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氮平与氯丙嗪联合氯氮平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疗效对比分析

氯氮平与氯丙嗪联合氯氮平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疗效对比分析

一、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政羽,何雨晨,薛慧琴,刘爽[1](2020)在《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截止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有效治疗方法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利培酮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进行长效注射,无论临床效果还是脑影像图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治疗作用,与其他药物比较具有一定优势。此外,因其较少的锥体外系副反应等优点,该药物逐渐成为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之一。本文就利培酮单独用药和利培酮联合其他药物综述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供临床参考。

崔雨静[2](2019)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精神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其中有20%~30%患者属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其治疗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从疾病诊断、药物治疗和药物抵抗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经验。利用中国知网、PubMed和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和"药物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19-02-28前发表的关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独立筛选和评估文献。纳入标准:(1)经临床精神科医生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2)文献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相关;(3)文献中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显着疗效。剔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最终40篇文献纳入分析。随着精神科学的发展,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可以选择不同治疗方式如更换药物、联合用药、加用辅助药、合并ECT立体定向手术、合并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并且需要患者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加强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龚有红,吴春秀[3](2018)在《氯氮平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氯氮平治疗与联合康复训练在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抚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单独采用氯氮平治疗,而实验组在氯氮平治疗期间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着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患者的治疗中,在氯氮平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张文熙[4](2018)在《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QTc间期延长被认为是药物所致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乃至心脏猝死的一个重要指征。目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起QTc间期延长,心律不齐,尤其对于短期疗程的患者可发生TdP导致猝死,但相关研究内容较少。本研究着重于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于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患者QTc间期的影响,研究个体选为年龄偏低的FES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年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因素,首治减少了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故本研究可信度高。目的深入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首治(Drug-na?ve)FES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确诊为FES的患者且从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纳入研究对象。将入院后以利培酮为单一用药或者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建立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Drug-na?ve FES患者使用利培酮后30天内动态检测的三次心电图,第一次是基线治疗未开始时,第二次是药物治疗约两周时,第三次是药物治疗约四周时。提取其QTc间期数值用来探索FES患者中利培酮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这三组数值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异常QTc间期延长的数量进行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Repeated Measures ANOVA)对用药方式,年龄,性别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结果显示使用利培酮治疗2周及4周后QTc间期与基准线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3,p=0.002)。2.本研究还对QTc间期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结果显示用药方式不同的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81),证明治疗方式对QTc间期无影响;按照性别不同分组:女性和男性,结果得知性别不同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说明女性对QTc间期有影响,女性患者服用利培酮后更容易发生QTc间期延长;按照年龄不同分为组:≥30组和<3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年龄≥30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时易发生QTc间期延长。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利培酮治疗会导致Drug-na?ve FES患者QTc间期延长,女性及年龄≥30的患者发生QTc间期延长的可能性更大,用药方式差异对其无显着影响。

沙建敏[5](2018)在《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析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胰岛素、泌乳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经氯氮平治疗出现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氯氮平治疗,治疗后首日将氯氮平日量减少1/41/3,此后每周氯氮平日量减1/2,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替换用喹硫平片0.20.4 g,分2次服用,一般每隔3 d调整剂量1次,4周加至0.6 g,最大日量不超过1.2 g,疗程为3个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病情严重程度(SI)进行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F-12),包括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及血糖与泌乳素的变化情况。结果从第2周开始,观察组CGI-SI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与第2周末比较,第12周末与第6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P>0.05);随着治疗时间越长,观察组社会功能改善越明显(P<0.05),而对照组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清胰岛素、血糖及泌乳素第12周末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胰岛素从第2周末开始升高比对照组快,血糖从第2周末开始降低比对照组快,泌乳素从第6周末开始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焦虑激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头晕、便秘、肝功能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氯氮平治疗出现代谢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喹硫平替换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且提高了社会功能,更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徐青青[6](2016)在《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分子标记物研究及CYP2D6等位基因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作为一种复杂性疾病,患者需要连续的长期性治疗才能维持基本社会功能,防止疾病复发,因此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方式。然而临床上存在的问题是,药物只能对大约50%的患者产生疗效。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失败不但会导致疾病症状没有减轻,而且有可能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国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利培酮、氯氮平、喹硫平和氯丙嗪是最普遍使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临床实践证明个体对这四种药物的疗效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常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传统方法采用“试错”的方式探索每个病人的最佳的治疗药物和合适剂量。然而这种方式耗时长,而且疗效并不好。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与药物疗效反应相关联的分子标记物,用来预测临床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真正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目前在这个研究领域,国内外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发现了有一些候选标记物。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少数几个候选基因,且样本量较小,进而导致不同研究中的结果重复性低,并且很难相互验证。在本研究中,为了深入挖掘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反应的分子标记物,我们综合选择了所有已报道的或潜在的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关联的基因位点,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药物转运体基因、神经递质受体基因和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用TaqMan基因分型方法,在较大样本量中进行了77个SNP位点的研究。我们不仅进行了单基因位点关联分析、单倍型关联分析,同时采用了多因子降维分析方法(multi-factor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method,MDR)对不同基因不同位点进行了联合互作研究。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了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疗效关联的,可以用来预测药物疗效的基因位点及组合。我们将本课题中找到的所有显着相关的位点与以前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横向比较,之前文献报道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基因如CYP2D6,CYP2C19,COMT,ABCB1,DRD3和HTR2C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同时我们新发现了TNIK,RELN,NOTCH4和SLC6A2这四个基因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联。而且,本研究还发现COMT单倍型rs1544325–rs5993883–rs6269–rs4818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显着关联。另外,通过多因子降维分析我们发现COMT的rs6269和HTR2C的rs3813929位点组合可以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分子标记物,从而可用以提高临床上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因此这项研究较全面地发现了中国人群中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分子标记物,从而为我国精神分裂症个性化用药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由于CYP2D6是精神分裂症药物主要代谢酶之一,并且CYP2D6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据报道,基因的多态性会引起个体在酶活力上和个体对于药物剂量反应的差异性,进而可以影响药物疗效。因此在中国人群中全面系统的分析CYP2D6各等位基因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不同种族和不同区域的种群差异性很大。本课题组已经对中国大陆四个不同地理位置的人群针对CYP2D6基因进行了系统的基因多态性的扫描与分析,且已建立了中国汉族人群CYP2D6基因多态性数据库。通过扫描分析,我们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四个新的等位基因:CYP2D6*75,(c.4046G>A;p.Arg441His),CYP2D6*X(c.100C>T+c.2467T>C;p.Pro34Ser+p.Leu231Pro),CYP2D6*Y(c.100C>T+c.2851C>T;p.Pro34Ser+p.Arg296Cys),CYP2D6*Z(c.2467T>C+c.2851C>T;p.Leu231Pro+p.Arg296Cys)。这四个新的等位基因目前还没有人研究其CYP2D6变异蛋白的功能。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CYP2D6等位基因的功能分析,但是大多数的报道只研究了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等位基因,还未发现基于中国人群的系统性研究CYP2D6的活性和功能的报道。因此,本课题旨在全面系统性研究中国人群CYP2D6等位基因的功能,包括四个在中国人群中新发现的等位基因(CYP2D6*75,CYP2D6*X,CYP2D6*Y,CYP2D6*Z)和两个在中国人群中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CYP2D6*2和CYP2D6*10。通过对所有的等位基因进行了系统性地功能分析,本研究发现,相比野生型,CYP2D6.X,CYP2D6.Y,CYP2D6.Z,CYP2D6.10和CYP2D6.75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CYP2D6.2的活性正常,与野生型的相比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差异。我们对这七种等位基因所带有的变异位点和表现出的酶活性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氨基酸Pro34对CYP2D6酶的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SWISS-MODEL 3D模型的分析,发现新的变异型蛋白CYP2D6.75所带有的p.Arg441这个位点也是CYP2D6氨基酸序列中的一个高度保守的位点。综上所述,本研究围绕在中国人群实现精神分裂症个性化用药的主题,首先对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疗效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在近1000例病人中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从三个不同的维度逐渐递进深入挖掘基因与药物疗效的关联,首次报道了几个基因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关联。同时又进一步选取了一个重要的药物代谢酶CYP2D6进行系统性的功能分析鉴定,得到了CYP2D6的表型谱。本课题为预测药物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选择最佳合适剂量提高药物疗效提供了数据支持。因此本研究为中国人群个性化用药的实现提供了临床指导和理论基础。

刘欣[7](2008)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典型的复杂疾病,病因尚未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在精神分裂症早期使用合适的抗精神病药,可以缓解症状,延缓发作,改善预后,减少复发。目前以利培酮和氯氮平为代表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相对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锥体外系症状较轻,患者耐受性好,依从性好。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检索19982008年国内外关于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文献823篇,按所制定的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23篇。根据Jadad量表的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结果指标合并统计量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通过森林图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检验;对Meta分析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及PANSS量表各项得分无明显差异,证实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与目前大家一致认可的氯氮平没有差异;利培酮治疗后BPRS总分低于氯氮平,提示利培酮治疗的有效过程可能比氯氮平持续更长的时间;利培酮组失眠、震颤和肌紧张的发生率高于氯氮平组,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均轻于氯氮平组;利培酮与氯氮平均可引起患者血脂和血糖升高,但氯氮平对血脂和血糖的作用强于利培酮。

刘炳文,葛燕,李彦[8](2007)在《利培酮联合用药的国内研究概况》文中指出

龚高钦,李新卫,袁连喜,吕艳玲,刘卫平,覃冬莲,陈海明,吕春江[9](2001)在《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牟建明[10](2016)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安全性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管理安全性。方法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及安全性,得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的注意事项。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方法有单一药物治疗和联合用药两种。其中单一药物治疗包括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盐酸苯海索、舒必利、富马酸奎硫平、氯丙嗪。联合用药包括两联用药和三联用药。男性患者主要应用氯氮平、舒必利、氯丙嗪、富马酸奎硫平等疗效较为迅速的药物,女性患者多应用利培酮等对内分泌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结论正常情况下,应尽量采取单一治疗方法。只有当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单一药物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时,才可考虑采取联合治疗。在药物治疗达到效果后,不能突然停药,以防止病情复发。

二、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使用现状
2 利培酮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2.1 利培酮的常用方式———口服
    2.2 利培酮的新型应用方式———长效注射
    2.3 利培酮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比较
    2.4 利培酮治疗效果的脑影像观察
3 利培酮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3.1 联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3.2 联合用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
4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性

(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策略
2 TRS药物治疗进展
    2.1 单一用药
        2.1.1 氯氮平
        2.1.2利培酮
        2.1.3 喹硫平
        2.1.4 奥氮平
        2.1.5 齐拉西酮
        2.1.6 阿立哌唑
        2.1.7 帕利哌酮
        2.1.8 布南色林
        2.1.9 鲁拉西酮
        2.1.1 0 依匹哌唑
    2.2 联合用药
        2.2.1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
        2.2.2 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氯氮平
        2.2.3氨磺必利联合氯氮平
    2.3 辅助用药
        2.3.1 抗精神病药合并心境稳定剂
        2.3.2 抗精神病药联合用抗抑郁药
    2.4 抗精神病药合并其他治疗
        2.4.1 抗精神病药合并电休克治疗
        2.4.2 重复经颅磁刺激
        2.4.3 综合心理社会干预
结语与展望

(3)氯氮平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2 疗效对比
3 讨论

(4)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研究工具
        1.2.3 具体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
        2.1.2 血压
        2.1.3 体重
        2.1.4 联合药物治疗
    2.2 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
        2.2.1 QTc间期比较
        2.2.2 异常QTc间期延长比较
        2.2.3 QTc间期增长趋势
    2.3 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2.3.1 用药方式
        2.3.2 性别
        2.3.3 年龄
3 讨论
    3.1 利培酮对患者身体指标的影响
        3.1.1 Drug-na?veFES患者一般资料
        3.1.2 对血压的影响
        3.1.3 对体重的影响
    3.2 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
        3.2.1 利培酮可导致QTc间期延长
        3.2.2 利培酮导致异常QTc间期延长
    3.3 影响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
        3.3.1 用药方式因素
        3.3.2 性别因素
        3.3.3 年龄因素
4 结论
5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利培酮及其他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CGI-SI评分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随访点SF-12评分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胰岛素及泌乳素的变化情况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6)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分子标记物研究及CYP2D6等位基因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精神分裂症研究综述
        1.1.1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
        1.1.2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1.1.2.1 阳性症状
        1.1.2.2 阴性症状
        1.1.2.3 认知症状
        1.1.3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1.1.4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1.1.5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评估
    1.2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1.2.1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分类与现状
        1.2.2 利培酮
        1.2.3 氯氮平
        1.2.4 喹硫平
        1.2.5 氯丙嗪
    1.3 药物基因组学
        1.3.1 药物基因组学的产生及介绍
        1.3.2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1.3.2.1 研究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药效影响
        1.3.2.2 研究等位基因对药效影响
    1.4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1.4.1 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
        1.4.2 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
        1.4.3 神经递质受体的基因多态性与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关联
        1.4.4 全基因组精神分裂症药物基因组学关联研究
        1.4.5 精神分裂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应用-实现个性化用药
    1.5 药物代谢酶CYP2D6
        1.5.1 药物代谢酶
        1.5.2 细胞色素P450 氧化酶
        1.5.3 CYP2D6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分子标记物研究
    2.1 前言摘要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候选基因和SNP位点的选择
        2.2.2 样本收集
        2.2.3 临床给药和评分
        2.2.4 血样采集与DNA制备
        2.2.5 TaqMan分型
        2.2.6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病人相关临床信息
        2.3.2 本研究的统计学检验效能(Statistical power)
        2.3.3 单位点与药物疗效的关联分析
        2.3.4 疗效关联的单倍型分析
        2.3.5 与疗效关联的多基因多位点(MDR)关联分析
    2.4 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中国人群CYP2D6 等位基因功能分析
    3.0 课题设计纲要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PCR定点突变
        3.2.2 酵母细胞电转化和微粒体抽提
        3.2.3 微粒体Western blot检测
        3.2.4 微粒体与底物共孵育
        3.2.5 CYP2D6 酶对异喹胍代谢的活性检测
        3.2.6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CYP2D6 野生型和各变异体表达水平
        3.3.2 4-羟基异喹胍的标准曲线的确定
        3.3.3 CYP2D6 野生型和各变异体酶的酶动力学参数确定
    3.4 总结与讨论
附录 表一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精神分裂症
        1.1.1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及临床类型
        1.1.2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1.1.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1.1.4 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1.2 循证医学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2 纳入标准
        2.2.1 研究设计类型
        2.2.2 研究对象
        2.2.3 干预措施
        2.2.4 研究结局和判效指标
        2.2.5 排除标准
    2.3 文章的筛选
    2.4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2.5 数据的提取
    2.6 合并统计量及数据处理
        2.6.1 异质性检验和效应模型
        2.6.2 合并统计量检验
    2.7 敏感性分析
    2.8 发表偏倚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原始资料的描述
        3.1.1 文献检索及提取结果
        3.1.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2 治疗效果的评价
        3.2.1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总有效率比较
        3.2.2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显效率比较
        3.2.3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痊愈率比较
        3.2.4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PANSS 量表各项得分比较
        3.2.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BPRS 量表总分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3.3.1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比较
        3.3.2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4.2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性
        4.2.1 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结果分析
        4.2.2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分析
        4.2.3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患者血糖的影响分析
    4.3 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
        4.3.1 纳入文献及其质量
        4.3.2 发表偏倚
    4.4 Meta 分析的意义和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利培酮联合用药的国内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与抗精神病药联用
        3.1.1 联用氯氮平
        3.1.2 联用舒必利
        3.1.3 联用氟哌啶醇
        3.1.4 联用氯丙嗪
    3.2 与心境稳定药联用
        3.2.1 联用碳酸锂
        3.2.2 联用丙戊酸钠
        3.2.3 联用卡马西平
    3.3 与抗抑郁药联用
        3.3.1 联用氟西汀
        3.3.2 联用帕罗西汀
        3.3.3 联用阿米替林
        3.3.4 联用氯丙米嗪
        3.3.5 联用西酞普兰
        3.3.6 联用丁螺环酮
        3.3.7 联用文拉法辛
        3.3.8 联用舍曲林
        3.3.9 联用米氮平
    3.4 与抗焦虑药联用
4 讨论

(9)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一般情况 (见表1) 。
    2.2 两组的疗效比较 (见表2) 。
    2.3 两组的副反应比较 (见表3) 。
3 讨 论

(1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安全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及安全性调查
    1.1单一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
    1.2联合用药安全性评价
2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安全性管理的注意事项
3结语

四、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J]. 任政羽,何雨晨,薛慧琴,刘爽. 天津药学, 2020(02)
  • [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现状[J]. 崔雨静. 社区医学杂志, 2019(15)
  • [3]氯氮平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J]. 龚有红,吴春秀. 药品评价, 2018(19)
  • [4]利培酮对首发首治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D]. 张文熙. 新乡医学院, 2018(11)
  • [5]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J]. 沙建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8(03)
  • [6]中国人群精神分裂症药物反应分子标记物研究及CYP2D6等位基因功能分析[D]. 徐青青.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7]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刘欣. 吉林大学, 2008(07)
  • [8]利培酮联合用药的国内研究概况[J]. 刘炳文,葛燕,李彦. 上海精神医学, 2007(05)
  • [9]氯氮平和氯丙嗪联合与单独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的疗效对比分析[J]. 龚高钦,李新卫,袁连喜,吕艳玲,刘卫平,覃冬莲,陈海明,吕春江. 四川精神卫生, 2001(04)
  • [1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管理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 牟建明. 中国卫生产业, 2016(18)

标签:;  ;  ;  ;  ;  

氯氮平与氯丙嗪联合氯氮平单药治疗精神分裂症2834例疗效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