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8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国,袁继龙,王天馥[1](2021)在《肿胀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采用肿胀负压吸刮法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采用肿胀负压吸刮术治疗45例(90侧)中重度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刮吸器吸刮大汗腺,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腔隙,并有效正确地加压包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共45例(90侧)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63侧,有效20侧,无效7侧,总有效率为92.2%。其中3侧发生表皮磨破或脱落,2侧局部皮肤发生坏死,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及瘢痕,并发症发生率为5.6%。术后患者很满意33例(73.3%),满意8例(17.8%),不满意4例(8.9%),总满意率为91.1%。结论采用肿胀负压吸刮术治疗中重度腋臭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窦豆[2](2021)在《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上篇:以《金匮要略》仲景薏苡四方(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千金》苇茎汤)为出发点,考证澄清四方条文的原文原貌和仲景原意,梳理后世注家流变和传承脉络,从古今相关医案报道中总结薏苡四方的临床应用情况。下篇:以上篇为基础,分析薏苡四方所体现的治则治法、配伍选药及剂量制法等规律,结合仲景对湿邪及痈、痹的“病脉证治”认识,总结提炼仲景之薏苡仁运用经验,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附篇: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效进行初步的现代诠释。研究方法:上篇:对薏苡四方进行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研究,具体方法包括:1.版本校勘:将邓珍本、吴迁本等进行对照,对于差异较大者,考证其正误,以期最大限度接近原貌。2.字义考证:借助上古汉语文献对仲景薏苡四方条文进行逐字训义,从训诂学角度考证回归仲景原意。3.疑难问题辨析:分析后世注家对仲景原文诠释的流变,以求溯流澄源,结合字义考证结果,对条文和方药相关问题进行析疑。4.医案整理分析:借助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等数字工具,系统收集薏苡四方相关古今医案,进行定量数据分析整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下篇:从继承、发展和后世应用论述仲景运用薏苡仁的方法和规律,具体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整理仲景之前先民对薏苡的认识;整理后世本草及医案医话等着作中对仲景运用薏苡经验的传承发展。2.理论探讨:结合《黄帝内经》中对于湿邪、痹、痈的有关论述,分析仲景对水、湿、痰、饮、雾等邪气致病的认识以及痹、痈之“病脉证治”,总结提炼仲景对薏苡仁功效的发展及其运用薏苡仁之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方法为蛋白组学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成果:上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麻杏苡甘汤剂量应以吴迁本为是,并非“轻剂”;本方证以湿邪致病为主,存在久聚寒凉的因素,而非“痹久化热”;全方散寒除湿,薏苡在方中起到祛湿除痹的关键作用,这蕴含着为仲景所独有、而后世却未能充分挖掘继承的治湿法,即“动以治静,下气祛湿”。2.薏苡附子散之“胸痹缓急”应理解为“(胸痹疼痛症状的)舒缓安适和紧切拘急”,即基于“缓”、“急(褊)”的本义“宽绰、窄紧”而直译。本病以湿邪痹阻心胸为核心,薏苡在其中具有下气祛湿除痹之功。本方为平素服用所设,而非急救之剂。3.薏苡附子败酱散所论之痈脓,属病久本湿标热之证,全方功效为清热除湿消痈,方中薏苡起到化湿消痈之用,附子为扶真阳以祛湿而非祛寒。方后“小便当下”并非误写,而是本方确能通利小便而消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后世的解读中,逐渐被认为与大黄牡丹汤一祛寒湿、一治湿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方的应用。4.《千金》苇茎汤确属仲景原方,而非首创于《千金》;条文中之“烦满”指热郁而成的胸胁胀满,非情志症状;“胸中甲错”所述可能为心胸脏腑纹理之变化;“瓜”字在仲景时期专指果瓜中的甜瓜,故仲景之“瓜瓣”应为甜瓜子而非冬瓜子。注家对本方治疗湿热还是津亏存在争议,实际上湿热内壅即可形成津液疏布障碍,因而正适合使用既能利湿、又不温燥伤津的薏苡仁进行治疗。本方之变方、类方亦说明薏苡仁在方中发挥着祛湿、消痈、排脓的重要作用。5.由医案整理可知,仲景薏苡四方在后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运用,适应症不断扩大,同时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诸多发展变化,如以麻杏苡甘汤配伍大量清热利湿之品治疗湿热证、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大附子用量治疗寒湿阳虚证等。下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截至仲景之前,人们对薏苡功效的认识已经包括:治疗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轻身省欲;胜瘴气;令人宜子。2.仲景对于湿邪为患的认识具有内在统一性:湿邪重浊、滞着不行,静而不动,寒湿闭阻而成痹、湿热壅滞则为痈。薏苡四方所治疗的风湿痹、胸痹、肠痈、肺痈之根本病机均不离湿邪为害。3.仲景将《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薏苡仁“下气”功效用于祛湿,将薏苡仁功效发挥为“下气祛湿,解痹消痈”,是其独有的发展和贡献,与后世之燥湿法有较大区别。仲景薏苡运用经验主要可概括为: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治疗湿邪闭阻壅滞之痹与痈脓,在配伍上突显了薏苡“凉体而温用”的特点,在治法上达到了“治实以补虚”的目的。4.仲景的薏苡仁运用经验在后世得到传承。一方面是本草着作中的体现:薏苡四方主治之肺痈、风湿、胸痹等疾病在后世本草着作中作为薏苡主治范围得到了传承保留。另一方面是在临床运用中的体现:既有经方派的继承发扬,如运用薏苡诸方治疗痈、痹等证;亦有温病学派的拓展运用,如创立三仁汤等,从理论和临床上丰富了对薏苡的功效认识及运用经验。附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薏苡仁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蛋白组学检测显示共有66种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或降低。2.部分差异蛋白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脓毒症、肝脓疡、急性阑尾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即体现薏苡仁“解痹消痈”的功能。3.部分差异蛋白可发挥调节血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等作用,同时,本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够下调10种促癌基因和上调1种抑癌基因的表达。这三类疾病均与中医之水湿痰浊关系密切,对这些蛋白的调节可能为薏苡仁“下气祛湿”化浊功效之体现。结论:1.本研究基于薏苡四方的原文原意澄清及流变梳理,得出了部分与现有认识不完全相同的理解。这些理解来源于较为可靠的考据方法和翔实的文献证据,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仲景之原意。2.仲景基于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通过下气祛湿、动以治静、凉体温用、治实补虚等方法,运用薏苡仁治疗痹、痈等,属湿邪为患、闭阻壅滞之病证。这些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提炼总结,使得《金匮要略》中部分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有利于其更好地为临床所用。3.蛋白组学研究初步对薏苡仁“下气祛湿,解痹消痈”之功进行了现代诠释,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仅为初步探索,后续还需更多研究进行验证。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纵横结合:上篇为纵向研究,即按照从上古汉语文献、历代注家到现代医案的脉络,从源至流,澄清仲景原意。下篇为横向研究,即探讨薏苡四方及其主治疾病之共性,挖掘其内在联系。纵向研究为横向研究之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深入和延申。2.理论贯通:在《黄帝内经》关于湿邪、痹和痈的病理生理之经典理论指导下,探讨仲景对于痹和痈的“病脉证治”诊疗思路,使二者之理论相互贯通,深度阐发薏苡四方主治疾病规律和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3.古今融合:对于薏苡仁影响蛋白组学变化的分析,以结合中医理论为主,阐发其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关系,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诠释有机融合,以期指导进一步的探索。
祝杏[3](2021)在《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从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慢性创面病人的病例资料。将使用传统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30例),将采用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病人当作改良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的创面治愈率、住院时间、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对其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进行手术之前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入院前病程、致病因素、创面大小的差异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创面治愈率(86.67%)明显超过传统组(60.00%)、住院时间(27.63±8.45天)较对照组(44.80±16.09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较传统组(43.33%)低、满意度(80%)高于对照组(47%),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能够显着增加创面的治愈率及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曹林[4](2021)在《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与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在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比较》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与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两种矫正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方式在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随访结果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两种手术在临床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就诊的成年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66例,年龄19-47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36例,单侧28例,双侧38例,共104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3):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组(A组)以及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组(B组)。A组术中使用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的方法矫正上睑下垂,B组术中使用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的方法矫正上睑下垂,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随访6个月,对比观察患者术前下垂情况、术后半年上睑下垂矫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术后半年随访两组上睑下垂矫正情况:A组优于B组(P<0.05);3.术后半年两组上眼睑弧度满意率差异:A组优于B组(P<0.05);4.术后半年两组双侧重睑对称情况比较:A组优于B组(P<0.05);5.术后半年两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膜脱垂情况:B组明显少于A组(P<0.05);其余并发症: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与CFS悬吊联合睑板切除术均可有效矫正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就远期的手术效果而言,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更具优势,两种手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相对来说更值得推荐。
张浩杰[5](2021)在《非吸收倒刺缝合线用于腋臭手术的应用》文中提出评价非吸收倒刺缝合线在腋臭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一共收集了11位腋臭患者,年龄16-36岁,男性3例女性8例,都有家族史。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网状层和皮下脂肪层。手术清除大汗腺组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腋臭的方法。用非可吸收尼龙倒刺缝合线缝合,患者康复良好,狐臭症状消失,腋下部位的瘢痕组织小。
洪明志,何冶,陈艳萍[6](2020)在《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到本院就诊且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腋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接受切口皮下修剪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孔引流。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切口愈合效果评估,统计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观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并对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应用于腋臭临床治疗,近期疗效提高明显,切口愈合效果甚是理想,切口愈合时间较短,疼痛程度较为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蔡路炜[7](2020)在《光纤技术配合中药消痔灵注射液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光纤技术配合中药消痔灵注射液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方法,纳入70例腋臭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名,治疗组在光纤技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灌注消痔灵注射液,对照组仅行光纤治疗。术后观察及随访,了解手术效果、术后复发、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脱落3例,实际共有67例腋臭患者参加,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腋臭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均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4例,痊愈30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33例,痊愈20例,显效6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8.79%,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共67例,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34例,复发1例,复发率2.94%;对照组33例,复发8例,复发率24.24%。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例67例,共134侧腋窝,术后观察发现,两组病例共发生并发症3侧,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发生皮下硬结1侧,并发症发生率1.47%;对照组发生皮下硬结2侧,并发症发生率3.03%。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结果均为P﹤0.05,提示治疗后两组病例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两组病例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显示P﹤0.05,说明两组病例经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是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非常满意25例,满意7例,一般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4.12%,对照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6例,一般3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84.85%,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纤技术配合中药消痔灵注射液灌注治疗腋臭疗效显着,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许旭[8](2020)在《A型肉毒素和复合消痔灵液局部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A型肉毒毒素(BtX-A)、消痔灵局部注射治疗腋臭,从疗效、并发症、复发率等多方面系统评价两种药物治疗腋臭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病例随机编号,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A型肉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复合消痔灵液皮下注射治疗,术后1周内、3月、6月、9月进行随访,观察疗效、并发症、复发率、满意度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100%,治疗组痊愈30例(85.71%),显效4例(11.43%),有效1例(2.86%),无效0例,对照组35例中,痊愈32例(91.43%),显效3例(8.57%),有效0例,无效0例,两组临床疗效均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共5例(14.29%)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22例(62.86%)出现并发症,其中部分患者伴发多个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术后9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共有30例(85.71%)复发,平均疗效维持时间(6.37±1.40)月,其中20例(66.67%)接受了二次治疗,对照组共有2例(5.71%)复发,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个月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主观评价,治疗组共有23例(65.71%)满意,12例(34.29%)不满意,对照组共有32例(91.43%)满意,3例(8.57%)不满意,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素组虽然复发率较高,但疗效显着、安全、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消痔灵注射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疗效显着、持续时间长,价格优惠,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可根据疗效、并发症、复发率、价格、患者意愿予患者综合考虑选择用药。
侯俊杰,陈凤超,张思娅,颜彤彤,贾玉磊[9](2019)在《小切口全厚皮片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切口全厚皮片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学美容中心采用小切口全厚皮片法进行腋臭治疗的患者共116例。记录入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腋臭评分情况,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切口瘢痕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采用小切口全厚皮片法治疗腋臭患者中,术前分级:Ⅰ级18例,Ⅱ级42例,Ⅲ级56例,术后分级:Ⅰ级者3人,Ⅱ级者2人,Ⅲ级者0人。并发症发生率6. 90%(其中血肿1. 72%,表皮剥脱5. 18%),治疗效果良好,腋臭分级均得到明显改善,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小切口全厚皮片法治疗腋臭,治疗效果确切,瘢痕较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王晓华,刘彦章,陈勇[10](2019)在《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在腋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治疗腋嗅的疗效。方法将70例腋嗅患者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接受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切口皮下剪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和术口美观度。结果研究组腋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80.0%vs. 45.7%, 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5.79±1.73)min vs.(34.65±5.83)min,P <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vs. 25.7%,P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vs. 22.9%,P <0.05),术口美观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治疗腋嗅安全、有效,具有术口美观性好、并发症低等优势。
二、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8例(论文提纲范文)
(1)肿胀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操作步骤 |
1.2.2 术后处理 |
1.2.3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手术有效率 |
2.2 并发症与满意率 |
3 讨论 |
(2)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金匮要略》薏苡四方研究述评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上篇:《金匮要略》薏苡四方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第一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方法 |
1 版本校勘,明确仲景原文 |
2 字义考证,回归仲景原意 |
3 针对疑难问题,梳理注家观点 |
4 整理医案,分析后世应用传承与流变 |
第二节 考证仲景原文原意及梳理后世流变的意义 |
第三节 麻杏苡甘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四节 薏苡附子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五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六节 《千金》苇茎汤之仲景原文原意考证及后世流变梳理 |
1 版本校勘 |
2 字义考证 |
3 主要疑难问题及相关注解整理与辨析 |
4 医案分析 |
5 小结 |
第七节 上篇总结 |
1 薏苡四方文献考证结果汇总 |
2 薏苡四方传承流变的综合分析 |
第二章 下篇: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 |
第一节 东汉时期之前的先民对薏苡的认识 |
1 薏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种植情况 |
2 夏商时期薏苡崇拜及其遗留影响 |
3 截至东汉时期对薏苡药用价值的认识 |
4 小结 |
第二节 仲景运用薏苡仁临床经验及其对薏苡仁药用功能的发展 |
1 仲景对《金匮要略》薏苡四方所治疾病的认识 |
2 仲景对薏苡仁药用功能认识的发展 |
3 仲景运用薏苡仁的具体经验 |
第三节 后世对于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1 后世本草着作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2 后世医案中体现的对仲景运用薏苡仁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第四节 下篇总结 |
第三章 附篇:基于蛋白组学的薏苡仁功效现代诠释初探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蛋白组学研究介绍 |
2 蛋白组学与中医药 |
3 技术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
2 生物信息分析 |
第四节 讨论和结论 |
1 对差异蛋白功能的解读及其与薏苡仁功效的关系分析 |
2 薏苡仁调节上述蛋白的成分基础分析 |
3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工作展望 |
4 本研究的结论 |
第五节 附篇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M现代医案来源目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术前评估 |
1.5 手术方法 |
1.5.1 术前准备 |
1.5.2 改良VSD手术组 |
1.5.3 传统VSD手术组 |
1.5.4 术后护理 |
1.6 术后评估 |
1.7 数据处理 |
第2章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前基础资料的比较 |
2.2 术后愈合情况 |
2.3 住院时间 |
2.4 术后并发症 |
2.5 满意度评估 |
2.6 典型病例 |
第3章 讨论 |
3.1 概述 |
3.2 两组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
3.3 展望和不足之处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VSD 在褥疮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与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在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病例 |
2.2 手术操作与术后护理 |
2.3 评估 |
2.4 数据分析和统计 |
3 结果 |
3.1 术前评估结果 |
3.2 手术疗效评估 |
3.3 典型病例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非吸收倒刺缝合线用于腋臭手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背景 |
2腋臭形成原理 |
3腋臭的程度 |
4方法 |
5病例介绍 |
5.1基本资料 |
5.2治疗 |
6结果 |
7讨论 |
(6)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近期疗效对比 |
1.3.2切口愈合效果对比 |
1.3.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
1.3.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
1.3.5 复发情况对比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近期疗效对比 |
2.2 切口愈合效果对比 |
2.3 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对比 |
2.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
2.5 复发情况对比 |
3 讨论 |
(7)光纤技术配合中药消痔灵注射液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传统医学对腋臭的认识 |
1.1 传统医学对腋臭的记载 |
1.2 腋臭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腋臭的认识 |
2.1 腋臭的概述 |
2.2 腋臭的发病机制 |
2.3 腋臭的诊断及分级 |
2.4 腋臭的西医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及分级标准 |
1.3 病例入选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注意事项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病例手术疗效比较 |
3.3 两组病例复发率比较 |
3.4 两组病例并发症观察比较 |
3.5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价(DLQI) |
3.6 患者满意度评估 |
3.7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2 消痔灵注射液 |
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DLQI) |
缩略词表 |
综述 腋臭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A型肉毒素和复合消痔灵液局部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对照 |
引言 |
1 病例选择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病例的脱落及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指标及随访 |
2.5 统计方法 |
2.6 资料收集 |
2.7 伦理原则 |
3 研究结果 |
3.1 受试者来源 |
3.2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 |
3.3 两组年龄构成比较 |
3.4 治疗前组间病程比较 |
3.5 两组组间腋臭治疗史比较 |
3.6 治疗前腋臭分级组间比较 |
3.7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8 治疗后并发症组间比较 |
3.9 治疗后复发率组间比较 |
3.10 两组术后满意度调查组间比较 |
4.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腋臭的认识 |
4.2 传统中医对腋臭的认识 |
4.3 局部注射治疗腋臭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知情同意书 |
附录 |
致谢 |
(9)小切口全厚皮片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手术体位和切口设计 |
1.2.2手术步骤ble for cl |
1.2.3 术后处理 |
1.3 观察指标 |
2结果 |
3讨论 |
4 结论 |
(10)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在腋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1. 研究组治疗方法 |
2. 对照组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腋嗅程度与疗效评价方法 |
3.2术口美观度评价方法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2组腋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二、2组腋嗅患者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比较 |
三、2组腋嗅患者术后瘢痕愈合程度比较 |
讨论 |
四、改良Breach法治疗腋臭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肿胀负压吸刮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J]. 张建国,袁继龙,王天馥.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06)
- [2]基于“下气祛湿,解痹消痈”的仲景薏苡仁运用理论研究[D]. 窦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改良VSD辅助手术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研究[D]. 祝杏.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4]CFS悬吊联合提上睑肌缩短与CFS悬吊联合部分睑板切除在成年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比较[D]. 曹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非吸收倒刺缝合线用于腋臭手术的应用[J]. 张浩杰. 保健文汇, 2021(02)
- [6]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洪明志,何冶,陈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05)
- [7]光纤技术配合中药消痔灵注射液灌注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路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A型肉毒素和复合消痔灵液局部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D]. 许旭.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小切口全厚皮片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J]. 侯俊杰,陈凤超,张思娅,颜彤彤,贾玉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23)
- [10]自制皮下组织分离器搔刮术在腋嗅治疗中的应用[J]. 王晓华,刘彦章,陈勇. 新医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