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父母质疑“畸形婚姻”

白居易父母质疑“畸形婚姻”

一、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心[1](2019)在《现存元杂剧中“掠夺婚”剧本研究》文中认为元杂剧是元代主要的文学样式,它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元杂剧的题材众多,爱情婚姻剧是元杂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元朝主流的婚姻形式是聘娶婚。掠夺婚区别于正规的聘娶婚,但在元朝却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带来了“掠夺婚”这一陋习遗留。元杂剧中的“掠夺婚”作品为我们了解元朝野蛮的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将以明代臧懋循所编的《元曲选》以及当代隋树森所编的《元曲选外编》为底本,把涉及“掠夺婚”的作品进行整理分类,深入探讨“掠夺婚”造成的悲剧以及产生的原因。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对“掠夺婚”的概念进行界定,整理出元杂剧中“掠夺婚”作品的存目。第二部分主要对“掠夺婚”剧本的代表作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对“掠夺者”进行研究。详尽介绍掠夺者掠夺女子的方式、原因,以及“掠夺者”的形象、“掠夺者”的结局。第四部分重点分析“掠夺婚”背后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包括被掠夺的女子及其本夫、父母、孩子。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掠夺婚”作品表达的思想以及“掠夺婚”作品兴盛的原因。不同于以往的论文仅仅局限于分析掠夺婚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将更多地从掠夺者对被掠夺的女子以及她们的家庭造成的迫害去阐释“掠夺婚”的悲剧意蕴。

赵耀锋[2](2014)在《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文中指出民国时期是唐诗学史上的一个关捩点,此期古典唐诗学走向终结,现代意义上的唐诗学处于开启阶段,随着陈寅恪、闻一多、杨启高等学者对唐诗的深入研究,“唐诗学”学科得以形成。此期唐诗学思想丰厚,当时的诗话、唐代诗歌史、唐诗选本、唐诗研究专着及研究论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唐诗学思想。对这些唐诗学思想进行挖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唐诗学的研究。本论文拟在从唐至清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的唐诗学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综述唐诗学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界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及论文的创新、价值与不足。第一章民国时期唐诗学形成的社会背景。本章从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本土文化思潮与外来文化思潮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时期唐诗学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第二章民国时期唐诗研究的方法。论文从把民国时期的唐诗学方法分为社会学研究法、文化学研究法和文艺学研究法三种,分别对这三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理论总结。第三章民国时期唐诗学的发展历程。论文把民国时期分为三段,对每一段的唐诗学成果进行了详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阶段唐诗学的概况进行了系统总结。第四章唐诗史论。在回溯唐诗分期及各期地位论学术史的基础上,首先,论文对民国时期唐诗分期及各期地位论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其次,论文对民国时期学者关于唐诗历史地位论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再次,论文对民国时期学者关于唐诗兴盛原因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梳理。第五章唐诗艺术论。在回溯唐诗艺术论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学者关于唐诗艺术论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梳理。第六章唐诗体派论。在回溯唐诗体派研究学术史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唐诗体论和流派论的相关学术观点进行梳理。第七章,唐代诗人个案研究。对民国时期对唐代五位大诗人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白居易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梳理。第八章唐诗学思想分论。论文以民国第一期、民国第二期、民国第三期主要学者的唐诗学思想为线索,分别对每一时期的唐诗学思想进行了阐释。其中论文重点对王国维、闻一多、陈寅恪、黄节、钱钟书、胡云翼、杨启高七位学者在民国时期的唐诗学思想及其唐诗学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总之,民国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科学的学术方法被运用于唐诗学研究之中,现代唐诗学研究学术规范逐渐形成,唐诗学的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出现了一批唐诗学专家,唐诗学研究走向了自觉。此期历史学、文艺学、文献学、社会学研究的融通拓展了唐诗学研究的理论境界。民国时期的唐诗研究在方法论和理论建树方面对当代唐诗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薛莉[3](2012)在《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聘礼和嫁妆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社会的聘礼甚至成为婚约确立的标志。不同的国家、社会制度和民族传统,便会有不同的婚姻方式,聘礼和嫁妆的种类、内涵等也大有不同。中国古代实行的几千年的封建婚姻制度,实际上在周代就逐步奠定了基础,其基本内容一直沿用至今。而秦汉四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使得聘礼和嫁妆的种类及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化。男方的聘金和女方携带的嫁妆成为婚嫁期间耗费钱财最多的项目,婚嫁侈靡之风对汉代社会及其以后历代社会都造成了深远影响。本文第一章研究了先秦秦汉聘礼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不同的社会等级有不同的聘礼种类及礼仪,表现出了明显的阶级性。先秦时期人们更加注重的是礼物的象征意义,而到秦汉时期礼物的经济价值占了重要地位。第二章研究了先秦秦汉嫁妆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先秦时期主要以贵族媵婚制为例,介绍了女方主要的陪嫁物:媵妾、媵臣、媵器。秦汉时期则是各个阶级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为女儿出嫁准备多寡不一的嫁妆。无论嫁妆的种类、多寡,都表现了父母对女儿的关爱和祝福。第三章论析了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的文化意义。聘礼表现了对妇女的人格尊重,表现出男方娶妻的诚意,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强娶、掠夺等野蛮行为。嫁妆对新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新娘在夫家免遭歧视,关系到新娘在夫家的生活是否幸福。第四章综合论述了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由象征意义到金钱意义的演变。这种演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虽然统治者也多次颁布法令严禁婚嫁奢靡,但大多都只是一纸空文,婚嫁奢靡的现象丝毫没有收敛。这使得汉以后的历代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婚嫁奢靡的现象,婚礼花费都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影响了婚嫁的正常进行,甚至还产生了不举女婴等一系列的恶俗,影响深远。总之,对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认识整个中国古代婚姻形态的构成、特征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刘洪强[4](2010)在《《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文中认为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本事一直无人揭示,它其实是由《周易.井卦》生发而来,并吸收了魏王弼注与唐孔颖达疏的思想。正确解读这首诗歌必须把它与《周易·井卦》、王弼注及孔颖达疏结合起来。从《周易·井卦》来看,《井底引银瓶》表面是对封建家长的控诉,但实际上主要是对遇人不淑的怨恨。《井底引银瓶》似乎寄托了白居易母亲陈氏不幸的婚姻。《周易.井卦》还可能影响了《金瓶梅》的命名方式。

陈杰[5](2008)在《胡化婚姻与白居易家族婚配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陈寅恪先生于《元白诗笺证稿》中论及白居易家族之源流及白居易父母之婚姻关系,其中论及白居易父母之甥舅为婚一说,争议颇多。另:寅恪先生于《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开卷引《朱子语类》云:"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读此二文,思及唐代所谓识化婚姻之问题,今试以此解说白居易家族之婚配关系,以求教于方家。

李丹[6](2005)在《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主要生活于中唐时期,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共性,如讽谕意识突出,审美追求写实近俗,乐府诗(尤其是新乐府)创作成就显着,语言风格浅切平易等,对此当今学术界已经形成基本共识,多用“元白诗派”来指称他们。但众所周知,在中唐,明确而严格的、文艺学意义上的流派意识尚未形成,所谓的“诗派”,实际上是今人对他们诗歌特色和价值再认识后,对其身份的一种追认。换言之,是在后人的接受过程中,“元白诗派”渐渐显露、成形,因此这一指称属于历史范畴,它具有共时性,而不一定具有历时性。 本文是在目前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接受美学为主要理论支点,运用文艺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并适当借鉴了传播学理论和计量分析法,对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四人在历史上被传播接受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尽力理清他们诗歌特色和诗史价值不断被发现的历史过程、以及接受过程中他们之间分离和组合的变化轨迹。此外,在对他们诗歌特色的把握与诗史意义的定位给以动态关照的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接受者、接受现象背后的社会及文化原因也做了力所能及的探讨。 第一章主要考察元白诗派对中唐之前文学创作的接受状况。元白四人在三方面的接受中,形成了创作上的共性,也就是所谓的“诗派特色”。首先,《诗经》中显露的“美刺”、“比兴”意识和汉人在解经时形成的“诗教”说,深深影响了四位诗人的创作观念,使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鲜明而自觉的讽谕意识。其次,古诗和杜甫诗一路承传而来的关注现实之传统也为元白等人所继承,他们崇尚表现真实的生活号情感;题材中体现了对现实生活广泛的关注,并尤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们对世俗的生活与情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此相应,形成了通俗平易的语言风格。再次,在李白、杜甫、元结等唐代前辈诗人的笔下,乐府诗在格调、立意、形制等方面不断发生新变,元白诗派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把创新继续推进,创作了一大批“即事名篇”“为时为事”而作的新乐府作品。除此之外,作为这一群体的首要人物,白居易以卓越的才识,选择了陶渊明作为自己

喻亮[7](2002)在《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文中研究说明白居易父母的婚配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李寿冈先生《白居易父母的畸形婚配》一文重新提出了前人曾经论述过的“舅甥为婚”说,似难以成立。本文因流以溯源,最后还是觉得岑仲勉先生提出的“中表结婚”说较妥。

二、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论文提纲范文)

(1)现存元杂剧中“掠夺婚”剧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内容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现存元杂剧中“掠夺婚”剧本概述
    第一节 何为“掠夺婚”
        一、“掠夺婚”释义
        二、“掠夺婚”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剧本存目
        一、“掠夺婚”剧本界定
        二、元杂剧相关作品存目
第二章 “掠夺婚”剧本的代表作研究
    第一节 《汉宫秋》
    第二节 《鲁斋郎》
    第三节 《黄花峪》
第三章 掠夺者研究
    第一节 掠夺方式
        一、“师”婚
        二、“夺”婚
        三、“窃”婚
    第二节 掠夺原因
        一、美色诱惑
        二、金钱诱惑
        三、政治影响
    第三节 掠夺者形象
        一、豪强权贵
        二、流氓无赖
        三、商人
    第四节 掠夺者的结局
        一、斩首示众
        二、依律治罪
        三、其他
第四章 “掠夺婚”背后的受害者
    第一节 被掠夺者
        一、被掠夺者的身份
        二、被掠夺者的态度
        三、被掠夺者的命运
        四、被掠夺者的形象
    第二节 本夫
        一、本夫的身份
        二、本夫的遭遇
        三、本夫在“掠夺婚”中扮演的角色
        四、本夫的形象
    第三节 其他受害者
        一、父母
        二、子女
        三、其他人
    第四节 受害者的结局
        一、夫妻团圆
        二、洗刷冤屈
第五章 元杂剧中“掠夺婚”作品的思想内涵及兴盛原因
    第一节 “掠夺婚”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元杂剧作家的生活背景
        二、思想内涵
    第二节 “掠夺婚”作品兴盛的原因
        一、蒙古婚姻风俗影响
        二、民族文化冲突
        三、元朝政治黑暗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国时期唐诗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环境与唐诗学
    第二节 民国时期本土文化思潮与唐诗学
    第三节 民国时期外来文化思潮与唐诗学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唐诗学方法
    第一节 历史与社会学研究法
    第二节 文化学研究法
    第三节 文艺学研究法
第三章 民国时期唐诗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民国第一期唐诗学概况
    第二节 民国第二期唐诗学概况
    第三节 民国第三期唐诗学概况
第四章 唐诗史论
    第一节 唐诗分期论
    第二节 唐诗地位论
    第三节 唐诗兴盛原因论
    第四节 唐诗影响论
第五章 唐诗艺术论
    第一节 唐诗艺术渊源论
    第二节 唐诗艺术表现论
    第三节 唐诗艺术变迁论
    第四节 唐诗艺术特质论
第六章 唐诗体派论
    第一节 诗体论
    第二节 流派论
第七章 唐代诗人个案研究
    第一节 李白研究
    第二节 杜甫研究
    第三节 白居易研究
    第四节 李贺研究
    第五节 李商隐研究
第八章 民国时期唐诗学思想分论
    第一节 民国第一期的唐诗学思想
    第二节 民国第二期的唐诗学思想
    第三节 民国第三期的唐诗学思想
结语
附录:民国时期唐诗学编年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3)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秦汉聘礼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一、先秦时期的聘礼
        (一)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二) 士大夫阶层
        (三) 皇室成员
    二、秦汉时期的聘礼
        (一)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二) 中小官吏和中小地主阶层
        (三) 高级官吏和富商大户阶层
        (四) 皇室成员
    三、聘礼的等级差别
        (一) “礼物”方面
        (二) “礼仪”方面
    四、婚礼贽“雁”的文化内涵
        (一) 五礼贽“雁”
        (二) 纳征礼不贽雁
第二章 先秦秦汉时期嫁妆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一、先秦时期的嫁妆
        (一) 媵妾
        (二) 媵臣
        (三) 媵器
    二、秦汉时期的嫁妆
        (一) 皇室成员
        (二) 高级官吏和富商大户阶层
        (三) 中小官吏和中小地主阶层
        (四) 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平民阶层
第三章 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的文化意义
    一、聘礼的文化意义
        (一) 聘礼是礼的表现
        (二) 聘礼是男子家庭责任能力的表现
        (三) 聘礼是向社会表明自己婚姻的合法性
        (四) 聘礼是对新娘娘家的一种补偿
    二、嫁妆的文化意义
第四章 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由象征意义到金钱意义的演变
    一、演变的原因
    二、政府限制婚嫁奢靡的禁令
    三、演变的影响
        (一) 对汉代的影响
        (二) 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4)《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井底引银瓶》与《周易·井卦》
三、《井》诗到底谴责了谁
四、《周易·井卦》与《金瓶梅》

(6)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元白诗派前接受史
    第一节 元白诗派对《诗经》讽谕意识的接受
    第二节 元白诗派对汉乐府的接受
    第三节 元白诗派对唐代前辈诗人的接受
    第四节 白居易对陶渊明的接受
        一、白居易对陶渊明的接受过程
        二、白居易对陶渊明心态的接受与消化
        三、白居易对陶渊明创作上的接受
第二章 从选本和评论数据看元白诗派在后世接受的走向
    第一节 选本中的元白诗派
    第二节 评论数据中的元白诗派
第三章 唐五代对元白诗派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中晚唐文人对元稹和白居易的接受
        一、元和体诗歌在中唐的传播与接受
        二、以杜牧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对元白诗风的批评
    第二节 唐末诗人对元白诗派的接受
        一、唐末寒士诗人对元白诗派讽谕精神的接受
        二、唐末诗人对元和体的因袭
    第三节 五代诗人对元白诗派的接受
    第四节 唐五代元白诗派别集的传播
        一、白居易集在唐五代的整理与传播
        二、元稹集在唐五代的传播
        三、张籍、王建集在唐五代的传播
第四章 两宋对元白诗派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初诗人对白居易的接受
    第三节 欧阳修、梅尧臣对元白诗派的接受
    第四节 苏轼对白居易自我调适心理机制的接受与超越
        一、白居易自我调节心理机制的形成
        二、苏轼对白居易心理自我调节机制的认识与接受
    第五节 两宋评论视野中的元白诗派
        一、诗派四成员的“第一读者”相继出现
        二、“元白诗派”在评论视野中形成
        三、对元白诗派成员接受历史的向上追溯和向下探寻
    第六节 两宋元白诗派别集的传播
        一、《白氏文集》在两宋的传播
        二、元稹集在两宋的传播
        三、张籍、王建集在两宋的传播
附录
    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评
    元稹百年研究述评
    张籍王建百年研究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论文参考文献)

  • [1]现存元杂剧中“掠夺婚”剧本研究[D]. 刘冰心. 湖北师范大学, 2019(08)
  • [2]民国时期唐诗学研究[D]. 赵耀锋. 西北大学, 2014(12)
  • [3]先秦秦汉聘礼和嫁妆研究[D]. 薛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5)
  • [4]《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 刘洪强.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5]胡化婚姻与白居易家族婚配问题探讨[J]. 陈杰. 杭州文博, 2008(01)
  • [6]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 李丹. 武汉大学, 2005(05)
  • [7]白居易父母“畸形婚配”说质疑[J]. 喻亮. 中国韵文学刊, 2002(02)

标签:;  ;  ;  ;  ;  

白居易父母质疑“畸形婚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