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历史

第1讲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历史

一、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论文文献综述)

陈默[1](2019)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鲤鱼体内的富集与代谢》文中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FQs)是一类化学合成抗菌药,广泛应用于各种人类和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随其大量使用,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FQs在自然水环境中频繁检出,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有关FQs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规律和转化机制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论文选取FQs为目标化合物,探究了其在鲤鱼(Cyprinus carpio)体内的生物富集特征和生物转化路径,以期为FQs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研究了FQs在鲤鱼体内的生物富集过程。采用UPLC-MS/MS测定8种FQs在鲤鱼肝胰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各目标化合物在富集期间均有检出,且具有相似的富集趋势,其中,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OX)具有最大的富集浓度,可达295.12 ng/g(湿重)。(2)通过双箱模型对富集曲线进行拟合,得到FQs在鲤鱼体内的富集动力学参数,包括富集速率常数(k1),清除速率常数(k2),半衰期(t1/2)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其分别在0.0073.599 L/(kg·d),0.0510.283 d-1,2.410.7 d和0.0439.55 L/kg范围内。其中,各FQs的BCF值按照下述顺序递减:MOX>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依诺沙星(enoxacin,ENO)≈巴洛沙星(balofloxacin,BAL)≈氟罗沙星(fleroxacin,FLE)≈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洛美沙星(lomefloxacin,LOM)≈斯帕沙星(sparfloxacin,SPA),这可能与目标化合物的特征取代及其代谢能力有关。各组织中的BCF值呈现出下述规律:肝胰脏>肾脏>肌肉组织,可能与其磷脂含量有关。(3)以ENR为给药化合物,探究其在鲤鱼肝胰脏中的生物转化路径。结果表明,ENR代谢产生8种物质,主要代谢产物为CIP。随后,推测了其在鲤鱼肝胰脏中的代谢路径,主要包括脱乙基、哌嗪环裂解、脱乙炔、脱氟、羟基化、N-甲酰化和甲基化等7种。

刘尧[2](2018)在《促进山东省农村居民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规范,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卫生健康的巨大威胁。我国也是抗生素滥用问题的重灾区,其普遍存在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各个部门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所造成的最主要的危害是引起抗生素耐药性,导致患者治疗周期延长,经济负担增加,更严重者会因为药物无效而死亡。近年来,多种致病菌的耐药率和耐药种类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告明显上升。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抗生素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产量的扩增,更是受到卫生服务供方,卫生服务需方,和国家政策法规、医疗服务监督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为解决这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展了大量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研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抗生素类药品流通的主体,既卫生服务提供者,缺少促进农村居民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有效干预措施,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研究方法本研究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物与人类细菌耐药性相互影响、传播与干预研究”(81361138021)的人群研究部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动物养殖业发展等综合因素,确定山东省ZC市H镇作为研究现场,并最终从中选择了 12个村庄,每村选择65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入户问卷调查研究。本研究于2015年通过基线调查掌握了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抗生素知信行现状。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以6个村子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1年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具体措施包括健康讲座,广播宣传等方法,其余6个村子作为空白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干预结束后,于2017年进行了终线调查,问卷调查工具与基线调查保持一致。最终,通过卡方检验和双重差分模型(DID)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基线、终线两次调查的问卷资料,以评价干预措施的实际效果。主要结果(1)经过干预,干预组研究对象的抗生素认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而对照组基本上没有变化。干预组的整体抗生素知晓率由31.8%增长到81.3%,能正确识别3种抗生素的人数从10.3%增长到53.6%,而在抗生素日常使用问题和耐药性问题方面,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也都有了明显提升。根据DID模型的分析结果,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干预组研究对象32.2%的抗生素知识回答正确率(t=14.13,P<0.001)。(2)在抗生素合理使用期望方面,干预组研究对象对普通感冒、嗓子疼、高血压、糖尿病和腹泻这5类疾病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期望比重分别增长了 54.2%、44.3%、41.8%、39.6%和 43.9%,普遍高于对照组的 15.2%、12.7%、16.3%、12.6%和16.2%。DID分析显示,干预措施可以显着提高干预组22.4%的抗生素合理使用期望率(t=8.47,P<0.001)。在抗生素使用态度问题方面,除“抗生素治疗应坚持疗程用药”问题之外,干预组在其他4项问题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增长幅度分别为37.4%、30.8%、31.8%和36.5%。而总体上,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干预组17.7%的抗生素态度问题正确率(t=6.08,P<0.001)。(3)干预措施对减少干预组研究对象“不凭处方购买抗生素”和“擅自使用自备抗生素治病”这两种不合理使用行为的发生都有着显着效果,分别可以降低15.4%和8.8%的发生可能性。而在“不遵医嘱按疗程服用抗生素”方面,干预措施虽然使干预组减少了 2.9%的行为发生可能性,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4)根据过程评价的结果分析,在本研究设计的4种干预措施中,健康讲座和广播宣传的参与度最高,有82.6%干预对象参加了全部4次讲座,有85%的干预对象会认真收听广播,讲座和广播的满意度也分别达到了 93%和78%。相比之下,宣传海报和手册的实际效果偏差,受限于年龄原因和文化水平,大部分干预对象都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两种干预措施。结论与建议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普通居民的抗生素认知水平,从而改善其抗生素合理使用期望和合理使用态度,并最终降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健康讲座、广播宣传等以“听”作为主要接受方式的干预措施会产生更好的干预效果,普遍受到干预对象的欢迎。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高的男性群体对干预措施的接受程度更高,知信行改善情况更加显着。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推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健康教育工作。2.干预内容的设计和具体方式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干预对象的人口学特征。3.在针对普通居民的健康教育干预之外,同时应加强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者的行为,建立起完善的控制抗生素滥用的政策制度体系。

李广宁[3](2009)在《一株产抗藤黄单胞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作为检定菌,采用杯碟法结合摇瓶液体发酵法对本实验室前期得到的左旋磷霉素抗性菌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细菌HF-1127为本文的目的菌株。经抗菌谱分析,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其他致病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粘质沙雷氏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但对真菌没有抗性。采用经典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菌株HF-1127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F-1127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表现出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 sp.)的典型特征,其16S rDNA序列与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 sp) 16SrDNA的序列的相似性为95%-99%。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菌株HF-1127与Luteimonas sp. CHNTR51的同源关系最近。因此将菌株HF-1127鉴定为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 sp.)的细菌。为了提高活性代谢产物的产量,通过杯碟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发酵液中抗生素的产量,对菌株HF-1127的适宜发酵条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000m1含葡萄糖20g、牛肉浸膏8g、酵母浸膏5g的液体培养基,最有利于抗菌物质的产生。当温度在28℃,pH值为7.0,接种量为8%时,通气量越大,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越高。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培养18h时的菌体产生量最大,但抗菌产物活性最高出现在发酵24h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菌体产生量及产物抗菌活性均略微下降,因此确定其发酵周期为24h。对菌株HF-1127的发酵液进行初步分离提取,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发酵上清液,并通过稳定性试验,pH纸色谱试验及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试验初步考察此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为其初步分离提供了依据。本论文还初步考察了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菌株HF-1127发酵上清液中活性成分的方法。筛选出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D113,测定了它的交换速率曲线和穿透曲线,并且尝试了多种洗脱剂对该菌活性产物的洗脱能力,最终确定2%氨水为最佳洗脱剂。

张致平[4](2004)在《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文中提出药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患者祛除疾病,造福于广大患者,另一方面,药品本身又具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使用好这把“双刃剑”,更合理地使用药品,使它安全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是一件关系人类健康的大事。医生肩负给患者开具处方,指导患者用药的主要责任,这个责任是否能履行好,他们的药理知识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根据我国目前现状,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知识水平总体偏低,据有关统计,医疗纠纷中医疗处置不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医生开列处方不合理造成了患者产生严重不良的反应。鉴于此,本刊新开设了这个《博士课堂》栏目,这个栏目特邀三位我国药学界的泰斗:金有豫、张致平、王汝龙为主持人,汇聚了一大批医药界的专家执笔,以严谨求实、活泼生动的笔触,系统地为广大医药工作者详细阐述了临床常用药的合理用药知识,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使广大读者掌握更全面的药理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将陆续刊出抗生素合理用药、心脑血管合理用药……等一系列讲座以飨读者。

二、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鲤鱼体内的富集与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抗生素的定义及分类
    1.2 FQs概述
        1.2.1 FQs发展历程
        1.2.2 FQs的构效关系
        1.2.3 FQs的抗菌作用机制
        1.2.4 FQs常见副作用
    1.3 FQs的来源、污染现状、生态效应及归趋
        1.3.1 FQs的来源
        1.3.2 FQs的污染现状
        1.3.3 FQs的生态效应
        1.3.4 FQs的环境归趋
    1.4 FQs分析测试方法概述
    1.5 FQ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与代谢研究
        1.5.1 生物富集与代谢的相关概念及生物富集的评价标准
        1.5.2 FQs在生物体内的富集
        1.5.3 FQ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FQs在鲤鱼体内的富集行为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设计
        2.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2.2.4 质量保证与控制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鲤鱼的生理指标及水样的浓度监测
        2.3.2 FQs在鲤鱼体内的富集趋势
        2.3.3 FQs在鲤鱼体内的富集动力学
        2.3.4 FQs在鲤鱼体内的组织分布
        2.3.5 FQs在鲤鱼不同组织中的BCF值与log D之间的关系
    2.4 小结
3 ENR在鲤鱼体内的生物转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设计
        3.2.3 样品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ENR在鲤鱼肝胰脏中代谢产物的识别与分析
        3.3.2 ENR在鲤鱼肝胰脏中的代谢路径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促进山东省农村居民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技术路线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收集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 研究对象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
    3 干预效果评估
    4 干预措施的过程评估
讨论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组别的均衡情况
    2 干预措施的效果
    3 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及干预重点人群的确定
    4 创新与不足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人群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一株产抗藤黄单胞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微生物药物的发展历程与抗生素定义的变迁
    1.2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方法与一般流程
    1.3 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因素
    1.4 微生物发酵活性产物的分离提取
        1.4.1 发酵液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
        1.4.2 抗生素的提取
    1.5 本研究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产抗藤黄单胞菌的抗菌谱及其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产抗菌株的筛选
        2.2.2 菌株HF-1127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产抗菌株HF-1127的检出及其抗菌谱
        2.3.2 菌株HF-1127的鉴定
    2.4 小结
第三章 菌株HF-1127菌体生长及产抗菌物质条件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HF-1127菌体产生量和抗菌物质抑菌活性的测定
        3.2.2 接种与培养条件
        3.2.3 培养条件对菌株HF-1127及其抗菌物质抑菌活性产生的影响
        3.2.4 环境因素对菌株HF-1127及其抗菌物质抑菌活性产生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培养条件对菌株HF-1127及其抗菌物质抑菌活性产生的影响
        3.3.2 环境因素对菌株HF-1127及其抗菌物质抑菌活性产生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菌株HF-1127抗菌产物初步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实验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2 实验材料
        4.2.1 发酵液的预处理
        4.2.2 生物活性的检测
        4.2.3 菌株HF-1127所产抗菌物质理化性质的探索
        4.2.4 离子交换法提取抗菌物质的初步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株HF-1127的发酵液预处理后的抑菌活性
        4.3.2 菌株HF-1127所产抗菌物质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4.3.3 离子交换法富集HF-1127所产抗菌物质的初步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论文总结
    5.1 结论
    5.2 下一步研究内容
    5.3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论文参考文献)

  • [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鲤鱼体内的富集与代谢[D]. 陈默.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2]促进山东省农村居民抗生素合理使用干预评价研究[D]. 刘尧. 山东大学, 2018(12)
  • [3]一株产抗藤黄单胞菌的鉴定及其特性研究[D]. 李广宁. 沈阳药科大学, 2009(08)
  • [4]第一讲 抗生素与抗菌药发展史[J]. 张致平. 首都医药, 2004(01)

标签:;  ;  

第1讲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历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