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褚亚娟,帅金凤,李保驰,吕文山,刘建华,黄坤玲,赵慧玲,霍培卿,张海荣,张欢[1](2021)在《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喘息婴幼儿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喘息婴幼儿的免疫细胞因子和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婴幼儿184例,根据是否出现喘息分为喘息组(105例)和非喘息组(79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科体检健康的儿童80例(健康对照组)。3组儿童均接受肺功能检查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IL-4、IL-5、IL-10]检测。比较3组肺功能指标(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喘息组患儿肺功能与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比较感染不同病毒组喘息患儿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喘息患儿随访6个月,比较发展为哮喘和未发展为哮喘患儿入院时和随访6个月时的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喘息组和非喘息组患儿入院时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喘息组均低于非喘息组[(17.8±1.7)%比(28.6±3.0)%,(20.4±2.2)%比(29.4±2.9)%](均P<0.05)。喘息组和非喘息组血清IL-2、干扰素γ、TNF-β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喘息组均低于非喘息组,而血清IL-4、IL-5、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喘息组均高于非喘息组(均P<0.05)。合并喘息的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与血清IL-2、干扰素γ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清IL-4、IL-10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喘息组105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62例、流感病毒感染15例、腺病毒感染18例、副流感病毒(PIV)感染10例,RSV组和流感病毒组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和血清IL-2、干扰素γ水平均低于腺病毒组和PIV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腺病毒组和PIV组(均P<0.05)。随访6个月,喘息组发展为哮喘19例,未发展为哮喘86例。发展为哮喘组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和血清IL-2、干扰素γ、TNF-β水平均低于入院时,且低于未发展为哮喘组,血清IL-4、IL-5、IL-10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且均高于未发展为哮喘组(均P<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喘息婴幼儿的肺功能较未合并喘息患儿下降,免疫功能紊乱更严重,尤其是RSV、流感病毒感染的喘息患儿更为严重,随访6个月发展为哮喘的患儿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损伤更严重,合并喘息患儿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密切相关。
张秋福[2](2021)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洪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水平与血清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2组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水平与血清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体内炎性反应,治疗效果更加显着,抗炎、抗病毒效果更加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刘翔腾[3](2021)在《血清骨膜蛋白及TGF-β1表达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简称毛支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最常见,但相关炎症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及作用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RSV所致毛支炎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Perios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关系,以期评估二者的表达水平在临床中的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博爱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为RSV毛支炎的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毛支组),入院当天按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25例及重度组20例。另以同期儿童保健科正常健康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毛支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正常对照组婴幼儿的血清Periostin及TGF-β1水平,统计学分析二者在毛支组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在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RSV在毛支炎患儿中阳性检出率最高,毛支炎住院例数及RSV检出例数最多的月份为7月、8月、9月。2.急性期毛支组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恢复期毛支组血清Periostin水平仍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恢复期毛支组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较急性期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5.毛支炎重度组急性期血清的Periostin、TGF-β1水平最高,均显着高于轻、中度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毛支炎重度组恢复期血清的Periostin仍持续高水平,均显着高于轻、中度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恢复期毛支炎各亚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相关性分析表明,毛支组患儿急性期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717,P<0.01),毛支组患儿恢复期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无相关性(r=0.371,P=0.068),对照组婴幼儿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无相关性(r=0.147,P=0.484)。结论1.本地区毛支炎患儿的感染病原仍以RSV为主,高发季节为夏秋季(7~9月);2.血清Periostin与TGF-β1表达水平在RSV毛支炎患儿急性期均升高,但血清Periostin的高表达水平持续的时间较TGF-β1更长;3.血清Periostin与TGF-β1表达水平与RSV毛支炎患儿急性期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动态观察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可能有助于对RSV毛支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判断。
张慧芳[4](2021)在《RSV感染患儿血清IL-10、IFN-γ和IL-4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探讨RSV感染时患儿免疫反应的变化(Th1/Th2变化)及与喘息的相关性,为RSV感染的治疗及诊断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RSV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后期发生反复喘息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收集泰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儿科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及对照组的血清,病例组分为RSV感染喘息组、RSV感染非喘息组、非RSV感染喘息组及对照组(主要是儿保科体检儿童及儿外科疝气儿童,疝气儿童均为急性发病,无并发症及化脓坏死等严重合并症),病例组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诊断标准,四组研究对象无年龄、性别差异。统一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IL-10、IFN-γ和IL-4的水平,观察各组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SV感染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99.57±6.30 ng/l)显着高于非RSV感染喘息组(70.25±5.48 ng/l)及对照组(59.65±5.06 ng/l)(P<0.001),其中RSV感染喘息组(99.57±6.30 ng/l)与RSV感染非喘息组血清IL-10水平(96.56±9.70 ng/l)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SV感染喘息组血清IFN-γ的水平(16.19±3.83 pg/ml)低于RSV感染非喘息组(24.32±8.07 pg/ml)及对照组(57.70±6.16 pg/ml)(P<0.001);3、RSV感染喘息组血清IL-4血清水平(14.00±3.28 pg/ml)高于RSV感染非喘息组(6.81±1.23 pg/ml)及对照组(5.03±2.16 pg/ml)(P<0.001);4、RSV感染喘息组血清IFN-γ/IL-4比值(1.20±0.40)低于RSV感染非喘息组(3.82±2.11)及对照组(13.54±6.04)(P<0.001)。结论:1、IL-10与RSV感染所致喘息无相关性,不是导致喘息的主要因素,IL-10参与RSV感染的炎症反应;2、IFN-γ、IL-4与喘息有相关性,在喘息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Th1细胞功能受到抑制,Th2细胞功能激活,并以其为主导,机体存在Th1/Th2免疫功能紊乱。
董旭阳[5](2021)在《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al,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血清IFN-γ(干扰素-γ,Th1型细胞因子)、IL-33(白介素-33)及IL-4(白介素-4,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IFN-γ及IL-33/IF N-γ、IL-4/IFN-γ比值的变化;比较喘息及非喘息的患儿三组细胞因子及Th1/Th2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IL-33、IL-4、IFN-γ表达水平及IFN-γ/IL-33、IFN-γ/IL-4比值的变化在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病房(呼吸科)住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共57例,记录月龄、性别、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血清总IgE值(IU/mL)、FeNO值(ppb)。其中有喘息症状的归纳为RSV感染后喘息组,共28例,无喘息症状为非喘息组,共29例。筛选出同时期同年龄段我院行常规健康检查的婴幼儿29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将三组患儿血清用ELISA法检测IL-4、IL-33、IFN-γ,记录浓度值(pg/mL);观察三组血清IL-4、IL-33、IFN-γ值的变化,分别计算各组IFN-γ/IL-33、IFN-γ/IL-4的比值,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RSV感染后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点,观察喘息组与非喘息组血清总IgE、FeNO的变化;并进行RSV感染后喘息组的血清总IgE、FeNO值与血清IL-4、IL-33、IFN-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般情况比较: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分别为是咳嗽(占100%),喘息(占49.1%),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是片状模糊影的20例(35.1%);双肺纹理增强18例(31.6%)。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的Fe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血清总IgE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比较:(1)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感染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RSV感染组IL-4和IL-33高于健康对照组。(2)RSV感染后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RSV喘息组的IL-4和IL-33高于健康对照组。(3)RSV感染后非喘息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FN-γ、IL-4和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非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IL-4和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4)RSV感染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相比,IFN-γ、IL-4和IL-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喘息组的IFN-γ水平低于非喘息组,而IL-4和IL-33水平高于非喘息组。(5)RSV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FN-γ/IL-4、IFN-γ/IL-33比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IFN-γ/I L-4、IFN-γ/IL-33比值低于健康对照组;(6)RSV感染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相比,IFN-γ/IL-4、IFN-γ/IL-33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SV感染后喘息组IFN-γ/IL-4、IFN-γ/IL-33低于非喘息组;喘息组的Th1/Th2失衡比非喘息组明显。(7)分析RSV感染后喘息组的血清总IgE水平与IL-4、IL-33、IFN-γ水平的相关性(P>0.05)。提示RSV感染所致喘息的婴幼儿血清总IgE水平与IL-4、IL-33、IFN-γ无相关性。(8)分析RSV感染后喘息组的FeNO值与血清IL-4、IL-33、IFN-γ水平的相关性(P>0.05),提示RSV感染后喘息的婴幼儿FeNO水平与IL-4、IL-33、IFN-γ无相关性。结论:1)IL-33可在RSV感染后喘息的婴幼儿血清中表达。2)RSV感染不论喘息与否,都可以使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发生变化,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上调。表现为RSV感染组的血清IL-4、IL-3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对比RSV所致感染组的IFN-γ/IL-4、IFN-γ/IL-33低于健康对照组,提示RSV感染后机体存在Th1/Th2的免疫失衡。3)RSV感染后喘息的IL-4、IL-33、IFN-γ变化水平比非喘息组明显,说明RSV感染后喘息组Th1/Th2失衡程度更严重,表现为RSV感染后喘息组的IL-4、IL-33水平比非喘息组升高,IFN-γ较非喘息组降低,对比RSV所致感染组的IFN-γ/IL-4、IFN-γ/IL-33低于非喘息组,提示喘息组Th1/Th2失衡程度较非喘息组明显。
麦朗君,翟佳羽,林烈桔,符学兴[6](2020)在《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miR-145表达及与Th1/Th2平衡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微小RNA-145(miR-145)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miR-145和Th1/Th2平衡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本院儿科建卡就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6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小儿6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5表达水平,采用双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Th1亚群、Th2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5(IL-5)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miR-145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上调(P <0.05);实验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Th1/Th2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外周血Th2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浆中IL-2、IFN-γ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IL-4、IL-5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miR-145水平与IL-2、IFN-γ水平、Th1/Th2比值呈负相关(P <0.05),与IL-4、IL-5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miR-145表达上调,与Th1/Th2平衡存在密切联系。
柴家乐[7](2020)在《桑皮止咳方对RSV感染后咳嗽BALB/c小鼠IL-4、IFN-γ及NGF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桑皮止咳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咳嗽BALB/c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对NGF、IL-4和IFN-γ的影响,探讨桑皮止咳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咳嗽小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桑皮止咳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9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桑皮止咳方高、中、低3个剂量组,每组16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的方法制备BALB/c小鼠感染后咳嗽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共给药2周。观察BALB/c小鼠的一般状态,实验结束后用辣椒素激发小鼠,测定咳嗽次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留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FN-γ和NG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GF的表达及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4,IFN-γ及NGF的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鉴定:与正常组相比,RSV感染组小鼠咳嗽次数增多,BALF中白细胞计数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改变方面:RSV感染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气道黏膜增厚,血管及气道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小鼠未见明显病理变化,RSV感染后的慢性炎症引起了气道敏感性增高,提示造模成功。2.一般状态:正常组小鼠状态良好,正常活动,皮毛柔顺光泽,进食饮水正常;模型组状态最差,精神欠佳,皮毛凌乱,光泽减少,进食量减少;其他各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3.咳嗽次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咳嗽次数显着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各药物干预组与较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减低,除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桑皮止咳方高剂量组咳嗽次数改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中剂量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肺组织病理改变方面:正常组小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气管管腔狭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增厚;各药物干预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计数:在实验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桑皮止咳方高、中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中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单核巨噬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桑皮止咳方组白细胞数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高剂量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中剂量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中剂量组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改变,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6.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IFN-γ、NGF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NGF含量增多,IFN-γ含量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桑皮止咳方高、中剂量组,孟鲁司特钠组IL-4、NGF的含量降低,IFN-γ的含量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IL-4、NGF、IFN-γ改变,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相比,桑皮止咳方高剂量组中IL-4、IFN-γ、NGF的含量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中剂量组IFN-γ减低、NGF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IL-4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7.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GF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中NGF表示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NGF平均光密度降低,除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桑皮止咳方高、中剂量组NGF表达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8.RT-PCR法检测肺组织IL-4、IFN-γ、NGFm RNA的表达相对定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4、NGFm RNA表达显着增多,IFN-γm RNA表达显着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药物干预组IL-4、NGFm RNA表达均降低,IFN-γm RNA表达均增多,除桑皮止咳方低剂量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孟鲁司特钠组比较,桑皮止咳方高剂量组IL-4、IFN-γ、NGFm RNA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皮止咳方中剂量组中IFN-γm RNA表达显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NGFm RNA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桑皮止咳方对RSV感染后咳嗽小鼠的一般状态,咳嗽症状,BALF中炎性细胞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桑皮止咳方治疗RSV感染后咳嗽小鼠可能是通能下调NGF的表达,降低了IL-4的表达,增高了IFN-γ的表达,改善RSV感染后咳嗽小鼠的慢性气道炎症。
阿斯姆古丽·吾布力[8](2020)在《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其临床特征。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RSV肺炎患儿。(1)依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中重症肺炎的标准,将患儿分为重症组与普通组,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重症RSV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征。(2)将明确RSV亚型的患儿分为A、B两组,比较其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亚型感染临床特征。(3)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结果:1.纳入研究的248例RSV肺炎患儿中,≤2岁者194例(78.2%),男女比为1.9:1,全年均有发生,冬秋季发病率最高(82.2%)。2.按病情严重度分组,重症组111例(44.8%),普通组137例(5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性别、喂养方式、特应性疾病家族史、发病季节上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6月龄)、早产、基础疾病、个人特应性疾病史、母体孕期糖尿病、有兄弟姐妹、混合感染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42.4(30.0-56.0)%、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364(275-475)×109/L,均较普通组升高(P<0.05),而两组白细胞计数、CRP、ALT、AS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2.763,P=0.010),早产(OR=3.577,P=0.008)、基础疾病史(OR=25.006,P<0.001)、特应质(OR=3.381,P<0.001)、母体孕期糖尿病(OR=14.174,P=0.031)、混合感染(OR=2.983,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OR=3.571,P=0.003)为重症RSV感染的危险因素。3.两组患儿均出现咳嗽(100%),其次以发热(82.3%)、喘息(69.8%)为主要表现,15.3%患儿伴有腹泻症状。重症组喘息、呼吸困难者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组(89.1%vs 54.0%,80.1%vs 0,P<0.001)。影像学上,两组均以肺部斑片状阴影为主要表现(65.7%vs 56.9%),重症组可见大片实变影(7.2%vs 0)、小叶间隔增厚(3.6%vs 0)及支气管壁增粗(4.5%vs 0)表现。4.两组共有108例患儿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43.55%),其中75例(30.24%)为双重感染,33例(13.31%)为多重感染;合并细菌检出率(81/248,32.66%)高于合并病毒检出率(28/248,11.29%)。在合并细菌检出中,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36/248,14.52%),肺炎链球菌(26/248,10.40%)次之;合并病毒检出中,EB病毒占比最高(13/248,5.24%);合并非典型病原体中支原体(19/248,7.66%)最常见。与单一感染相比,混合感染患儿易发生呼吸困难,CRP水平较高,接受氧疗、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比例较高,住院时间较长。5.重症组出现呼吸衰竭者74例(66.7%),肺不张3例(2.7%),胸腔积液2例(1.8%),气胸1例(0.9%);继发代谢性酸中毒2例(1.8%),中毒性脑病3例(2.7%),其中1例同时并发脓毒症、中毒性肠麻痹(0.9%)。6.重症组75例(67.6%)患儿需要氧疗,其中,鼻导管氧气吸入者65例(58.6%),机械通气10例(8.9%)。重症组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组(9.9%vs 0,62.1%vs 21.2%,56.8%vs 38.0%,P<0.01)。抗生素使用方面,两组均以单一用药为主(47.8%vs 46.5%,P>0.05),重症组二联用药比例高于普通组(9.0%vs 1.5%,P<0.01);单一用药中,重症组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21.62%vs 9.49%,P=0.008),以三代头孢为主(12.61%vs 3.65%,P=0.008);普通组大环内酯类使用率较高(18.25%vs 16.22%,P=0.06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用药中,以头孢菌素类联合大环内酯类使用率最高(5.41%vs 0.73%,P=0.047)。228例(91.94%)患儿达出院标准,好转出院,20例(8.06%)未愈自动出院,无死亡。重症组住院天数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7(6-9)天,普通组为5(4-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因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更换,137例患儿电话号码缺失,故仅对2017-2018年入组的111例患儿进行电话随访,99例随访成功,其中出院后1年内再次喘息发生率为22.20%,喘息反复发作发生率为13.13%,由医生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者占4.0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8例明确分型的患儿中,RSV-A感染50例,RSV-B感染8例,两组临床症状及疾病严重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A感染组有兄弟姐妹者比例、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比例高于RSV-B组;而RSV-B组ALT水平高于RSV-A组。研究结论:1.本研究显示,①≤6月龄、②合并早产、③基础疾病、④特应质、⑤母体孕期糖尿病、混合感染为重症RSV感染的危险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重症RSV感染的预测因素,而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不能很好地反应疾病严重度。不同亚型RSV感染所致疾病严重度无显着差异。2.重症RSV肺炎易出现喘息、呼吸困难表现,易发生呼吸衰竭,疾病负担更重。3.多数RSV肺炎患儿预后良好,少部分日后可发生反复喘息,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蒋维[9](2020)在《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凉膈散加减方为主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选取68例符合标准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予口服凉膈散加减方免煎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37.2<体温<38.5℃时均予物理降温,体温≥38.5℃时联合口服泰诺林退热。服药6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68例患儿,脱落2例,实际有效病例66例,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6天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均有改善,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安全性评价: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凉膈散加减方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均有效,前者在改善咽部充血、咽痛、饮食减少、口臭、大便性状等次要症状及缩短发热时间上优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可推广运用。
胡军峰[10](2020)在《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6岁以下喘息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研究1、比较喘息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2、进一步比较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之间有无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对6岁以下喘息患儿进行早期正确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反复喘息的发作,从而降低哮喘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武汉儿童医院住院治疗6岁以下喘息儿童,根据鲍一笑教授关于建立中国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探讨,将6岁以下喘息儿童分为普通喘息组及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6岁以下儿童儿为对照组。得到对照组62例,喘息组116例。其中喘息组当中普通喘息组62例,哮喘组54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及喘息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选取对照组中39例,喘息组中47例,其中喘息组当中普通喘息组22例,哮喘组25例,分别测定选取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采集所有入组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2ml,均离心,然后取血清标本放入-70摄氏度冰箱里进行冻存。用于测定血清中25-(OH)D水平。采集入组患儿外周静脉全血4ml,放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中,用于测定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喘息组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喘息组均值(31.64±14.5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47.71±14.8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哮喘组与普通喘息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哮喘组均值(27.90±11.22ng/ml)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均值(34.89±16.3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喘息组与对照组CD4+T、CD8+T水平比较:喘息组CD4+T均值(40.9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值(36.85±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喘息组CD8+T均值(15.79±7.0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20.70±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哮喘组与普通喘息组CD4+T、CD8+T水平比较:哮喘组CD4+T均值(43.08±2.37%)高于普通喘息组均值(38.62±1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0.05)。哮喘组CD8+T均值(12.72±5.14%)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均值(19.29±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CD4+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中度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1,P=0.002。CD8+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低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33,P=0.031。结论:1、喘息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并且哮喘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喘息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下是引起儿童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并且与喘息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2、喘息儿童CD4+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CD4+T水平。喘息儿童CD8+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CD8+T水平,哮喘组儿童CD8+T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儿童CD8+T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导致儿童反复喘息的重要因素。3、CD4+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负相关性,CD8+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正相关性,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缺乏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喘息婴幼儿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3组儿童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2.2 喘息组患儿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
2.3 感染不同病毒组喘息患儿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2.4 发展为哮喘组与未发展为哮喘组喘息患儿入院时与随访6个月肺功能和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治疗方法 |
1.4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2.2 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血清骨膜蛋白及TGF-β1表达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标本采集及处理 |
3.实验仪器、试剂及检测方法 |
4.统计学分析 |
5.关键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毛支炎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及发病月份分布 |
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3.两组血清中 Periostin 表达水平结果 |
4.两组患儿血清中TGF-Β_1表达水平结果 |
5.不同严重程度的毛支炎患儿血清中PERIOSTIN表达水平的关系 |
6.不同严重程度的毛支炎患儿血清中TGF-Β_1表达水平的关系 |
7.急性期毛支组患儿血清PERIOSTIN及 TGF-Β_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8.恢复期毛支组患儿血清 Periostin 及 TGF-β_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9.对照组婴幼儿血清 Periostin 及 TGF-β_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讨论 |
1.毛支炎的病原学及流行季节特征 |
2.病毒感染毛支炎的免疫反应 |
3.PERIOSTIN在毛支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
4.TGF-Β_1在毛支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
5.毛支炎患儿血清 Periostin 与 TGF-β_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
6.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膜蛋白在感染性细支气管炎气道炎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RSV感染患儿血清IL-10、IFN-γ和IL-4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RSV感染组入选标准 |
1.2 、非RSV感染组入选标准 |
1.3 、对照组入选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临床资料的收集 |
2.2.2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4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RSV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RSV感染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各种症状的发生率 |
3.RSV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胸部影像学特点 |
4.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FeNO值(ppb)比较 |
5.RSV所致喘息组与非喘息组患儿血清总IgE(IU/mL)的比较 |
6.血清IL-4、IL-33、IFN-γ表达情况 |
7.喘息组IL-4、IL-33水平与血清总IgE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8.喘息组IL-4、IL-33、IFN-γ水平与FeNO的相关性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IL-33、IL-4、IFN-γ在儿童RSV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miR-145表达及与Th1/Th2平衡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样品采集: |
1.2.2 流式细胞术检测Th1细胞百分率、Th2细胞百分率: |
1.2.3 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5表达水平: |
1.2.4 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细胞因子水平: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45表达水平比较: |
2.2 各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Th2细胞百分率、Th1/Th2比值比较: |
2.3 各组血浆中细胞因子含量比较: |
2.4 实验组外周血miR-145表达水平、Th1/Th2比值与细胞因子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7)桑皮止咳方对RSV感染后咳嗽BALB/c小鼠IL-4、IFN-γ及NGF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研究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重症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概况 |
1.古代中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2.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
1.现代医学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 |
2.现代医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研究进展 |
3.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1.2 分组及对照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1.8 脱落病例处理 |
1.9 中止试验标准 |
2.治疗方案 |
2.1 观察组治疗方案 |
2.2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3 其他治疗 |
2.4 疗程 |
2.5 试验注意事项 |
3.临床观察 |
3.1 观察方法 |
3.2 观察项目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3.4 统计分析方法 |
3.5 技术路线图 |
4.统计结果与分析 |
4.1 病例收集情况 |
4.2 基本情况分析 |
4.3 疗效分析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5.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6.失访脱落情况 |
第三章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凉膈散加减方立题依据 |
3.凉膈散加减方的组成方药及方义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2章 研究内容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收集资料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25-羟维生素D检验原理及方法 |
2.2.2 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原理及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喘息组与对照组比较 |
3.1.1 喘息组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
3.1.2 喘息组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3.2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比较 |
3.2.1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
3.2.2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
3.3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
3.3.1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
3.3.2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维生素D与儿童喘息 |
4.2 T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喘息 |
4.3 维生素D与 T淋巴细胞亚群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喘息婴幼儿的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 褚亚娟,帅金凤,李保驰,吕文山,刘建华,黄坤玲,赵慧玲,霍培卿,张海荣,张欢. 中国医药, 2021(12)
- [2]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J]. 张秋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6)
- [3]血清骨膜蛋白及TGF-β1表达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D]. 刘翔腾.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4]RSV感染患儿血清IL-10、IFN-γ和IL-4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初探[D]. 张慧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RSV致下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L-4、IL-33、IFN-γ变化的研究[D]. 董旭阳.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miR-145表达及与Th1/Th2平衡的关系[J]. 麦朗君,翟佳羽,林烈桔,符学兴. 河北医学, 2020(08)
- [7]桑皮止咳方对RSV感染后咳嗽BALB/c小鼠IL-4、IFN-γ及NGF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柴家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儿童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D]. 阿斯姆古丽·吾布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9]凉膈散加减方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脾胃积热证)的临床观察[D]. 蒋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D]. 胡军峰. 江汉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