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钙和维生素C水平的检测

大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钙和维生素C水平的检测

一、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血钙及维生素C水平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华[1](2020)在《济生乌梅片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济生乌梅片预防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19年03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入组满足条件的120例结直肠腺瘤并已于入组前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的患者。治疗组在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恢复饮食后予济生乌梅片,治疗3个月,术后1年复查肠镜。对照组在结直肠腺瘤切除术后恢复饮食后予碳酸钙D3片,治疗3个月,术后1年复查肠镜。空白组仅于术后1年复查肠镜。通过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腺瘤情况,如息肉的位置、直径大小、多少、形态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三组之间腺瘤复发率,评价济生乌梅片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优越性与安全性,分析年龄、性别、烟酒嗜好、喜食红肉、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腺瘤部位、形态、瘤径、数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预防方案等方面与腺瘤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三组组间术后复发率:济生乌梅片组复发率为15.4%;碳酸钙D3片组复发率为43.2%,空白组复发率为47.3%。三组组间复发率两两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空白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济生乌梅片治疗后较对照组、空白组,能够显着降低腺瘤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三组复发的腺瘤直径:济生乌梅片组<碳酸钙D3片组<空白组,经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口服济生乌梅片进行预防较口服碳酸钙D3片能明显降低复发腺瘤的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济生乌梅片治疗组较未行预防的空白组显着降低复发腺瘤的最大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可见济生乌梅片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还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腺瘤的直径。3.本课题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腺瘤复发与年龄、腺瘤最大直径、位置和形态没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喜食红肉、合并代谢综合征、腺瘤数量、病理类型、是否伴上皮内瘤变、预防方案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4.影响腺瘤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显示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是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口服济生乌梅片的预防方案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P<0.05)。5.三组患者安全性分析:在整个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便秘,症状较轻微,属轻度不良反应,未达到终止标准,予以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1.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是否复发与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喜食红肉、合并代谢综合征、腺瘤数量、病理类型、是否伴上皮内瘤变、预防方案等因素有相关性。其中病理为管状绒毛状腺瘤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济生乌梅片的预防方案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2.济生乌梅片能有效降低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明显降低术后复发腺瘤的直径,临床疗效确切,实施经济实用,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龚裕洁[2](2020)在《胆囊切除、甘油三酯以及NLR与腺瘤性肠息肉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病例特点,探讨胆囊切除与结直肠息肉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腺瘤性肠息肉患者血常规及血脂相关参数,为临床上对有胆囊切除史、甘油三酯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NLR)异常患者及早发现腺瘤性肠息肉并行内镜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后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349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腹部彩超(既往有无胆囊切除)、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汁酸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直肠镜检查报告(记录肠息肉大小、数量、部位、形态)、肠息肉病理活检报告(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根据血指标计算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1)将所纳入的349例患者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分为胆囊切除组和无胆囊切除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结直肠息肉发生率;(2)再将11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根据有无胆囊切除,分为胆囊切除组和无胆囊切除组,并对两组肠息肉类型、大小、数量、部位、形态进行相关性分析;(3)为进一步探讨腺瘤性肠息肉发生相关因素,按照肠息肉病理类型分为腺瘤性肠息肉组和无肠息肉对照组,行单因素分析后,将统计学有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评估年龄、性别、胆囊切除、血脂、炎性指标对腺瘤性肠息肉的影响;(4)行ROC曲线分析,评估甘油三酯以及NLR对腺瘤性肠息肉单独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349例,年龄为30-81岁,平均年龄为56.11±11.13岁,其中男性181例(占51.9%),女性为168例(占48.1%)。将349例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有无胆囊切除分为胆囊切除组(N=75)和无胆囊切除组(N=274),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肠息肉发生率,无胆囊切除患者肠息肉占比为29.2%,胆囊切除患者肠息肉占比为46.67%,x2=8.134,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胆囊切除患者中肠息肉占比更高。2.再将115例肠息肉患者,根据有无胆囊切除分为胆囊切除息肉组(N=35)和无胆囊切除息肉组(N=80),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肠息肉类型、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差异。发现胆囊切除患者腺瘤占比为85.7%,其它类型息肉(增生性、炎性)占比14.3%,x2=4.102,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囊切除组腺瘤性息肉发生率较高,而息肉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进一步分析腺瘤性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有无腺瘤性息肉发生分为腺瘤性息肉组(N=84)和无肠息肉对照组(N=234)。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临床资料中年龄、性别、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75%vs.25%,P<0.001),男性是腺瘤性息肉发生危险因素(OR=5.121,95%CI:2.55710.258,P<0.001);随着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显着增加(OR=1.760,95%CI:1.3312.327,P<0.001);既往有胆囊切除者腺瘤风险增加(OR=2.215,95%CI:1.0814.540,P<0.03)。在检验指标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总胆汁酸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甘油三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OR=2.549,95%CI:1.2855.056,P=0.007),甘油三酯(OR=2.567,95%CI:1.8533.558,P<0.001),表明高水平的甘油三酯、NLR是腺瘤性肠息肉发生危险因素。4.进一步分析腺瘤性肠息肉诊断价值。行ROC曲线分析,当NLR截断值为1.775时,NLR灵敏度为63.1%,NLR特异度为67.5%;当甘油三酯截断值为1.485mmoL/L时,甘油三酯灵敏度为61.9%,特异度为为81.6%,两指标联合时灵敏度为63.1%,特异度为82.9%。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66.3%,甘油三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68.7%,两者联合时ROC曲线下面积为75.5%。研究结果显示甘油三酯、NLR对于腺瘤性肠息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1.胆囊切除者结直肠息肉发生率增高,且腺瘤性肠息肉发生率增高。2.高水平的甘油三酯、NLR与腺瘤性肠息肉发生密切相关。3.甘油三酯、NLR可作为腺瘤性肠息肉的辅助诊断指标。

郭晓鹏[3](2020)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垂体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患者受到血中高水平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长期刺激易并发全身多系统合并症。合并症导致患者的平均死亡率升高2倍,平均寿命缩短约10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但是,目前针对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的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在国内仍未受到广泛重视,且缺乏对患者合并症临床特征、术后可逆性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目的:1)分析垂体GH腺瘤患者四大主要系统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合并症、体成分及代谢合并症及骨骼系统合并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2)所有垂体GH腺瘤患者进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在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观察,评估以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3)探索激素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与患者合并症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相关性。最终,通过完成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研究,增加对垂体GH腺瘤患者以上四大致死性合并症的认识,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首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的术前概况,之后全面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患者四大系统23方面共105项指标展开术前特征及术后改善的研究。2)应用多种临床最新及金标准检测方法对患者合并症进行检测:①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对各心脏腔室径线及容积、心肌壁厚度、心肌纤维化及心室功能等进行检测;②应用夜间睡眠呼吸监测仪、上气道CT及磁共振、肺功能检测仪、血气分析仪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状态、上气道管壁各平面软组织厚度、气道腔各平面径线及截面积、肺容积、肺功能及血气情况等进行检测;③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及代谢测量仪对身体各主要组分、机体总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进行检测;④应用骨密度测量仪对髋骨及腰椎区域多个部位骨质的骨密度进行检测。3)记录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病程时间、GH水平、IGF-1水平等,与患者术前合并症的特征及术后合并症的改善进行系统性相关分析。结果:以下从四方面分系统对垂体GH腺瘤患者合并症进行描述。1)心血管系统合并症:①患者心房心室内径增大、心肌增厚、舒张功能下降、收缩功能上升、大动脉根部增宽,男性患者左室肥厚程度、双心室增大程度及肺动脉增宽程度均大于女性患者;患者发生左室增大、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右室增大、右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纤维化的比例分别为13%、6.5%、4.3%、2.2%及12%;②术后患者左室心肌肥厚被逆转,左房结构发生重塑,室间隔先于术后近期增厚后于术后远期变薄,男性患者心脏改善程度大于女性患者;③高龄及高BMI是患者术前心肌肥厚及舒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长病程是患者术前大血管增宽的独立危险因素;GH及IGF-1达到内分泌治愈的患者术后心肌肥厚改善显着。2)呼吸系统合并症:①患者肺容积增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而氧分压无明显变化,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及睡眠低氧的比例分别为62.4%及72.3%,睡眠中每小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平均次数为17次;②术后患者的OSAHS程度及肺功能异常较术前改善并不明显;③高龄是发生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BMI是发生睡眠低氧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小气道阻塞的患者年龄偏大;发生OSAHS的患者软腭增厚且气道管腔截面积减小,OSAHS严重程度与软腭厚度及气道侧壁软组织厚度成正比、与气道管腔横径及截面积成反比,气道后壁软组织的厚度与IGF-1水平正相关。3)身体成分及代谢改变:①患者脂肪总量、内脏脂肪指数及三头肌皮褶厚度降低,蛋白、骨骼肌、骨质、细胞总水、细胞内水及细胞外水含量升高,总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升高;②术后患者三头肌皮褶先增厚后恢复,腰围增加,骨质及骨骼肌含量下降,总代谢及基础代谢下降;③年龄及性别对体成分及代谢的不同指标存在不同影响。4)骨骼系统合并症:①患者第一腰椎、第二腰椎、股骨颈、瓦特三角、大转子及全髋的骨密度值均升高;②术后治愈患者的腰椎多部位骨密度均可下降至正常水平,而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轻度上升;③病程时间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IGF-1负荷是腰椎骨密度下降的独立负性相关因子。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以上系统合并症可应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筛查及诊断,明确其定性及定量改变,男性与女性患者在不同系统合并症上存在差异。随病程延长,患者的合并症将逐渐进展;经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大部分合并症可有一定程度改善甚至完全逆转,GH及IGF-1达到内分泌治愈水平的患者合并症改善更为明显。高BMI水平、高IGF-1水平、高IGF-1负荷、高龄及长病程是患者合并症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以上危险因素的识别及重视。通过鼓励患者减重、早期识别患者以降低患者就诊年龄及缩短病程时间、早期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迅速降低激素水平等措施,延缓患者合并症进展并促进合并症改善,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率。

李伟鹏[4](2019)在《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结直肠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结直肠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方法:收集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期间收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术后病理、肠镜病理确诊的新发结直肠癌,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诊断为结直肠癌(ICD10)的患者病例,选择年龄相差3岁以内,性别相同的同期收治的非癌症、非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包括姓名、年龄、BMI、个人生活史等一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慢性胃炎、结肠息肉等既往病史,实验室指标包括:纤维蛋白酶原、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白蛋白等血清指标。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样本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分类变量采用构成比与χ2检验,计算各暴露因素对结直肠癌发生的比数比(OR值)估计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95%CI),多因素相关分类变量采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多因素相关连续变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P值取双向,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胃病史、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阑尾炎、肠息肉病史、BMI(Body Mass Index)、纤维蛋白原、CEA、与结直肠癌发病有关;高血压病、家族史、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与结直肠癌发病无显着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OR=5.396,P<0.01)、吸烟(OR=2.889,P=0.012)、饮酒(OR=10.757,P<0.01)、慢性胆囊炎(OR=5.006,P=0.024)为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t=5.944,P<0.01)、极低密度脂蛋白(t=3.987,P<0.01)、载脂蛋白a1(t=5.906,P<0.01)、载脂蛋白b(t=4.029,P<0.01)、总胆固醇(t=4.739,P<0.01)、纤维蛋白原(t=2.361,P=0.019)、CEA(t=1.985,P=0.049)对结直肠癌有显着影响。结论:1、糖尿病、吸烟、饮酒、慢性胆囊炎是结直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纤维蛋白原、CEA高提示发生结直肠癌可能性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密切相关,有效控制指标可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

庄琳[5](2019)在《大肠息肉经内镜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比较大肠息肉经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习惯、既往史、血常规、血脂检查、息肉特征的特点,探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为识别易复发患者及临床随访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经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术后返院随访复查的患者184例(女69例,男115例,年龄20~79岁),根据第二次肠镜结果分为复发组109例与未复发组75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习惯、既往史、血常规、血脂检查、息肉特征的特点,应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经分组后转换为分类变量,所有分类变量先运用χ2检验筛选出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而后将统计学差异显着的相关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大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09例患者复发,75例患者未复发,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复发风险越来越大。2.吸烟、高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糖尿病、胆囊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大肠息肉切除后复发风险增加。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值越高,复发风险越大。4.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DL是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5.息肉直径、息肉数量、息肉基底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部位、山田分型、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直径、息肉数量是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红细胞宽度、高密度脂蛋白、息肉直径、息肉数量、息肉基底部情况是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2.高密度脂蛋白、息肉数量、息肉直径是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当高密度脂蛋白<1.0mmol/L、息肉数量≥3颗、息肉直径>1cm时,息肉复发可能性大。

王东洋[6](2019)在《FGF19/FGFR4与高脂血症促结直肠腺瘤发生及癌变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结直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严重威胁群众的健康生活。结直肠腺癌的80%由结直肠腺瘤恶变而来。结直肠腺瘤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传统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又称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瘤绒毛成分越高,恶变倾向越高。早期发现和切除结直肠腺瘤能有效减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结肠镜检查是筛查腺瘤的最佳手段,但因存在一定的痛苦和风险,又不能被大家广泛接受。结直肠腺瘤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糖尿病及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腺瘤癌变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起到重要作用。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部分研究认为,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积基因的失活的外因之一,血脂代谢异常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血脂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血脂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发病相关性仍有部分争议,对血脂代谢异常是否是结直肠腺瘤癌变的触发因素及机制少有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分别分析腺瘤人群和非腺瘤人群(健康对照)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浆TG、TC、LDL-C、HDL-C水平的差异,分析血脂代谢异常与腺瘤、腺癌的相关性,并为进一步研究血脂代谢异常导致腺瘤发生、发展及癌变的机制提供基础,为如何更好的防治结直肠腺瘤、腺癌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参加济南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且在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完成全结肠镜检查且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管状-绒毛状腺瘤)或腺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腺癌)患者,180例为结直肠腺瘤组。80例进展期腺癌患者分为腺癌组。选取同期接受肠镜检查、无腺瘤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记录体重指数BMI等,并于结肠镜检查前一日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TC、TG、LDL-C和HDL-C等实验室检查及相关检测。分析结直肠腺瘤组、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脂水平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腺瘤组中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与腺癌等肿瘤人群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或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腺瘤组与健康对照组、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腺瘤组患者血浆TG、TC、LDL-C平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腺癌组患者血浆TG、TC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组比较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血浆TC、HDL-C水平在分组比较中有差异,分别为p=0.001、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腺瘤绒毛结构比例的升高,血浆TC升高,绒毛状腺瘤组高于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组。结论1、结直肠腺瘤患者和结直肠腺癌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血脂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2、在三种成分腺瘤组的比较中,血浆总胆固醇(TC)随着绒毛状成分比例增高而增高,绒毛状腺瘤患者TC水平最高,绒毛状腺瘤在三种腺瘤进展过程中癌变的可能性最大,而腺癌组患者TC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说明血浆总胆固醇在促腺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与腺瘤绒毛结构成分的增加存在相关性,与腺瘤的癌变存在相关性。通过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或许对结直肠腺瘤、腺癌的筛查提供参考。研究背景结直肠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表现出发展为结直肠癌(CRC)的倾向,结直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早期结直肠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轻微的征兆也极易被忽视,诊断时大多是中晚期。80%的结肠腺癌由结直肠腺瘤经过7-10年时间进展而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腺瘤、结肠癌诊断的金标准,结直肠腺瘤和早期结肠癌可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全结肠镜检查是最佳的防治措施。据统计,全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可使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85%。除外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肥胖、高脂饮食便是其中的高危因素。以往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脂代谢可使人易患结直肠腺瘤。一些流行病学和病因分析表明,高热量饮食、高脂血症、腹部脂肪、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但血脂代谢异常导致结直肠腺瘤发生、进展及癌变机制尚未阐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是内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亚家族的成员,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造血和血管生成等多种临床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FGF19的表达增加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有关,包括白血病和肉瘤,以及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此外,FGF19是一种有效的代谢调节剂,通过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4)影响能量代谢、胆汁酸稳态和葡萄糖/脂质稳态。研究发现,用一种中和抗体选择性地阻断了FGF19和FGFR4之间的结合,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说明FGF19/FGFR4不但能调节血脂代谢,而且能够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尽管已知FGF19与结肠癌和脂质代谢有关,但还没有研究探讨FGF19/FGFR4与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癌变的关系,或FGF19调节脂质对结直肠腺瘤、腺癌发展的影响。研究目的在第一部分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血脂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存在相关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血脂调节因子FGF19与血脂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的关系,初步探索血脂代谢异常导致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及癌变的分子机制,并评估检测血浆FGF19水平作为结直肠腺瘤患者筛查指标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依然为第一部分18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人群,结肠镜检查前一日收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单个核细胞,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收集腺瘤或腺癌及距瘤体10cm正常结肠黏膜,2份新鲜标本冻存,1份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保存送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应用ELISA技术检测腺瘤、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FGF19水平,结合血浆TG、TC、LDL-C、HDL-C指标,分析血浆FGF19水平与血脂相关指标及三组研究对象之间血浆FGF19水平的差异;荧光定量Real time PCR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新鲜组织标本中FGF19或FGFR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切片标本中FGF19、FGFR4表达鉴定;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细胞LoVo、COLO 205和HT29,加入0.1、1、10 or 100 ng/mL梯度浓度活性FGF19共培养,收集48h、72 h、96 h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免疫印迹鉴定FGF19及信号通路下游分子E-cadherin、cyclinD1在正常结肠黏膜、腺瘤及结肠癌细胞中表达和定量。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结果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或卡方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ELIZA法血浆FGF19水平测定,腺瘤组(250.7±49.14 pg/mL)和腺癌组(263.8±64.36 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4.0±56.17 pg/mL),腺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FGF1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免疫组化分析FGF19、FGFR4,在标本组之间,表达阳性率存在差异。腺瘤组FGF19阳性表达率74.4%,FGFR4阳性表达率81.1%;腺癌组FGF19阳性表达率81.3%,FGFR4阳性表达率83.6%;正常对照组FGF19阳性表达率51.3%,FGFR4阳性表达率56.2%。组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腺瘤组织学类型之间,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实时定量PCR分析FGF19转录表达水平,FGF19、E-cadherin和cyclinD1在腺瘤组织、结肠癌细胞表达水平高于腺瘤旁正常结肠黏膜。4.体外活性FGF19因子与结直肠癌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FGF19均能够刺激结肠癌系细胞增殖,与未处理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技术和灰度分析FGF19、E-cadherin、cyclinD1,在腺瘤组织、结肠癌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相关性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GF19表达水平与腺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与BMI、TG、TC、LDL-C、HDL-C等呈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7.针对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GF19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血清FGF19 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CI:0.703-0.827;p<0.001)截止值为227.5 pg/mL,若作为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指标,具有66.1%的敏感性和66.2%的特异性。若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FGF19表达,敏感性为96.1%,特异性96.5%。,具有作为结直肠腺瘤筛查指标的潜在价值。结论FGF19表达水平与血脂代谢水平存在正相关,血脂代谢异常时FGF19明显升高,FGF19和FGFR4在腺瘤患者、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标本高表达,体外活性FGF19因子与结肠癌细胞共培养,能够刺激癌细胞增殖,说明血脂代谢异常可能通过刺激FGF19、FGFR4的异常表达,导致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甚至癌变,是结直肠腺瘤发病的可能机制。通过测定血浆FGF19水平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GF19表达水平,具有潜在的筛查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需要更大量临床实验进一步验证。

李佳[7](2018)在《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阐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于结直肠息肉发病高危人群早期进行结肠镜筛查,有助于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预防结直肠腺瘤癌变,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0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35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与同期住院的319例结肠镜检查正常或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点,比较息肉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直径大小、单发或多发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1.息肉组男性患者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为57(49-65)岁,以中位数为界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2)。2.息肉组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息肉组血糖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及血清尿酸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P<0.001;P=0.00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血糖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及吸烟、饮酒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男性(P=0.042)、血糖≥7.1 mmol/L(P=0.0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0 mmol/L(P<0.001)、甘油三酯≥1.80 mmol/L(P<0.001)、尿酸≥428μmol/L(P<0.001)、吸烟(P<0.001)、饮酒(P=0.005)的研究对象更易患结直肠息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较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年龄较高(P=0.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性别、血糖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及血清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部位、不同直径、单发或多发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水平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男性、血糖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及吸烟、饮酒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2.腺瘤性息肉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3.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不同直径大小、单发或多发与性别、年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及血清尿酸水平无相关性。

王英,顾勤[8](2013)在《探讨血脂异常与大肠息肉的关系及病因病机》文中提出有相关研究提示大肠息肉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联系。文章拟从饮食、情志的异常为病因,以痰瘀为病理基础,以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脾肾亏虚为病机,探讨大肠息肉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

王英[9](2013)在《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和西医病理类型分布特点,比较大肠息肉各证型间的血脂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不同的血脂水平是否会影响腺瘤的发生与恶变,从而为探讨大肠息肉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大肠息肉的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3月到2012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住院的12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性别、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肠镜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提示统计结果有显着性差异。结果:共收集120例病例,其中男63例(占53%),女57例(占47%),男女之比为1.11:1。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55.23士14.62岁。血脂正常7例(5.83%),血脂异常113例(94.17%);四项指标(x±s)分别为:TC(5.05±1.61)、TG(1.65±0.89)、 HDL-C(1.14±0.35)、LDL-C(3.43±0.85)。1.大肠息肉的患者多伴有血脂异常,但与血脂水平的高低的相关性不明显。2.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主要有四类:脾虚瘀结证56例(占46.7%)、湿热瘀阻证38例(占31.7%)、肝郁脾虚证19例(占15.8%)、脾肾阳虚证7例(占5.8%),脾虚瘀结证与湿热瘀阻证较常见。3.大肠息肉的西医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71例(占59.2%),非腺瘤性息肉49例(占40.8%),腺瘤性息肉较常见。4.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与病理类型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5.不同年龄段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病理类型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6.性别与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及病理类型分布无显着相关性(p>0.05)。7.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与血脂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候的TC、HDL-C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候的LDL-C、TG无统计学差异(P>0.05)。8.大肠息肉的病理证型与血脂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的TC、LDL-C、TG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HDL-C水平(p>0.05),无统计学差异。9.腺瘤性息肉与血脂的关系:管状腺瘤、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绒毛状管状腺瘤与TC、 HDL-C、LDL-C、TG的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候常见有脾虚瘀结证、湿热瘀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等,TC水平偏高的多见于湿热瘀阻证, HDL-C升高者多为脾肾阳虚证,但LDL-C、TG在中医各证候中的水平差异性不大;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TG、LDL-C水平升高者多为腺瘤性息肉,TC水平偏高的多为非腺瘤性息肉,而]HDL-C的差异性不大;管状腺瘤、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及绒毛状管状腺瘤三者间的HDL-C、LDL-C、TG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血脂可能不参与腺瘤的恶变过程。

于珍珍[10](2013)在《大肠肿瘤与血脂及血钙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肠肿瘤与血脂及血钙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根据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分为三组,大肠腺瘤组84例,大肠癌组68例,正常组88例。入组病例均已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血钙。结果:1、对三组间的总体进行比较:TG、TC、HDL、LDL、APOB、血钙之间的差别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肠腺瘤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高TG、高TC、低HDL、高LDL、低APOA、低血钙为大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3、在大肠癌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时发现:高TG、低TC、低HDL、低血钙为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4、对血钙与血脂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中发现:在大肠腺瘤患者中血钙与HDL水平呈正相关,考虑血钙与大肠腺瘤有关,可能为保护因素;在大肠癌患者中血钙与HDL水平呈正相关,与TG水平呈负相关,考虑血钙为大肠癌保护因素。结论:血脂及血钙水平与大肠肿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TG、TC、LDL为大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HDL、APOA、血钙为保护因素,TG为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HDL、血钙为保护因素。大肠肿瘤患者的血脂中HDL与血钙有相关性,考虑同为大肠肿瘤发生的保护因素。

二、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血钙及维生素C水平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血钙及维生素C水平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济生乌梅片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复发率评价
        2.4 腺瘤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2.5 安全性指标
        2.6 安全评价
        2.7 数据管理
        2.8 统计分析
        2.9 受试者权益保护
        2.10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一般资料
        2.2 流行病学资料
        2.3 入组前结直肠腺瘤情况
    3 治疗后结直肠腺瘤复发情况
        3.1 三组间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
        3.2 三组复发患者的腺瘤情况比较
    4 影响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4.1 影响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4.2 影响腺瘤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 安全性观察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认识及预防
    2 碳酸钙D3片对照组设立的理论依据及临床疗效分析
    3 中医对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认识
    4 济生乌梅片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理论分析
    5 济生乌梅片降低结直肠腺瘤术后1年复发率
    6 济生乌梅片降低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腺瘤的直径
    7 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8 不足和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知情同意书
附临床病例观察表

(2)胆囊切除、甘油三酯以及NLR与腺瘤性肠息肉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诊断标准
        2.1 结直肠息肉诊断标准
        2.2 结直肠息肉病理分型标准
        2.3 胆囊切除诊断标准
        2.4 血脂水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实验室资料
    4 研究分组
    5 伦理审查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一般情况描述
        1.1 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整理
    第二部分 胆囊切除组与无胆囊切除组患者肠息肉发生情况的比较
        2.1 胆囊切除组与无胆囊切除组肠息肉患者占比的比较
        2.2 胆囊切除对肠息肉类型、数目、大小、形态、部位的影响
    第三部分 腺瘤性息肉发生相关因素的探索
        3.1 腺瘤性息肉发生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2 腺瘤性息肉发生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3.3 甘油三酯与NLR联合检测腺瘤性息肉效能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全文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一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气道结构及肺功能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身体组分及代谢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髋骨及腰椎骨密度改变的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4)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材料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3、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
讨论
    1、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2、吸烟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3、饮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4、慢性阑尾炎与结直肠的关系
    5、其他指标与结直肠癌的相关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肠息肉经内镜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FGF19/FGFR4与高脂血症促结直肠腺瘤发生及癌变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血脂代谢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FGF19/FGFR4参与血脂代谢异常促结直肠腺瘤发生及癌变相关性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文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已发表外文发表文章
英文论文正文

(7)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
    2.2 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相关因素
        2.2.1 吸烟及饮酒
        2.2.2 饮食及运动
        2.2.3 性别及年龄
        2.2.4 代谢综合征
    2.3 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
    2.4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病例资料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内镜设备、肠道准备及操作
        3.2.2 血液生化检测设备及检测参考值
        3.2.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血液生化指标
    4.2 息肉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
    4.3 结直肠息肉临床特点分布情况
    4.4 不同病理类型、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不同直径大小结直肠息肉患者资料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结直肠息肉发病的一般临床特点分析
    5.2 血脂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关系
    5.3 血糖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关系
    5.4 血清尿酸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关系
    5.5 吸烟、饮酒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关系
第6章 研究不足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探讨血脂异常与大肠息肉的关系及病因病机(论文提纲范文)

1 饮食失宜, 脾失健运
2 情志不调, 肝失疏泄
3 脾肾亏虚

(9)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大肠息肉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组织病理分型
        1.5 大肠息肉的复发与癌变
    2 中医学对大肠息肉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传统医学对大肠息肉病名的认识
        2.2 大肠息肉的病因病机
        2.3 大肠息肉的中医分型
        2.4 大肠息肉的中医治疗
    3 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3.1 传统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2 现代医学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4 大肠息肉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的收集
        2.2 数据库的建立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与西医病理分型分布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3.3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型、西医病理分型与年龄的关系
        3.4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类型、西医病理分型与性别的关系
        3.5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3.6 大肠息肉西医病理类型与血脂指标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大肠息肉的一般资料特点
    2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3 大肠息肉中医证候与血脂的关系
    4 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与血脂的关系
    5 大肠息肉的中医证候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6 研究结果对临床上大肠息肉防治的意义
        6.1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6.2 结合血.脂指标,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
    7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大肠肿瘤与血脂及血钙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血脂参考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肠镜检查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导师评阅表

四、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血钙及维生素C水平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济生乌梅片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 孙志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胆囊切除、甘油三酯以及NLR与腺瘤性肠息肉相关研究[D]. 龚裕洁.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3]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多系统合并症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改善的临床研究[D]. 郭晓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D]. 李伟鹏.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5]大肠息肉经内镜切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D]. 庄琳.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6]FGF19/FGFR4与高脂血症促结直肠腺瘤发生及癌变机制的研究[D]. 王东洋. 山东大学, 2019(09)
  • [7]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D]. 李佳. 吉林大学, 2018(01)
  • [8]探讨血脂异常与大肠息肉的关系及病因病机[J]. 王英,顾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9]大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研究[D]. 王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大肠肿瘤与血脂及血钙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 于珍珍.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大肠腺瘤患者术后血脂、脂蛋白、钙和维生素C水平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