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晓斌[1](2021)在《智慧医保内涵解读和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医保信息系统在各地的不断上线,医保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逐步打牢根基。未来更多的是智慧医保领域的拓展建设,强调互联互通、智慧服务、精细化监管、业务协同、智慧决策等方面。为进一步探索智慧医保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就智慧医保定义、内涵、评价体系提出探讨。
费平[2](2021)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经办服务发展情况》文中研究说明《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穆晓敏[3](2021)在《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现象,共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要隐患。与单一慢性病相比,共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等,给慢性病防控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目前慢性病管理侧重于单病种管理,与老年慢性病人群普遍存在共病的现象不一致,开展共病模式挖掘研究对了解共病现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在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在现有的大量且异构化的医疗数据中挖掘共病模式,提取出能够辅助共病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技术,对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为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明晰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共病相关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探讨共病的影响因素类型及其作用机理;厘清数据驱动共病管理决策的过程;基于信息管理的DIKW体系构建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2)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利用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共病影响因素,抽取疾病-疾病关联关系和疾病-影响因素关联关系建立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入重叠社区发现算法识别社区结构,挖掘共病模式。(3)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基于慢性病管理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老年共病防控机制,并提出具体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共病的发生发展受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的影响,构建了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所组成的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并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生活行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阐述。(2)构建了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是由共病数据(数据层)、共病中的关联信息(信息层)、共病模式(知识层)和共病管理(智慧层)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转化通过数据驱动实现。(3)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15年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疼痛、睡眠时间、基本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肥胖、抑郁、生活满意度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共病的影响因素;识别出的共病模式包括5个社区,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24≤BMI<28、BMI≥28}、{慢性肺部疾病、哮喘、70-79岁、BMI<18.5、对生活满意度一般、睡眠时间<4小时}等。(4)通过共病管理现状分析发现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结合共病模式挖掘结果,提出以全人管理、分类指导、预防为主和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慢性病共病防控模式,分析共病管理中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和患者参与主体的职责,提出共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论:(1)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包含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共病关联关系抽取、共病模式挖掘和共病管理决策,其核心任务是利用共病模式挖掘结果,驱动共病管理决策。(2)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既可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又可以发现共病模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联。(3)利用提出的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识别出中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共病模式。(4)基于共病模式挖掘结果,可以为共病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优化共病防控策略。
张云秋[4](2021)在《在线医疗平台医患用户采纳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加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响,我国在线医疗平台呈现井喷式增长。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医疗服务供给平台,在线医疗平台为其关键双边用户——医生和患者便捷获取线上医疗信息和服务、进行交流互动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然而,当下我国在线医疗平台正面临医、患双边用户的采纳使用困境,一方面,医生用户线上活跃度不高;另一方面,患者用户采纳率较低、持续采纳意愿不强,医、患双边用户对在线医疗平台采纳的影响机理还有待探究。虽然近几年有关在线医疗平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对于影响用户采纳在线医疗平台因素的探讨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医、患双边视角,并考虑到线上平台自身网络外部性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在对在线医疗平台、网络外部性、用户生成内容以及用户技术采纳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尝试探索了在线医疗平台医、患双边间的网络外部性关系,并构建了医、患用户各自的回归和采纳模型,系统地对医、患采纳平台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试图补充医疗健康领域、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及用户采纳行为等领域的研究空白。在实践层面,也将为平台管理者、医生和患者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促进医患用户采纳行为的发生,实现在线医疗平台的长久稳健发展。通过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检验等,本文得到的创新结论主要如下:(1)探究了不同情境下平台直接网络外部性、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内在运作机理,并分析了特定领域在线医疗平台中医患双边的网络外部性关系,认为网络外部性会伴随医、患用户采纳使用平台的整个过程,其作用或影响不容忽视。(2)基于网络外部性和用户生成内容视角,以“好大夫在线”平台为例,实证探索了网络外部性下在线医疗平台中医、患者用户生成内容对医生活跃度及其在诊治不同严重性疾病的医生群体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由医、患用户生成内容表征的非价格因素和价格因素都会影响到医生采纳使用平台的活跃度,且对诊治不同严重程度疾病的医生活跃度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性。除价格因素的负向影响外,非价格因素会促进在线医生服务供给量的增加,对在线医生采纳行为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奖励激励和医学职称等对诊治严重疾病的医生活跃度影响更大;而在线口碑、响应性、涉入度和服务定价等对诊治轻度或中度疾病的医生影响更大。(3)基于不同类别网络外部性和修正的技术接受模型(TAM),同时结合患方用户个人感知因素(感知风险和感知疾病威胁),构建了在线医疗平台患方用户初次采纳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的三个不同维度(直接网络外部性、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均能够正向显着影响患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初次采纳意向,负向预测感知风险。其次,感知有用性、感知疾病威胁和感知易用性三者均能正向影响患方用户的初次采纳意向,而感知风险负向影响初次采纳意向,但影响程度较前三者大。此外,验证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的部分中介作用和初次采纳意向的完全中介作用,且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患方用户在初次采纳在线医疗平台的行为上会存在显着差异,而其他人口统计量对其初次采纳行为无显着影响。(4)基于不同类别网络外部性和修正的信息技术持续使用-期望确认模型(ECM-ITC),同时结合患方感知价值因素,并引入习惯和转换成本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在线医疗平台患方用户持续采纳行为模型。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的三个不同维度(直接网络外部性、交叉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均能够显着正向影响期望确认度和感知价值,且交叉网络外部性对期望确认度的影响更大,而间接网络外部性对感知价值的影响更大。其次,患者用户的期望确认度会显着正向影响其对在线医疗平台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满意度又会进一步正向影响持续采纳意向,进而促进持续采纳行为的产生。但是,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影响却不显着。此外,验证了习惯与转换成本在持续采纳意向与持续采纳行为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并发现在持续采纳阶段,患者的采纳行为不会因其人口统计量等特征的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本文中共有图30幅,表40个,参考文献187篇。
王耀辉[5](2021)在《医生道德风险行为发生机理及防范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兴石[6](2021)在《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个税法的实施和《国税地税征收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执行,让我国税务部门从面对法人体系管理变为同时面对法人和自然人管理的新模式。而现有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大多依附于法人税费征收管理,或是对自然人个人在收入、财产、行为或发生的各个环节,分别进行所涉税费种的征收,存在管理分散、涉税信息不对称、税负不公平等弊端,税务部门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对自然人税费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鉴于目前税务机关同时承担税费征收管理的职责,在税费统管的模式下,税务部门对外部门涉税信息的共享、整合、利用机制还不完善,系统内涉税信息的有效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自然人税费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税务部门形成税费种涉税信息共享共治的格局,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自然人税费服务,促成对自然人税费的集约管理。本文首先对保山市税务局现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结构、辖区税源基本情况、税收收入情况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保山市自然人和税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经济人假设、新公共服务理论,来归纳出保山市税务局在当前自然人税费管理中存有的关键矛盾及缘故,通过找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进行梳理,最后从单位本身、外部环境、内部人员三方面着手,从理清职权与工作流程、优化组织机构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及提升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税费源头管理信息化四个角度,提出保山税务部门自然人税费管理的改进建议。
尚鑫涛[7](2021)在《J市C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泽侨[8](2021)在《汕头市儿童重疾救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文中认为
蔡双忆[9](2021)在《H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征缴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方洲[10](2021)在《江苏省Z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医保内涵解读和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医保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
1.1 起步阶段,初步实现医保信息化(1998-2002) |
1.2 基本功能完善阶段,各统筹区基本完成信息化(2003-2017) |
1.3 新发展阶段,建设国家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18-至今) |
1.4 智慧医保提升阶段,基于基础平台全面推进智慧医保应用(2022-2027) |
2 从市场份额分析主流厂商后续建设重点 |
3 智慧医保定义及内涵的思考 |
3.1 智慧医保特性 |
3.2 智慧医保参考定义 |
3.3 智慧医保内涵 |
3.3.1 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 |
3.3.2 以云计算为主要生产和服务方式。 |
3.3.3 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需求为服务价值的追求方向。 |
4 智慧医保评价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 |
4.1 智慧医保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流程构建思路 |
4.2 智慧医保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5 总结 |
(2)《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经办服务发展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保险法》颁布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取得的成就 |
1. 覆盖城乡的经办管理体系建立且不断完善 |
2. 社会保险经办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
3. 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
4. 组织实施了社会保障“行风建设”行动 |
5. 实施扩大覆盖面计划 |
6. 推进跨地区业务协同 |
7.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
二、经验总结 |
1.“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助推社会保险经办从管理走向服务 |
2. 完善机构设置,成为推动社会保险经办发展的基础 |
3.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推动社保安全经办的前提 |
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成为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效能的支撑 |
三、社会保险经办在贯彻《社会保险法》实施方面存在的不足 |
1.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定位不清 |
2. 经办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不统一 |
3. 征缴体制不顺增加了经办成本 |
4. 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区域发展不平衡 |
四、面临的形势 |
1. 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 |
2. 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的经办模式提出挑战 |
3. 基金安全对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
4. 社会治理要求全面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
5. 统筹层次的提高对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 |
五、有关社会保险经办法律条文完善的建议 |
1. 明确经办机构职能定位 |
2. 全面优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 |
3. 整合经办服务资源 |
4. 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
5. 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专业化水平 |
6. 推动社会保险经办数字化转型 |
7. 建立社会保险领域信用体系 |
(3)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据来源及共病患病率 |
1.2.2 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共病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
1.2.4 共病管理相关研究 |
1.2.5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章节安排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共病的概念 |
2.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2.2.1 医学模式的转变 |
2.2.2 医学模式的内容 |
2.2.3 医学模式对共病的指导意义 |
2.3 复杂网络理论 |
2.3.1 复杂网络相关概念 |
2.3.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性 |
2.3.3 复杂网络社区发现 |
2.3.4 复杂网络在共病模式识别中的适用性 |
2.4 协同管理理论 |
2.4.1 协同理论 |
2.4.2 协同管理理论 |
2.4.3 协同管理在共病管理的适用性 |
2.5 慢性病管理理论 |
2.5.1 慢性病管理概况 |
2.5.2 慢性病管理模式 |
2.5.3 慢性病管理的过程 |
第3章 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的理论研究 |
3.1 共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1 生物因素 |
3.1.2 心理因素 |
3.1.3 社会环境因素 |
3.1.4 生活行为因素 |
3.1.5 共病影响因素的花瓣模型 |
3.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研究 |
3.2.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问题分析 |
3.2.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研究框架 |
3.3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流程 |
3.3.1 数据驱动决策过程 |
3.3.2 数据驱动的共病管理决策过程分析 |
3.4 基于DIKW体系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 |
3.4.1 DIKW体系 |
3.4.2 基于DIKW的共病模式挖掘与利用模型构建 |
第4章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方法 |
4.1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模式挖掘流程 |
4.2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构建 |
4.2.1 疾病-疾病关联的一模网络 |
4.2.2 疾病-影响因素关联的二模网络 |
4.2.3 整合影响因素的共病网络 |
4.3 基于重叠社区发现的共病模式识别 |
4.3.1 重叠社区发现的适用性 |
4.3.2 LFM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
4.3.3 节点重要性分析 |
4.4 共病模式挖掘方法评价研究 |
4.4.1 评价原理 |
4.4.2 对比方法的选择 |
第5章 基于CHARLS的我国老年共病模式挖掘与分析 |
5.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预处理 |
5.2 老年共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5.2.1 老年共病的患病情况 |
5.2.2 共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5.2.3 共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5.3 老年共病模式挖掘结果 |
5.3.1 共病关系抽取 |
5.3.2 共病网络 |
5.3.3 共病模式 |
5.4 共病模式挖掘结果评价 |
5.4.1 结果评价 |
5.4.2 方法对比评价 |
第6章 老年共病防控策略研究 |
6.1 共病管理现状研究 |
6.1.1 现状分析 |
6.1.2 存在问题 |
6.2 共病防控机制 |
6.2.1 基本原则 |
6.2.2 模式构建 |
6.3 参与主体的主要职责 |
6.3.1 政府层面 |
6.3.2 医疗机构层面 |
6.3.3 社区层面 |
6.3.4 个人层面 |
6.4 共病防控主要措施 |
6.4.1 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
6.4.2 完善慢性病信息系统建设 |
6.4.3 借助新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3.1 局限性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在线医疗平台医患用户采纳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在线医疗平台研究 |
2.2 网络外部性研究 |
2.3 用户生成内容研究 |
2.4 用户采纳理论模型 |
2.4.1 TAM模型 |
2.4.2 ECM-ITC模型 |
2.5 影响用户采纳的其他理论 |
2.6 文献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3 在线医疗平台网络外部性分析 |
3.1 平台网络外部性的运作机理研究 |
3.2 在线医疗平台健康发展共同体构建 |
3.3 在线医疗平台医患双边网络外部性关系探讨 |
3.3.1 在线医疗平台的双边市场结构 |
3.3.2 在线医疗平台的双边市场特征 |
3.3.3 在线医疗平台医患双边网络外部性关系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4 在线医疗平台医方采纳机理研究 |
4.1 背景与问题提出 |
4.2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
4.2.1 分析框架 |
4.2.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设计 |
4.3.1 案例选取 |
4.3.2 样本及数据采集 |
4.3.3 变量定义与测量 |
4.3.4 模型 |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4.1 OLS估计的实证结果 |
4.4.2 GMM估计的实证结果 |
4.4.3 假设结果汇总 |
4.5 启示与未来研究 |
4.5.1 启示 |
4.5.2 理论贡献与实践见解 |
4.5.3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4.6 本章小结 |
5 在线医疗平台患方初次采纳机理研究 |
5.1 研究模型与假设 |
5.1.1 研究模型 |
5.1.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变量测量 |
5.2.2 数据收集与抽样信息 |
5.3 数据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5.3.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5.3.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5.3.5 中介效应分析 |
5.3.6 差异性分析 |
5.3.7 假设结果汇总 |
5.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4.1 研究结论 |
5.4.2 理论贡献 |
5.4.3 管理实践启示 |
5.4.4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5.5 本章小结 |
6 在线医疗平台患方持续采纳机理研究 |
6.1 研究模型与假设 |
6.1.1 研究模型 |
6.1.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变量测量 |
6.2.2 数据收集与抽样信息 |
6.3 数据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6.3.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6.3.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6.3.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6.3.5 调节效应分析 |
6.3.6 差异性分析 |
6.3.7 假设结果汇总 |
6.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6.4.1 研究结论 |
6.4.2 理论贡献 |
6.4.3 管理实践启示 |
6.4.4 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管理启示与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3.1 研究的局限性 |
7.3.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源代码 |
附录B 患方用户初次采纳在线医疗平台的影响因素调查 |
附录C 患方用户持续采纳在线医疗平台的影响因素调查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三、 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
一、 法理上对自然人的概念 |
二、 新税务机构及几个主要职责 |
三、 税费统征统管的概念 |
四、 保山市居民自然人涉及到的税种费种情况 |
五、 本文研究的自然人税费范围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 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 经济人假设 |
三、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二章 新税务机构成立对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影响 |
第一节 新税务机构成立前后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
一、 个人所得税新税制与老税制相比的新变化 |
二、 新机构成立前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
三、 新机构成立后后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模式 |
第二节 新机构成立对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带来的影响 |
一、 自然人税费管理对象的改变 |
二、 税费源分布的改变 |
三、 税费款征收管理的改变 |
四、 税费信息变化 |
第三章 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实践分析 |
第一节 保山市税费征收管理发展过程 |
一、 分税制实施以前 |
二、 分税制到国地税合并区间 |
三、 国地税合并后 |
第二节 保山市税务人员结构 |
一、 全市税务部门设置情况 |
二、 税务人员年龄构成 |
三、 税收岗位分布情况 |
第三节 保山市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管理服务现状 |
一、 扣缴义务人规模 |
二、 自然人纳税人数量 |
三、 各项税目构成、代扣代缴比例、自行申报比例 |
第四节 保山市自然人社保费征收管理服务现状 |
一、 缴费人规模 |
二、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费征收管理现状 |
第五节 保山市自然人税费管理实践分析 |
一、 从全市税务业务岗位人员服务人次情况来看 |
二、 从申报征收方式和管理对象来看 |
三、 自然人社保费征收管理的特点 |
四、 自然人税种征收管理的特点 |
第四章 当前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当前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保山市辖区内自然人接受税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二、 保山市税务部门提供自然人税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固有的行政体制的限制 |
二、 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人才缺乏 |
三、 税务局ITS系统和社保系统尚未按现行自然人税费政策进行更新 |
四、 信息共享存在困境 |
五、 纳税缴费意识需继续加强 |
六、 纳税人缴费人对税费政策掌握不够,依赖性强 |
七、 作为“经济人”的纳税人缴费人会钻政策、系统的漏洞 |
第五章 国外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经验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
一、 英国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
二、 美国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 |
第二节 国外自然人税费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
一、 建立起统一的识别号制度 |
二、 建立起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
三、 支持和引导税务代理人员、机构的发展 |
第六章 提升保山市税费征收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优化组织架构和堵塞税费漏洞 |
一、 优化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组织架构 |
二、 完善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体系 |
三、 堵塞自然人税费风险漏洞 |
四、 疏通困惑并建立树立正确的纳税缴费观念 |
五、 强化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 |
第二节 引入外部监督,强化管理能力 |
一、 鼓励税费代理行业的进入 |
二、 完善自然人信用体系建设 |
第三节 提升税务人员素质积极落实组织关怀 |
一、 提升税务人员专业素养 |
二、 管理服务并行 |
三、 绩效依据和考核要人性化 |
四、 积极落实组织关怀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保山市自然人税费管理服务情况调查问卷 |
四、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医保内涵解读和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J]. 程晓斌. 中国医疗保险, 2021(12)
- [2]《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经办服务发展情况[J]. 费平. 中国劳动, 2021(05)
- [3]老年慢性病共病模式挖掘与防控策略研究[D]. 穆晓敏. 吉林大学, 2021(01)
- [4]在线医疗平台医患用户采纳的影响机理研究[D]. 张云秋.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医生道德风险行为发生机理及防范机制研究[D]. 王耀辉.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6]保山市自然人税费征收管理的优化研究[D]. 王兴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J市C区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案例研究[D]. 尚鑫涛. 吉林财经大学, 2021
- [8]汕头市儿童重疾救助政策实施效果研究[D]. 王泽侨. 汕头大学, 2021
- [9]H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征缴问题及对策研究[D]. 蔡双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10]江苏省Z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现状及问题研究[D]. 方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标签:外部性论文; 医疗保险基金论文;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论文; 个人医疗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