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吴妙芳,林仲秋[1](2022)在《《FIGO 2021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文中研究说明1概述卵巢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20岁以下女性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交界性肿瘤常好发于30余岁到40余岁的女性,发病年龄较上皮性浸润癌患者早10岁以上。卵巢上皮性癌绝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后。卵巢上皮性肿瘤总发病率波动于(9~17)/10万,在高收入国家中发病率最高。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成比例升高,多数卵巢癌发生在60~64岁的群体中。在低收入国家中,患者的中位年龄要小10岁。卵巢上皮性癌较确定的致病危险因素为生育因素。
曹冬焱[2](2021)在《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识别与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指生殖系统以外其他系统转移至卵巢的恶性肿瘤,其与原发性卵巢肿瘤临床表现相似,两者鉴别较为难,易误诊、误治。正确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发现时间、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表现几个方面阐述其鉴别要点,并探讨其手术时机和手术范围,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石景怡,杨勇,黄安,徐婧瑄,程玉,李屿堃,顾晋[3](2021)在《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的挑战——继发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结直肠癌外科医师经常遇到发生于女性患者的继发性卵巢肿瘤(STO)这一临床难题,特别见于年轻女性。STO多为消化道来源,可能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等,分子分型及组织病理特征各不相同。正确鉴定STO的来源与特征尤为重要,应结合病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等多种手段明确。STO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获益。STO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轻易放弃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正确选择。
陈秋叶[4](2021)在《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生殖道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宫颈癌的复发转移和生存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宫颈癌及HPV上安全有效。紫蛇理冲汤是在近现代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里治疗妇科疾病的经典名方的理冲汤基础上化裁而来,经过前期初步的临床观察,紫蛇理冲汤在治疗宫颈癌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目的:1.通过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R-HPV感染IIb-IIIc期宫颈癌患者的HPV转阴率、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明确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对HPV转阴及对PFS的作用和影响。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水平变化,分析细胞免疫水平与HPV感染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探究中药治疗HPV感染的作用机制。3..通过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探究中药干预、HPV感染状态与PFS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HPV感染状态和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是否是影响PFS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拟纳入60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Ⅲ期)经西医标准治疗后疗效评价达到CR或PR,仍伴有HR-HPV感染,且HR-HPV阳性亚型明确患者,根据接受治疗药物将受试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组给予紫蛇理冲汤口服,同时合用外洗方坐浴熏洗,中药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照组使用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纳药,对照组按西医临床标准规范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开始后每个月随访及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复查HR-HPV转阴情况,之后每4-6个月随访一次,一共随访2年,监测两组患者HPV转阴率、无进展生存,并监控观察患者在药物干预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4+CD25+CD127-及 NK 细胞变化(期间HPV检查连续2次阴性以上可以改为1年1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2例宫颈癌Ⅱb-Ⅲc期经之后宫颈癌伴HR-HPV感染患者。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是否绝经、初治肿瘤大小、肿瘤疗效评价、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病程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共有60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脱落2例(3.33%)。1.治疗结束后1个月后,治疗组HR-HPV亚型全部转阴11例(36.67%),部分转阴7例(23.33%),总有效率60%;对照组全部转阴6例(20%),部分转阴4例(1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治疗组VS对照组转阴率为:86.67%VS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止研究随访期结束,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HR-HPV转阴总有效率分别93.33%(28/30)和73.33%(22/30),结果显示两组对HR-HPV转阴都有促进作用,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蛇理冲汤合外用方能促进清除病毒,且在本实验中疗效大于用干扰素治疗。2.两组在中医症候积分经描述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结果为t=-1.459,P=0.15>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上有可比性。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在中医症候积分上组间P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降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两组均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且治疗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3.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第一年里有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第二年里1例(3.33%)局部复发、1例(3.33%)远处转移,PFS分别为10、11、20、19个月。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第一年里发现3例(10%)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PFS 分别为 1 1、8、10.5、9、6.5、1 1 个月;第二年 2 例(6.67%)局部复发,3例(10%)远处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患者中有1例(3.33%)死亡,PFS分别为14、14.5、12.5、13、15个月。两组1年/2年复发转移率、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治疗组为 6.67%/13.33%、100%/100%。对照组为 20%/16.67%、100%/96.67%。可以看出,治疗组在1年/2年复发转移率和总生存率上都优于对照组,但是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曲线,采用非参数检验,P=0.028<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治疗组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3.33%、86.67%,对照组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63.33%,治疗组和对照组2年中位PFS都为24个月,2年总的PFS生存曲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4.647,P=0.031)。HPV感染状态与PFS的生存时间曲线图,HPV阴性和HPV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7.618,P=0.006)。调节T细胞水平升高与正常,与PFS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FS:logrank x2=12.276,P=0.00)。4.两组治疗前在 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值、CD4+CD25+CD127-%、NK细胞水平比例上经描述统计分析,均符合正态分布,经t检验,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治疗组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比例均较前升高,且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水平较前也升高,但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D4+CD25+CD127-%均下降,且组内、组间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对比,在CD3+、CD3+CD4+、CD3+CD4+/CD3+CD8+比值、NK细胞变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CD3+CD8+差值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COX回归分析,入组后干预方式、HPV感染状态、肿瘤疗效评价、调节T细胞是影响宫颈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5)。6.治疗后两组组间在四个维度(躯体、心理、社会、疾病)方面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均P=0.038<0.05)。结论:1.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在治疗HR-HPV阳性宫颈癌伴疗效确切,能够促进HPV病毒清除,提高转阴率,整体不仅可以减轻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健康,还可以降低疾病复发转移率,延长宫颈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2.治疗前后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较阴性患者更为失调,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可以调节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失衡,其中对T细胞亚群中具有代表意义的CD4+、CD8+和Treg细胞的水平都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通过上调CD4+水平,协调CD4+/CD8+比例平衡,下调Treg细胞水平,促进恢复免疫功能。所以其发挥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水平达到平衡,恢复机体免疫力,帮助抗病毒和抗肿瘤,尽量消除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3.经过COX回归分析,HPV阴性、调节T细胞水平正常、肿瘤疗效评价为CR、入组后用中药治疗是影响宫颈癌无进展生存期的保护因素。
陈倩[5](2021)在《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大约每10位育龄期女性中就会有一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患者带来经济及精神压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类型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发现对于及时有效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金标准为腹腔镜手术,这对门诊普通患者的准确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通过影像学检查或者易获取的生物学标本(如血液、尿液和唾液等)进行无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不容忽视。目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率的稳定性较差,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临床相关性的生物标志物尚未发现。随着高通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成为查找标志物的重要手段,数据非依赖性的扫描模式(DIA)是一种较新的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数据采集方式。研究目的:本研究收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卵巢其他良性肿瘤(FEM组)及卵巢癌(OC组)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DIA技术进行组学检测分析,筛选蛋白质标志物并进行实验验证,寻找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蛋白标志物,同时探寻相关的分子通路,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在蛋白质标志物筛选阶段,收集EM、FEM、OC三组患者共计30例血清样本,通过DIA高通量蛋白质定量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分子通路。在蛋白质标志物验证阶段,另收集203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对筛选出的蛋白标志物进行验证,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Western Blot测定法检测蛋白,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查找鉴别诊断能力较强的蛋白标志物。研究结果:在蛋白质标志物筛选阶段,根据DIA数据对比共鉴定到739个蛋白,初步筛选之后EM组鉴定蛋白数为722个,FEM组728个,OC组731个。EM组与FEM组差异蛋白20个,EM组与OC组差异蛋白88个。以EM组为对照,发现5个重叠差异性蛋白,即跨膜蛋白198(TMEM198)、选择素L(SELL)、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A亚家族成员3(LILRA3)、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IGKC)和桥粒芯胶蛋白2(DSC2)。EM组与FEM组差异蛋白主要集中于氨基酸相关代谢通路、PPAR通路及AMPK通路,而EM组与OC组差异蛋白则集中于补体系统及MAPK通路。在蛋白质标志物验证阶段,选取5个标志物CA125、DSC2、LILRA3、SELL和IGKC进行验证,综合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1)对于EM和FEM,5种蛋白质标志物组合鉴别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823,灵敏度76.14%、特异度75.56%;对于EM和OC,IGK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A125+IGKC诊断能力最强,AUC为0.969,灵敏度92.05%、特异度92.00%。(2)对于EM和FEM,年龄<45岁患者,CA125的AUC相对更大(0.733),灵敏度70.51%,特异度70.97%;年龄≥45岁患者,IGKC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900,敏感度100%,特异度82.14%。对于年龄≥45岁的EM和OC患者,CA125+IGKC诊断价值更高,AUC为0.980,灵敏度100%、特异度90.00%。(3)对于EM和FEM,肿瘤直径<5cm患者,CA125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854,灵敏度71.43%、特异度85.00%;肿瘤直径≥5cm患者,亦是CA125诊断能力更强,AUC为0.751,灵敏度73.33%、特异度72.86%。(4)针对年龄<45岁且肿瘤直径<5cm的EM和FEM的鉴别诊断,CA125+IGKC的AUC为0.834,诊断价值较高。研究结论:本研究应用DIA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技术筛选蛋白标志物,通过较大样本量的实验验证,发现临床常用标志物CA125可用于EM和FEM的鉴别,新的标志物IGKC对于EM和OC鉴别能力较强。蛋白标志物的组合尤其是CA125+IGK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此外,我们发现代谢及炎症相关因素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未来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研究背景: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上皮性卵巢癌亚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带给患者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鉴于较低的发病率,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不明确,相关治疗方案沿用上皮性卵巢癌的处理标准,缺乏有效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集合多个预后影响因素而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患者共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然而,目前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系统,尚无精准的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研究目的:本研究结合公共数据库及所在医院患者资料,筛选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数据的科学验证,通过多种方法评估预测模型临床应用价值,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工具。研究方法:(1)总生存期预测模型:下载SEER数据库2010-2016年间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另收集本院2000-2011年卵巢透明细胞癌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通过Lasso Cox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最终变量构建模型。(2)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预测模型:收集本院2012-2017年卵巢透明细胞癌数据作为训练集,同时本院2000-2011年数据作为验证集。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法以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最终变量构建模型。对于以上两个模型,分别在验证集数据中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计算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以及绘制决策曲线的方法进行评估。提取模型中各个变量的风险评分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总生存期预测模型:训练集患者共计1079例,内部验证集462例,外部验证集118例。纳入的初始变量有:患者确诊年龄、种族、肿瘤大小、肿瘤方位(单侧或双侧)、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放疗情况和化疗情况,筛选之后由确诊年龄、肿瘤方位、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和化疗情况5个变量进行建模。训练集 C-index 为 0.801(0.786,0.816)、内部验证集为 0.789(0.627,0.816)、外部验证集为 0.923(0.899,0.946)。(2)疾病无进展生存期预测模型:训练集患者122例、验证集患者118例。纳入的初始变量有确诊年龄、绝经情况、产次、术前CA125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方位、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术后肿瘤残余状态、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高血压,筛选之后由术前CA125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术后肿瘤残余状态4个变量进行建模。训练集C-index为0.703(0.617,0.790)、验证集为0.818(0.758,0.878)。两个模型的校正曲线均显示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差异较小。NRI及IDI运算结果表明模型表现力较单一变量(肿瘤分期)表现力有所改善。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两个模型的临床经获益较高。两个模型对于高低危患者的区分能力较强(P值均<0.05)。研究结论: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及本院数据资料分别建立总生存及疾病无进展生存预后预测模型,经验证集验证显示,两个模型均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对于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较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杨许[6](2021)在《胃癌术前外周血NLR、PLR、FIB与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四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其发病率、死亡率均显着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且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胃癌的筛查未普及等原因,中国胃癌在诊断时多已是晚期胃癌,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而胃癌发生卵巢转移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转移癌,被称为Krukenberg瘤。据报道,胃原发灶手术切除后随访观察期间Krukenberg瘤发生率为3%-4.4%。目前暂无较好的指标来预测胃癌发生卵巢转移可能,有文献报道,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影响胃癌肝转移,另有研究指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可作为胃癌的预后因子,目前暂无文献报道NLR、PLR、FIB与胃癌术后卵巢转移是否相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9例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卵巢转移相关性,探索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间隔可能的预测因素。目的探索胃癌患者胃原发灶切除手术前外周血NLR、PLR、FIB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患者4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病例检索的方法查看49例患者胃癌手术前1周内的血常规检查、凝血象检查结果,收集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记录患者胃癌手术时间至首次发生卵巢转移的时间。探究外周血NLR、PLR、FIB及临床病理特征与胃癌原发灶手术至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4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6岁(20-70岁)。其中绝经患者24例,未绝经患者25例,原发病灶行全切手术患者20例,部分切除术患者29例,术后TNM分期中T4患者35例,T1-3患者14例。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9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0例。(2)所有患者胃癌原发灶切除手术时间至首次发生卵巢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9.43个月,49例患者中术前NLR≥2.5患者18例,<2.5患者31例。术前NLR高的患者中位卵巢转移时间显着短于术前NLR低的患者(12.43月vs 20.90月,p<0.05)。弥漫型组患者中位卵巢转移时间为9.53月,肠型组患者中位卵巢转移时间为20.5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高FIB患者中位卵巢转移时间早于术前低FIB患者(16.02月vs 19.43月,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胃原发灶肠型、术前外周血低NLR及低FIB的患者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的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灶Lauren分型、术前外周血NLR是影响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的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弥漫型胃癌患者及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升高、FIB升高、可能发生卵巢转移的时间较早;胃癌原发灶Lauren分型、术前外周血NLR可能是影响胃癌术后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方玉[7](2021)在《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26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属于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临床上罕见的肿瘤。本文目的在于分析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术后随访、预后等结果,为以后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自1958年1月-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性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1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9例,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5例,原发性卵巢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例。应用SPSS软件分析各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平均生存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采用了COX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计算各部位生殖道恶黑的3年总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结果:1.女性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年龄分布特点:纳入本研究的26例原发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整体年龄区间在33-69岁,平均发病年龄54.9岁,中位发病年龄59岁。绝经前患者18例,绝经后患者8例。30-40岁之间的患者3例,40-50岁之间的患者4例,50-60岁之间的患者6例,60-70岁之间的患者12例。发病年龄区间在60-70岁的比例最大,占总人数的46.1%。其次是50-60岁(26.9%),<40岁人数最少(11.5%)。2.各部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外阴恶黑、阴道恶黑、宫颈恶黑、卵巢恶黑的发病率依次为42.3%、34.6%、19.2%、3.8%。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对外阴恶性黑色素瘤、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及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8例,Ⅲ期6例,Ⅳ期1例。生殖道恶性黑色素肿瘤患者中,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11例(42.3%),外阴肿物9例(34.6%),阴道壁肿物5例(19.2%),外阴瘙痒1例(3.8%),阴道接触性出血1例(3.8%),阴道不规则排液1例(3.8%),盆腔肿物1例(3.8%)。以“外阴肿物”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占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中的81.8%,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占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的77.7%,宫颈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80%。3.各部位女性生殖系统恶性黑色素瘤的大体病理特点及其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灶>2cm者17例,≤2 cm者2例;病灶多呈结节状,单侧。病灶色素沉着呈黑色者18例,紫色者3例,无色素沉着5例,分别计算平均生存时间为52.14个月、30.00个月、25.75个月,无色素沉着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生存时间要比黑色素含量较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且色素沉着越少颜色越浅生存时间越短。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常见的有:HMB45、MART-1、S-10、CK、Vimemtin等,可表达其中的一种或同时表达多种肿瘤标记物。23例做了免疫组化,HMB45、S-100的表达率100%,MART-1的表达率91.3%,Vimemtin69.5%,CK的表达率17.3%。4.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生存情况:外阴恶黑5年生存率为42.3%。阴道恶黑5年生存率为16.6%。宫颈恶黑的5年率差异较大,卵巢恶黑患者随访缺失。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辅以免疫治疗,放化疗。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局部手术患者生存时间对比根治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4.25个月对比26.25个月。结论:1.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为绝经后老年女性。2.外阴恶黑的发病率较阴道恶性黑色素瘤、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卵巢恶性黑色素瘤高。3.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以“外阴肿物”为主诉,阴道和宫颈恶性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4.病例病灶分为黑色,紫红色,无色素沉着三类,无色素沉着的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生存时间要比黑色素含量较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提示色素沉着越少生存时间越短。5.术前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治疗方面,以手术为主,术后结合辅助治疗,是目前临床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普遍推崇的方式。
谢姆西努尔·买买提吐尔送(Xamxinur Mattursun)[8](2021)在《5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病例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讨5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Synchronous primary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ncer,SEOC)的病例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为SEO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并通过病理确诊的50例SEO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用Kaplan-Meier法进行影响SEO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其中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0例SEO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02±8.83)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居多50%,其次是腹痛。(2)SEOC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为96.0%,3年总生存率为86.0%、5年总生存率为82.0%。(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病理类型(P=0.028)、卵巢癌手术分期(P=0.010)、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P=0.000)、卵巢癌病理分级(P=0.026),原发性双癌的病理类型均为子宫内膜样癌(P=0.019)与患者预后关联显着。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卵巢癌手术分期和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是影响SE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EOC患者发病年龄40岁以下为主,较年轻,阴道流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卵巢癌手术分期和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为影响SEOC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卵巢癌手术分期高于I-II期及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为G3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差。
张晶晶[9](2020)在《智能化三维影像学分析在宫颈癌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是临床分期系统。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公认的观察宫颈癌病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宫颈癌病灶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立体形态,妇科查体不能观察病灶全貌而MRI不能直观的观察病灶,且尚存在很多二维和三维测量参数待探索其与宫颈癌的关系。然而,宫颈癌病灶大小的精准测量对宫颈癌准确分期对后续人性化治疗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三维影像学分析是这一难题的可能解决途径。我们希望通过在MRI二维图像和基于MRI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 MRI-based,3D-MRI)重建模型上测量宫颈癌病灶的最小无瘤边界(Tumor-free Margin,TFM)和体积,来初步探索这些参数与宫颈癌术后不良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3D-MRI重建模型对宫颈癌分期和治疗决策的影响。此外,手术对于非生殖道来源卵巢转移瘤的意义尚无定论,对此进行分析以判断三维影像学分析是否也能帮助解决这一妇科难题。研究方法1、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我院接受初始治疗为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患者的术前8周内的MRI上测量病灶最小TFM,勾勒病灶边缘并计算其体积。分析病灶最小TFM和体积与不良病理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手术切缘阳性、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宫颈深间质浸润、病灶直径超过4 cm的关系。2、收集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妇科肿瘤门诊就诊的宫颈癌患者,完善含T2 3D SPACE序列的盆腔MRI,由本研究指定的妇科肿瘤医师进行妇科查体,结合MRI结果确定FIGO分期并拟定治疗方案;根据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重建模型上测量病灶最大直径、最小TFM、体积,判读病灶累及范围。参考3D-MRI重建模型对患者的分期及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分析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变化。对于其中进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分析及验证病灶最小TFM和体积与不良病理因素的关系。3、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生殖道来源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评估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的作用、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病灶最小TFM明显小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1.6 mm(1.2 mm,2.4 mm)vs.2.4 mm(1.3 mm,5.3 mm)。有宫旁浸润组病灶体积明显大于无宫旁浸润组(P<0.05),8979 mm3(4527 mm3,14258 mm3)vs.1545 mm3(885 mm3,4247 mm3)。有宫颈深间质浸润组病灶体积明显大于无宫颈深间质浸润组(P<0.05),3175 mm3(1311 mm3,5462 mm3)vs.1025 mm3(508 mm3,1934 mm3)。有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组病灶体积明显大于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组(P<0.05),2958 mm3(1137 mm3,5116 mm3)vs.1282 mm3(714 mm3,2258 mm3)。非危险患者、中危患者、高危患者三组的病灶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1118 mm3(589 mm3,2128 mm3)vs.3188 mm3(1306 mm3,5581 mm3)vs.4776 mm3(3192 mm3,10889mm3)。2、病灶体积对宫旁浸润、宫颈深间质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高危患者均具有诊断价值(P<0.05)。以3882 mm3为截断值,诊断宫旁浸润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4.2%。以2881 mm3为截断值,诊断宫颈深间质浸润的敏感性为52.5%,特异性为88.9%。以1072 mm3为截断值,诊断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46.8%。以3505 mm3为截断值,诊断高危患者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84.8%。3、在参考3D-MRI重建模型后,分别有34.1%和27.3%的患者分期上调和最佳治疗决策改变。最佳治疗决策改变的患者中,58.3%为需扩大子宫切除术范围,33.3%为拟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改为先期化疗后手术治疗或直接全量同步放化疗,8.3%为拟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改为全量同步放化疗。4、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最大残余病灶是否小于<2 cm、术后是否辅助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病灶最小TFM和体积与宫颈癌不良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病灶体积在预测高危患者中的价值甚佳。3D-MRI重建模型可以辅助宫颈癌的更加精准的分期,从而制定人性化治疗决策。手术治疗非生殖道来源卵巢转移瘤,应尽量达到最大残余病灶直径<2 cm,术前可参考3D-MRI重建模型以评估是否可达到这一目标。
王春阳,高景春,金仙玉,王惠华,周慧,韩璐[10](2019)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案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等5所医院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05‰(11/241 770)。11例患者中,7例为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手术未分期1例、Ⅰ期5例、ⅢC期1例。7例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ⅢC期患者放弃妊娠,另6例患者均选择保证胎儿存活的前提下终止妊娠。11例患者中,4例为转移性肿瘤,其中3例手术治疗,均要求保胎放弃恶性肿瘤治疗。11例患者共获得9例新生儿,早产儿4例,其中1例于出生后5min死亡,余8例新生儿均健康存活。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部分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联合各项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术中冰冻病理、术后石蜡病理可明确诊断及分期,应警惕转移性肿瘤可能;治疗应根据诊断时的妊娠状态、肿瘤病理类型和分期、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个体化方案。
二、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FIGO 2021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组织学分类 |
3 遗传学 |
4 筛查 |
5 诊断 |
6 分期 |
7 初治手术 |
7.1全面分期手术 |
7.2 晚期患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
7.2.1 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
7.2.2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
8 化疗 |
8.1 早期卵巢癌患者的化疗 |
8.2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化疗 |
8.3 新辅助化疗 |
9 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 |
1 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11随访 |
12复发的治疗 |
12.1二次探查术 |
12.2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
12.3复发化疗 |
12.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应用 |
13低级别卵巢上皮性癌的处理 |
14低度恶性潜能上皮肿瘤(交界性肿瘤)的处理 |
15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处理 |
16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处理 |
16.1临床表现 |
16.2病理学分类 |
16.3诊断、分期和手术治疗 |
16.4无性细胞瘤的术后治疗和随访 |
16.5非无性细胞瘤的术后治疗和随访非无性细胞瘤即使处于晚期,仍可通过化疗获得较高的治愈率。ⅠA期G1~2未成熟畸胎瘤预后良好,保守性手术后可仅进行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生存率。虽然辅助化疗已常规推荐给所有Ⅰ期非无性细胞瘤患者,但这一做法已受到了质疑,密切监测可能有用,而化疗应该用于复发患者,原因是这是男性Ⅰ期睾丸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其余非无性细胞瘤和更高期别、更高级别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术后应接受化疗。推荐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每天100mg/m2,连用5d;顺铂,每天20mg/m2,连用5d;博莱霉素,30U,静脉滴注/肌注,第1、8、15天给药,共12周。低危患者推荐3个疗程,中危和高危患者4个疗程。 |
17卵巢肉瘤 |
18讨论 |
(2)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识别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发现时机 |
2 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 |
2.1 肿瘤细胞直接浸润种植转移 |
2.2 血行转移 |
2.3 淋巴转移 |
2.4 直接蔓延 |
3 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表现 |
4 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治疗 |
4.1 手术时机的确定 |
4.2 手术切除的范围 |
4.2.1 切除单侧卵巢还是双侧卵巢 |
4.2.2 是否切除子宫 |
4.2.3 是否切除大网膜 |
4.2.4 减瘤术 |
4.3 预防性手术 |
4.4 手术之外的治疗 |
(4)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HPV与宫颈癌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
1.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
2. HPV和宫颈癌的治疗 |
3. HPV与预后的关系 |
4. HPV持续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 |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HPV及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
1. HPV与宫颈癌 |
2. 中医对HPV及宫颈癌的认识 |
3. 中医药防治宫颈癌及HPV |
4. 中医药治疗宫颈癌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4. 检测方法 |
研究内容 |
1. 治疗方案 |
2. 观察指标 |
3. 疗效判定 |
4. 随访计划 |
5.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宫颈癌及HPV病机探讨 |
3. 组方意义及依据 |
4.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辛复宁)的应用 |
小结 |
不足、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组学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6)胃癌术前外周血NLR、PLR、FIB与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胃癌卵巢转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26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式的变更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5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病例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资料收集 |
3 随访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智能化三维影像学分析在宫颈癌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宫颈癌病灶最小无瘤边界及体积与术后不良病理因素的关系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三维重建及可视化分析对宫颈癌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手术治疗非生殖道来源卵巢转移瘤——三维影像学分析潜在应用方向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综述 基于MRI和/或CT的三维影像学分析在妇科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英文文章全文 |
致谢 |
(10)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诊断方法 |
1.2.2 分期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诊断 |
2.2.1 临床特征 |
2.2.2 影像学检查 |
2.2.3 肿瘤标志物检查 |
2.2.4 病理学检查 |
2.3 治疗 |
2.4 母婴结局 |
3 讨论 |
四、非生殖道来源的卵巢转移性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FIGO 2021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J]. 李晶,吴妙芳,林仲秋.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2(03)
- [2]非生殖系统来源转移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识别与处理[J]. 曹冬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15)
- [3]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的挑战——继发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对策[J]. 石景怡,杨勇,黄安,徐婧瑄,程玉,李屿堃,顾晋.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06)
- [4]观察紫蛇理冲汤合外洗方治疗HPV阳性宫颈癌疗效及对免疫细胞的影响[D]. 陈秋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第一部分 蛋白质组学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的研究 第二部分 卵巢透明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 陈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6]胃癌术前外周血NLR、PLR、FIB与术后发生卵巢转移时间的相关性分析[D]. 杨许.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原发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26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D]. 许方玉.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50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病例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D]. 谢姆西努尔·买买提吐尔送(Xamxinur Mattursun).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智能化三维影像学分析在宫颈癌精准诊断和人性化治疗中的应用[D]. 张晶晶.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1例临床分析[J]. 王春阳,高景春,金仙玉,王惠华,周慧,韩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