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5.1.2 拓展服务对象 |
5.1.3 提高思想认识 |
5.1.4 增强创新意识 |
5.2 制定保障性法律法规,出台指导性政策文件 |
5.2.1 国家制定并颁布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 |
5.2.2 地方政府应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文件 |
5.3 改革传统管理体制,建立有效奖惩机制 |
5.3.1 建立高校图书馆新管理体制 |
5.3.2 建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长效奖惩机制 |
5.4 革除用人历史积弊,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
5.4.1 革除用人历史积弊,优化图书馆人员结构 |
5.4.2 多种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建设 |
5.5 规避知识产权制约,采用企业经营方式 |
5.5.1 合理规避知识产权对社会化服务的约束 |
5.5.2 采用企业化经营方式增进图书馆经济效益 |
5.6 改造传统空间格局,积极推进技术革新 |
5.6.1 打造现代图书馆空间布局 |
5.6.2 积极运用最新信息科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访谈 |
附录二 对常州市社会公众关于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访谈 |
致谢 |
(10)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国贸专业中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教育和技能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
(一)知识产权成为国际贸易新热点 |
(二)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 |
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现状 |
(一)传统的学科分类教育无法满足企业、行业的需求 |
(二)涉外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缺失 |
(三)国际贸易专业下,涉外知识产权教师师资不足 |
(四)国贸人才培养中涉外知识产权实践应用经验不足 |
三、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涉外知识产权技能培养模式的设计 |
(一)国际贸易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产权素质 |
1.具有国际视野和知识产权意识,通晓知识产权法理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 |
2.具有良好的实践实操能力,能应对知识产权外交谈判与商务沟通。 |
(二)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国际经验借鉴 |
(三)构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涉外知识产权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 |
1.优化完善国贸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特色。 |
2.完善国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展交叉学科教学。 |
3.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接轨,共同发展。 |
4.开展政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师资素质及学生技能。 |
四、结语 |
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太少了(论文参考文献)
- [1]A网络影视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研究[D]. 李燕泓.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以H省17所本科院校为例[D]. 戚晓思.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2)
- [3]政策工具视角下H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 张卿.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潍坊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研究[D]. 王晓斌. 山东大学, 2020(02)
- [5]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研究[D]. 刘碧慧.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6]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为例[D]. 田牧晨. 青岛大学, 2020(02)
- [7]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网上档案展览研究[D]. 凃有兵. 安徽大学, 2020(07)
- [8]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D]. 周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常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改进策略研究[D]. 李世宇. 扬州大学, 2020(05)
- [10]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雷勤颖.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