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白秋秋[1](2013)在《神府煤在ZnCl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温和液化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发展煤制油技术已经成为缓减我国石油供应紧张局面、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直接液化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熟,且实现了技术性突破。但是一般的直接液化工艺条件苛刻,所以其技术投资大,成本高。因而开发温和、高效的煤制液体燃料新工艺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ZnCl2催化液化是一种在温和的条件下直接从煤中制取高附加值液体燃料的新方法。本论文采用神府脱灰煤样,在230350℃、初始冷氢压为02MPa的温和条件下进行ZnCl2催化液化,分别考察了有机溶剂种类、温度、初始冷氢压、溶煤比、ZnCl2(g)/煤(g)对液化结果的影响,考察了锌粉、KI、MoS2、CoCl2和H2O添加剂对液化结果的影响,也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油收率、沥青烯产率和前沥青烯产率的影响。对气体产物和液体产物分别进行了GC和GC-MS检测及其成分分析,对固体残渣也进行了分析表征。最后并对溶剂和催化剂进行了回收。结果表明:四氢萘的液化产率最高,这也再次验证了四氢萘具有良好的供氢和传递氢的能力。随着初始冷氢压的升高,液化总转化率和油收率均有升高,而且初始冷氢压对低温的影响较高温的大;在常压、300℃、溶煤比为4的条件下,由不加ZnCl2时转化率为6.47%升到ZnCl2(g)/脱灰煤(g)为1时总转化率为48.11%,这说明ZnCl2对液化过程的影响很大;随着溶煤比的增大,液化总转化率越来越大,但是增大的比例却在减小;在265℃、初始冷氢压为1MPa、四氢萘为供氢溶剂、溶煤比为2、ZnCl2(g)/煤(g)为1的条件下,随着反应时间从原来的50min增加到150min,转化率由原来的46.24%增加到67.42%,油产率由原来的39.31%增加到61.36%,而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产率都有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仍然有一部分小分子油品被萃取出来,与此同时,一部分大分子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物质也被裂解转化为小分子的油品。以上研究结果表明,ZnCl2催化液化能够在特别温和的条件下得到较高的转化率和油收率,该研究结果对我国煤的温和液化提供了新的工艺设想。
闫振[2](2006)在《落叶松树皮热解特性及热解油制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树皮是重要的林业加工废弃物,是生物质能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合理高效地加工利用树皮,将其转化为高效、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落叶松树皮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热解工艺条件下落叶松树皮的热解特性以及热解产物,不同的热解工艺对热解产物得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落叶松树皮热解固态产物树皮炭的性质,结晶度等;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研究了落叶松树皮热解的液态产物树皮醋液成分。通过落叶松树皮热解的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揭示了落叶松树皮的热解机理。建立了落叶松树皮热解的动力学模型,采用积分法求解模型并获得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数因子(A)。采用不同配比的落叶松树皮热解油代替苯酚制备酚醛树脂胶粘剂,通过对热解油的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初步探讨了热解油代替苯酚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并对合成的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粘剂进行了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研究了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固化。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获得了不同配比的落叶松制热解油-酚醛树脂胶粘剂备杨木胶合板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如下:针对落叶松树皮热解产物的研究表明:1、当热解温度为450℃、600℃和750℃、平均升温速度为150℃/h、升至终点温度后的保温时间为1h时,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树皮炭的得率呈下降趋势,而树皮醋液和树皮煤气的得率则呈上升趋势;当热解温度相同(T=450℃)时,随着平均升温速度的加快,树皮炭的得率呈下降趋势,而树皮醋液和树皮煤气的得率则呈上升趋势,但各产物得率数值变化的幅度并不大。2、在实验选定的热解条件下,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树皮炭中灰分的含量和固定碳的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挥发分的含量则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树皮炭的比表面积呈上升趋势,比表面积的平均值为225.67m2/g。树皮炭中的孔隙以微孔为主。3、树皮醋液中除水以外的主要组分有:有机酸、酚类、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等。在所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树皮醋液主要成分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酚类(45.620%)、有机酸(13.851%)、酮类(9.754%)、醛类(8.573%)、醇类(1.749%)、酯类(0.205%)。针对落叶松树皮热解动力学的研究表明:1、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的热重分析表明,落叶松树皮热解过程可以划分为:干燥阶段、热解阶段、炭化煅烧等三个阶段。由于落叶松树皮中木质素的含量高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其微分热重曲线在热解阶段有两个明显的峰,且热重曲线温度分布范
张君涛[3](2001)在《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的新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摘 要线性((烯烃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其中有广泛用途的是C4C24((烯烃。工业上((烯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石蜡裂解法和乙烯齐聚法两种,目前石蜡裂解法已逐渐被乙烯齐聚法所取代。在乙烯齐聚法中工艺比较成熟的是Gulf、Ethyl和SHOP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均系在高压的苛刻条件下利用不同催化剂进行均相齐聚反应,尤其是操作压力过高(达20MPa左右)等问题限制了其技术的经济性。近年来出现了利用各种新型催化剂在较缓和的中压条件下进行齐聚反应的研究趋向。其中低碳烯烃在中孔择形分子筛催化剂上的气-固相齐聚反应体系与均相体系相比,具有操作压力较低、催化剂易再生、产品易分离等优点。因此,它已成为低碳烯烃齐聚制备((烯烃又一新的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工作以乙烯为原料,分A、B、C、D四个阶段对乙烯在金属负载型中孔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A阶段考察了乙烯在原催化剂NaZSM-5上的催化反应。B阶段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MZSM-5,在优选的反应条件(280℃、2.5MPa、0.5WHSV)下对乙烯在各催化剂上的催化反应进行了考察,并初步筛选了数种活性较高的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C和D阶段分别以有机碱2,4,6-三甲基吡啶和邻菲咯啉修饰后的负载型分子筛MZSM-5P和MZSM-5L为催化剂,研究了上述条件下乙烯在各催化剂MZSM-5P和MZSM-5L上的催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原催化剂NaZSM-5反应速率极低;B阶段催化剂MZSM-5的乙烯反应活性大大提高,但稳定性很差,且各产物基本上主要以芳烃为主,((烯烃选择性极小;C阶段催化剂MZSM-5P几乎没有反应活性;而D阶段催化剂MZSM-5L反应活性适中,催化剂稳定性较好,((烯烃选择性也明显提高。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Si/Al 比较低,孔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大量较大的孔道,这充分说明了各实验阶段副反应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阶段催化剂的IR光谱分析可知,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中心是存在于催化剂孔道内表面的B(和/或L)酸位。本研究是在多相乙烯齐聚制线性((烯烃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它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多相乙烯齐聚制线性((烯烃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陶水元,王云珍[4](2000)在《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文中提出阐述世界乙烯、丙烯、丁二烯3种烯烃及苯和二甲苯2种苯的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
吴联芳[5](1996)在《台湾的石油化学工业》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世界各地大规模地发展石化工业,全球乙烯生产能力已从1990年的6300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8100万吨。据预测2000年将达到1亿吨的水平,其中亚洲占新增部分的42%,并将成为最大的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30%。
常世伦,赵广武[6](1989)在《氯产品开发与研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简述了氯碱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氯产品开发要立足于对现有氯产品的改进,衍生新产品或改进工艺,借以拓开氯产品开发缓慢的僵局,提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线,努力开发市场基础型产品,技术基础型产品和原料基础型产品。作者主张氯碱行业要打破行业界限,面向需要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细化工产品,倡导氯产品开发要注意配方与加工,用途与用法的开发研究。主张配备强有力的应用开发力量,装备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服务设施,以增强氯碱企业在市场竞争与开发中的实力地位。
倪家生[7](1989)在《塑料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对我省发展的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塑料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对浙江省发展的建议
二、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神府煤在ZnCl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温和液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煤炭液化技术 |
1.2.1 煤炭直接液化外发展历史 |
1.2.2 煤炭直接液化的内发展史 |
1.3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应用 |
1.4 煤结构中的非共价键作用 |
1.4.1 煤的结构 |
1.4.2 非共价键作用与煤的缔合结构 |
1.5 煤直接液化对煤质的要求 |
1.6 煤直接液化机理及其反应历程 |
1.7 煤直接液化的催化剂 |
1.7.1 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1.7.2 铁系催化剂 |
1.7.3 卤化物催化剂 |
2. 实验方案 |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
2.1.1 实验主剂及品 |
2.1.2 实验主仪 |
2.2 煤样制备及处理 |
2.2.1 煤样制备 |
2.2.2 煤样脱灰处理 |
2.3 实验过程 |
2.3.1 实验步骤 |
2.3.2 产物初步分离 |
2.3.3 索氏萃取分离 |
2.4 液化产物表征 |
2.4.1 元素分和工业分 |
2.4.2 色谱 |
2.4.3 -质联用 |
2.4.4 扫描电镜 |
2.4.5 比表面积 |
2.5 回收 |
2.5.1 溶剂的回 |
2.5.2 ZnCl_2的回 |
3. 液化过程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
3.1 溶剂种类对液化的影响 |
3.2 温度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3.3 压力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3.4 溶煤比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3.5 ZnCl_2(g)/煤(g)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3.6 反应时间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3.7 添加剂对液化结果的影响 |
4 液化产物的分析 |
4.1 气体产物分析 |
4.2 液体产物的分析 |
4.2.1 2#滤液的 GC-MS 分 |
4.2.2 6#滤液的 GC-MS 分 |
4.2.3 环己烷萃取物的 GC-MS 分 |
4.2.4 苯萃取物的 GC-MS 分 |
4.2.5 四氢呋喃萃取物的 GC-MS 分 |
4.3 固体产物分析 |
4.3.1 元素分和工业分 |
4.3.2 液化残渣的孔结构研究 |
4.4 液化残渣的 SEM 分析 |
4.5 残渣再气化制氢可行性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落叶松树皮热解特性及热解油制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
1.2 树皮资源利用的现状 |
1.2.1 树皮的化学成分 |
1.2.2 树皮的物理利用 |
1.2.3 树皮的化学利用 |
1.3 树皮热解油制胶的发展状况 |
1.3.1 热解油制胶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过程 |
1.3.2 生物质热解油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 |
1.3.3 我国木材热解工业的兴衰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本论文的内容 |
2 落叶松树皮的热解产物研究 |
2.1 前言 |
2.2 热解条件对落叶松树皮热解产物得率的影响规律 |
2.2.1 实验设备与操作步骤 |
2.2.2 实验试材与方案 |
2.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 热解条件对树皮炭性能的影响规律 |
2.3.1 热解条件对树皮炭含碳量的影响规律 |
2.3.2 热解条件对树皮炭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 |
2.3.3 落叶松树皮炭的XRD 分析 |
2.4 热解条件对树皮醋液成分及含量的影响规律 |
2.4.1 树皮醋液主要成分的测定 |
2.4.2 沉淀焦油含量的测定 |
2.5 本章小结 |
3 落叶松树皮热解动力学研究 |
3.1 前言 |
3.1.1 树皮资源及加工利用状况 |
3.1.2 生物质材料的热解过程、热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
3.1.3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
3.2 落叶松树皮的化学成分分析 |
3.3 落叶松树皮热解的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2 结果与讨论 |
3.4 落叶松树皮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
3.4.1 化学反应动力学简介 |
3.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4.3 落叶松树皮热解动力学方程及求解 |
3.4.4 结果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
4.1 前言 |
4.1.1 酚醛树脂及其改性研究 |
4.1.2 酚醛树酯的绿色化研究 |
4.1.3 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
4.2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
4.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2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 |
4.2.3 合成工艺 |
4.2.4 树脂的性能检测 |
4.2.5 树脂的FTIR 分析 |
4.2.6 落叶松树皮热解油-酚醛树脂固化的 DSC 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热解油-酚醛树脂胶制备胶合板技术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5.4 实验方法 |
5.4.1 热解油-酚醛树酯胶合板的制备 |
5.4.2 胶合工艺正交实验设计 |
5.4.3 胶合强度的测定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胶合强度测试结果 |
5.5.2 不同胶种对胶合强度的影响 |
5.5.3 影响胶合强度的主因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导师简介 |
成果清单 |
致谢 |
(3)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线性α-烯烃及其应用 |
1.1.1 概述 |
1.1.2 线性α-烯烃的应用 |
1.2 线性α-烯烃的工业化生产过程 |
1.2.1 石蜡裂解法和Sosal法 |
1.2.2 乙烯齐聚法 |
1.2.3 几种生产方法的对比 |
1.2.4 我国线性α-烯烃的生产现状 |
1.3 国内外乙烯齐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1.3.1 均相催化剂 |
1.3.2 多相催化剂 |
1.4 中压多相催化乙烯齐聚制α-烯烃的研究意义、现状及发展前景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和原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A阶段实验方法 |
2.2.2 B阶段实验方法 |
2.2.2.1 B阶段催化剂MZSM-5的制备 |
2.2.2.2 B阶段催化剂MZSM-5活性的考察 |
2.2.3 C阶段实验方法 |
2.2.3.1 C阶段催化剂MZSM-5P的制备 |
2.2.3.2 C阶段催化剂MZSM-5P活性的考察 |
2.2.4 D阶段实验方法 |
2.2.4.1 D阶段催化剂MZSM-5L的制备 |
2.2.4.2 D阶段催化剂MZSM-5L活性的考察 |
2.2.5 产物检测与催化剂表征 |
2.2.5.1 产物检测 |
2.2.5.2 催化剂表征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A阶段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 B阶段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与讨论 |
3.2.2 B阶段实验结果 |
3.2.3 B阶段实验结果讨论 |
3.3 C阶段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C阶段实验结果 |
3.3.2 C阶段实验结果讨论 |
3.4 D阶段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D阶段实验结果 |
3.4.2 D阶段实验结果讨论 |
3.5 催化剂表征 |
3.5.1 催化剂表征结果 |
3.5.2 催化剂表征结果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神府煤在ZnCl2/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温和液化过程研究[D]. 白秋秋.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2]落叶松树皮热解特性及热解油制胶技术研究[D]. 闫振.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3)
- [3]乙烯齐聚制线性α—烯烃的新工艺研究[D]. 张君涛. 西北大学, 2001(01)
- [4]世界三烯二苯供需状况与价格动向[J]. 陶水元,王云珍. 化工时刊, 2000(01)
- [5]台湾的石油化学工业[J]. 吴联芳. 海峡科技与产业, 1996(03)
- [6]氯产品开发与研究策略[J]. 常世伦,赵广武. 氯碱工业, 1989(11)
- [7]塑料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对我省发展的建议[J]. 倪家生. 浙江化工, 19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