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

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

一、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李裴[1](2021)在《季节性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冻胀监测及振动响应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季节性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冻害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季冻区重载铁路安全运营,路基冻胀问题亟需解决。冻融循环和重载列车行驶振动作用是季冻区重载铁路路基病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对路基冻融状态下变形监测及动力响应的研究,有助于研究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机理,为病害防治、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根据选定季节性冻土区典型重载铁路病害断面,根据冻土的相关理论,对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的病害及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制定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其次对路基地温,含水量及冻胀变形量进行监测分析,分析其冻胀产生机理;最后通过对列车荷载作用下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季节性铁路路基冻害的防建议。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以朔黄铁路宁武段为工程背景,选取典型冻胀病害频发地段作为监测断面,制定监测方案布设传感器,构建远程监测系统,可实现长期静态采集和动态采集获取详实的监测数据。进行现场触探试验、室内物性试验掌握试验地段路基填土的物理特性。(2)对冻融周期内静态监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了冻结期冻胀的发展程度和产生规律,包括冻结前后地温、含水量变化情况、冻胀变形量与冻结深度、地温与含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等,对路基的冻胀病害发展过程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3)研究了重载列车引起的路基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了路基振动加速度衰减规律,总结了冻结前后路基振动加速度特征值、振动反应速度和动态位移的变化特征。

刘超群,魏斌,吴晓康,王松岑,徐锦星[2](2019)在《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工程化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考虑道路条件和车辆工况适应性、能量转化高效性、运行可靠性等实用性指标,该文设计了一种"工"型导轨式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系统,以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通过仿真对耦合机构及其电磁屏蔽机构进行了设计、优化,分析了系统电能无线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偏移能力;为提高其传输效率对耦合机构磁芯结构进行了优化。同时对其高频电能变换结构和道路施工进行了分析、设计。通过在河北省张北县建设百米级移动式无线充电试验路段,对系统功能、工作性能及电磁安全进行了测试评估。在额定功率20 kW、行驶速度40 km/h条件下,系统平均效率达到76%,验证了该文所设计结构在工程上的可行性。

石鹏[3](2016)在《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办公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能源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被国际社会认可,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在产生以来推动了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实践,并衍生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认定。虽然对于宏观绿色建筑概念没有广泛的一致性理解,但是各国通过分析本国国情也在不断学习和推广。我国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大国也在近年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办公建筑作为主要类型,具有占有量大,能耗表现不佳等特点,也必然成为绿色概念的最好实践平台,但是对于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我国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本文首先分析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定义,从而对绿色建筑及绿色办公建筑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基础逻辑的形成;其次分析介绍不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并简要介绍我国相关的发展情况,学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运用;结合文献知识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实地调研,学习和总结其优秀的设计策略;最终形成一套基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逻辑分类的下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策略,主要分为外环境系统、能源系统、水系统、材料系统、室内环境系统和相关模拟软件等几大方面。总结每个系统中所包含的设计环节和相应的绿色办公建筑设计适宜性技术,和相关理念等,希冀对绿色办公建筑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能够明确设计流程、合理分析项目特点、科学选用适宜性技术和系统、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辅助设计和思考等。通过一个米兰和国内包头市某项目的创新设计实践来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和不足,并应用绿色建筑评价加以自评定。并对未来绿色办公建筑设计策略的具体实践提供两种方法。经过文献学习、实例分析和实践总结,不仅提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下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并对中外评价体系的差异进行创新性总结,同时,尝试性分析基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的可定量指标对于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的影响。

张建宁[4](2015)在《佳木斯市市南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全球能源形势十分严峻,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应用和发展,给国内传统的能源发电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国不仅要将能源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能源多元化,而且还应该对能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协调发展。为满足佳木斯地区负荷增长的需求,加强西部地区变电站的联络,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因而本文开展了佳木斯市市南110kV输变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该项工作对于完善佳木斯市城区配电网络布局、提高供电能力、增加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类似的输变电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利用大量基础数据分析了佳木斯市区西南部现有电网和新增负荷情况,从网架结构、供电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法、自然增长率法、需用系数法、电力电量平衡、潮流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佳木斯市区西南部中、远期负荷进行预测,给出了佳木斯各类供电区域的目标网架及其建设时序,对佳木斯市市南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并且通过开展实施效果评价,验证了本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陈秉楠[5](2015)在《新开发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城市化带来场地下垫面条件的改变,进而破坏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传统的雨水快排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需求,水环境恶化、内涝风险加剧、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开始逐渐凸现。近年来,以“源头治理、分散开发”为核心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在国内逐渐展开研究及实践。目前在海绵城市的提倡建设下,我国在LID理论推广上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但设施规划、方案评估、工程实践等方面尚欠缺深入研究。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情况,以新开发区特征为出发点,对LID设施的布置优化流程进行总结,详细分析布置优化过程中的常遇问题及解决方法。首先,针对生态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屋顶、砾石滞留系统、下洼式绿地、人工湿地等国内常用LID设施,利用典型构造图进行详细的技术要求说明。同时,从雨洪控制机理、适建条件、建设效果、成本投资四部分对各LID设施进行对比分析,为国内设施的设计和比选提供理论资料参考。然后,提出LID设施的布置优化流程。逐一对暴雨管理目标确定、基础资料分析、LID设施初步比选、SWMM模型建立、方案布局调整、方案对比选择等进行的介绍。并针对SWMM模型的参数选择、敏感性分析及布局调整原则等优化关键点进行重点剖析。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国内目前LID开发环境出发,简明扼要提出比选方案的参考性核心指标。从国家减排政策要求、投资方经济利益、公众效益三方面构建方案比选模型,并编制自动计算程序,为量化比选LID方案打下基础。最后,应用上述归纳的优化流程进行实际案例分析。以北京中信城为对象,研究适合北京市的LID设施布置标准。再选取广州教育城的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模型的可行性验证。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区域(新开发区)具体特征出发,构建一定雏形的LID设施布置优化流程及方案比选模型。其结果对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雨水管理问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王丹[6](2014)在《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文中指出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不但基于最新的技术,而且具有操作智能化、安全可靠性高、经济环保性好、低碳高效等特点。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新一代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和建设热点。本文针对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进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原则进行概述,根据不同变电站类型介绍了装配的范围和型式。对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定义、结构型式、设置原则、内部布置等。其次,结合工程实际背景,分析了所设计的变电站的站址区域内电力系统概况,根据负荷预测结果,阐述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明确了变电站建设范围和规模,并对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再次,根据本地区电力系统现状、负荷发展情况和电气计算结果,对变电站进行详细设计。对主接线形式、电气平面布置等进行详细设计;对主要电气设备进行选型;对系统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等进行设计;对通信方案进行描述;对本工程的站址情况、建筑及结构、供排水、暖通、消防等也进行了设计。最后,给出电气主接线图和电气总平面设计布置图,并对本变电站的标准配送式、智能化配置进行详细论述。本设计方案已应用于工程建设。

常雪松[7](2012)在《中国石化XX加油站改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成品油市场作为一个传统的国有垄断行业开始成为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竞争的目标焦点,而成品油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实施更白热化了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在成品油行业上游资源格局已经稳定的前提下,加油站作为成品油行业的销售终端,其在成品油销售价值链中的地位凸显,从而成为了成品油市场巨头争相追逐的行动策略目标。加油站既是成品油行业的销售终端,同时也是成品油行业竞争的最前沿。而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成品油市场中保持自身的市场份额,进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以最终扩大自身的市场利益,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各方面实力。这就意味着要想在成品油行业里面取胜不仅仅需要很好的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科学预测与决策等软实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设备、环境等硬件设施。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石油分公司XX加油站(简称中石化XX加油站)的整体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拟为该改造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综合运用了行业生命周期法、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敏感性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方法等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中石化XX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从宏观环境、经济动态评估到加油站项目设计规划、技术方案和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本研究成果为中石化XX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类似的加油站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辉[8](2010)在《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油田生产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运行状态,都被传感器接收并提供给中央控制室进行监测和分析。这些通过自动化传感装置采集的数据就是油田自动化数据,它被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入库,是实现快速获取生产情况和开展科学实时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自动化数据采集后的远程传输应用,满足对生产装置的异地监控和管理,需要研发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本论文介绍的新疆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自动采集、管理数据录入、数据远程传输和信息发布。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C/S)和浏览器/服务器体系(B/S)两种模式。在本论文的工作中,调研了油田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说明了自动化数据采集和管理的主要技术,理清了管理业务流程和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自动化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确定了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建立了数据采集传输、查询发布、网上共享的自动数据管理系统。通过该论文所涉及的工作,开发完成了一套实用化的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自动化装置的实时数据采集、装备相关数据录入、自动化数据发布、站库图形化展示和远程视频监视。系统也提供实时数据历史回放、实时示功图的采集显示和报警等功能。系统在研发实施后,在新疆油田下属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单位进行了安装调试和应用。

樊玉朋[9](2009)在《真空管井降水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建筑深基坑和地铁隧道项目的逐步增加,由于地下水引发的安全与经济问题也迅速增多,提高基坑降水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人工手动控制方式成为了提高降水技术与效率的瓶颈。自动控制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使工业生产降低了消耗,提高了效率和控制精度,保证了运行安全性。然而,在建筑基坑降水工程中,自动控制技术远没有加以利用和普及,更没有一种定型的产品用于推广,降水技术提高缓慢。本课题就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真空管井降水的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系统还可以方便地添加其他功能,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本课题分别以ADAM-5000和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两套方案。首先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而具体分析了如何对降水参数进行测量与控制,确定了降水监控系统的运行步骤。针对监测与控制流程,设计了相应的硬件装置系统,分别从测量与控制两个方面选取了具体的设备型号,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技术参数。然后,利用不同的开发平台设计了控制装置的软件系统,对不同的功能实行模块化管理,分析了不同功能模块的具体工作流程,并指出算法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设计了模拟调试和现场试验方案,对控制装置进行了试验运行并做出总结。全文既包括系统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又分述了各个模块的独立功能和相互链接。最后对两个方案进行了对比和优选。

王素辉[10](2009)在《第II建筑气候区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布置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冬季寒冷或严寒地区,消火栓管道的“防冻保温”是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消火栓管道发生冻结,会造成管道阻塞或冻胀,破坏管道、阀门或消火栓,火灾发生时消火栓无法顺利出水扑救,将会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第Ⅱ建筑气候区属于采暖区,冬季较长且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0℃,极端最低气温在-20-30℃之间,因此在建筑室内消防设计中更应注重管道的保温防冻问题。国内外基于此也产生发展了多种防冻方案:利用建筑供暖系统的热力管道伴暖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管道的设计布置和施工方面比较复杂,且要涉及到不同的管理单位,因此其应用也受到限制,操作性不强;利用防冻液填充消防管道系统的方案在技术上存在难点,与生活给水管连接不当易导致水质污染,且防冻液的填充数量很大,日常的管理维护也很麻烦,因此只在局部和小型管网系统中采用;利用绝热保温加电热伴暖方案运用灵活、安全可靠,能满足不同管道的防冻要求,但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较高;干式消火栓系统因平时管内不充水,不会发生管道冻结的问题,但又存在着火灾发生时供水及时性的问题,且排气阀容易阻塞,不能有效排出管内空气,其安全性较差。放水保温方案可节省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且由于水在管道内经常流动,还能避免消防水腐臭变质,但该方案要求地下水资源含量丰富,地下水温大于100C,这些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其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以上这些方案大多为被动防冻措施,一旦系统损坏、失灵,管道仍不可避免要产生冻结。在低温条件下,静止不动的水很容易发生冻结,而流动的水是不易发生冻结的。根据这一理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防冻方案——室内消火栓管网与生活给水管网串连的系统,使生活给水管网的水经过室内消火栓管网,让室内消火栓管网中的水“循环,流动”起来,从而避免其发生冻结,又可防止消火栓管道内的水腐臭变质。文中分别对低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管道主动防冻布置方式的各种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并附以系统示意图。对该方案可能引发的问题如水质污染、管径的确定、水箱合用、系统的自动控制等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对该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分析,提出了主动防冻方案与干式系统、电热伴暖防冻系统的灵活结合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性和安全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认为该方案可行。

二、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季节性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冻胀监测及振动响应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载铁路路基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冻土区铁路路基病害研究现状
        1.2.3 路基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路基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2.1 监测断面选取
    2.2 监测系统测点布设
        2.2.1 确定监测指标
        2.2.2 传感器的选型及标定
        2.2.3 测点布设方案
        2.2.4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现场安装
    2.3 监测系统构架
        2.3.1 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组成
        2.3.2 现场监测站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3.3 监测中心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2.4 现场触探及室内土工试验
        2.4.1 现场触探试验
        2.4.2 室内土工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基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3.1 地温监测数据分析
        3.1.1 地温随时间变化
        3.1.2 地温随深度变化
    3.2 含水量监测数据分析
        3.2.1 含水量随时间变化
        3.2.2 含水量随深度变化
    3.3 冻结期前后水热变化分析
    3.4 冻胀变形发展及与冻深变化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路基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4.1 铁路路基动力响应概述
        4.1.1 加速度定义
        4.1.2 路基振动加速度测试方案
    4.2 监测信号处理方法
        4.2.1 振动信号的处理流程和方法
        4.2.2 异常数据的判断和处理
    4.3 振动响应数据分析
        4.3.1 不同重载列车引起路基的振动响应特征
        4.3.2 冻结前后路基振动响应对比
        4.3.3 路基振动反应加速度衰减规律
        4.3.4 冻结前后动速度、动位移反应特征
        4.3.5 冻胀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4.4 防冻胀措施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专利

(3)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办公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危机
        1.1.2. 建筑能耗现状与绿色建筑
        1.1.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绿色办公建筑及其评价标准
    2.1. 绿色办公建筑
        2.1.1. 绿色建筑
        2.1.2. 绿色办公建筑
    2.2. 国外绿色办公建筑评价体系
        2.2.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2.2.2. BREEAM FOR OFFICE
        2.2.3. LEEDV4-NC
        2.2.4. CASBEE
        2.2.5. 其他地区
        2.2.6. 国外评价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2.3. 国内绿色办公建筑评价体系
        2.3.1. 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2.3.2. 国内与国外评价体系之间的比较
        2.3.3. 《绿色办公建筑设计标准》
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实例分析
    3.1. 国外典型实例分析
        3.1.1. 德国柏林新国会大厦
        3.1.2. 英国伦敦市政厅
        3.1.3. 澳大利亚CH2绿色办公建筑
    3.2. 国内典型项目调研
        3.2.1.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办公楼
        3.2.2. 深圳万科中心
        3.2.3.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大楼
        3.2.4. 深圳南海意库
        3.2.5. 深圳国际能源大厦
        3.2.6. 上海莘庄建筑科学研究院
        3.2.7. 台湾成功大学绿色魔法学院
第四章 绿色建筑的内容和特点及设计策略
    4.1. 绿色办公建筑系统性设计策略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目标
        4.1.3. 项目策划
        4.1.4. 团队建设
        4.1.5. 综合性环境分析
        4.1.6. 建筑场地研究
        4.1.7. 综合性能源分析
        4.1.8. 内环境调控分析
        4.1.9. 材料与水利用分析
    4.2. 绿色办公建筑系统设计及其适宜性技术
        4.2.1. 绿色建筑外环境系统及技术
        4.2.2. 绿色建筑能源系统及技术
        4.2.3. 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及其调控系统及技术
        4.2.4.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及技术
        4.2.5. 绿色建筑水系统及技术
        4.2.6. 绿色办公建筑设计的相关能耗模拟计算软件
    4.3. 总结
第五章 米兰SAN CRISTOFORO办公楼设计实践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背景
        5.1.2. 绿色建筑目标
        5.1.3. 区位及气候特点
    5.2. 绿色设计策略及技术分析
        5.2.1. 建筑场地与室外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5.2.2.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5.2.3. 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5.2.4. 材料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5.2.5. 建筑内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5.2.6. 提高与创新
        5.2.7. 能耗综合模拟分析
    5.3. 评价结论
    5.4. 设计结论
第六章 包头市某商业办公综合体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定位
        6.1.2. 绿色建筑目标
        6.1.3. 设计基本原则
        6.1.4. 主要绿色设计路线
    6.2. 基于绿色设计评价标准的设计细则及关键技术措施
        6.2.1. 建筑场地与室外环境设计分析
        6.2.2.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6.2.3. 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6.2.4. 材料综合利用系统设计分析
        6.2.5. 建筑内环境系统设计分析
        6.2.6. 提高与创新
        6.2.7. 综合能耗模拟分析
    6.3. 评价结论
    6.4. 设计结论
第七章 结论
    (一) 基于绿色办公建筑设计策略指导下实践总结分析
    (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LEED现行评价体系间的差异性分析
    (三) 国内外评价标准异同点的原因尝试性分析及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可定量指标分析下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尝试性分析
    (四) 论文总结及创新性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佳木斯市市南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工程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方案
    2.1 电力系统一次方案
    2.2 电力系统二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站址选择设计
    3.1 站址环境及条件的选择
    3.2 通信干扰及施工条件的选择
    3.3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及站址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设计
    4.1 概况
    4.2 线路路径方案
    4.3 气象条件对路径选择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施效果评价
    5.1 电能质量
    5.2 供电可靠性
    5.3 电网损耗
    5.4 供电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5)新开发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城市暴雨灾害与水污染问题
        1.1.2 雨水径流管理的定义
        1.1.3 常规暴雨管理及其局限性
        1.1.4 生态暴雨管理及其优越性
        1.1.5 国内暴雨管理技术推广政策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LID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现状
        1.3.1 LID技术介绍
        1.3.2 国外优化研究现状
        1.3.3 国内优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LID设施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
    2.1 LID设施设计要求概述
        2.1.1 生态草沟 (Bioswale)
        2.1.2 雨水花园(Rain Garden)
        2.1.3 透水铺装(Permeable Pavement)
        2.1.4 绿色屋顶(Green Roof)
        2.1.5 砾石滞留系统(Gravel Retention System)
        2.1.6 人工湿地(Wetland)
        2.1.7 下洼式绿地(Low Elevation Greenbelt)
    2.2 LID设施成本
    2.3 LID设施比选
    2.4 本章小结
第3章LID设施布置优化流程
    3.1 水文模型应用
        3.1.1 模型的选择
        3.1.2 SWMM介绍
        3.1.3 模型中LID场地布置方式
    3.2 LID设施布置优化流程
        3.2.1 雨洪控制目标确定
        3.2.2 基础资料分析
        3.2.3 LID设施组合
        3.2.4 SWMM模型构建
        3.2.5 LID方案布局
        3.2.6 多方案比选
    3.3 优化点分析
        3.3.1 参数敏感性分析
        3.3.2 LID布局调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LID方案比选模型
    4.1 LID方案比选现状
    4.2 层次分析法应用
    4.3 比选模型构建
        4.3.1 比选指标
        4.3.2 比选指标权重分析及确定
        4.3.3 比选结果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北京中信城项目
        5.1.1 项目概述
        5.1.2 排水现状及设计目标
        5.1.3 基础资料分析
        5.1.4 参数选择及LID设施比选
        5.1.5 典型新建区 3#地块布局优化
        5.1.6 中信城整体LID优化布置
        5.1.7 LID规划总结
    5.2 教育城项目概况
        5.2.1 区域概况
        5.2.2 雨洪控制目标
        5.2.3 基础资料分析
        5.2.4 规划区模型构建
        5.2.5 雨水规划方案
        5.2.6 LID设施造价估算
        5.2.7 方案比选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
    2.1 技术原则
        2.1.1 标准化设计
        2.1.2 工厂化加工
        2.1.3 装配式建设
    2.2 装配范围和型式
        2.2.1 装配范围
        2.2.2 装配型式
    2.3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
        2.3.1 结构型式
        2.3.2 设置原则及内部布置
        2.3.3 接口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分析和电气计算
    3.1 工程概况
    3.2 主要设计原则、范围和规模
    3.3 工程必要性分析
        3.3.1 负荷预测
        3.3.2 工程建设必要性
        3.3.3 接入系统方案
    3.4 电气计算
        3.4.1 短路电流计算
        3.4.2 导线截面选择
        3.4.3 消弧线圈容量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电站设计
    4.1 电气一次系统
        4.1.1 电气主接线
        4.1.2 电气设备选择
        4.1.3 主要材料选择
        4.1.4 一次侧保护措施
        4.1.5 电气布置
    4.2 电气二次
        4.2.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2.2 调度自动化
    4.3 系统通信
        4.3.1 电力系统概况及调度组织关系
        4.3.2 通道要求
        4.3.3 通信方案
        4.3.4 其它通信设备
    4.4 变电站站址选择
        4.4.1 站址比较
        4.4.2 站址区域概况
        4.4.3 出线条件
        4.4.4 水文气象条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4.4.5 其他相关情况说明
    4.5 站区总体规划和总布置
        4.5.1 总体规划与布置
        4.5.2 建筑及结构规模设想
        4.5.3 供排水、暖通及消防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设计成果
    5.1 智能变电站
        5.1.1 配置常规互感器+合并单元
        5.1.2 开关设备智能化
        5.1.3 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5.2 标准配送式变电站
        5.2.1 变电一次
        5.2.2 变电二次
        5.2.3 土建部分
    5.3 电气设计图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国石化XX加油站改建项目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项目可行性分析理论
        一、 项目技术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 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三、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二节 相关战略分析方法
        一、 PEST 分析法
        二、 SWOT 分析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石化 XX 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石化哈尔滨分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项目投资外部环境分析
        一、 政策、经济环境分析
        二、 行业环境分析
        三、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第三节 项目改造的 SWOT 分析
        一、 优势
        二、 劣势
        三、 机会
        四、 威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 建设规模规划
    二、 设备方案规划
    三、 消防设施方案规划
    四、 土建工程方案规划
    五、 辅助设施方案
    六、 环保方案规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XX 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投资估算
        一、 项目概况
        二、 XX 加油站投资估算内容及构成
        三、 XX 加油站投资结果估算分析
    第二节 XX 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融资可行性分析
        一、 项目融资原则及渠道
        二、 XX 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计划
    第三节 XX 加油站整体改造项目财务评价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 XX 加油站财务评价方法、基础数据和主要参数
        二、 XX 加油站成本和费用估算
        三、 XX 加油站营业收入、利润及税费估算
        四、 XX 加油站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五、 XX 加油站的不确定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第一节 主要风险
        一、 前期准备阶段的风险
        二、 项目建设阶段风险
        三、 项目运营阶段的风险
    第二节 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 投资决策阶段经济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二、 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三、 项目运营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现状
    1.3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实时数据库
        2.1.1 实时数据库及特点
        2.1.2 实时数据库的访问方式
    2.2 SCADA系统
        2.2.1 SCADA系统概述
        2.2.2 SCADA系统发展历程
        2.2.3 SCADA系统发展方向
    2.3 ORACLE数据库
        2.3.1 ORACLE数据库系统简介
        2.3.2 ORACLE与其它数据库系统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建设目标
    3.2 系统业务流程现状
        3.2.1 生产管理业务流程
        3.2.2 数据处理业务流程
    3.3 系统功能需求
        3.3.1 数据采集传输要求
        3.3.2 数据录入功能需求
        3.3.3 报表处理功能需求
        3.3.4 信息查询功能需求
    3.4 系统运行环境
        3.4.1 计算机网络环境
        3.4.2 客户程序运行环境
        3.4.3 服务程序运行环境
    3.5 系统安全需求
    3.6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7 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3.8 小结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流程
    4.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
    4.3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4.4 实时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5 报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6 数据安全性设计
    4.7 小结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五点二次平滑算法平滑绘制数据曲线
        5.1.1 多点曲线绘制的平滑处理算法
        5.1.2 曲线绘制平滑处理算法应用实例
    5.2 基于AES算法实现对数据传输的加密
        5.2.1 AES加密/解密算法原理
        5.2.2 算法实现示例
    5.3 数据采集入库设计实现
        5.3.1 实时数据采集设计
        5.3.2 生产管理数据录入设计
    5.4 数据查询浏览设计实现
        5.4.1 实时数据查询设计
        5.4.2 历史数据查询设计
        5.4.3 历史曲线绘制和发布设计
        5.4.4 图形化查询显示设计
        5.4.5 报表查询与输出
    5.5 系统集成应用设计实现
        5.5.1 其它系统的应用集成
        5.5.2 系统权限与用户认证
    5.6 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目的和内容
    6.2 数据录入功能测试
    6.3 数据发布功能测试
    6.4 图形化展示功能测试
    6.5 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6.6 系统应用情况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系统不足与改进建议
    7.2 系统发展方向展望
    7.3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9)真空管井降水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的应用
        1.1.2 真空管井降水中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液位控制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降水参数监测与控制原理
    2.1 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2.1.1 监测原理与流程
        2.1.2 测量降水参数的作用
    2.2 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3 测量控制系统流程原理
3 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体系结构
        3.1.1 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硬件系统
        3.1.2 以ADAM-5000/TCP 为主控制器的硬件系统
    3.2 监测系统硬件的选取
        3.2.1 液位传感器
        3.2.2 真空度传感器
        3.2.3 流量传感器
    3.3 数据处理控制系统设计
        3.3.1 单片机处理控制系统
        3.3.2 ADAM-5000/TCP 控制系统
    3.4 泵体电动机控制设备
4 系统软件的编制
    4.1 单片机控制系统
        4.1.1 开发平台
        4.1.2 软件设计及程序编写
    4.2 ADAM5000 系统软件设计
        4.2.1 开发平台
        4.2.2 软件设计及程序编写
    4.3 程序算法处理
5 系统调试及运行结果
    5.1 单片机系统调试
        5.1.1 程序调试过程
        5.1.2 硬件软件结合调试
        5.1.3 小结
    5.2 ADAM-5000 系统调试
        5.2.1 模拟调试
        5.2.2 现场调试
        5.2.3 小结
    5.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参数设置功能部分程序源代码

(10)第II建筑气候区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布置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2 第Ⅱ建筑气候区消火栓管道防冻方案综述
    2.1 第Ⅱ建筑气候区室内消火栓管道冻结原因分析
    2.2 第Ⅱ建筑气候区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方案评价
        2.2.1 经济性评价
        2.2.2 安全性评价
        2.2.3 技术性评价
    2.3 本章小结
3 室内消火栓管道主动防冻布置方式研究
    3.1 研究机理
    3.2 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的布置形式
        3.2.1 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的室内消火栓、生活给水系统
        3.2.2 设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生活给水系统
        3.2.3 设置消火栓给水泵和水箱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2.4 设置消火栓给水泵、生活给水泵和水箱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2.5 生活给水低区直供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3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布置形式研究
        3.3.1 消火栓给水不分区、生活给水分区的系统
        3.3.2 消火栓并联分区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3.3 消火栓串联分区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3.4 消火栓减压阀分区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3.3.5 生活给水采用变频调速方式的室内消火栓和生活给水系统
4 主动防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1 管材
        4.1.2 管径的确定
        4.1.3 水箱
        4.1.4 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进入水箱和生活给水管道的措施
        4.1.5 屋顶消火栓防冻措施
        4.1.6 系统的自动控制
        4.1.7 水质保护
        4.1.8 防冻流速
    4.2 主动防冻方案的技术性、安全性、经济性评价
        4.2.1 技术性评价
        4.2.2 安全性评价
        4.2.3 经济性评价
        4.2.4 更安全经济的方案——主动防冻方案和电伴热技术的结合
        4.2.5 干式和湿式的结合
5 应用实例及验证
    5.1 设计任务及设计资料
        5.1.1 设计任务
        5.1.2 设计资料
    5.2 设计过程说明
        5.2.1 室外给水、消火栓系统
        5.2.2 室内给水、消火栓系统
        5.2.3 管材
        5.2.4 贮水构筑物
    5.3 设计计算
        5.3.1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计算
        5.3.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计算
    5.4 其它
    5.5 小结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季节性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冻胀监测及振动响应规律研究[D]. 李裴.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技术工程化应用研究[J]. 刘超群,魏斌,吴晓康,王松岑,徐锦星. 电网技术, 2019(06)
  • [3]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办公建筑设计研究[D]. 石鹏. 北方工业大学, 2016(08)
  • [4]佳木斯市市南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D]. 张建宁. 吉林大学, 2015(08)
  • [5]新开发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布置优化研究[D]. 陈秉楠. 深圳大学, 2015(12)
  • [6]110kV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D]. 王丹. 燕山大学, 2014(05)
  • [7]中国石化XX加油站改建项目可行性分析[D]. 常雪松. 黑龙江大学, 2012(10)
  • [8]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9]真空管井降水智能控制装置的研究[D]. 樊玉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4)
  • [10]第II建筑气候区室内消火栓管道防冻布置方式研究[D]. 王素辉. 重庆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渗水井自动排水控制装置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