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

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

一、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肖坤[1](2021)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的动态稳定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国内外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事关民生和经济效益,其开发建设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许多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并开始涉足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周期越来越长,参与建设的单位越来越多,不确定性带来的项目风险也愈发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大型建设项目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效率低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屡见不鲜,项目执行情况在各层面上不尽如人意,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管理实践的需求。因此,从复杂性视角出发对项目管理领域进行研究就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对项目复杂性进行科学、系统以及深入的分析,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动态、全面地掌握项目费用状态,如何判断工程费用实际状态与计划的偏差严重程度,如何对项目费用偏差做出科学的警报和预测,如何有依据地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偏差进行有效纠偏控制,就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实施监控管理,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复杂性视角的建设项目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项目费用偏差的警报及预测模型,梳理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费用偏差程度下的纠偏流程,进而分析并设计了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的费用监控模式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动力学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在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领域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内费用偏差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识别,构建系统动力学反馈图模型,确定主要变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建立各变量之间方程关系;最后,通过Vensim软件模拟仿真,建立动态控制模型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识别出费用偏差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2)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及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不同阶段费用偏差计算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据此选取适用于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警报的方法模型;然后对K-Means聚类算法进行缺陷分析,引入贴近度概念,并将边界均值算子作为主要方法对经典K-means聚类进行改进,有效克服了主观随意性和警情区间不连续的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实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模型是偏差警报模型的后续研究。首先,全面论述了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原理,对其在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预测研究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仿生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并将历史数据输入模型中进行训练获得成熟模型;同时,将现阶段的费用偏差进行子目费用分析,将总偏差最终分摊至每一个子目费用的扰动因素,深度分析复杂大型建设项目中不同活动对费用偏差的影响,在当前费用偏差情况已知的情况下,研究其对未来费用偏差的影响程度并予以量化,判定即将发生的项目警情及其位置,有效辅助项目费用管理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费用事前控制。(3)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研究。首先,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策略,挖掘了流程再造和协同理论与之相适应的契合点,梳理了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和协同的目标和原则;其次,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在前期决策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运维阶段所面临的不同费用偏差警情,明确各阶段责任方,梳理并总结出具体的纠偏操作流程和控制策略;为了增强该纠偏流程的适用性,本节首次提出了纠偏效果评价,从控制能力、控制效果、经济和社会效果等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支撑度理论的模糊群决策模型,对纠偏效果进行评价,给出反馈结果,推动纠偏策略的持续改进。(4)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把研究的理论和构建的模型拓展到实际的项目费用管理中,提出了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设计。首先,对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系统进行了定义,对系统建设目标、系统用户和系统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然后构建费用偏差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结构,从系统开发方法、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四个角度对系统进行详细深入的设计;在涉及到系统关键的实施技术方面,对开发技术选型进行了结构性论述,并对数据仓库的核心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介绍,设计了系统模型管理模块的结构和重点功能。该系统包括费用偏差警报、费用偏差预测、费用偏差控制、纠偏效果评价等功能。

宗冉[2](2019)在《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立足科研项目管理实际要求,针对综合计划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效率低、人工存档出错率高等相关问题,利用软件工程设计的思想,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为课题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前期对综合计划部门业务工作的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和优化了各个项目管理工作的组成、流程和数据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用户需求,对需求分析进行文字描述、绘制了工作流程图、设计了业务数据需求表,为建立系统模型打下坚实基础。(2)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基于“4+1”视图模型的系统结构描述方法,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实现,完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论文还对系统数据库的角色和业务管理模块进行了数据库表的设计。(3)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B/S结构下,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以国产自主可控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和达梦数据库为基础,基于Java EE体系结构和SSH2框架,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并部署运行。

宁鹏飞[3](2019)在《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医学的多个领域渗透与应用,助力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属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畴,本文研究属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及产生的影响。1977-1990年期间,由于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医学研究者与计算机专家的有力合作以及国外技术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发展,并逐渐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衍生出了新的本地特征。在现有研究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应用及影响少有涉及,本文工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研究中采用的资料包含了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档案馆的档案资料、来自于内蒙古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在1977-1990年这一时期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这些一手史料在以往研究中少有涉及。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给出了1977-1990年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领域的引入历程、应用发展水平及特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线索。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社会背景及专家访谈资料,通过对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辨析对于医学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计算机技术的起源及普及应用影响,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提供技术背景及社会背景依据;第三章,对1977-1990年在内蒙古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社会背景、发展脉络进行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通过与国内有代表性的省市、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内蒙古其他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比,明晰了1977-1990年的发展特征,并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第四章,以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以尽量翔实的具体事件作为支撑,具体的展示技术应用后的影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比国外,我国起步稍晚,政府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应用,1977-1990年这一阶段,很多专门的机构组织刚刚成立,我国医学领域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得以实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经历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内外的应用范围及热点基本同步,我国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中医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数字化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中文信息表达问题等。相比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医学领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从具体需求出发的应用较多,对技术应用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深度有所不足。很多以应用为目的的项目通过主管部门下达命令的形式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专门软件服务企业的主动参与,工业化水平不足。这种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改善。2.通过研究发现,从1977年开始,在有限的条件下,内蒙古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在新技术探索与引入方面积极与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合作,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医学研究、辅助临床诊断、医院管理、医学情报检索方面均有与应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出,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应用虽然与我国有代表性省市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但是应用范围相同,与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保持同步。尤其在蒙医专家系统的应用探索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开展相关的国际间交流合作,也形成了本地各类医学相关领域的数字化数据库的原始积累,这对于现今的内蒙古医疗大数据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3.通过对内蒙古医学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实例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始对传统医院管理的工作流程产生影响,1990年之前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人们工作方式的发端。软件开发方式从自主开发探索逐渐过渡到引进成熟的工业化软件产品。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的现象。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如何留住人才至今仍然值得深刻反思。CT等新技术引入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但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经验知识仍然起到重要主导作用。

汪勇[4](2019)在《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科研投入越来越大,促进了企业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多数企业建立了针对企业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对企业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但对于如何评价科研项目的价值和效益,如何衡量科研人员的绩效等问题还比较初级,缺少相关的信息管理功能。论文针对该问题,以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题,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掌握了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情况,调查了企业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进而在对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现行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业务路程优化,提出了新的系统逻辑方案。然后,按照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要求,完成了对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系统运行平台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最后,根据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的实际,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了设计,主要完成了数据模型的选择、E-R实体关系分析、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通过论文的研究,不仅为XX地区油田公司设计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开发方案,实现企业对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对于企业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张磊[5](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6](2015)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文中指出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7](2014)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文中指出使用说明本表的学科门类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类、经济学类等92个专业类。

魏来[8](2014)在《基于ARP系统的中科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本文在当前国内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中科院科研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中科院科研业务管理部门的要求,基于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Academic Resource Planning,简称“ARP”)的架构,对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设计。本文阐述了中科院建设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分析了当前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对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开发技术进行了介绍。根据中科院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用户的需求出发,重点分析了科研管理工作的业务管理流程、功能需求分析和模块分析,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数据库设计,并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在ARP系统的平台架构上,利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并采用Linux系统和Oracle数据库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本文工作为开发建设功能完善、实际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前期基础,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可以更有效的管理科研工作,方便查询统计、辅助决策功能。

蒲日材[9](2014)在《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和网络技术发展,利用计算机实现人事信息管理已不为难事。开发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使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错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各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开发高校人事管理系统需要从总体上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好各个功能部分之间的关系。论文运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人事管理系统,并结合数据库的相关理论对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和逻辑结构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系统的物理模型。设计系统采用Appserv集成环境,运用BroPHP框架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总共分为教职工基础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职称评聘管理、科研成果管理、教师进修管理和用户登录管理等六个功能模块。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为了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对于最高权限的用户避免了用户名等信息的删除。一般的用户只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增、删、查、改。开发的某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软件系统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有利于提升单位的人事管理水平。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10](2013)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工作按照新版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执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考生填报志愿时查询2013年全国普

二、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研究现状
        1.2.2 项目费用控制研究现状
        1.2.3 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1.2.4 纠偏策略研究现状
        1.2.5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及费用控制分析
        2.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2.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参与主体
        2.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控制复杂性分析
    2.2 费用偏差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2.1 费用偏差控制内涵
        2.2.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分析
        2.2.3 费用偏差控制基本原则
    2.3 费用偏差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
        2.3.1 偏差特征系统动力学理论
        2.3.2 神经网络模型
        2.3.3 费用偏差预警聚类方法
        2.3.4 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评价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监控模式
        3.1.1 费用监控模式特征分析
        3.1.2 费用监控模式构建
        3.1.3 费用监控模式运行流程
    3.2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2.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3.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费用偏差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3.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3.3 费用偏差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3.1 系统动力学建模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3.3.2 影响因素的子系统方程式建立
    3.4 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控制方法研究
    4.1 工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计算需求及特点分析
    4.2 基于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4.2.1 K-means聚类理论及缺陷分析
        4.2.2 K-means聚类方法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2.3 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研究
        4.3.1 神经网络模型原理分析
        4.3.2 神经网络模型的改进及适用性研究
        4.3.3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的费用偏差计算模型构建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及效果评价
    5.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中的流程再造与协同
        5.1.1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目标
        5.1.2 费用偏差控制中流程再造与协同的原则
    5.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各阶段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1 前期决策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2 中期实施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2.3 后期运维阶段的费用偏差控制策略
    5.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
        5.3.1 费用偏差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5.3.2 基于支撑度理论的纠偏控制效果评价群决策模型
        5.3.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复杂大型项目费用偏差控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分析
        6.1.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定义
        6.1.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建设目标
        6.1.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用户分析
        6.1.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需求分析
    6.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设计
        6.2.1 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及开发方法
        6.2.2 系统的平台整体设计
        6.2.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功能及模块设计
        6.2.4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库设计
    6.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关键技术
        6.3.1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开发技术选型
        6.3.2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数据仓库设计
        6.3.3 复杂大型建设项目CDMIS的模型管理模块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工作流技术现状
        1.2.2 信息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3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科研管理的业务组成
        2.2.1 规划计划管理
        2.2.2 科研项目管理
        2.2.3 重大专项管理
        2.2.4 其他业务管理
        2.2.5 数据管理
    2.3 科研管理的业务关系
    2.4 科研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2.4.1 规划计划管理
        2.4.2 科研项目管理
        2.4.3 其他业务管理
        2.4.4 基础数据管理
    2.5 数据需求
        2.5.1 基础数据需求
        2.5.2 业务数据需求
        2.5.3 共享交换数据需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结构设计
        3.2.1 UML建模技术
        3.2.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4+1”视图模型
        3.2.3 用例视图
        3.2.4 逻辑视图
        3.2.5 过程视图
        3.2.6 实现视图
        3.2.7 部署视图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用户权限和用户角色数据库表
        3.3.2 项目信息数据库表
        3.3.3 规划计划数据库表
        3.3.4 科研项目数据库表
        3.3.5 投递数据库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2.1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B/S架构
        4.2.2 Java EE的 SSH2 框架
        4.2.3 达梦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4.3.1 系统开发环境
        4.3.2 系统界面
        4.3.3 规划计划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4 科研项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5 其他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3.6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界定
        1.2.2 计算机技术相关术语的辨析
        1.2.3 研究分期的方法
        1.2.4 本文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国内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1977-1990年)
    2.1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征分析
        2.1.1 国外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1.2 国外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 国内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特征
        2.2.1 国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
        2.2.2 国内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
        2.2.3 国内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与开展的交流活动
        2.2.4 人才培养
    2.3 技术应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史研究
    3.1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
        3.1.1 国家政策引导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支持推动
        3.1.2 成立计算机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与开展交流活动..
        3.1.3 内蒙古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人才构成及培养途径
    3.2 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逐步引进与本地化应用
        3.2.1 技术的自主探索与国家支援
        3.2.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引进
        3.2.3 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起步
    3.3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3.1 辅助医学研究
        3.3.2 辅助临床诊断
        3.3.3 医院管理
        3.3.4 医学情报检索
    3.4 综合评价分析
        3.4.1 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在各领域应用的特征
        3.4.2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总体特征
第4章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的应用影响实例研究
    4.1 关于内蒙古医学院的代表性
    4.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的萌芽时期(1977-1985)
        4.2.1 辅助临床诊断——早期的探索与准备
        4.2.2 辅助医学研究——自主编程探索
    4.3 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医学院应用的起步时期(1986-1990)
        4.3.1 辅助医学研究——软件包的引进与代表性成果的产出
        4.3.2 辅助临床诊断——促进临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4.3.3 医院管理——效率的提高与工作流程的初步改变..
    4.4 内蒙古医学院在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采取的措施
    4.5 综合评价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校视角研究现状
        1.2.2 行业视角研究现状
        1.2.3 政府视角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系统开发主要理论和相关技术
    2.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2 C/S、B/S和M/S体系结构
        2.2.1 C/S体系结构
        2.2.2 B/S体系结构
        2.2.3 M/S体系结构
    2.3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概述
第3章 系统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现状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3.1.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2 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2.1 系统用户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2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3 现行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3.3.1 系统用户管理数据流程分析
        3.3.2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程分析
    3.4 业务流程优化
        3.4.1 科研项目价值评价管理业务流程的构建
        3.4.2 系统用户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3.4.3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3.5 新系统逻辑方案
        3.5.1 系统新增业务流程
        3.5.2 系统新增数据流程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架构
        4.1.2 系统模块结构
    4.2 系统运行平台设计
        4.2.1 设计依据
        4.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3 网络系统设计
        4.2.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4.2.5 软、硬件的选择
    4.3 代码设计
        4.3.1 顺序码
        4.3.2 层次码
        4.3.3 助忆码
        4.3.4 系统具体代码设计
    4.4 输入/输出设计
        4.4.1 输入/输出设备设计
        4.4.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4.4.3 输入/输出数据正确性校验设计
第5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模型的选择
    5.2 E-R图设计
    5.3 数据库表设计
    5.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专业索引使用说明
哲学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8)基于ARP系统的中科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科学院简介
    1.2 中国科学院科学资源规划项目简介
    1.3 中科院科研管理现状简介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 科研管理的发展趋势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概念定义
        2.1.1 管理信息系统
        2.1.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2.2 JAVA 框架简介
    2.3 C/S 和 B/S 模式简介
        2.3.1 C/S 模式
        2.3.2 B/S 模式
    2.4 工作流技术简介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目标
    3.2 可行性分析
        3.2.1 管理可行性
        3.2.2 技术可行性
        3.2.3 经济可行性
    3.3 系统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3.3.1 业务管理流程
        3.3.2 任务书签订管理流程
        3.3.3 年度计划填报管理流程
        3.3.4 年度总结填报管理流程
        3.3.5 验收与后评估填报管理流程
        3.3.6 所内审核管理流程
    3.4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3.4.1 项目管理
        3.4.2 项目管理流程
        3.4.3 综合查询
        3.4.4 资料管理
    3.5 数据流分析
        3.5.1 数据流分析
        3.5.2 数据字典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指导思想和原则
    4.2 方案概述
    4.3 总体框架设计
    4.4 系统模块划分
    4.5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5.1 项目及阶段管理
        4.5.2 项目/课题执行管理
        4.5.3 组合查询
        4.5.4 资料管理
    4.6 系统接口设计
        4.6.1 与综合财务的接口
        4.6.2 与人力资源的接口
        4.6.3 与 IRC 的接口
    4.7 数据库设计
        4.7.1 设计依据
        4.7.2 数据表设计
        4.7.3 数据模型关系
    4.8 安全性设计
        4.8.1 总体设计要求
        4.8.2 安全体系结构
        4.8.3 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C/S体系结构
    2.2 B/S体系结构
    2.3 数据库
        2.3.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3.2 数据模型
        2.3.3 数据库维护
    2.4 BroPHP框架
    2.5 开发平台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现行系统初步调查
        3.1.1 初步调查的内容
        3.1.2 初步调查结果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1 技术可行性
        3.2.2 经济可行性
        3.2.3 操作可行性
    3.3 业务流程分析
    3.4 数据流程分析
        3.4.1 数据流图
        3.4.2 数据字典
    3.5 功能需求分析
        3.5.1 系统用例分析
        3.5.2 系统功能结构
    3.6 性能需求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概述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物理架构设计
        4.2.2 软件架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4.4.2 概念结构设计
        4.4.3 逻辑结构设计
        4.4.4 物理结构设计
    4.5 系统安全设计
    4.6 系统环境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详细设
    5.1 系统界面设计
        5.1.1 系统主界面
        5.1.2 登录流程设计
    5.2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
    5.3 工资管理功能模块
    5.4 科研成果功能模块
    5.5 用户管理
    5.6 系统测试
        5.6.1 系统测试计划
        5.6.2 单元测试
        5.6.3 功能测试
        5.6.4 测试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杂大型建设项目费用偏差控制方法及信息系统设计[D]. 孙肖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宗冉.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3]计算机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研究(1977-1990) ——以内蒙古医学院为例[D]. 宁鹏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7)
  • [4]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D]. 汪勇.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6]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5(Z1)
  • [7]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报考索引[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4(Z1)
  • [8]基于ARP系统的中科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魏来.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9]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蒲日材. 厦门大学, 2014(08)
  • [10]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总览[J]. 本刊志愿指导中心.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3(Z1)

标签:;  ;  ;  ;  ;  

高校科研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