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药剂科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全国肺动脉高压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专家组[1](2021)在《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继而发展成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PH领域诊断及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国内外在不同领域发表了PH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本指南系统评价了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PH领域系列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增加了基于国人循证医学研究的数据,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PH的诊断与治疗。
索南邓登[2](2020)在《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及其产业强劲发展,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被消耗,越来越多的藏药材面临濒临灭绝的严峻现状。开展野生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的濒危状况研究并进行系统管理,是藏医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论文以野生濒危藏药材掌裂兰植物为典型案例,沿着―致危因素识别-濒危资源评价-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路径,采用文献梳理、理论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掌裂兰植物致危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濒危藏药生态适宜平衡模型,以此为基础,构建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濒危藏药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路径模型。论文主要工作包括:第一,针对藏药资源的自然致危因素和适宜性问题,对青藏高原区域内掌裂兰分布点和样地进行生境特征、植物区系、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等调查。研究发现,掌裂兰具有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地理分布狭窄,喜潮湿环境,抗寒旱能力弱等特征。提取掌裂兰分布区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发现青海省内掌裂兰适宜区总面积达30 700km2,其中河南县、泽库县、久治县和班玛县为主要适宜地,面积约为12 454 km2。构建了生态适宜面积平衡模型,为中藏药产业发展和规划种植奠定了基础,对藏药资源调查和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针对掌裂兰致危性的人为因素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全面分析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主要医疗机构资源的需求状况,提出保护意识淡薄、过度采挖、过度放牧、草地鼠害和旅游等活动为主要的致危因素。第三,依据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从濒危性、遗传多样性、植物价值、管理利用等方面,构建了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8个评价指标层和14个评价因素层。最后,基于致危自然及人为因素识别、评价体系、系统管理的过程对可持续利用能力提升的研究假设,通过353份调查问卷,使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关键因素和作用路径,提出应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加强濒危藏药药用植物资源生境调查,开展适宜种植区和规范化人工种植,建立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濒危藏药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与市场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对致危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是解决濒危藏药资源危机的路径。本文针对构建濒危藏药资源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濒危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黄年旭,张晓钰,余雄杰,王鹏,李园,张静,陈锦华[3](2019)在《临床药师干预心脏术后患者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临床药师对心脏术后患者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成本-效果,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促进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5~2016年在心脏术后使用人血白蛋白住院患者病历4 400份,其中干预前组2 443份,干预后组1 957份,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预前后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人血白蛋白人均用量、使用天数、人血白蛋白平均费用、使用后血清白蛋白结果达标天数、达标平均成本、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下降(P<0.05),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评价有效率升高(P<0.05),成本-效果比下降(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心脏术后患者人血白蛋白的用量,改善其成本-效果比。
蒋伊琳[4](2019)在《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效率是医院建筑的永恒主题,提高医院建筑的效率必须从医院建筑系统的各个专业角度做出相应的努力,从建筑学的角度解决医院建筑效率的问题,提出可供实践参考的系统工作模式,需要将建筑空间这一服务载体与医学专业的技术需求和患者反馈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接,通过医学、建筑、患者三方面的专业协同实现提高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从效率优化的视角出发,以系统论和协同论的相关思想为指导,以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反馈、患者和陪护人员的行为心理需求实际调研数据为依据,交互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方法为支持,空间环境对医疗流程和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为连接,完成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效率理论的理论建构,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并在实践案例中应用该理论进行了优化验证,完善了医院建筑的效率理论,为提升医院建筑的效率提供设计实践的依据,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对整个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首先从效率的释义、医学专业视角和建筑专业视角出发剖析了效率研究在不同学科范畴内的发展演化,并明确提出了本研究所论述的医院建筑效率的内涵;其次从医院建筑系统的运行现状出发,分析了医学专业子系统,建筑专业子系统和患者综合子系统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和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协同理论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效率优化的载体、内容和作用因素,以及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其次,建构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理论框架,以系统学的逻辑建立医院建筑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协同学的理论建立系统协同的组织结构,以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明确了阶段目标、主体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完成空间要素与效率优化的理论对接,最后根据医疗过程的阶段差异化特征,确定了针对三大医疗阶段的不同研究方向,分别为:诊断阶段、治疗处置阶段与治疗康复阶段。在理论框架的思想指导下,具体的研究遵循以三大阶段特征解析、空间因子的提取与重要度调查,系统协同机制总结和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建构为统一技术路线。第一为诊断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构了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第二为治疗处置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和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第三为治疗康复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综合以上三大阶段的研究成果,最终构建了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分别为: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以生理、心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目标,以空间导引、诊察环境和信息渠道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以全面支撑医学技术、全面优化处置流程、全面监控患者病程为目标,以专业性单体空间,最优化空间组织和全程监控空间界面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康复阶段的自主协同模式,以提升患者的行为心理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深度为目标,以人性化病房、友好型医护单元和可变的陪护空间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全阶段的系统综合协同模式,以重复、改进和认知升级为系统协同目标,以复合型空间、高效联系通道和转换单元为系统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论文分别以哈尔滨道里区疾控中心和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综合性创伤治疗中心为载体进行了设计优化验证。
郭玉凡[5](2019)在《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事件频发,给社会发展带来恶劣影响。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仍无法缓解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泛滥的现象。2017年11月曝光的B公司向XH医院医生实施贿赂案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丑闻上来。因此发起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斗争势在必行。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分析,内部审计将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构建业审融合模式,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改善医院目前运营现状,提升内部审计监督的覆盖面与针对性,促进医疗业务规范,从而起到遏制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的作用。本文以XH医院商业贿赂案件为例,将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研究对象从医药购销领域背后的医药企业转向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医院,从医院角度分析诱发商业贿赂的原因,应用业审融合来突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在反商业贿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本文描述医疗行业商业贿赂以及国家宏观治理举措成效不佳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善医院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来遏制行业内屡禁不止的商业贿赂;之后,论文阐述业审融合模式的理论基础,据文献研究总结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和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的优势,以突出业审融合的必要性,并对业审融合的实现途径进行模式构建:分别从组织顶层设计维度、系统开发维度、参与式审计维度和持续性监控维度展开;然后,本文回顾商业贿赂案件发生始末,对此次商业贿赂案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案件曝光后的整改措施进行评述,以现状缺陷再次呼应业审融合反商业贿赂的必要性;最后,论文在模式构建的四个维度与案例缺陷分析的基础上,从XH医院角度出发,提出业审融合模式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医院顶层设计、审计系统建设、开展参与式审计、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完善审计过程以达到持续性评估效果等途径,以深化对业审融合的研究。本文研究结论主要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本文对业审融合的应用研究为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提供新思路,有助于降低商业贿赂危害,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本文通过业审融合将内部审计与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关联起来,使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背景中的作用呈现得更加清晰具体,迎合当今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扭转内部审计在医疗行业呈现边缘化的态势,强化业审融合的可操作性。
郭珩,邓体瑛,余雄杰,涂娟,郭苗苗,丁丽君,赵瑛,张耕[6](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考察其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项目,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考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随访时的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和12个月后的非预约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出院1个月随访时的用药依从性较本组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且显着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1)。试验组对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的满意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1年后非预约入院1次的比例和总的用药偏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发生的ADE(2例)少于对照组(9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非预约再入院率、降低用药偏差,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余雄杰,陈锦华,康斯斯,张静,李园,黄年旭,王鹏[7](2016)在《204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心脏专科医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以期为医院规范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年1—6月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21例,统计并分析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221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仅204例。纳入的2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00%;预防性给药时间合理的有179例(占87.75%);预防性给药持续时间合理的有175例(占85.78%)。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4大类,使用病例数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182例),其余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1例)、氟喹诺酮类(1例)、林可酰胺类(20例)。结论:我院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周小园[8](2015)在《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及扶持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受多种情景因素的影响,医疗服务市场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失败的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影响的存在,医疗服务的供方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和导向性地位,极容易出现诱导需求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福利的损失。在我国,由于公立医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公有制特征、政府保护、群众偏好、技术优势等所具有的垄断地位,容易导致市场失灵。目前,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医疗服务费用上涨过快,医疗服务效率低下等方面。因此,出现了政府调控。在政府对公立医院过多干预的过程中,由于公共政策的低效率、内部效应、寻租行为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调节机制的失灵,从而产生政府失败。发展社会办医是矫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的重要途径。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健康需求进一步释放,并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逐步提高社会办医比重,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一方面能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对医疗资源配置发挥“鲶鱼效应”和“倒逼效应”,使卫生资源配置更合理,系统运行更高效,形成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一轮深化医改启动以来,在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激励下,社会办医的热情空前高涨。2012年与2008年相比,社会办医主要出现“四个增长”。机构数不断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达到44.70万所,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47%;其中非公立医院9786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2%,年均增长16%。床位数不断增长。非公立医院床位总数58.22万张,占总床位数的比例从9.5%提高到14%。在岗职工数量不断增长。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161.97万人,占卫生人员总数的18%,增加了44.6万人,增长38%。服务量不断增长。非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到2.53亿,占全国总数的10%,增加了1.2亿人次,增长了90.9%。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规模比较小,级别比较低,行业集中度不高,没有对公立医院形成有效竞争。二是人力资源缺乏,缺乏中青年骨干力量。三是内部管理粗放,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四是服务行为不规范,诚信不足导致社会信任危机。五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重仍然较低。与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20%左右的目标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发展社会办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哪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是什么,从哪些问题入手可以破解这些主要问题,需要哪些主要的扶持策略,突破口在哪里?从而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快社会办医的发展步伐,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这些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二、研究意义和目标研究意义:加快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增加和丰富卫生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客观需要,也是新一轮医改提出的目标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社会办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破除政策障碍,扶持社会办医发展的主要策略,从而为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推进和加快社会办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明确当前我国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二,明确制约社会办医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第三,分析当前政府、医院等利益相关方对相关意见出台的具体建议;第四,提出完善现有政策、制定配套政策等的解决方法和具体实施路径。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有4方面:1.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2.我国社会办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障碍。3.国际典型国家社会办医的实践经验。4.国内典型地区发展社会办医的主要策略及特点。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Proquest、Medline等中外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与社会办医相关的文献、政策文件。2.现场调查法根据各省经济发展水平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山东省作为发达地区代表,选取云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代表。根据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东省和山东省人均GDP分别为43596元、41147元,分别排名第7和第8,云南省人均GDP为15707元,排名第30。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社会办医发展的现状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调研对象共计584名,来自广东、山东、云南三省,共89家单位。其中包括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公立和社会办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医生及护士。平均年龄35岁,实际工作年限15.09年,其中政府机构人员239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114名,高年资医生170名,高年资护士61名。运用数据量表,分析问卷对象对社会办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障碍的认识,为问题的阻碍程度排序,以测量出当前阻碍社会办医发展的因素。关键人物访谈,在广东省、山东省、云南省抽取政府部门(含卫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民营医院管理者、公立医院管理者、公立和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等30名关键人物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我国发展社会办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需要调整和完善的政策,并进行定性分析。3.典型案例分析法分层次抽取社会办医发展较好的地区或个案进行案例分析。在省级层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广东省和云南省作为典型地区。在地市级层面,选择广东省深圳市和浙江省温州市作为典型地区,温州市是国家确定的社会办医重点联系试点城市,深圳市非试点城市。在医院层面,选择南京同仁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作为典型案例,南京同仁医院是综合性医院代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是专科医院代表。4.数据分析法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错。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4.1定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对反映社会办医现状及运行特点的指标(如机构数量、机构规模、设配配置、床位数量等情况、人力资源情况、服务效率、医疗费用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4.2顺序量表法:运用顺序量表对各利益相关者对阻碍社会办医发展的障碍的认识进行评价并排序。4.3统计学方法:对调查问卷中社会办医的税收政策、医保和基本药物纳入政策、科研及职称晋升政策、人才培养和内部管理以及监管等方面,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及有关建议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四、调查结果1.社会办医机构数量等迅速增加。2009年-2011年三省民营医院数量呈显着增加趋势,总体上每年平均增长22.65%。2.社会办医仍集中在较低级别的医院,大规模、上水平的医院数量较少。2009年山东、广东、云南三省民营医院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仅为9.18%、6.25%和5.21%,远低于公立医院。2011年此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5.80%、4.67%和3.31%。3.社会办医的人力资源数量迅速增加,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09年-2011年山东、广东和云南三省民营医院执业医师数量和注册护士数量均呈显着增加趋势,分别年平均增长20.30%和28.63%。2009年三省社会办医执业医师数量占比在10.49%-14.93%,2011年占比在11.39%-19.70%;2009年,注册护士数量占比在9.94%-15.06%,2011年占比在11.30%-19.58%。4.社会办医的服务量虽然增长较快,但比重较低。2009年-2011年三省社会办医门急诊人次总体呈显着增加趋势,总体年均增长25.16%。社会办医门急诊人次在医院总门急诊人次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09年三省平均为9.29%,2011年占比平均为11.11%。5.不同地区社会办医的发展趋势主要与扶持政策相关。不同省份间的比较表明,广东、山东、云南三省社会办医虽然都有所发展,但增长速度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广东、山东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云南省,但在社会办医机构数量和运行情况的指标来看,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快于或优于云南省的趋势,而且在一些指标的增长速度上看,云南省还要高于广东省和山东省。这表明社会办医的发展主要与当地扶持政策的力度和具体政策措施有关。6.社会办医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等四类人员认为社会办医发展各类问题的障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才缺乏、区域卫生规划的准入限制、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过度保护、民众偏见、公立医院垄断、投资大回报低、监管政策、科研申请、职称晋升、医保纳入、医疗技术、设备的准入、用地限制、税收负担。7. 目前发展社会办医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5个层次。7.1 制度、政策和思想观念上的歧视。在医疗服务行业,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政策,将社会办医定位为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在这样的定位下,造成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垄断和一家独大的地位。由此衍生出政府的财政补偿机制、区域卫生规划、人才培养、科研学术平台等政策制定和执行上都对社会办医存在不平等的歧视待遇。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所导致的群众的就医习惯等,认为公立医院是政府办医院,值得信任和委托,在思想观念上也对社会办医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7.2 政策制订层面的问题。主要反映了目前发展社会办医缺乏统一的政策引领,现有政策分散,且较为宏观,具体配套政策不完善,政策落实起来存在困难;在一些领域政策缺失,或者政策出台时间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办医发展的实际需要。7.3 政策执行层面的问题。人才问题是公认的制约社会办医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虽出台了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但执行效果不理想。同时,虽然国家出台的政策有明确规定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规划准入、医保定点、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术环境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平等对待,但政策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仍然存在不公平待遇。7.4非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问题。由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回报,造成了医院定位不准确,没有与公立医院形成错位发展和有序竞争。内部管理粗放,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影响了社会品牌的树立,削弱了群众的信任。7.5外部环境的问题。群众看病就医习惯于优先选择公立医院,不规范、虚假的医疗广告等行为造成社会公众对社会办医的不信任,持疑虑态度。五、主要扶持策略建议针对问题分层次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社会办医的主要策略。1.针对制度、政策和思想观念上的歧视,提出分类管理策略。建立严格、具体、可操作的非营利组织认定标准和程序,特别要强化财产及其孳息分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比例、剩余资产处置等方面的审查。在强化资格审核管理的基础上,同步细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税资格认定标准、认定程序、免税收入范围、监管办法及处罚措施。研究制订全面、严格医疗机构性质转变相关规则,明确各部门监管权、监管内容、转变程序、资产评估方式、资产处置办法等。健全推进社会办医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保障社会办医的存在和发展。2.针对政策制订层面的问题,提出宏观调控策略。制订规划方面:合理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消除社会办医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继续将规划作为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增加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强制性,引导社会力量优先投向医疗资源稀缺领域及特需医疗服务领域。重点扶持社会资本举办特色专科和新兴健康服务业等。控制公立医院单体规模的无序扩张。财税价格政策方面:财政支持方面,建议由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社会办医的学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等给予支持引导,扶持信誉度高、规模大、特色强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运行初期的免税年限延长至5年,5年之后减半征收。完善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税收政策。保证非公立医疗机构在用水、用电、用气、银行卡刷卡费率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同价政策。医保政策方面:进一步明确医保定点的准入条件,保证非营利性非公立医院公平纳入。在准入后社会办医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现阶段可考虑将营利性医疗机构公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加快改革基本医保支付模式,尽快从按项目和按比例支付转化为按病种支付,提升医保谈判能力,严格控制支付价格。土地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各省完善土地政策,在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用地的起拍价格上、政府协议出让价格的优惠幅度上制定明确标准,以便各地贯彻执行。3.针对人才问题是制约社会办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人才资源配置策略。逐步将单位人转换为社会人。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医师身份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同时完善医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相关政策。在社会保障、学术环境、职称晋升方面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政策。完善民营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政策。在全科医生培训、职业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行业学会委员选取等方面给社会办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建议进一步细化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措施,完善第一执业地点、医生和第二、第三执业地点的责权利关系,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保障各方利益。同时,出台医师多点执业的流程和管理规范,实现在政府或行业协会监管下的有序的多点执业。对多点执业的医生进行定期考核。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保险制度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内生动力。政府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政府补贴、子女就学、科研经费等方面与当地公立医院享有同等优惠政策。4.针对社会办医自身发展问题,提出医院内涵建设发展策略。医疗行业的特征决定了社会办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理性确定发展模式。只有坚持公益性特征和遵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社会办医才能健康发展,资本投入才能获得长期回报。寻求错位发展的有利机遇。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重点在城市新区、郊区和卫星城区举办医疗机构,发展儿科、妇科、老年病科等薄弱领域和新兴、急需的健康服务业,如长期护理、日间护理、临终关怀以及医学检验等,与公立医院形成错位竞争。加强医院自身内涵建设。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建立和运行之初,就应该在机构管理和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让懂管理的人去管理医院,让懂技术的人专心做技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要严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提高服务水平。要力争通过医、教、研的有机融合,加强能力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诚信品牌。实现持续发展,社会办医应当从树立诚信品牌做起,依靠出资人和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的自我约束,维护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质,坚守救死扶伤的道德底线,在服务水平、医德医风、医疗质量等环节上下功夫,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创新营销手段。由广告导向、医疗导向、大众市场导向逐渐向服务导向、关系导向、细分精准市场导向转变。医院营销策略更多的需要在品牌传播方式、服务营销、关系营销上去寻求突破创新。5.针对外部环境问题,提出扶持与监管策略。建议建立政府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联合督查制度,加大对社会办医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安全、医保费用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以减轻监管范围增大所带来的监管压力。完善退出机制,实现“宽进严出”,进一步促使社会办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监督制约。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指导,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管理工作,加强行业自律。
金芬,黄晨,刘生友[9](2013)在《2010—2012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以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清肝胆湿热类为主;3年来DDDs最高的药品均为疏血通注射液;DDDs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的DDC均较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总体合理,但个别品种的临床使用应加强监管。
李海承[10](2011)在《既有医院节能潜力与改造效益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2010年武汉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能源审计的基础上,讨论与分析了武汉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现状和能耗特点,指出了医院各用能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能源管理问题分析了医院建筑的节能潜力及可采取的有效节能措施。从审计样本中选取一座典型综合性医院,计算并分析既有建筑能耗,并借用Designbuilder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在满足舒适度条件下,分析了医院住院楼和门诊楼各种节能改造措施的节能潜力与静态投资回收期,并分别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分析了各综合节能改造方案所产生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论文在医院空调采暖冷热源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空调采暖技术的发展,从技术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挖掘了不同冷热源改造方案的节能潜力,并计算了各改造方案的节能量、投资回收期。根据医院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新建外科楼信息,模拟了不同冷热源方案下医院扩建外科楼能耗,通过技术、经济性分析确定了扩建外科楼的冷热源方案。论文还讨论了医院节能改造、扩建与医院服务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预测分析了对医院既有建筑采取适宜的节能改造措施和医院扩建建筑应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建筑能耗的基础上,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药剂科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药剂科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及理论 |
2.1.2 公共自然资源理论 |
2.1.3 中药资源生态学理论 |
2.1.4 风险管理过程研究 |
2.1.5 计划行为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6 藏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 |
2.2 研究综述 |
2.2.1 中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2.2.2 濒危藏药资源灭绝风险等级 |
2.2.3 濒危藏药资源管理现状 |
2.2.4 濒危藏药资源立法与保护现状 |
第3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自然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3.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及濒危现状 |
3.1.1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物学特性 |
3.1.2 濒危藏药掌裂兰研究现状 |
3.2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2.1 濒危藏药植物区系分析 |
3.2.2 濒危藏药兰科植物区系分析 |
3.2.3 濒危藏药掌裂兰植物区系分析 |
3.3 濒危藏药掌裂兰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 |
3.3.1 濒危藏药掌裂兰适宜区 |
3.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3.3.4 小结 |
3.4 掌裂兰植物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特征分析 |
3.4.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分布区 |
3.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4.3 结果与分析 |
3.4.4 小结 |
3.5 生境对掌裂兰致危因子分析 |
3.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3.5.2 结果与分析 |
3.5.3 小结 |
3.6 气候、土壤与对掌裂兰适宜性分析 |
3.6.1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论 |
3.6.2 构建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平衡模型 |
3.6.3 气候、土壤与适宜面积模型问题分析 |
3.6.4 结果与分析 |
3.6.5 小结 |
第4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人为致危因素识别与分析 |
4.1 开发利用对掌裂兰的致危因素分析 |
4.1.1 濒危藏药掌裂兰利用状况 |
4.1.2 收录国家、省部级法规标准情况 |
4.1.3 收录藏医药典籍情况 |
4.1.4 濒危藏药掌裂兰的市场流通情况 |
4.2 濒危藏药资源危机产生的人为因素分析 |
4.2.1 濒危藏药资源保护行为认知分析 |
4.2.2 长期过度采挖造成药用植物生境破坏 |
4.2.3 长期过度放牧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生境退化 |
4.2.4 草地鼠害对濒危藏药适生生境的破坏 |
4.2.5 旅游活动造成药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 |
4.3 小结 |
第5章 濒危藏药掌裂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5.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
5.1.1 指标体系 |
5.1.2 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
5.1.3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4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价值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5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评价指标 |
5.1.6 管理利用因素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 |
5.1.7 评测说明 |
5.2 权重分配及计算 |
5.2.1 权重分配 |
5.2.2 权重确定及计算 |
5.3 综合评价结果 |
5.3.1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系数评价结果 |
5.3.2 野生药用植物遗传系数评价结果 |
5.3.3 野生药用植物价值系数评价结果 |
5.3.4 野生濒危藏药管理利用系数评价结果 |
5.3.5 各项准则层得分比较 |
5.4 小结 |
第6章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
6.1 路径假设和概念模型 |
6.1.1 路径假设 |
6.1.2 概念模型 |
6.2 问卷设计和样本初测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样本数据预测 |
6.3 正式问卷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2 信效度检验 |
6.3.3 实证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4 濒危藏药可持续利用优化路径 |
6.4.1 利用动态监测系统,彻查濒危藏药资源量 |
6.4.2 开展濒危藏药资源替代品研究 |
6.4.3 建立专项濒危藏药植物园 |
6.4.4 开展就地保护与种质资源库 |
6.4.5 公众参与濒危藏药资源保护 |
6.4.6 加强立法,更新开发利用观念 |
6.4.7 建立濒危藏药生态采集模式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临床药师干预心脏术后患者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本资料 |
1.2 临床药师干预措施 |
1.3 干预效果评价标准 |
1.4 成本-效果计算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
2.2 HSA的个人用量分布 |
2.3 患者使用HSA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布 |
2.4 成本-效果分析 |
2.4.1 患者成本分析 |
2.4.2 成本-效果比 |
3 讨论 |
(4)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资源紧缺与需求增长的矛盾 |
1.1.2 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的差异 |
1.1.3 功能混淆下的效率目标缺失 |
1.1.4 聚焦空间环境提升医院效率 |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1.2.2 研究范围 |
1.2.3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关于医院建筑效率方面的研究现状 |
1.4.2 医院建筑设计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研究现状总结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的框架 |
第2章 医院建筑效率内涵与空间现状解析 |
2.1 效率的释义 |
2.1.1 本义 |
2.1.2 引申义 |
2.2 医学视角下的效率价值认知 |
2.2.1 古代经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
2.2.2 近代实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
2.2.3 现代整体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
2.2.4 效率价值的演化过程与结果 |
2.3 建筑学视角下的效率多元目标 |
2.3.1 提升建筑本体的功能效率 |
2.3.2 提高建筑建造的经济效率 |
2.3.3 保障建筑全生命的生态效率 |
2.3.4 “医院建筑空间效率”的界定 |
2.4 医院建筑空间现状的低效率问题解析 |
2.4.1 医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
2.4.2 建筑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
2.4.3 受众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
2.4.4 医院建筑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 |
2.4.5 低效率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建构与研究阶段划分 |
3.1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认知 |
3.1.1 效率优化的载体:客体的生理治愈率和心理治愈率 |
3.1.2 效率优化的内容: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 |
3.1.3 效率优化的作用因素:人因属性、物因属性和社会属性 |
3.1.4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 |
3.2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 |
3.2.1 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
3.2.2 协同理论的组织结构 |
3.2.3 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 |
3.2.4 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 |
3.3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研究阶段划分 |
3.3.1 第一阶段:疾病的识别——医学诊断 |
3.3.2 第二阶段:干预的采取——治疗处置 |
3.3.3 第三阶段:自主的恢复——治疗康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诊断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
4.1 诊断阶段的特征解析 |
4.1.1 诊断阶段的内容组成 |
4.1.2 诊断阶段的典型过程 |
4.2 诊断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
4.2.1 空间影响因子的提取 |
4.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
4.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
4.3 基于系统协同的诊断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
4.3.1 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 |
4.3.2 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 |
4.3.3 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 |
4.3.4 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治疗处置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
5.1 治疗处置阶段的特征解析 |
5.1.1 治疗处置的内容组成 |
5.1.2 治疗处置的典型过程 |
5.2 治疗处置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
5.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
5.2.2 空间影响因子重要度调查 |
5.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
5.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处置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
5.3.1 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 |
5.3.2 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 |
5.3.3 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 |
5.3.4 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治疗康复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
6.1 治疗康复阶段的特征解析 |
6.1.1 治疗康复的内容组成 |
6.1.2 治疗康复的典型过程 |
6.2 治疗康复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
6.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
6.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
6.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
6.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康复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
6.3.1 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 |
6.3.2 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 |
6.3.3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 |
6.3.4 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建构 |
7.1 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建构 |
7.1.1 系统交互协同目标 |
7.1.2 系统交互协同模式 |
7.1.3 交互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
7.1.4 诊断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
7.1.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
7.2 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建构 |
7.2.1 系统介入协同目标 |
7.2.2 系统介入协同模式 |
7.2.3 介入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
7.2.4 治疗处置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
7.2.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
7.3 治疗康复阶段的系统自主协同模式建构 |
7.3.1 系统自主协同目标 |
7.3.2 系统自主协同模式 |
7.3.3 自主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
7.3.4 治疗康复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
7.3.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
7.4 全阶段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综合模式建构 |
7.4.1 系统协同综合模式 |
7.4.2 综合模式下的主次作用 |
7.4.3 综合模式下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
7.4.4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专家访谈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医疗行业商业贿赂现象泛滥 |
1.1.2 国家整治措施与治理效果不理想 |
1.1.3 内部审计是反商业贿赂“绝招” |
1.1.4 内部审计如何进行转型升级 |
1.2 业审融合概念的源起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1.5 本文拟改进与创新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商业贿赂的治理 |
2.1.1 治理商业贿赂的必要性 |
2.1.2 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 |
2.1.3 医疗行业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 |
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
2.2.1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现状 |
2.2.2 医疗行业内部审计发展可借鉴之处 |
2.2.3 内部审计反商业贿赂的探索 |
2.3 业审融合的发展 |
2.3.1 从“业财融合”到“业审融合” |
2.3.2 业审融合模式的应用 |
3.业审融合:理论基础与模式构建 |
3.1 业审融合的理论基础 |
3.1.1 价值链理论 |
3.1.2 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理论 |
3.1.3 戴明质量管理法理论 |
3.2 业审融合的内涵、特点及优势 |
3.2.1 业审融合的内涵 |
3.2.2 业审融合的特点 |
3.2.3 业审融合的优势 |
3.3 业审融合模式构建 |
3.3.1 顶层设计维度 |
3.3.2 系统开发维度 |
3.3.3 参与式审计维度 |
3.3.4 持续性监控维度 |
4.XH医院商业贿赂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
4.1 案例背景及简介 |
4.2 案例成因分析 |
4.2.1 医疗行业特殊性致使内部审计效力受限 |
4.2.2 法律制度规定漏洞致使宏观举措无力 |
4.2.3 药品流通市场漏洞致使内部审计被“隔离” |
4.2.4 内部审计边缘化致使“业审分离” |
4.3 XH医院整改情况 |
4.3.1 执行国家医改政策,创建融合良好生态 |
4.3.2 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提升独立性 |
4.3.3 加强HRP系统建设,奠定业审融合基础 |
5.业审融合在XH医院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 |
5.1 XH医院顶层设计优化配置打压商业贿赂 |
5.1.1 机构设置 |
5.1.2 工作机制 |
5.1.3 医院管理 |
5.2 XH医院建设审计系统平台及时发现商业贿赂 |
5.2.1 升级目前系统基础 |
5.2.2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 |
5.3 XH医院开展参与式审计提高反商业贿赂意识 |
5.3.1 业审互训机制 |
5.3.2 增强人员灵活性 |
5.4 XH医院优化内部审计工作遏制商业贿赂 |
5.4.1 审计观念转型 |
5.4.2 延伸审计范围 |
5.4.3 审计数据分析 |
5.4.4 审计调查评估 |
5.5 XH医院打造内部审计闭环防范商业贿赂 |
5.5.1 准备阶段 |
5.5.2 实施阶段 |
5.5.3 报告与后续阶段 |
6.研究结论、启示与局限性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试验方法 |
1.3 全程化药学服务内容[4] |
1.3.1 全程化药学服务路径的建立 |
1.3.2 药学监护的重点内容 |
1.4 考察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 |
2.2 考察指标结果 |
2.2.1 两组用药偏差发生情况 |
2.2.2 两组ADE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1 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非预约入院次数的影响 |
3.2 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用药偏差的影响 |
3.3 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对COPD患者发生ADE的影响 |
3.4 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7)204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情况 |
2.2 用药合理性 |
2.2.1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
2.2.2 给药时间及疗程: |
2.2.3 给药途径及用法与用量: |
2.2.4 联合用药: |
3 讨论 |
(8)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及扶持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1. 扶持社会办医的理论意义 |
2. 扶持社会办医的现实意义 |
3. 社会办医的概念与范畴 |
4. 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 |
5. 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1.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标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发展社会办医的政策及演变 |
1. 国家层面的有关政策及演变 |
2. 地方出台的有关政策 |
二、关于发展社会办医的研究现状 |
1. 关于发展社会办医意义和必要性的研究 |
2. 关于社会办医优势的研究 |
3. 关于社会办医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的研究 |
三、有关社会办医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意义 |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1. 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 |
2. 社会办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障碍 |
3. 国际典型国家发展社会办医的实践经验 |
4. 国内发展社会办医的典型案例及主要扶持策略 |
二、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 |
2. 现场调查 |
3. 典型案例分析 |
4. 数据分析法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社会办医发展状况的宏观分析 |
1. 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机构现状的数据比较分析 |
2. 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运营现状的数据比较分析 |
3. 社会办医机构及运营特点分析 |
二、社会办医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
1. 利益相关方对社会办医发展面临主要问题的认知情况分析 |
2. 利益相关方对具体政策的认知情况 |
3. 利益相关方对影响社会办医发展的主要问题的认知特点及建议 |
三、社会办医发展状况的深入访谈结果分析 |
1. 政府部门管理者 |
2. 医务人员 |
3. 医院管理者 |
4. 患者和社会公众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际上扶持社会办医发展的实践及启示 |
一、典型国家发展社会办医的实践 |
1. 美国 |
2. 德国 |
3. 英国 |
4. 法国 |
5. 瑞士 |
6. 澳大利亚 |
7. 日本 |
8. 新加坡 |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发展社会办医的启示 |
1. 公立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绩效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
2. 严格的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所有权性质无必然联系 |
3.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的根本策略 |
4. 严格有效的监管是形成有序竞争格局的必要保障 |
5. 灵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政策对社会办医发展至关重要 |
6. 税收优惠是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内发展社会办医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一、广东省 |
二、云南省 |
三、深圳市 |
四、温州市 |
五、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
六、南京同仁医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发展社会办医的主要扶持策略 |
一、针对制度、政策、思想观念歧视问题,提出分类管理策略 |
1. 明确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核定标准 |
2. 健全社会办医机构性质转换及流转机制 |
3. 健全推进社会办医的法律法规体系 |
二、宏观调控策略 |
1. 合理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
2. 财税价格政策方面 |
3. 医保政策方面 |
4. 土地政策方面 |
三、针对人才问题是制约社会办医发展的呆主要因素,提出人力资源配置策略 |
1. 逐步将单位人转换为社会人 |
2. 在社会保障、学术环境、职称晋升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对待政策 |
3.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内生动力 |
四、针对社会办医自身发展问题,提出医院内巧建设发展策巧 |
1. 坚持治病救人的基本准则 |
2. 寻求错位发展的有利机遇 |
3. 加强医院自身内涵建设 |
4. 严格把关,确保医疗安全 |
5. 打造诚信品牌 |
6. 创新营销手段 |
五、针对外部环境问题,提出扶持与监管策略 |
本章小结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附录1:公立与社会办医宏观数据收集表格目录 |
附录2:调查问卷 |
附录3:关键人物访谈提纲 |
附录4:问卷访谈人员来源统计名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件 |
(9)2010—2012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2010—2012年某院中药注射剂销售情况 |
3.2 2010—2012年某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 |
3.3 2010—2012年某院DDDs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 |
3.4 2010—2012年某院DDDs排序前10位中药注射剂的B/A |
3.5 2010—2012年某院DDDs排序前10位中药注射剂的DDC |
3.6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分析 |
(10)既有医院节能潜力与改造效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能源消费现状 |
1.1.2 建筑能耗的现状 |
1.1.3 医院建筑发展及其能耗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武汉市医院建筑现状、节能潜力及措施 |
2.1 武汉地区医院现状分析 |
2.1.1 武汉地区医院概况 |
2.1.2 武汉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现状 |
2.1.3 武汉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特点 |
2.2 既有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潜力分析 |
2.2.1 建筑围护结构 |
2.2.2 建筑冷热源 |
2.2.3 建筑采暖空调输配及末端系统 |
2.2.4 建筑配电系统、照明系统 |
2.2.5 管理环节 |
2.3 医院建筑节能技术分析 |
2.3.1 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
2.3.2 采暖空调、通风及生活热水系统节能技术 |
2.3.3 供配电、照明及监控系统节能技术 |
2.3.4 无成本、低成本节能技术 |
2.3.5 其他节能技术 |
2.4 应用节能技术后的主要技术指标 |
2.4.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
2.4.2 采暖通风空调系统 |
2.4.3 照明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医院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
3.1 建筑基本信息综述 |
3.1.1 总体信息 |
3.1.2 围护结构信息 |
3.1.3 用能系统信息 |
3.1.4 医院能源管理信息 |
3.2 建筑能耗计算与分析 |
3.2.1 建筑能源消耗种类及其流向 |
3.2.2 建筑能耗总量及其指标 |
3.2.3 建筑常规能耗及其指标 |
3.3 建筑物能耗模拟 |
3.3.1 住院楼能耗模拟 |
3.3.2 门诊楼能耗模拟 |
3.4 住院楼和门诊楼节能潜力分析 |
3.4.1 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
3.4.2 节能改造潜力分析 |
3.5 冷热源改造效益分析 |
3.5.1 冷热源系统概述 |
3.5.2 冷热源节能措施分析 |
3.5.3 冷热源节能改造方案技术性和经济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院扩建外科楼冷热源方案选择 |
4.1 新建外科楼概况以及负荷 |
4.1.1 新建外科楼概况 |
4.1.2 新建外科楼设计负荷 |
4.2 冷热源方案比较分析 |
4.2.1 各冷热源方案性能比较 |
4.2.2 各冷热源方案的建筑能耗模拟 |
4.2.3 各冷热源方案经济性分析 |
4.2.4 各冷热源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
4.2.5 分析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院扩建能源消耗预测分析 |
5.1 医疗环境控制的特殊性 |
5.1.1 新风引入量与能耗 |
5.1.2 温、湿度控制参数与能耗 |
5.1.3 手术室控制参数与能耗 |
5.2 医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
5.3 医院扩建建筑节能设计 |
5.4 医院扩建能源消耗预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 |
6.2 主要结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药剂科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全国肺动脉高压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专家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21(01)
- [2]青藏高原濒危藏药资源致危因素及可持续利用路径研究 ——以掌裂兰为例[D]. 索南邓登. 天津大学, 2020(01)
- [3]临床药师干预心脏术后患者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J]. 黄年旭,张晓钰,余雄杰,王鹏,李园,张静,陈锦华. 中国药师, 2019(09)
- [4]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D]. 蒋伊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业审融合在医疗行业反商业贿赂中的应用研究 ——以XH医院为例[D]. 郭玉凡.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 郭珩,邓体瑛,余雄杰,涂娟,郭苗苗,丁丽君,赵瑛,张耕.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8(06)
- [7]204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 余雄杰,陈锦华,康斯斯,张静,李园,黄年旭,王鹏.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04)
- [8]我国社会办医的发展现状及扶持策略研究[D]. 周小园. 山东大学, 2015(10)
- [9]2010—2012年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分析[J]. 金芬,黄晨,刘生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12)
- [10]既有医院节能潜力与改造效益的研究[D]. 李海承.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