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工营养水平调查研究

铀矿工营养水平调查研究

一、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伟祥[1](2018)在《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环境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尿样作为生物样品基质评估中国普通汉族人群中环境水平的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以及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武汉市某综合医院体检中心的823名普通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尿样作为生物样品基质,利用ICP-MS检测尿样中20种金属的环境暴露水平,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评估潜在的关联,并结合多金属模型对多种金属的联合暴露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尿样中钒、铁、锌和硒的浓度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存在显着的剂量-反应正相关。在多金属模型中,与第一分位相比,第四分位的钒、铁、锌和硒水平分别能增加4.4倍、4.9倍、4.2倍和2.5倍的高血压患病风险(P<0.05)。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尿样中的高汞水平可升高舒张压。在多金属模型中,与第一分位相比,第四分位的汞水平可升高舒张压4.3 mmHg。结论:环境水平的钒、铁、锌、硒和汞暴露可能与增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或血压水平有关。第二部分基因多态性-重金属暴露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潜在关联,以及基因-重金属交互作用在高血压患病风险中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设计进行分析,以497例高血压病例和497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与重金属作用机制或代谢机制相关的9个基因上的36个SN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对镉和汞的暴露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eNOS基因中的rs1008140、CAT基因的单倍型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存在显着关联。在关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分析中,eNOS基因的rs2566508和rs2566511与镉暴露在相乘模型中存在交互作用,而eNOS基因的rs1008140和rs3918196与镉暴露在相加模型中存在交互作用;eNOS基因的rs2566508和rs2566511、CAT基因的rs10488736和rs17881846、MT2A基因的rs1610216则与汞暴露在相乘模型中存在交互作用。其中,rs10488736与汞暴露在相乘模型中的交互作用经过FDR校正后仍然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FDR=0.048)。结论:eNOS、CAT和MT2A的基因多态性与镉和汞暴露在高血压患病风险中存在潜在的交互作用。第三部分重金属联合暴露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压人群中环境水平的重金属暴露与肾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武汉市某综合医院心内科的934个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尿样中铬、镉、铊和铀的浓度,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重金属暴露与肾功能之间的关联。结果: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和其他金属浓度之后,高血压患者中的尿铬水平每增加一倍就会降低eGFR 2.90 mL/min/1.73m2(P<0.001);尿铀水平每增加一倍就是降低eGFR 1.87mL/min/1.73m2(P=0.004)。铬和铀的联合暴露对eGFR水平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尤其是女性高血压患者eGFR水平。与低暴露组相比,同时暴露于高水平的铬和铀的女性其eGFR下降了11.36 mL/min/1.73m2(P<0.010)。尿中铊水平与男性eGFR呈正相关,尿中铊水平每增加一倍,eGFR就增加3.12 mL/min/1.73m2(P=0.002)。结论:环境水平的铬和铀暴露可能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eGFR水平,且这种关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李莹雪[2](2015)在《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认知与膳食行为形成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钢铁高温作业工人的营养知识认知水平和膳食行为现状,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为相关部门针对高温作业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钢铁集团主区的钢铁厂中随机抽取1个钢轧厂中的两个车间的所有高温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共560人。采用自制营养知识与行为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堂称重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工人膳食摄入资料。对营养知识和行为现状采用得分和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的方式进行评价,对膳食结构利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进行评价,资料核对整理后,Excel建库,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情况:1)工人营养知识总得分为40.9±12.9,占满分的41.3%,平均知晓率为24.6%;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营养价值、膳食指南、高温作业营养消耗及其对健康影响、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等五个维度知识中,得分分别为6.6±3.5、9.4±3.3、3.3±1.0、12.5±5.4、9.3±4.5,分别占满分的38.8%、49.5%、66.0%、37.9%、37.2%,平均知晓率分别为12.7%、22.9%、65.0%、11.8%、21.5%。2)不同年龄、学历、工种和工龄的工人对营养总知识、一般营养知识、高温营养知识等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均有差别(均P<0.05);其中,学历越低的工人对各方面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越低(均P<0.05)。3)工人营养知识来源及期望获得途径基本一致,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61.4%,50.7%)、报刊杂志(35.0%,32.1%)、广播电视(30.7%,32.1%)、朋友(29.3%,17.2%),来源途径中的家庭和讲座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13.6%、11.4%,而在期望获得途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6%、14.3%。2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行为情况:1)工人膳食行为总得分为23.8±7.1,占满分的29.4%,平均形成率为40.8%;日常营养与健康行为、合理膳食行为、高温作业特殊饮食行为等三个维度行为中,得分分别为11.1±2.3、6.1±2.9、6.7±4.9,分别占满分的48.3%、30.5%、17.6%,平均形成率分别为37.8%、47.7%、41.3%。2)不同年龄、学历、工种和工龄工人的膳食总行为、一般膳食行为、高温膳食行为形成率均有差异(均P<0.05)。3)在膳食质量分析中,3034℃、3539℃、4045℃环境的重劳动强度的工人,其工间水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1.8%、74.3%、87.1%,谷类、蔬菜、水果、鱼虾类摄入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67.8%、80.5%、73.8%、85.9%;83.2%的工人处于低水平的膳食摄入不足,52.4%的工人处于中高水平的膳食摄入过量。3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的关系:工人营养知识得分与其膳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27,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知识得分、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知识得分对膳食总行为得分有影响,其β值分别为0.508、0.393;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知识得分、高温作业营养消耗及其对健康影响知识得分对日常营养与健康行为得分有影响,其β值分别为0.074、0.071;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知识得分对合理膳食行为得分有影响,其β值为0.126;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知识得分、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知识得分对高温作业特殊饮食行为得分有影响,其β值分别为0.494、0.341;均P<0.05。结论1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总体认知程度很低,其对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营养价值、膳食指南、高温作业营养消耗及其对健康影响、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知识等维度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30%;工人期望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报刊杂志与广播电视,以及讲座宣传。2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行为形成率不高,日常营养与健康行为、合理膳食行为、高温作业特殊饮食行为等三个维度行为的形成率均低于50%;工人均存在膳食摄入不均衡的问题,其中,重度劳动强度的高温作业工人水摄入不足程度较为严重。3钢铁高温作业工人对高温作业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知识、营养素功能及食物来源知识认知程度,对其高温作业特殊饮食行为形成均有正性影响,应重点针对这两方面知识制定干预内容。

檀艳萍[3](2012)在《元素硒纳米颗粒抑制小鼠肝癌细胞增殖的尺寸依赖性》文中研究指明硒的抗癌活性机制涉及硒依赖性硒蛋白、硒诱导二相酶和硒调控细胞毒。人类流行病学已经发现硒与癌症的发生存在着负相关。硒的生物效应和毒性效应取决于它的化学形式,零价态元素硒之前一直被公认为是既无活性也无毒性的硒形式,即属生物惰性的硒形式。亚硒酸钠与还原剂反应形成红色元素硒,该种红色元素硒为浑浊状态,不稳定,受热快速或室温下缓慢聚合形成灰或黑色元素硒。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分散剂,亚硒酸钠与谷胱甘肽作用生成的元素硒能聚集在纳米尺寸,其纳米尺寸范围<200nm,即纳米硒(Nano-Se)。初步研究已经说明与亚硒酸钠相比,纳米硒有较低的急性毒性和相似的生物利用性,而且在直接清除自由基方面存在尺寸效应。这些研究挑战了长期持有的零价态元素硒无生物利用度的观念。元素硒纳米颗粒体内生物活性尺寸依赖效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我们已经证实纳米硒在超营养剂量水平下能提高二相酶活性且具有尺寸依赖性,但是在营养剂量水平下无尺寸依赖性。关于纳米硒体内的细胞毒性尚无研究报道,更不用说尺寸效应。目前工作主要是研究纳米硒在小鼠腹水癌模型上对H22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纳米硒能够显着抑制小鼠腹水H22细胞增殖且未产生毒性,该抑制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纳米尺寸的分布,尺寸越小抑制效应越强。纳米硒能被谷胱甘肽还原成液态硒化合物和气态硒化合物,并且这种液态硒形式的还原也表现出尺寸效应,尺寸越小被转化还原的越多,但气态转化无此趋势。小尺寸纳米硒经谷胱甘肽还原转化生成大量的液态硒和少部分的气态硒,这种特征与亚硒酸钠被谷胱甘肽还原的特征相同。同样地,亚硒酸钠也表现出和小尺寸纳米硒一样的特性即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因此这种抑癌的尺寸效应很大可能与液态硒化合物的尺寸依赖转化有关。总而言之,纳米硒的细胞毒效应表现为尺寸越小效应越强。

赵文娟[4](2011)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考察》文中研究说明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各个部门亦不断得到提高,尤其是煤矿产业。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冶金业的发展,煤炭成为“英国工业技术转变的关键性燃料”。英国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长,煤产量也日益增加。我们应看到,煤矿产业的发展不单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其中还包含着煤矿工人的辛勤劳动。本文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论述,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具体体现在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工作及居住环境、工人工资等方面;第二部分论述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恶劣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众所周知,由于煤矿产业恶劣的生存环境,煤矿工人的安全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英国采煤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煤矿工人灾难史。但是看问题要全面,不可否认煤矿工人此时的生存环境虽然恶劣但在一些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第三部分论述煤矿工人生存环境得到的改善的原因以及表现。这主要得益于煤矿工人自身的反抗以及政府法令等各方面原因,使煤矿工人的安全及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段丹辉[5](2010)在《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饮食行为及看护人的营养KAP情况,为改善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结构、促进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总共调查2~6岁农村儿童2268名,其中留守儿童(包括单亲留守儿童和双亲留守儿童)和对照儿童各1134人。调查内容包括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和看护人营养KAP三部分。【结果】①农村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较差,且留守儿童(特别是双亲留守儿童)较对照儿童更差。留守儿童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均以粮谷类、蔬菜摄入为主,而肉禽水产类、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较低;单亲留守儿童组DDP得分为70.71±10.14,双亲留守儿童组的DDP得分为70.94±10.45,均较对照儿童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的能量及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留守儿童组中,能量摄入不足率超过50%,蛋白质摄入不足率达80%以上,而钙、锌等矿物质和视黄醇、硫胺素等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均达80%以上;留守儿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铁的食物来源不合理,留守儿童组的能量来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蛋白质供能比偏低,仅占10%;膳食中蛋白质、铁的来源均以植物性食物为主。②农村儿童饮食行为中,早餐行为和按时进餐这两项饮食行为较好,而其它饮食行为特别是挑食、偏食行为较严重。且单亲留守儿童组喝牛奶/豆奶行为较对照儿童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农村儿童看护人的营养知识(K)知晓率较低,单亲留守儿童组看护人人均答对题目2.97±1.74个,双亲留守儿童组2.87±1.78个,均低于对照儿童组(3.12±1.71个),且双亲留守儿童组与对照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看护人的营养态度(A)方面,农村儿童看护人在“纠正儿童挑食、偏食”和“选择食物时优先考虑其营养价值”方面的态度较积极,而在“阻止儿童儿童吃营养价值不高的零食”和“为6岁以下的儿童单独准备饭菜”方面的态度较差,且留守儿童组看护人的营养态度较对照儿童组看护人差(P<0.05)。在看护人的营养行为(P)方面,农村儿童看护人“为儿童准备早餐”的营养行为较好,而其它营养行为特别是“为儿童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的营养行为较差。单亲留守儿童组看护人中“注意为儿童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的行为较对照儿童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双亲留守儿童组看护人“提醒儿童不挑食、偏食”较对照儿童和单亲留守儿童组看护人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亲留守儿童组“注意儿童食谱变化,以加强营养”的营养行为较对照儿童看护人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和看护人营养KAP均与留守儿童的DDP得分和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均呈正相关。其中,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得分与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素得分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r=0.190(P<0.01)。【结论】①我国2~6岁农村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较差,而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较对照儿童更差。②我国2~6岁农村儿童饮食行为中进食早餐频率虽较高,但早餐质量较差,而挑食、偏食行为较普遍。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较对照儿童更差。③我国2~6岁农村儿童的看护人营养KAP较差,且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KAP较对照儿童看护人更差。④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差与农村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较差和看护人营养KAP较差均有关。

刘剑平[6](2007)在《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对可耗竭性不可再生资源开采的产物,资源性产业的兴起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促进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长期的、高强度的对资源不合理开发及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衰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地方财政困难、下岗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缓慢、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与环境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规避资源型城市对资源“刚”性的“路径依赖”,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与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与政策意义。本文在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在借鉴与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实际,充分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制度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定性与定量、实证与规范等研究方法对资源型城市的基本概念、形成发展机制、面临问题、衰退成因、发展出路等进行了分析与界定。在此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模型、主要内容及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与核心问题。(2)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提出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的关键,而产业转型则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对产业转型的流程、城市衰退产业的识别与调整、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及城市产业竞争优势的度量与培育等进行了实证与规范研究。(3)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出发,系统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造“血”机制——创新体系与外在支撑保障机制——政策法规两大体系,并对其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与培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4)据不同资源型城市差异,构建了个性与共性、动态与静态相统一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发展程度、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旨在对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偏差进行纠偏与决策功能。(5)运用上述的相关理论成果,对典型资源型百年矿城——江西萍乡成功转型进行了实证个案分析。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1)内容创新。第一,在创新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内生造“血”机制与发展动力源——创新体系;第二,据系统原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法规体系;第三,提出并构建了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相统一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将制度与政策影响因素纳入其中。第四,借鉴M.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资源城市产业竞争优势的度量体系,并就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进行了深入研究。(2)应用方法创新。首次运用制度学分析方法,对资源型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制度安排对资源型城市创新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制度因素在政策体系建设中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王丽[7](2006)在《钛柱撑蒙脱石(Ti-PLM)吸附饲粮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构建了一种钛柱撑蒙脱石(Ti—PLM),并用Ti—PLM在体外对砷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继而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研究Ti—PLM在猪体内对日粮过量砷的吸附效果,从猪的生长性能、组织中砷残留及微量元素分布、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组织器官功能等方面探讨了Ti—PLM对由砷所致动物不良影响的缓解作用。 体外试验:制备了Ti—PLM,并用Ti—PLM对砷进行了吸附和解吸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i—PLM对砷的吸附与pH值、吸附时间、温度有关。当pH=4~5时,Ti—PLM对砷的吸附量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Ti—PLM对砷的吸附量增大,因而对不同温度25,37和45℃下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Ti—PLM对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i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和吸热的。Ti—PLM对砷的解吸率为28—30%。上述结果提示,Ti—PLM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砷离子。 饲养试验:采用2×2二因子有重复试验设计,选择96头体重为30.6±1.3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公母各半。试验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添加0.02%Ti—PLM(Ti—PLM组)、基础日粮添加30.0mg/kg砷(As组)、基础日粮添加30.0mg/kg砷和0.2%Ti—PLM(As+Ti—PLM组)。其中基础日粮中含砷0.38mg/kg。试验预试期7d,正试期78d。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各选体重相近的2头猪(公母各半),共24头,按常规方法屠宰,取组织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0mg/kg砷严重影响了试验猪的生长发育,显着降低了试验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抑制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器官功能,造成了相关指标的异常升高或降低。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Ti—PLM对试验猪的生长性能、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及其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且能显着地降低大部分器官中砷的残留,说明Ti—PLM对动物是无毒无害的,可安全地添加于饲料中。

张亚利[8](2004)在《孕妇血钙、铁、锌、铜、硒水平对胎盘镉蓄积和转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美国毒性物质与疾病登记署(ATSDR)和环境保护署(EPA)将镉列为第七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毒物质。妊娠过程镉暴露可导致胎盘结构改变、胎盘物质转运功能失调、早产、胎儿发育受损和出生体重下降等。近些年来,营养物质与毒性物质的交互作用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大量动物实验己证实,缺乏钙、铁、锌、铜、硒等营养元素可增加镉在母体、胎儿的蓄积,和/或加重镉的毒性作用;而补充这些营养元素则部分减少镉的蓄积,和/或减轻镉毒性。目前亟待开展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孕妇普遍存在钙、铁、锌等营养元素缺乏,探讨营养元素是否影响镉在孕妇及胎儿蓄积和/或毒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研究旨在评价孕妇血钙、铁、锌、铜、硒水平是否影响镉在胎盘的蓄积及经胎盘的转运。 研究现场选在湖北省黄石市。该市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使用铜精矿为原料生产粗铜,排出的环境污染物以镉为主。凡是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期间20-34岁的待产孕妇、单胎妊娠、居住当地15年以上者纳入本项研究。发生引产、死产;患有慢性肝病、慢性。肾病、内分泌疾病、妊娠高血压等;近半年服用复合微量元素制剂者予以剔除。共计123例20-34岁健康孕妇进入本项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孕妇的一般情况、生育史、本次妊娠和新生儿情况等。采集孕妇静脉血、胎盘和脐静脉血标本,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AFS),检测其中镉、钙、铁、锌、铜和硒元素含量。元素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和测定双份平行样。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录入资料,采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文献报道的正常成人全血中营养元素含量参考范围分组,按全部孕妇、正常血镉孕妇和高血镉孕妇分别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孕妇血钙、铁、锌、铜、硒不同水平组间胎盘镉和脐血镉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 入选孕妇的血钙平均为(59.8±12.1)mg/L,血铁、血锌、血铜和血硒的几何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288.4±1.2)mg/L、(5.97±1.26)mg/L、(1.24±1.23)mg/L和(98.6±1.5)μg/L。按文献报道的参考范围,孕妇血钙和血铁水平低于正常者分别占40.7%和92.7%。孕妇血锌、血铜和血硒水平低于正常者分别占55.3%、11.4%和46.3%,高于正常者分别占24.4%、22.0%和23.6%。

杨晓光,赵慧芬,陈春明[9](2003)在《中国公共卫生科技成果五十年》文中研究说明 新中国预防医学及卫生学的科学研究,是在十分薄弱或几乎是空白的基础上起步,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密切联系卫生和防治疾病的实践,逐步得到发展与加强。以有关专家为主体的科技人员同各级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相结合,深入群众开展现实际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艰巨工作,也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为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支持。科技成果是全国卫生防病科技人员及专业人员的共同荣誉,借“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与体系建设研讨会”之际,简要回顾我国卫生防病科学研究成绩以共勉。

李淑珖,郭锡仓,李继健,兰旅滨[10](1981)在《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摘要)》文中指出 我们对某铀矿井下工人的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令25岁以下占6.2%,25—37岁占93.8%,工令3年以下占30%,3—6年占30.0%,6年以上占40.0%。170名井下矿工平均身高161.3±1.10公分,平均体重55.5±0.39公斤。调查分四部份:(1)膳食调查和一日热量消耗测定:采用个人称重法(3天),对24名井下工(主要为风钻工和出渣工)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8名进行了一日能量消耗

二、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环境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基因多态性-重金属暴露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重金属联合暴露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工作小结
致谢

(2)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认知与膳食行为形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1.4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一般情况分析
        1.2.2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情况
        1.2.3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行为情况
        1.2.4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的关系
    1.3 讨论
        1.3.1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情况
        1.3.2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行为情况
        1.3.3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与膳食行为的关系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知识-态度-行为及膳食平衡指数的研究进展
    2.1 KAP的研究进展
        2.1.1 KAP的起源及意义
        2.1.2 KAP的研究方法
        2.1.3 KAP的研究现状
        2.1.4 小结
    2.2 DBI的研究进展
        2.2.1 DBI的起源及意义
        2.2.2 DBI的研究方法
        2.2.3 DBI的研究现状
        2.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与行为调查表
附录B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膳食调查表
附录C 钢铁高温作业工人食堂食物称重调查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元素硒纳米颗粒抑制小鼠肝癌细胞增殖的尺寸依赖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硒的化学形式
    1.2 硒的代谢和含硒酶
        1.2.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1.2.2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1.2.3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1.3 硒与癌症
        1.3.1 硒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1.3.2 硒预防癌症的机理
    1.4 硒的毒性
    1.5 纳米硒
        1.5.1 纳米硒的制备
        1.5.2 纳米硒的研究进展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动物试验的传代
        3.2.2 癌细胞的计数
        3.2.3 试验设计
        3.2.4 样本准备
        3.2.5 纳米硒的体内转化
        3.2.6 生物指标测定方法
        3.2.7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4.1 纳米硒的制备
    4.2 体内抑制 H22 癌细胞生长的效应和潜在的毒性
    4.3 纳米硒抑制 H22 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
    4.4 纳米硒抑制 H22 细胞增殖的尺寸效应
    4.5 纳米硒的体外转化
        4.5.1 中尺寸纳米硒体外还原转化的特征
        4.5.2 三个尺寸纳米硒体外还原转化的硒态分布
    4.6 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小鼠腹水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4)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绪论
    0.1 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0.2 国内外史学界对矿工的研究
        0.2.1 国内史学界对煤矿工人的研究
        0.2.2 国外史学界对煤矿工人的研究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的生存环境
    1.1 英国煤矿工业的发展
    1.2 煤矿工人的年龄构成以及性别比例
    1.3 煤矿工人的劳动
        1.3.1 劳动时间的延长
        1.3.2 劳动强度的提高
    1.4 煤矿工人的居住及工作环境
        1.4.1 矿工的居住环境
        1.4.2 矿工的工作环境
    1.5 煤矿工人的实际工资
        1.5.1 矿工的收入
        1.5.2 矿工的支出
2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生存环境对煤矿工人产生的影响
    2.1 体质方面
        2.1.1 身体形态发育
        2.1.2 身体素质
    2.2 受教育程度
    2.3 道德方面
    2.4 安全方面
3 工业革命后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的原因及其表现
    3.1 煤矿工人生存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的原因
        3.1.1 煤矿工人自身的觉醒与反抗
        3.1.2 政府法令的间接促进作用
        3.1.3 工业革命促进采矿技术的发展
    3.2 工业革命后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的表现
        3.2.1 煤矿工人劳动受到法律保护
        3.2.2 煤矿工人受教育机会增多
        3.2.3 煤矿工人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1.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样本量估计
    2.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4.1 儿童膳食结构调查
        2.4.2 儿童能量及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
        2.4.3 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2.4.4 看护人营养KAP调查
    2.5 评价与赋值标准
        2.5.1 膳食结构
        2.5.2 膳食营养素摄入
        2.5.3 儿童饮食行为
        2.5.4 看护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
    2.6 结果的标化
    2.7 质量控制
        2.7.1 组织管理
        2.7.2 统一方法
        2.7.3 调查员的培训
        2.7.4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2.7.4.1 问卷编制
        2.7.4.2 问卷效度分析
        2.7.4.3 问卷信度分析
        2.7.5 数据录入和整理
    2.8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调查资料情况
        3.1.2 儿童出生时情况
        3.1.3 儿童民族构成
        3.1.4 儿童性别构成
        3.1.5 儿童年龄构成
        3.1.6 家庭人均年收入
        3.1.7 看护人性别构成
        3.1.8 看护人年龄构成
        3.1.9 看护人文化程度
        3.1.10 看护关系
    3.2 膳食营养状况
        3.2.1 食物摄入
        3.2.2 膳食结构评价
        3.2.3 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3.3 儿童的饮食行为
        3.3.1 饮食行为情况
        3.3.2 早餐的营养质量
    3.4 看护人的营养KAP
        3.4.1 看护人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3.4.2 看护人的营养态度情况
        3.4.3 看护人的营养行为情况
        3.4.4 看护人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3.4.5 看护人希望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3.4.6 看护人希望了解的营养知识
    3.5 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及看护人营养KAP对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3.5.1 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对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3.5.2 看护人营养KAP对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留守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4.1.1 膳食结构不合理
        4.1.2 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
        4.1.3 能量、蛋白质及铁的来源不合理
    4.2 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分析
    4.3 留守儿童看护人的营养KAP分析
    4.4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附录2 儿童的基本情况
    附录3 儿童的饮食行为
    附录4 家长或看护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
    附录5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食物频率调查表
    附录6 3天膳食称重调查表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研究进展综述及评价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基本评价
    1.3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3.1 理论基础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结构及内容
        1.4.3 研究中的数据资料来源与使用说明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基本概念及范畴的界定
    2.1 资源型城市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资源
        2.1.2 资源产业
        2.1.3 资源型城市
        2.1.4 资源枯竭型城市
    2.2 资源型城市形成发展机制分析
        2.2.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2.2.2 我国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制度学分析
        2.2.3 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研究
    2.3 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及衰退成因分析
        2.3.1 存在问题
        2.3.2 我国资源型城市衰退成因分析
    2.4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路—转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
    3.1 资源型城市转型
        3.1.1 转型
        3.1.2 资源型城市转型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3.2.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及研究进展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取向
    3.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3.3.1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变
        3.3.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构成
        3.3.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3.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与核心问题
        3.4.1 经济转型是重点
        3.4.2 转型动力机制是关键
        3.4.3 转型保障与支撑体系是前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转型核心
    4.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概述
        4.1.1 产业转型基本理论
        4.1.2 产业转型的流程
    4.2 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的识别与调整
        4.2.1 衰退产业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4.2.2 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的识别与界定
        4.2.3 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的调整及退出
    4.3 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4.3.1 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3.2 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选择
        4.3.3 资源型城市接续主导产业的培育与调控
    4.4 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
        4.4.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基础理论
        4.4.2 资源型城市比较优势评价
        4.4.3 资源型城市产业竞争优势的度量与培育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的构建
    5.1 创新思想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
    5.2 创新系统
        5.2.1 国家创新系统
        5.2.2 区域创新系统
    5.3 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
        5.3.1 资源型城市构建创新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5.3.2 资源型城市构建创新体系的原则
        5.3.3 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构建
        5.3.4 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5.3.5 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培育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
    6.1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与法规体系综述
        6.1.1 建立与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法规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6.1.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法规现状及存在问题
        6.1.3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6.1.4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应政策法规体系发展与改革方向
    6.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三大政策机制”
        6.2.1 三大机制综述
        6.2.2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6.2.3 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6.2.4 替代产业扶持机制
    6.3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应配套政策体系研究
        6.3.1 资源型城市转型配套政策体系概论
        6.3.2 资源型城市转型配套主要政策
    6.4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6.4.1 建立资源型城市转型专项法律法规
        6.4.2 《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与完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7.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基础理论
    7.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7.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基础理论
        7.2.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展
        7.2.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7.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7.3.1 指标的量化与规范化处理
        7.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7.3.3 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典型资源型城市—江西萍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
    8.1 萍乡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
    8.2 萍乡转型SWOT分析
        8.2.1 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8.2.2 发展优势与机遇分析
    8.3 萍乡转型分析
        8.3.1 资源型国企—萍矿集团转型与改革
        8.3.2 产业结构调整
        8.3.3 采煤区沉陷治理工程
        8.3.4 创新建设
    8.4 萍乡市转型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8.5 本章小节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创新点
    9.2 存在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钛柱撑蒙脱石(Ti-PLM)吸附饲粮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砷的理化性质
    2 砷的分布
    3 砷在机体内的代谢
        3.1 砷的吸收
        3.2 砷的分布与蓄积
        3.3 砷的生物转化
        3.4 砷的排泄
    4 砷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4.1 砷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
        4.2 砷对肾脏的损伤
        4.3 砷对脑及神经系统的毒性
        4.4 砷的生殖发育毒性
        4.5 砷对内分泌系统的破坏作用
        4.6 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7 砷的致癌性
        4.8 砷的中毒机制
        4.8.1 五价砷中毒机制
        4.8.2 三价砷的中毒机制
        4.8.3 砷的致癌机制
        4.8.3.1 基因毒性
        4.8.3.2 对DNA的甲基化干扰作用
        4.8.3.3 脂质过氧化引发DNA损伤
        4.8.3.4 砷与基因表达
        4.9 不同形态砷的比较
    5 砷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5.1 砷与硒
        5.2 砷与铜
        5.3 砷与铁、锌
    6 世界砷污染状况及砷的卫生标准
    7 饲料中砷的来源、存在情况及减少砷污染的措施
        7.1 饲料中砷的来源
        7.2 饲料中砷存在情况
        7.3 减少砷污染的主要措施
    8 钛柱撑蒙脱石材料的研究进展
        8.1 钛柱撑蒙脱石材料的制备
        8.2 钛柱撑蒙脱石材料的应用
    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钛柱撑蒙脱石(TI-PLM)的构建及其体外吸附砷性能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Ti-PLM的制备
        1.2 Ti-PLM的表征
        1.3 砷的测定
        1.4 吸附试验
        1.5 解吸附试验
        1.6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
        2.1 Ti-PLM的表征
        2.2 吸附试验
        2.2.1 pH对吸附的影响
        2.2.2 吸附动力学
        2.2.3 吸附等温线
        2.2.4 吸附热力学参数
        2.3 解吸附试验
    3 讨论
        3.1 Ti-PLM的结构表征
        3.2 Ti-PLM的吸附性能
        3.3 影响Ti-PLM对砷的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3.4 Ti-PLM应用于动物饲养试验的可行性分析
    4 结论
第三章 动物试验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饲养试验
        2.2 屠宰试验
        2.2.1 内脏器官的称重
        2.2.2 样品收集和保存
        2.3 组织和粪尿中砷含量的测定
        2.4 血清中IgA、IgG和IgM水平的测定
        2.5 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6 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6.1 组织匀浆液的制备
        2.6.2 测定方法
        2.7 血清生化指标及其它相关酶的测定
        2.8 组织铁、铜、锌、锰的测定
        2.9 切片制备和显微观察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生长性能
        4.2 器官相对重量
        4.3 血液、组织和粪尿中砷的含量
        4.3.1 组织中砷的残留量
        4.3.2 血液、胆汁、粪、尿以及肠内容物中砷的含量
        4.4 血清和组织抗氧化指标
        4.4.1 血清抗氧化指标
        4.4.2 肝脏抗氧化指标
        4.4.3 肾脏抗氧化指标
        4.5 免疫指标
        4.6 血清中生化指标测定
        4.7 血清和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
        4.7.1 铜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分布
        4.7.2 铁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含量
        4.7.3 锌在组织中的含量
        4.8 组织切片观察
    5 讨论
        5.1 Ti-PLM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5.2 组织中砷的残留
        5.3 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
        5.4 免疫功能
        5.5 组织微量元素分布
        5.6 组织器官功能
提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孕妇血钙、铁、锌、铜、硒水平对胎盘镉蓄积和转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方法
    研究地区
    研究人群
    研究措施
结果
    一般情况
    孕妇全血钙、铁、锌、铜和硒水平
    孕妇镉暴露水平、胎盘镉蓄积和胎盘镉转运
    钙、铁、锌、铜、硒不同水平组间孕妇血镉差异的比较
    孕妇血钙、铁、锌、铜和硒水平对胎盘镉蓄积的影响
    孕妇血钙、铁、锌、铜和硒水平对胎盘镉转运的影响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一
论文综述二
附录
    调查表
    填表说明
致谢

四、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属暴露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及预后研究[D]. 吴伟祥.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2]钢铁高温作业工人营养知识认知与膳食行为形成分析[D]. 李莹雪. 华北理工大学, 2015(03)
  • [3]元素硒纳米颗粒抑制小鼠肝癌细胞增殖的尺寸依赖性[D]. 檀艳萍.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1)
  • [4]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工人生存环境考察[D]. 赵文娟. 辽宁大学, 2011(01)
  • [5]我国2~6岁农村留守儿童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D]. 段丹辉. 中南大学, 2010(02)
  • [6]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刘剑平. 中南大学, 2007(12)
  • [7]钛柱撑蒙脱石(Ti-PLM)吸附饲粮砷的研究[D]. 王丽. 浙江大学, 2006(06)
  • [8]孕妇血钙、铁、锌、铜、硒水平对胎盘镉蓄积和转运的影响[D]. 张亚利.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4(12)
  • [9]中国公共卫生科技成果五十年[A]. 杨晓光,赵慧芬,陈春明. 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03
  • [10]铀矿工人营养水平的调查(摘要)[J]. 李淑珖,郭锡仓,李继健,兰旅滨.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81(00)

标签:;  ;  ;  

铀矿工营养水平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