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例钙化乳腺癌X线分析

168例钙化乳腺癌X线分析

一、乳腺癌钙化168例X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边桂风[1](2021)在《DCE-MRI联合不同b值DW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不同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性诊断肿块型乳腺肿物的效能。2.研究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联合DWI对肿块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3.探讨ADC值及DCE-MRI半定量参数在肿块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1.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因乳腺肿物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及不同b值DWI扫描。最后将108个肿块型病灶纳入研究。依据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共包括45个良性病灶,63个恶性病灶。进一步对恶性病灶进行分子分型,分型依据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or-2,HER-2)的表达状态。分型结果为:类Luminal A型20个、类Luminal B型13个、类HER-2型20个、三阴性型10个。2.结合信号强度-时间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s,TIC)及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MRI词汇对病灶进行影像学定性诊断,进一步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DCE-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3.分别测得不同b值条件下各病灶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判定不同b值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阈值。4.将DCE-MRI与诊断效能最高b值条件下DWI联合,共同对乳腺肿物进行诊断,比较联合法及单一法的诊断效能。5.测得恶性病灶内的早期强化率(early-phase enhancement rate,Ee)、峰值期相(time to peak,TTP)、排泄速率(wash-out rate,Vwash)及ADC值,分析以上各参数与各预后因子不同表达状态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并比较其在各分子分型组间的差异。结果:1.DCE-MRI诊断肿块型乳腺癌的效能:敏感度(50/63)79.4%、特异度(30/45)66.7%,准确度为(80/108)74.1%。2.b值相同时,恶性病灶内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灶(p<0.01)。当b=1500s/mm2时,DW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55/63)87.3%、特异度(36/45)80.0%、准确度(91/108)84.3%。3.b=1500 s/mm2条件下DWI联合DCE-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敏感度(58/63)92.1%、特异度(40/45)88.9%、准确度(98/108)90.7%。4.ER/PR阳性组Ee、ADC值小于阴性组,TTP大于阴性组,ER阳性组Vwash小于阴性组(p<0.05);PR阳性组Vwash小于阴性组(p>0.05)。HER-2阳性组TTP小于阴性组(p<0.05);HER-2阳性组Ee、Vwash、ADC值均大于阴性组(p>0.05)。5.ER/PR的阳性表达程度与Ee、ADC值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ER表达程度与Vwash呈负相关,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与Vwash呈负相关(p>0.05)。HER-2的阳性表达程度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与TTP呈负相关(p>0.05),与Ee、Vwash呈正相关(p>0.05)。6.ADC值、DCE-MRI半定量参数在不同分子分型间有差异(p<0.01),三阴性型的Ee、Vwash、ADC值明显高于其他三型,而TTP值最低,类Luminal A型组的Ee、Vwash明显低于其他三型,而TTP值较其他三型均高,类HER-2型及类Luminal B型的各参数居中。结论:1.b=1500 s/mm2时,DW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最高。2.DCE-MRI联合DWI可显着提高MR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定性诊断效能。3.DCE-MRI半定量参数及ADC值在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4.利用MRI成像,不仅可以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还可进一步行活体组织的分子分型预判,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胡仰玲,曾辉,何子龙,徐维敏,秦耿耿,陈卫国[2](2020)在《钙化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特点及其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钙化X线征象的关系,为临床精准医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数字乳腺X线摄影发现可疑病灶并经病理证实的6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提取其中376例钙化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乳腺癌的微钙化X线特征与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分子分型在钙化、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过表达型及Luminal B型乳腺癌多伴有钙化;Luminal B型和三阴性型多伴淋巴结转移;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及三阴性型以浸润性癌多见;在不同年龄层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钙化的形态及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过表达型大多呈细小多形性或线样分支状,Luminal B型则为细小多形性居多,两者均以线样、段样分布多见;三阴性型则成簇分布更为多见。分子分型是影响钙化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Luminal B型的钙化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OR=2.753,P=0.050)。结论相对Luminal A型和三阴性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更容易出现钙化征象,且钙化的形态和分布提示恶性程度更高。Luminal B型是钙化型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分子分型结合钙化征象,可较好地为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孟菲菲[3](2017)在《乳腺癌X线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探讨乳腺癌X线摄影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09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摄影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分析总结乳腺癌X线摄影病变的类型,包括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结构扭曲、局部致密及阴性征象;肿块型病变分析其形态、边缘、密度,钙化分析其形态及分布。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简称Her-2)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分四个亚型: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Ki-67<14%;Luminal B型:(1)ER和/或PR(+)、Her-2(-)、Ki-67≥14%;(2)ER和/或PR(+)、Her-2(+);Her-2过表达型:ER(-)、PR(-)、Her-2(+);Basal-Like型:ER(-)、PR(-)及Her-2(-)。采用Pearsonc2检验或Yates连续性校正c2检验,对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X线摄影病变类型、肿块特征及钙化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癌X线摄影病变类型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单纯肿块的比例大于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P<0.001),Basal-Like型乳腺癌表现为单纯肿块的比例大于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肿块伴钙化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表现为单纯钙化的比例大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表现为肿块伴钙化的比例大于其他三个亚型(P<0.001),表现为局部致密的比例大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乳腺癌肿块特征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Basal-Like型乳腺癌表现为类圆形肿块的比例大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不规则肿块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毛刺状边缘的比例大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边缘模糊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高密度肿块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乳腺癌钙化特征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不定形钙化的比例大于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P=0.003、P=0.007),表现为多形性钙化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uminal A型乳腺癌表现为不均质钙化的比例大于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P<0.001、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钙化成簇分布的比例小于其他三个亚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X线摄影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X线摄影表现对其分子亚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毛勤香[4](2017)在《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发病率低,异质性高,不同的特殊型癌其临床过程和预后也有所不同。查阅国内外报道,目前多是对其中某一型的某一个方面如病理、影像等方面的单独探讨,有些特殊型乳腺癌甚至多只有个案报道,研究资料局限,尚无大样本的影像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作为临床工作的指导。本课题回顾性分析一组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探讨其相对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不同特征,以期术前能作出更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更准确的判断肿瘤的生长、复发、转移、治疗前后改变及预后提供影像学方面的依据。由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是最常见的一组特殊型浸润性癌,而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恶性程度高,本课题一并进行重点对照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1.病例资料第一部分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106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4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7例;分泌型癌1例;浸润性乳头状癌9例;浸润性筛状癌6例;神经内分泌癌9例;髓样癌3例;小管癌8例,1例双侧发病;粘液癌12例;第二部分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小叶癌41例;第三部分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7例,三部分均与同时期随机抽取的作为对照组的浸润性导管癌100例进行对照分析。2、研究方法2.1设备及方法X 线摄影采用 Siemens(Mammomat Novation)及 Hologic(Selenia Dimensions)全数字化乳腺机,术前摄头尾位、内外斜位,部分加摄侧位片及局部点压放大摄影,均全自动曝光。超声采用Philiph IU 22超声诊断仪,实时线阵高频探头,频率7.5-10MHz,均行乳腺和双侧腋窝扫描。术后均行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分析。2.2阅片标准由两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行回顾双盲法阅片,诊断标准参考2003年第四版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ACRBI-RADS),意见不一时,与上级医师讨论统一诊断。2.3报告分类以BI-RADS为标准完成报告的描述及分类,分为0-6类。2.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间的对照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影像征象间的对照采用Pearson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偏多,而IDC多为钙化伴肿块/局灶性不对称,特殊型浸润性癌椭圆形/圆形、分叶状肿块比例(45.3%)高于 IDC(24.4%);2、出现钙化的特殊型癌总钙化率(37.4%)及其恶性钙化率(50%)均低于IDC(57%,73.7%),线样分支状钙化率(7.5%)低于IDC(17.5%);区域性和段样/线样分布率(22.5%)低于IDC(43.8%);3、特殊型癌超声混合回声(7.2%)、后方回声增强(9.6%)稍高于IDC(3.8%、3.8%),混合回声团块的最短径(>4.5cm)、X线和超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率(100%、50%、83.3%)均明显高于 IDC(0%、0%、0%),高龄率(≥51 岁)特殊型癌(83.3%)明显高IDC(33.3%);4、特殊型癌X线和超声诊断低估率(25.2%,23.1%)均高于IDC(11%,3.8%);诊断低估主要集中于形态规则肿块及结构扭曲:5、特殊型癌Luminal A型率(27.1%)高于IDC(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率(10.3%,3.7%)低于IDC(22.0%,8.0%),淋巴结转移率(31.8%)低于 IDC(54.0%)。第二部分:1、浸润性小叶癌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34.1%),而IDC多为钙化伴肿块/局灶性不对称,X线肿块形态、边缘、密度与浸润性导管癌无统计学意义:ILC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比例(25.0%,13.6%)高于IDC(9.1%,2.7%);2、浸润性小叶癌线样分支状钙化比例(6.7%)低于IDC(17.5%),中间型钙化比例(33.3%)高于IDC(14.0%),区域性、段样/线样分布比例(0.0%,20.0%)低于 IDC(14.0%,29.8%);3、超声浸润性小叶癌肿块边缘浸润/毛刺状比例(93.1%)高于IDC(54.4%),后方回声衰减比例(75.9%)高于IDC(29.1%),二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浸润性小叶癌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的Luminal A型占比(27.3%,30%)均高于IDC(0.0%,0.0%),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比例(9.1%,0.0%)均低于 IDC(30.0%,37.5%);5、浸润性小叶癌诊断低估率(19.5%)高于IDC(11.0%),诊断低估主要集中于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第三部分:1、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2.4%)和浸润性导管癌(46.4%)X线均以钙化伴局灶性不对称/肿块多见,IMPC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比例(26.7%)高于IDC(4.7%);2、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间型钙化率(33.3%)高于IDC(14.0%),段样/线样分布率(8.3%)低于IDC(29.8%);3、浸润性微乳头状癌ER和PR均呈高表达(82.4%,52.9%),分子分型三阴性率(0.0%)低于IDC(8.0%);4、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cm肿块比例(33.3%)明显高于IDC(3.5%);淋巴结III级转移率(47.0%)高于IDC(14.0%);5、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本组2例低诊断,1例诊断为BI-RADS3类为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肿块,1例BI-RADS4a类为成簇中间型钙化。[结论]1、特殊型癌X线单纯肿块偏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率高于IDC;钙化少见,恶性钙化形态及分布低于IDC;超声混合回声团、后方回声增强较IDC多见,部分病例结合X线和临床可推测其病理类型;总体而言,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良恶性病变有一定重叠,诊断低估率高于IDC,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分子分型LuminalA型和Luminal B型占比较IDC高。2、浸润性小叶癌X线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缘毛刺状肿块,与IDC鉴别困难;其次为结构扭曲和局灶性不对称,分子分型Luminal A型高于IDC,结构扭曲不易显示且诊断易被低估;中间型钙化比例高于IDC,线样分支状钙化和区域性、段样/线样分布低于IDC;超声后方回声衰减和边缘浸润/毛刺状较IDC多见,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联合运用2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病理检查。3、浸润性微乳头状癌X线和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伴钙化多见,与IDC鉴别困难;当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肿块时,与良性肿瘤鉴别困难;中间型钙化率高于IDC,段样/线样分布比例低于IDC;浸润性微乳头状癌>5cm肿块明显高于IDC,Ⅲ级以上淋巴结转移率高于IDC,恶性程度高。

汤琅琅[5](2017)在《早期乳腺癌影像学征象及其病理学关系》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乳腺癌发生率越来越高,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措施。乳腺癌的影像检查方式较多,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乳腺X线、超声、MRI及CT检查,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临床诊断、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早期乳腺癌的MRI、X线、超声及CT表现,明确其检出率、影像征象特征,探讨影像征象与病理学的关系,提高影像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224例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81岁,平均(49.97±9.06)岁,其中130例位于左侧,96例位于右侧。病灶最大径630㎜,均值为20.46±5.79㎜。观察MRI、X线摄影、高频超声及CT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χ2检验,设定P<0.05为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早期乳腺癌影像学检出率224例病灶137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206例行X线摄影检查,196例行高频超声检查。MRI检出134例,检出率为97.81%;X线摄影检出171例,检出率为83.01%。高频超声检出170例,检出率为86.73%。高频超声联合X线摄影检出173例,检出率为95.58%。高频超声联合MRI检出109例,检出率为99.09%。而MRI联合X线摄影、MRI联合X线摄影及高频超声的检出率均为100%。2.早期乳腺癌影像特征137例乳腺癌MRI检查中,125例(91.24%)病灶形态呈分叶及不规则,119例(86.86%)边缘呈毛刺及模糊不清,39例(28.46%)表现为尚均匀强化,49例(35.77%)呈不均匀强化,49例(35.77%)当中出现坏死,强化曲线类型呈平台型有83例(60.58%)。206例乳腺癌X线摄影检查中,100例(48.54%)表现为肿块,65例(31.55%)表现为肿块并钙化,12例(5.83%)表现为单纯钙化,19例(9.22%)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并结构紊乱,10例(4.85%)未见明显异常。196例乳腺癌超声检查中,168例(84.71%)当中回声不均匀,106例(54.08%)伴钙化;58例(29.59%)边界清楚,138例(70.41%)边缘不清,部分呈“蟹足样”改变,21例(10.71%)后方回声衰减,124例(63.27%)病灶内血供丰富。161例CT检查中,平扫时CT值平均约(42.55±10.22)Hu,增强后多呈延迟强化(95.03%),强化后最高CT值平均约(85.93±17.85)Hu,120例(74.5%)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24例(77%)边缘不清,115例(71.4%)密度显示较均匀,仅18例(11.2%)出现钙化。3.早期乳腺癌影像与病理的关系组织学分级III级的病灶最大径为21.18±5.46㎜,I级病灶大小为15.83±7.57㎜;基因分型Her2+型病灶的最大径为23.21±4.64㎜,Luminal A型病灶大小为18.57±6.59㎜;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基因分型MRI表现在其强化内部信号特点中更易表现为不均匀、坏死,TIC曲线类型相较于流入型,更易以平台、流出型为主(P<0.05)。不同组织分级乳腺癌在乳腺MRI表现的各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X线摄影表现特征中除导管原位癌外,其他病理类型以肿块及肿块合并钙化表现为主(P<0.05),而不同病理分级及基因分型间的X线摄影表现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超声内部回声中浸润性导管癌的回声多不均匀,而浸润性小叶癌及导管原位癌的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基因分型在超声上的表现特征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T表现上组织学分级Ⅰ级病灶多表现为形态规则,Ⅱ、Ⅲ级则形态不规则。病理学分型的Luminal A型以形态规则为主,其他型以不规则为主(P<0.05)。CT值强化差值Luminal A型为48.27±20.90Hu,Her2+型强化值为48.67±22.84Hu,而三阴型强化值为30.60±8.46Hu,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MRI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最高,MRI、超声及X线摄影三者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2.早期乳腺癌组织学分级III级与基因分型Her2+型更容易表现为大病灶,而在组织学分级I级及基因分型Luminal A型中病灶最小。3.早期乳腺癌的MRI检查在增强后强化的内部信号多不均匀,易出现坏死,强化曲线以平台及流出型为主。4.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摄影中则以肿块及肿块并钙化表现为主,而导管原位癌较少以肿块形式出现,乳腺癌X线摄影受乳腺腺体密度的影响,可能出现阴性表现。5.超声受腺体类型的影响较小,早期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以低回声光团为主,内部回声多不均匀,边缘及血供情况对诊断有一定帮助。6.早期乳腺癌CT形态表现以不规则为主,而基因分型中Her2+型与Luminal A型病灶于增强后的强化程度较高,而三阴型的强化程度较低。

姚娟[6](2017)在《乳腺癌多模态影像诊断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应用多模态影像手段分析乳腺癌的表现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用常规影像手段及新型手段分别评价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和常见相关生物学指标的意义,然后探讨去甲基化组蛋白酶这种基因与常见生物学指标ER、PR、HER2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表达意义,旨在为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1)通过对243例乳腺癌的钼靶影像表现相关特点及相关生物学指标ER、PR、HER-2的表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ER/PR/HER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2)共46例乳腺癌患者的标本经实验室设计的锥体束乳腺CT扫描,每例患者均在六个月内进行乳腺钼靶检查,观察指标为:乳腺肿瘤的边界,形态,钙化,周围浸润的情况。对相关指标与金标准进行对照比较;3)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从组织水平统计分析在浸润性乳腺癌中KDM3A与临床病理参数、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相关性以及分析KDM3A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X线钼靶表现:单纯肿块多见于Luminal A型;单纯钙化多见于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局部致密伴钙化及结构扭曲伴钙化病变多见于Her-2过表达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B型乳腺癌单纯钙化比例较多,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钙化多呈细小多型性,区域性分布,Luminal A型乳腺癌钙化以不定型和细小多型性多见;2)钼靶和锥体束乳腺CT两种检查方式在钙化、毛刺及形态的检出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在观察乳腺癌侵袭性的指标时有统计学差异;3)KDM3A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KDM3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大小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KDM3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HER2的表达成正相关,与ER、P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综合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PR、KDM3A可以作为乳腺癌生存的综合因素考虑。结论:1)乳腺癌的数字化X线表现可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分子亚型,为临床治疗及判断其预后提供影像学方面的根据,具备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2)在现有的参数条件下,锥体束乳腺CT(CBCT)在观察乳腺癌侵袭性是有一定的优势,对于乳腺癌边界和钙化的显示并没有呈现出明显优势,但是其空间定位的优势是明显的,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破点,锥体束乳腺CT应用于临床还需要更多的实践;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KDM3A的表达水平与ER、PR、HER2表达水平无关,检测其蛋白表达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意义,为临床提供一个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高子梅[7](2017)在《BI-RADS 3-5类乳腺微钙化灶X线与MRI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于通过分析乳腺X线检出的BI-RADS分类3-5类微钙化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以及对应部位的MRI表现特点,对比此两种检查手段对此类微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从而指导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并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对临床制定有效的检查方法及诊治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乳腺DCE-MRI检查检出的BI-RADS3-5类微钙化性病变94例。依据美国放射学会(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统计系统(BI-RADS)标准对X线和MRI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X线图像的分析包括钙化的形态和分布,MRI图像分析依据BI-RADS-MRI标准:将病变分为肿块样强化和非肿块样强化,肿块样强化分析其肿块的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非肿块样强化主要分析其形态学分布。依据病变大小,选取感兴趣区(ROI)绘制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与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1)乳腺X线摄影BI-RADS3-5类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表现的阳性预测值;(2)乳腺X线摄影BI-RADS 3,4,5类钙化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3)乳腺X线摄影BI-RADS 3-5类微钙化灶相对应的MRI强化表现及阳性预测值;(4)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比较;(5)以BI-RADS 3,4a类病变为高度可能良性标准,以BI-RADS 4b,4c及5类为高度可能恶性标准,分别分析X线和MRI对BI-RADS3-5类微钙化的病变诊断的敏感性(sensibility)、特异性(specificity)、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性(accuracy);(6)分析不同乳腺腺体类型的X线和MRI检查的敏感性(sensibility)和特异性(specificity)。结果:1病理结果94例X线表现为BI-RADS 3-5类微钙化性病变中,经术后病理证实86例。其中55例恶性,病理结果分别为:乳腺粘液腺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低分化腺癌2例、浸润癌29例、导管原位癌1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伴癌变1例、乳头Peget病伴大导管癌1例、非浸润性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混合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1例、高核级导管内癌2例、高核级导管内癌peget病1例。良性病变31例,病理结果分别为:乳腺腺病伴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腺病10例、乳腺腺病伴柱状细胞改变及平坦上皮增生2例、正常腺体组织4例、乳腺腺病伴纤维脂肪组织3例、乳腺腺病伴导管扩张5例、柱状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导管扩张伴脂肪坏死及炎性改变1例、乳腺腺病伴纤维瘤1例、乳腺腺病伴钙化1例。另外8例经1年以上X线检查随访复查,经过三个月、六个月及一年复查,对比原片病变未见明显变化,故考虑为良性病变。2 X线形态学表现、分布与阳性预测值:94例病变中,X线上BI-RADS3类微钙化形态表现以圆点状为主(83%),分布以弥散和成簇为主(均41%);4a类微钙化形态表现以无定形模糊为主(56%),分布以成簇分布为主(64%);4b类微钙化形态以粗糙不均质为主(46%),分布以成簇分布为主(73%);4c类微钙化形态以细微多形性为主(67%),分布以段样分布为主(48%);5类微钙化形态以分枝状、蠕虫样为主(60%),分布以段样分布为主(45%)。钙化形态呈圆点状其PPV值为11.1%,无定形模糊其PPV值38.1%,粗糙不均质其PPV值为18.1%,细微多形性其PPV值为96.1%,分支状、蠕虫样其PPV值为100%;钙化分布呈弥散分布其PPV值为11.1%;区域分布其PPV值为60%;线样、导管样分布PPV值为70%;段样分布PPV值为82%;成簇分布PPV值为54%。通过以上数据对微钙化的形态及分布分析得出,高度恶性的钙化形态为细微多形性及分支状、蠕虫样状钙化,二者均高于点状、模糊不定形及粗糙不均质钙化,关于钙化的分布特点,段样分布的阳性预测值(PPV)均高于其他类型分布。3 MRI影像学表现与阳性预测值:(1)在MRI上BI-RADS3-5类微钙化性病变相对应的肿块型强化表现:其中BI-RADS 3类病变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100%),内部强化特点为环形强化(100%);BI-RADS 4a类病变多表现为边缘光滑(50%)或呈浅分叶的肿块(50%),内部强化特点为均匀强化(100%);BI-RADS 4b类病变多表现为边缘不光滑(60%)圆型、卵圆型的肿块(80%),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强化(80%);BI-RADS4c类钙化性病变多表现为边缘呈毛刺(40%)的圆型或椭圆形肿块(81.3%),内部强化特点多呈不均匀强化(60%);BI-RADS 5类病变多表现为边缘不光滑(44.4%)或呈毛刺状(44.4%)的圆型或类圆形肿块(52.5%),内部强化特点多为不均匀强化(100%)。肿块呈圆型或椭圆形PPV值为96.4%,分叶状PPV值为86.7%,不规则型PPV值为100%;肿块边缘光滑PPV值为0.0%,不光滑PPV值为100%,毛刺状PPV值为100%,浅分叶为90.9%。病变内部强化特点,均匀强化PPV值为66.7%,不均匀强化PPV值为96.8%,环形强化PPV值为0.0%,间隔强化PPV值为83.3%;(2)BI-RADS 3-5类钙化性病变表现为非肿块型病变强化表现:其中3类及4a类病变多表现为局灶样强化(63%)、(42.9%);4b类多表现为线样、导管样(66.7%);4c类病变多表现为线样、导管样及段样强化(50%);5类病变多表现为段样强化(66.7%)。在非肿块型强化类型中,点状强化PPV值为60%,局灶样强化PPV值为12.5%,线样、导管样强化PPV值为85.7%,段样强化PPV值为85.7%,区域样强化PPV值为25%,斑片样强化的PPV值为0.0%。4结果分析(1)呈肿块样强化的病变中,高度恶性的强化形式为边缘不光滑的不规则肿块,内部强化呈不均匀强化;非肿块样强化的病变中,高度恶性的强化形式为线样、导管样强化及段样强化。(2)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良性病变MRI强化曲线多表现为Ⅰ型(80.6%),恶性病变MRI强化曲线多表现为Ⅲ型(50.9%),良、恶性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强化曲线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X线诊断为3类钙化性病变的PPV为0.0%,4a类钙化性病变的PPV值为32%,4b类钙化性病变的PPV值为63.7%,4c类钙化性病变的PPV值为95.2%,5类钙化性病变的PPV值为100%。(4)X线对BI-RADS 3-5类微钙化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38%,69.7%,67.6%,78%。(5)MRI对BI-RADS 3-5类微钙化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73%,84.3%,82.8%,87%。5乳腺腺体类型与钙化显示的关系关于钙化性病变在不同乳腺腺体类型中X线和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脂肪型腺体(a型)和散在纤维腺体型(b型)中X线和MRI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不均质型腺体(c型)中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31%,MRI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69.7%。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腺体类型呈不均质致密型的BI-RADS 3-5类钙化性病变其敏感性相同,而MRI检查的特异性远高于乳腺X线检查。对于极度致密型(d型)腺体X线检查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33%,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因此对于不均匀致密型腺体及致密型腺体MRI检查占优势。结论:1 MRI难以显示乳腺的微小钙化,但能显示对应微小钙化区域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2 MRI检查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检查。3乳腺钙化性病变,特别是中间性(良、恶性鉴别困难)钙化是X线上诊断难点,虽然MRI不能直观地显示钙化,但对钙化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X线诊断上对钙化性病变的高估或低估4 MRI对典型恶微钙化灶的判定没有优势。此类钙化性病变若在MRI表现为线样导管样强化及节段性强化特征时,应行活检明确病理结果。5动态增强曲线对于含成簇钙化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6在MRI上表现为弥漫性强化的病灶仍存在恶性病灶的可能性。钙化性病变在MRI上无强化时,要求随访复查。由于X线摄影检查对微钙化病灶的高敏感性及简便易行是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MRI虽然难以显示乳腺的微小钙化,但根据其极高的分辨率、动态强化特点能很好的显示对应病变微钙化区域的组织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乳腺早期病灶的显示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孟菲,于霞,刘学宁[8](2016)在《乳腺癌X线恶性钙化征象与肿瘤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乳腺X线摄影的恶性钙化征象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基因Cerb B-2表达、淋巴结转移及肿块大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7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乳腺X线摄影胶片,记录乳腺癌钙化情况,及术后标本中肿瘤细胞ER、PR及Cerb B-2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分析乳腺癌恶性钙化灶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恶性钙化灶组与无钙化组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χ2=0.033,P=0.857;χ2=1.774,P=0.183)。与无钙化灶组比较,典型恶性钙化灶组ER、PR阳性表达降低(χ2=6.064,P=0.014;χ2=6.064,P=0.014),但是Cerb B-2阳性表达增高(χ2=7.866,P=0.005),Cerb B-2弱阳性表达率升高(χ2=8.654,P=0.003)。结论具有X线恶性钙化征象的乳腺癌患者肿瘤表达Cerb B-2明显升高,可能提示其预后不良。

周永松[9](2014)在《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瘤的X线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影像学与病理资料。结果:129例患者中X线检查显示肿块阴影109例,簇样钙化61例,小灶状致密影45例,结构紊乱21例。结论:肿块阴影和钙化阴影是乳腺癌直接的X线征象,同时应注意小灶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渐渐征象,不同类型乳腺癌的X线检查表现特点也不同。

刘小庆,林青,崔春晓,段峰,赵继平[10](2013)在《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X线特征,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HER-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HER-2阳性组(235例)和HER-2阴性组(577例)。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肿块和钙化的X线特征,肿块主要分析形态、边界及边缘,钙化主要分析形状及分布形式,并对各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R-2阳性组乳腺癌较阴性组多表现为钙化(2=37.560,P=0.001),HER-2阴性组乳腺癌X线表现多为单纯肿块(2=37.560,P=0.001)。星芒状肿块在HER-2阴性组比例较高(2=5.912,P=0.015),两组类圆形(P=0.480)、分叶状(P=0.111)、不规则形肿块(P=0.150)分布比例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ER-2阳性组乳腺癌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2=8.319,P=0.004),阴性组肿块边界多为部分清楚(2=5.818,P=0.016)。HER-2阳性组乳腺癌钙化形态多表现为沙砾状(2=8.955,P=0.003)、多形性和不定形(2=7.137,P=0.008),分布形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X线表现钙化居多,且多为沙砾状、多形性和不定形钙化,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HER-2阴性乳腺癌多表现为单纯肿块,边界多为部分清楚,星芒状肿块多见。

二、乳腺癌钙化168例X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钙化168例X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DCE-MRI联合不同b值DW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及其检查方法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钙化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特点及其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的临床特征
    2.2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钙化X线征象的相关分析
    2.3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出现钙化X线征象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钙化型乳腺癌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乳腺癌X线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2 乳腺X线摄影资料
    3 分子亚型的划分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
    2 乳腺癌X线摄影病变类型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3 乳腺癌X线摄影肿块特征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4 乳腺癌X线摄影钙化特征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5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年龄分布
    6 乳腺癌年龄分布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 X 线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1. 研究对象
    2. 仪器设备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1. 研究对象
    2. 仪器设备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1. 研究对象
    2. 仪器设备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早期乳腺癌影像学征象及其病理学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乳腺癌多模态影像诊断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乳腺X线钼靶摄影表现与ER、PR和Her2表达的乳腺癌亚型的病理对照研究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和设备
        1.3 阅片标准
        1.4 病灶的定位
        1.5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1.6 病理学检查
        1.7 分子分型
        1.8 质量控制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锥体束乳腺CT对乳腺癌的影像诊断的初步探讨
    引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锥体束乳腺CT的结构
        1.3 摄影技术
        1.4 影像诊断标准
        1.5 阅片标准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3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引言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像
        1.2 试剂与材料
        1.3 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医学影像学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7)BI-RADS 3-5类乳腺微钙化灶X线与MRI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微钙化灶X线与MRI影像学表现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X线检查直接征象:
    2.2 X线检查间接征象:
    2.3 病理诊断分型:
3 讨论
    3.1 乳腺癌的主要X线征象:
    3.2 不同X线影响表现乳腺癌的病理基础:
    3.3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X线检查表现特点:

四、乳腺癌钙化168例X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DCE-MRI联合不同b值DWI对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D]. 边桂风.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2]钙化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特点及其预后分析[J]. 胡仰玲,曾辉,何子龙,徐维敏,秦耿耿,陈卫国. 实用医学杂志, 2020(10)
  • [3]乳腺癌X线表现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 孟菲菲. 青岛大学, 2017(02)
  • [4]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D]. 毛勤香.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5)
  • [5]早期乳腺癌影像学征象及其病理学关系[D]. 汤琅琅.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6]乳腺癌多模态影像诊断及其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分析研究[D]. 姚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8)
  • [7]BI-RADS 3-5类乳腺微钙化灶X线与MRI影像学表现对比研究[D]. 高子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8]乳腺癌X线恶性钙化征象与肿瘤学特性的相关性分析[J]. 孟菲,于霞,刘学宁.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04)
  • [9]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临床分析[J]. 周永松. 吉林医学, 2014(03)
  • [10]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J]. 刘小庆,林青,崔春晓,段峰,赵继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05)

标签:;  ;  ;  ;  ;  

168例钙化乳腺癌X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