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天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一、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论文文献综述)

邢亚辉[1](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教育根本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现代化教育的方向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顺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必须抓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中思想政治的教材做到了根据新时代发展状况和方针政策的变化不断丰富和更新,但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却存在方法陈旧、单一,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需求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性较强,与时代发展要求、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紧密相连,由于学生生活与社会、国家思想政策直接接触较少,加之地区因素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弱,从而使得学生政治学科的学习出现困境,主要表现为兴趣不高、接受较慢,这很显然不利于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年龄、地区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少数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以高考取得高分为目标,没有切实遵循好党的新时期教育理念,此种情况容易加大学生对政治学科错误认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基于以上情况的存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中遇到的情况确定形象化教学的基本方向,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面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支撑,并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综述、归纳比较等方法开展研究,了解当前影响思想政治教学高质量开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定帮助,通过对本地教师学生关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看法进行调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并给自己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引,帮助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根据形象化的内涵,创造性的提出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的内涵,做到共性指导下的个性,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当下形象化教学的现状如何,以高中政治必修三为例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认识和解读知识、坚持弘扬主旋律、不能只重趣味性、坚持适度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寻求与自己研究相关或相似内容,帮助自己开展研究;根据以上研究与分析,提出自己关于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的具体举措,包括:形象化语言、合理使用图片、思维导图的运用、形象化知识体系构建等,以期达到所要效果;最后,举出形象化教学的应用实例来凸显形象化教学开展的实际效果和重要性,并指出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赵梦依[2](2020)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同时,各国开始面临着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传统安全威胁同经济低迷、能源紧张、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的局面,世界上对于重建国家秩序、完善全球治理的声音不绝于耳。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显着提高,为在世界上贡献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大发展大变革的国际环境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国内背景影响下,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历史理论、共同体思想、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天人合一”的和解之道、“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政策、交流互鉴的文明观、“和谐世界”观等外交理念,提出了“构建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在坚持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倡导构建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公平正义的安全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为全球秩序的重建和治理体系的变革贡献了“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外交理念的理论关照,而且为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开辟国际交往新格局搭建了现实平台,彰显着真理的光辉。

张秀英[3](2019)在《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关于延安红色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延安红色文化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的人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其研究成果也会有所不同。延安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进行革命战争过程中,经过思想上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所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之一,在社会发展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延安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精神动力的知识力和道德力的研究视角出发,探索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的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实践表明:延安红色文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弘扬和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为题,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其旨在为当前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文章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第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红色文化、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价值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作了详细地论述,为文章的完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本章主要从知识力和道德力两个视角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的理论知识和精神信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三,主要介绍了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即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缺乏认同感、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的评价和学习重知识轻道德。并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地分析。第四,通过提高人们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理论认识、加强道德教育以及实现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的知识力和道德力有机结合三个方面,为延安红色文化精神动力价值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实现延安红色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精神影响力。

胡崇良[4](2016)在《云南磷化集团庆祝建企5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近日,在云南磷化集团建企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之际,公司隆重、简朴地举行了系列庆祝活动,以老领导座谈会、庆祝大会、职工书画摄影展、职工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纪念追忆公司建企50年来,经过几代矿山人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云天化集团董事长张文学、党委书记张嘉庆、总经经理胡均,云天化原董事长、云南省政协人口资环委副主

戴勇[5](2015)在《《中华诗词》与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传播及创作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杂志—文体——文学”的理论思路,考察《中华诗词》杂志与旧体诗词文体的互文关系。通过分析《中华诗词》杂志的传播机制,讨论以《中华诗词》为代表的旧体诗词传播媒介,对于推动新时期旧体诗词文体发展的意义与作用。本文的主体部分以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分析民国以来旧体诗词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创作的关系;《中华诗词》与中华诗词诗词学会创立的过程及宗旨;《中华诗词》杂志所刊载的不同类型旧体诗人诗作的创作特征;《中华诗词》杂志在新时期文学场中的传播机制以及民国《学衡》与岭南《当代诗词》对于《中华诗词》杂志运行发展的启示。具体而言,本文第一章从文体与媒介的关系,考察民国以来旧体诗词传播媒介与旧体诗词的命运关系。以新时期为界,民国初年至改革开放期间,旧体诗词传播主要以传统纸质媒介为主,其发展趋势是从遮蔽到疏离(1910-1920年代)、从复苏到初兴(1930-1940年代)、从压抑到抗争(1950-1970年代)。新时期以来随着电子媒介与传统媒介的互动,旧体诗词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开始由抗争走向复苏。第二章讲述《中华诗词》杂志的创办对旧体诗词地位重中的意义。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1994年《中华诗词》杂志创刊,中华诗词学会的成立促成了这一权威旧体诗词刊物的诞生。而《中华诗词》杂志的创办,又极大重中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地位、社会地位及文学史地位。第三章研究以《中华诗词》杂志为中心的旧体诗人群体的旧体诗词创作。从《中华诗词》所刊载的诗人群体的年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诗坛耆老”、“吟坛百家”及“吟坛新人”三大类别。“诗坛耆老”诗人群的代表有夏承焘、唐玉虬、俞平伯等;“吟坛百家”诗人群的代表有叶嘉莹、林从龙、刘征、李汝伦等;“吟坛新人”诗人群的代表有尽心、熊东邀、程羽黑、王亚平等。这三大诗人群体基本上涵盖了20世纪旧体诗词诗人群的老、中、青三代。“诗坛耆老”旧体诗人群常常书写抗日救国相关的重大题材;“吟坛百家”诗人群亦以诗作记录历史的重大事件,及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而“吟坛新人”诗人群由于其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其诗作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及现代色彩。此外《中华诗词》杂志所载不乏“老干体”诗作,“老干体”诗作在内容上以反映时代主题为旨归,在艺术上有“官气化”、“口号化”之弊,种种弊端最终导致了诗歌意境的缺失。第四章透视《中华诗词》杂志的传播机制。《中华诗词》杂志在传播旧体诗词时,其运作方式有四。其一是政治化运作策略,具体表现是请名人做主编,利用名人的效应增加杂志的影响力度。其二是商业化运作策略,具体表现在举办各类旧体诗词大赛,开设各类中华诗词研修班,以发掘人才培养新人。开通中华诗词学会网,实现网络与纸媒的联姻。刊载广告,增加杂志收益。其三是社会化运作策略,具体表现是诗教走进校园,走向西部,走向大众。其四是文学化运作策略,具体表现在开辟专栏,培养新人。此外分析《中华诗词》杂志在传播旧体诗词时所形成的误区。第五章以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分别以民国《学衡》与当代岭南《当代诗词》作为参照系,探讨这两本杂志对《中华诗词》杂志运营的启示。结语部分叙述旧体诗词暨《中华诗词》杂志在新时期的命运。由于国家权力部门的重视及民间文化保守思潮的兴起,旧体诗词在新时期复苏姿态不容置疑,与此同时,《中华诗词》也将迎来杂志蓬勃发展的新的契机。

杨尧[6](2013)在《三十载春华秋实 感谢一路有您——亭江皮化举行30周年庆典》文中研究说明2月19日,在蛇年春节浓浓的喜庆气氛中,"亭江皮化"迎来了30周年华诞。四川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什邡市金桥大酒店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庆典。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皮革与制鞋研究院、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什邡市政府等领导,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老师,兄弟单位的嘉宾以及亭

郭晓丽[7](2009)在《钟泰研究》文中认为钟泰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时期,他是在“五四”以来激烈的文化冲突背景下,深入探索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知识学人。本论文是对钟泰的个案研究,作者力图将其全部学术思想纳入晚清以来社会、学术、思想和文化复杂变迁的背景之中,通过钟泰研究中国哲学史、国学、荀子学和庄子学的问题意识、学术思考、方法选择和文化理想的追求,阐发他因应时代变化,探寻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化的思想。本文在全面疏理和把握钟泰学术思想基础上,揭示了钟泰学术思想的三大特点:一是钟泰强调中国哲学的本土化特点,并在中学统系的思路下,书写中国哲学史。力图在中西、新旧的现代性思想对垒中,突出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哲学精神。二是钟泰提出合汉宋为一的中国学术整合的方法论原则。他通过反思近代以来传统学术的困境,主张深入挖掘、合理阐发体现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的国学资源,以突出中国文化的中国性。三是钟泰展开了儒学重建的思考。他投入极大精力对《荀子》和《庄子》作注释、疏通,力求在经学解体、中国传统精神面临危机的文化困局下,通过儒、道资源的合理整合,重新建构起体现中国文化哲学精蕴,合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导引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新的儒学思想。“钟泰研究”这个论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复兴、中国哲学的现代性反思、国学研究的开展和儒学当代价值的探讨等重要思想学术问题的逼显之下产生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其中的得失见蔽,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吸收其中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钟泰研究,本文认为可以给我们如下重要启示:其一,钟泰的学思之路,体现了中国文化现代性探索的一种方向。纵观钟泰学术思想,是立足于中国本位对中国文化的前途、命运的思考。笔者认为,就总体而言,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重建必须关照中与西、本土化与世界性的关系。但并不意味者每个学者的学术领域和具体研究都要在上述两者之间进行。钟泰的全部学术思考都是回归中学内部的,说明现代性思考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从本民族文化的开新着眼的重要意义。其二,钟泰在中国哲学史写作中强调中西统系之别,重在突出挺立民族主体意识的意义,发掘中国哲学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如何避免西方化范型的局限,破除将西方哲学方法作为普遍方法的迷信,求得中国哲学自身精神与特点的把握和阐扬,都是重大的理论课题。钟泰对中国哲学的思考并架构了体系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其思想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的借鉴价值重大。其三,钟泰致力于通过儒家经典的重释,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他将荀子、庄子中具有反思批判精神、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制度建构的思想道德哲学以及对天人关系的根源性思考等理论的合理成分,纳入儒学思想之中,使儒学从思想体系到精神境界更趋完善。今天不论是“文明对话”、“儒教中国”,还是全球伦理、生命伦理的探讨,最终都有赖于儒学思想资源本身的根源性、开放性和丰富性。钟泰对儒学资源整合和儒家思想重建的尝试,是使儒学有效面对现代性要求的思考,其思想的价值意义不可低估。总之,本文研究认为,钟泰是属于学问家型的学者,同时又具有思想家的敏锐。其学术思想和人生轨迹都体现了遗俗独往的个性和逆向思维的特征。其学术思想见解具有超前性、现代性和前瞻性。

邵雅杰[8](2002)在《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文中认为

二、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形象化教学的手段研究
        (二)形象化教学的主体研究
        (三)形象化教学的内涵研究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一)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
        (二)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的
    四、研究重难点和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内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概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理论
        (二)直观教学理论
        (三)有意义学习接受理论
        (四)现代教学观
        (五)结构课程理论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思想政治特点分析—以《文化生活》为例
        (一)知识分布状况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四)调查问卷的实施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高中政治教师对形象化教学理论掌握不充分
        (二)高中政治教师对形象化教学工具使用较少
        (三)不同形象化教学手段在政治教学中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实施
    一、实施方法
        (一)形象化语言的运用
        (二)合理运用相关图片
        (三)思维导图
        (四)构建形象化知识体系
        (五)选取形象化教学实例
        (六)正确使用音频视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一)要深刻认知和解读知识
        (二)坚持弘扬主旋律
        (三)不能只重趣味性
        (四)坚持适度原则
        (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章 形象化教学的不足和展望
    一、形象化教学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角度单一
        (二)研究中理论依据不充分
        (三)研究中的创新点不足
        (四)研究范围有限
    二、对形象化教学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应用案例
    附录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例展示
    附录三: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四:高中政治形象化教学研究调查问卷(教师)
致谢

(2)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重点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难点
        1.4.2 研究重点
        1.4.3 创新点
第2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现实背景
    2.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国际背景
        2.1.1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1.2 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2.1.3 全球性问题突出
    2.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国内背景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2.2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2.2.3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3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
    3.1 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3.1.1 世界历史理论
        3.1.2 共同体思想
        3.1.3 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3.2 丰厚滋养:古代先哲的智慧
        3.2.1 “协和万邦”的交往理念
        3.2.2 “天人合一”的和解之道
        3.2.3 “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
    3.3 思想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
        3.3.1 毛泽东时期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3.2 邓小平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3.3.3 江泽民交流互鉴的文明观
        3.3.4 胡锦涛的和谐世界观
第4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4.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的基本原则
        4.1.1 “共商”原则
        4.1.2 “共建”原则
        4.1.3 “共享”原则
    4.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容
        4.2.1 构建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
        4.2.2 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4.2.3 构建公平正义的安全共同体
        4.2.4 构建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4.2.5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
第5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5.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价值
        5.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5.1.2 深化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1.3 拓展和创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
    5.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价值
        5.2.1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
        5.2.2 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
        5.2.3 为国际交往开辟新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红色文化
    (二)延安红色文化
    (三)精神动力
    (四)精神动力价值
二、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研究视角
    (一)知识力视角
        1.延安红色文化知识的教育,提高主体思想素质
        2.延安红色文化知识的传播,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3.延安红色文化知识的应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道德力视角
        1.坚定信念明确的政治方向
        2.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培养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
三、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
        2.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缺乏认同感
        3.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的评价和学习重知识轻道德
    (二)原因分析
        1.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教育重视够
        2.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发展缺乏创新
        3.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实践能力不足
四、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实现途径
    (一)提高对延安红色文化的理论认知
    (二)加强对延安红色文化的道德教育
    (三)实现延安红色文化知识力和道德力的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中华诗词》与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传播及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体与媒介的互动共荣
    二、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研究的历史回眸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民国以降旧体诗词媒介传播与旧体诗词文体的命运
    第一节 从遮蔽到疏离:“五四”时期旧体诗词媒介传播与旧体诗词文体的命运
    第二节 从复苏到初兴:三、四十年代旧体诗词媒介与旧体诗词的命运
    第三节 从压抑到抗争:五十至七十年代旧体诗词媒介与旧体诗词的命运
    第四节 从抗争到复苏:新时期旧体诗词媒介与旧体诗词的命运
第二章 《中华诗词》杂志的创办与旧体诗词地位的重申
    第一节 中华诗词学会的创立与《中华诗词》杂志的诞生
    第二节 《中华诗词》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文体地位的重申
    第三节 《中华诗词》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文学史地位的重塑
    第四节 《中华诗词》的诗论与新时期旧体诗词社会文化地位的重建
第三章 以《中华诗词》杂志为中心的旧体诗人群体的旧体诗词创作
    第一节 “耆旧遗音”与诗坛耆老的旧体诗词创作特征
        一、《耆旧遗音》栏目所载诗人年龄层次透视
        二、《耆旧遗音》栏目所载诗人职业身份管窥
        三、以《耆旧遗音》栏目为中心的诗坛遗老旧体诗作的精神特征
    第二节 “吟坛百家”与实力派诗人群体的创作特征
        一、《吟坛百家》栏目所载诗人年龄层次透视
        二、《吟坛百家》栏目所载诗人职业类别透视
        三、以《吟坛百家》为中心的实力派旧体诗人群创作的精神特征
    第三节 “吟坛新人”与中青年诗人群体的创作特征
        一、《吟坛新人》栏目所推出的诗坛新秀年龄层次及身份背景
        二、《吟坛新人》栏目所推出诗坛新秀诗歌创作的类型特质
    第四节 “红色”诗词与“老干体”诗人群体的创作特征
        一、“老干体”与“红色”诗词的概念及关联辨析
        二、以《中华诗词》为平台的“老干体”诗人群体的创作特征
第四章 《中华诗词》杂志与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传播机制透视
    第一节 《中华诗词》杂志权威传播地位的形成及表现
        一、新时期文学场与旧体诗词媒介传播的形成及表现
        二、《中华诗词》杂志的官方色彩与权力话语
        三、《中华诗词》杂志的民间色彩与权力合谋
    第二节 以《中华诗词》为中心的旧体诗词传播策略
        一、政治化运作策略
        二、商业化运作策略
        三、社会化运作策略
        四、文学化运作策略
    第三节 《中华诗词》杂志的旧体诗词传播误区
        一、传播权力影响下的传播策略的失误
        二、市场化环境中传播方式的商业化
        三、杂志定位的模糊与缺失
第五章 比较视域中的《中华诗词》杂志暨旧体诗词的发展前景
    第一节 民国《学衡》对《中华诗词》杂志的启示
        一、《学衡》杂志对旧体诗词文体复兴的伦理诉求
        二、《学衡》杂志对新时期《中华诗词》运行的启示
    第二节 岭南《当代诗词》对《中华诗词》杂志的启示
        一、岭南《当代诗词》的创刊宗旨及特色
        二、岭南《当代诗词》对《中华诗词》的启示
    第三节 网络诗词及媒介对《中华诗词》杂志的启示
        一、网络诗词的概念及创作现状与特点
        二、网络诗词及媒介对《中华诗词》办刊暨纸媒旧体诗词发展的启示
结语 旧体诗词在新时期的复苏
参考文献
附录:《中华诗词》大事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7)钟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钟泰的学术人生
    第一节 钟泰学术人生概览
    第二节 评价钟泰学术人生的几个重要依据
        一、崇奉孔子,皈依儒学
        二、倡"圣功王道天人性命贞一"之学
        三、得日本汉学之启发,归中国文化之根本
        四、执守知识学人的民间岗位
    第三节 钟泰为学宗旨的确立
        一、关于太谷学派
        二、对太谷学派的历史性考察
        三、钟泰与太谷学派
    第四节 钟泰学术研究的开展
        一、之江大学概况
        二、钟泰在之江大学的经历与贡献
        三、之江大学对钟泰治学特色形成的意义
    附录 钟泰与日本的关系说明
        一、钟泰留学日本的基本情况
        二、钟泰留日时可能接触到的日本的研究中国哲学着作
        三、日本近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研究
        四、钟泰《中国哲学史》与汉译的日本中国哲学史着作的对比
第二章 哲学史观与方法学得失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写作经历与问题
        一、中国哲学史学科范式的确立
        二、谢无量与胡适的写作方法对比
        三、钟泰《中国哲学史》概观
    第二节 钟泰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批评反省
        一、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学术统系问题的质疑
        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考证方法的驳正
    第三节 钟泰对中国哲学史的探本寻源
        一、超越传统经学的门户之见
        二、钟泰的哲学史观和方法意识
    第四节 方法背后的动机与学科要求的达成
        一、胡适对中国文化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二、钟泰对中国文化的"因时而制宜"
        三、作为现代学术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学科
    第五节 钟泰《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特色 #50——以汉唐哲学观为例
        一、主张将中国哲学史分四期
        二、突出汉唐哲学的思想融合特征
        三、探寻汉唐哲学的方法原则
        四、在唐代哲学史书写中的开拓性成绩
    第六节 钟泰《中国哲学史》的得失见弊
        一、主体性思考与学科化要求
        二、自我更新与对话沟通
        三、历史积累与理论建构
第三章 国学观及方法学特色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国学研究概观
        一、国粹思潮是国学研究的肇始和发动
        二、20年代是国学研究的鼎盛期
        三、20年代末至30年代适应国学教育要求的国学研究
    第二节 20世纪前期国学研究的文化透视和学术契机
        一、古学复兴与儒学批判
        二、全面性反传统对中国文化的根源性否定
        三、对国学研究进行反思的机缘
    第三节 钟泰《国学概论》的方法学特色
        一、治国学的方法探讨
        二、汉宋异同的方法学思考
        三、对钟泰合汉宋为一的学术方法的评析
    第四节 钟泰与章太炎《国学概论》比较
        一、钟泰与章太炎二着异同的简单对比
        二、史学方法在国学中的地位问题
        三、"流派"观念在国学中的影响问题
第四章 荀学新诠
    第一节 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
        一、20世纪前期《荀子》文本整理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二、20世纪前期对荀子学术思想的阐发和不足
    第二节 钟泰《荀注订补》的文献学特色
        一、《荀注订补》的主旨及特点
        二、文献考释原则的提出、运用及其意义
        三、钟泰对《荀子》文献整理的补正
    第三节 钟泰荀子文献整理的思想依据
        一、钟泰荀学观的主导倾向
        二、钟泰荀子思想研究的动因分析
第五章 庄学再发现
    第一节 "庄子之学出于儒"论列
        一、"庄子之学出于儒"的提出
        二、对"庄子之学出于儒"论断的分析
    第二节 钟泰的庄学研究概观
        一、钟泰前期的庄子哲学思想研究
        二、《庄子发微》之大旨
        三、从"庄子哲学"到《庄子发微》
    第三节 钟泰解庄论析
        一、论《庄子发微》的"内圣外王"说
        二、论钟泰关于《庄子》"发仲尼之微言"说
        三、论钟泰关于《庄子》"揭《周易》之奥旨"说
    第四节 从《庄子发微》看钟泰的学思终趣
        一、承太谷学派之业,发《庄子》之心
        二、完善宋明理学,成就未尽之业
        三、重建儒学思想体系,抒发个人的儒家信仰
第六章 钟泰与熊十力
    第一节 晚年的人生和学术知己
        一、双方的理解与信任
        二、相互的慰藉与关照
    第二节 具有孤往精神的文化个性
        一、精神思想的独立
        二、迥然有别的个性
    第三节 文化守成的志业
        一、强调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二、不同的文化守成途径
        三、同中有别的中西文化观
    第四节 儒学重建之路的探索
        一、儒学建构途径的选择——思想诠释
        二、思想诠释的特点——会通与创发
        三、晚年经学研究的契合——内圣外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钟泰研究综述及钟泰着述编年
附录二:钟泰先生生平简表
附录三:郭晓丽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参加学术活动及获奖情况
后记

四、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形象化教学的研究[D]. 邢亚辉. 西南大学, 2020(05)
  • [2]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 赵梦依.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3]延安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价值研究[D]. 张秀英. 延安大学, 2019(10)
  • [4]云南磷化集团庆祝建企50周年[J]. 胡崇良. 中国农资, 2016(02)
  • [5]《中华诗词》与新时期旧体诗词的传播及创作研究[D]. 戴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6]三十载春华秋实 感谢一路有您——亭江皮化举行30周年庆典[J]. 杨尧. 西部皮革, 2013(06)
  • [7]钟泰研究[D]. 郭晓丽. 武汉大学, 2009(05)
  • [8]天化: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J]. 邵雅杰. 化工管理, 2002(01)

标签:;  ;  ;  ;  ;  

天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