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夏地区肉羊生产的现状调查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娇,李隆伟,杜春燕[1](2022)在《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分别从生产、消费、价格波动以及贸易等角度对云南省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产业基础优势、区位商、产业集中度及专业化系数等多方面对2008—2019年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肉羊产业区位商得分均在1以上,且表现为逐年增强的趋势;肉羊产业集中指数和专门化系数也均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主要结论:首先,云南省具有优越的肉羊养殖条件和稳定的羊肉消费市场;其次,区位商及其变化反映出云南省发展肉羊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并呈增强趋势;最后,肉羊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日趋增强,肉羊产业规模化水平稳步提高。由此说明,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顾玉鹏[2](2021)在《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国寿财险公司在甘肃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地农业经常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极大的危害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发展。农业保险是目前规避当前农业风险的有效措施,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甘肃省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保险扶持政策,并且发挥了良好的成效。(1)本文对甘肃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甘肃当地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史进行回顾,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进行了相关定量分析,并对当地独特模式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获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2)本文对当前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保费规模、赔付支付、保障水平、保险产品等方面来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依据潜在的不足,借助实例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对问题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3)本文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详细应对策略。立足保险实践,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提出了从提高农业保险推广与普及力度;增强服务能力及其水平;改进与完善运作机制;不断推进基础设施构建;健全保障机制。
赵书艺[3](2019)在《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文中指出随着河西走廊地区养羊业的快速发展,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明显上涨,特别是在近几年国内对肉羊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国内外优质种羊交易愈加频繁,给河西地区肉羊养殖疫病防控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作为当前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给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当前危害河西地区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都是我国农业部要求强制免疫的疫病,布鲁氏菌病是目前流行比较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羊痘对羊的皮、毛、绒都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研究着眼于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疫病防控工作,采用血清学调查的方法,对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和特定羊群的感染抗体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河西四市部分规模化羊场两种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对促进该地区养羊业疫病防控工作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河西四市部分规模化羊场、随机采集4市、19个县、876个羊场、共计13933份血清样品,对A群(免疫羊群)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和评价,对B群(布鲁氏菌病、羊痘未免疫羊群)布鲁氏菌病和羊痘的感染抗体阳性率进行检测,对C群(口蹄疫、小反刍兽疫个别未免羊群(病羊、怀孕羊等))的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感染抗体进行检测,分别统计和分析羊的4种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和潜伏感染情况,为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的4种疫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1.2015-2018年在河西四市共采集血清样品13933份。分年度来看,2015年共采集1437份、2016年共采集1832份、2017年共采集4893份、2018年采集5771份;分样品来源来看,共采集自A群9406份、B群4220份、C群307份;分不同规模来源来看,50只-200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3759份、200只-500只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6022份,500只及以上规模化羊场共采集样品4152份。样品共来自876个规模化羊场,50只-200只规模化羊场共324个、200只-500只规模化羊场390个、500只以上规模化羊场162个。2.四年间A群口蹄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78.44%、78.20%,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79.76%、80.02%,羊痘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64.40%、62.90%,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个体合格率和群体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8.96%、50.68%。B群中羊痘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2.96%、10.96%,布鲁氏菌病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3.79%和12.67%。C群中口蹄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13.03%和3.88%,小反刍兽疫感染抗体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平均分别为4.89%、1.71%。3.通过对4种疫病感染抗体阳性场点数进行分析发现,口蹄疫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14.75%下降到1.32%,从较大规模化羊场重点向较小规模化羊场集中,从牧区向农区集中;小反刍兽疫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11.48%下降到0.26%;羊痘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31.15%下降到7.67%,从牧区到半农半牧区到农区都有分布,且来源羊场同样包括了3种不同规模化羊场,表明羊痘的隐性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布鲁氏菌病虽然疑似感染阳性场检出率从27.87%下降到10.32%,但农区和牧区的隐性感染情况同样较为严重,扩散和蔓延风险较大,防控形势非常严峻。4.通过防控技术示范养殖场的选择,开展口蹄疫、羊痘、小反刍兽疫和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工作,制定出适合规模化养殖场的上述疫病的防控技术模式,通过免疫情况调查、技术集成研究、规范免疫程序制定和实施,血清抗体效价监测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技术示范工作开展前对示范场免疫抗体进行检测,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羊痘和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14%、70.70%、65.63%和35.94%。通过集成技术示范应用,每间隔6个月检测一次免疫抗体,口蹄疫的免疫抗体阳性率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78.87%、85.00%,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23%、85.79%,羊痘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0.56%、81.84%,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92%、62.45%。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和羊痘免疫抗体阳性率都超过农业部规定要求,但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未达到要求,可能与布鲁氏菌病疫苗本身免疫效果有一定关系。
汪玉璧[4](2018)在《甘肃省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与科技需求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养羊业是甘肃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产业的发展对养殖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研究甘肃省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了解甘肃省肉羊养殖现状,寻找合适的应对措施,选择榆中县、靖远县、永靖县及定西市的安定区、陇西县、岷县等六个县区的养殖户(场)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观察记录为辅,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对不同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的348个基层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的调查发现,养殖主体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6.2%,年龄偏大,40岁以上从业者占51.2%;养殖方式落后,82.7%的养殖户为小规模分散养殖;资金短缺,83%的养殖户借贷过资金;饲养管理技术不足,育种工作滞后,饲养品种有77%以上都是当地杂交羊品种;疫病防治形势严峻,12.1%的养殖户表示在2017年发生过羊病而造成过羊死亡。这些不利因素是制约甘肃省肉羊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同时,甘肃省羊产业也有着饲草料资源丰富、品种资源多样、市场前景广阔等方面的优势。2.通过甘肃省肉羊产业科技需求的调查发现,当前甘肃养羊业集约化程度还不高、饲养方式相对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制约养羊场(户)采用新技术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养羊场(户)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新技术。在基础设施方面,有38.35%的养羊场(户)需要精料间;有43.16%的养羊场(户)在技术能力方面科技需求最大的是人工授精技术;有33.45%的养羊场(户)在员工素质方面科技需求最大的是对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有32.51%的养羊场(户)在投资成本方面科技需求最大的是采购或引进生产性能更高,营养与环境要求更高的品种;有40.21%的养羊场(户)认为没必要购买添加剂自己配置全混合日粮。通过对甘肃省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及科技需求调查,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制约甘肃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因素,为以后推广和应用各项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王子群[5](2016)在《新疆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实现发展目标时树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提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肉羊养殖业是伊犁地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本地区农牧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如何把本地区的养殖大区转变为养殖强区,始终是本区上下关心和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羊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肉制品,在家常餐桌上也较为常见。目前,我国的肉羊养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肉羊养殖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其他肉类产量相比,羊肉产量的占比是非常小的,人均占有量只有0.12%,因此羊肉产业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疆伊犁地区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并且肉羊养殖历史悠久,近年来在肉羊养殖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改进,因此,本文对伊犁州的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本文所指的伊犁地区为伊犁州直属县市且不包括奎屯市,本文对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进行分析,探讨伊犁地区肉羊养殖的现状,分析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关于完善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通过伊犁州统计局查找相关资料,分析肉样生产规模、影响因素及销售情况;再次,理论构建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新疆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发展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肉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待提高。对此本文提出了政府在畜牧生产加强引导、逐步完善肉羊产业结构、提高肉羊养殖技术水平、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最终实现伊犁地区羊肉产业可持续发展。
李含琳,滕海峰,魏奋子[6](2015)在《西部民族地区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有效模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查报告》文中认为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动向,这就是立足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发扬养殖传统,形成一批投资规模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制度化、技术现代化、农民职工化的公司制企业,并且是全产业链体式的,高效地解决了饲草与养殖、农户与公司、养殖与加工、生产与销售、城市与农村、技术与指导等多方面的融合问题,为我国民族地区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提供了有效模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庞鹤鸣,崔晓琴,高海霞,任宏远[7](2012)在《不同良种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对比试验》文中认为将100只健康无病的成年小尾寒羊繁殖母羊分成4组,每组25只,分别与无角陶赛特羊、萨福克羊、波德代羊和小尾寒羊成年种公羊杂交,测定母羊繁殖性能、杂交一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肉羊规模化生产的肉羊品种及杂交组合。结果表明:萨伊寒、陶伊寒、波伊寒杂交组合母羊的产羔率虽比小尾寒羊纯繁母羊低,但杂交组合的羔羊成活率均高于小尾寒羊;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陶伊寒F1、萨伊寒F1和波伊寒F1羔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均显着高于纯繁小尾寒羊(P约0.05),其中陶伊寒F1、萨伊寒F1杂交效果差异极显着(P约0.01),波伊寒F1也有良好的杂交效果,但其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低于陶伊寒F1、萨伊寒F1。
张海成[8](2012)在《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 ——以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文中认为循环农业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及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及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循环农业科技园区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循环原则,按照生态链的模式,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投入、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展示农业低投入、低排放和高产出的一种农业发展途径。本研究针对我国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的基础理论薄弱、不够系统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和实证分析,对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涉及到的地理学、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农业基础科学、生态学、景观规划等诸多的学科系统梳理,提出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理,并根据甘肃省临夏北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理论进行了实践。重点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区域循环农业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1)根据文献资料和课题组在此领域多年的研究,界定了循环农业概念,指出循环农业是以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为依据,以适量化投入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为依托,多级多层次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人粪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模式,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以及食品安全的目的。(2)循环农业的生产要素包括物质生产要素和非物质生产要素两个方面;从理论方面、生产方式、产业关系、生产效益、循环层次和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六个方面对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进行了比较,强调了循环农业的生态效应功能,提出了循环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节约;(3)构建了基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工程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的循环农业理论框架;(4)探讨了循环农业的边界问题,分析明确了农户层面、社区层面和农业区域层面循环农业基本理论实用的边界。2、区域循环农业规划的基本方法(1)构建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为主的3R原则、循环农业模式和能效分析为主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理;提出循环农业规划过程中农业功能与农村文化产业功能的融合、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在循环农业规划中的体现必要性。(2)提出了资源调查与评价、区位优劣势分析、主导产业确定和专题图制作等循环农业规划中经常要用的一些方法。(3)构建了基于现状分析、资源优劣势评价、规划基本思路框架及定位、重点内容的专题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和实施对策分析等要素的循环农业规划框架。3、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资源优势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估算了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农业废弃物沼气化资源潜力,结果表明2009年该地区的农作物秸秆总量约为8.9万t,其中玉米秸秆的比重最大,占总量的74.8%;畜禽粪便排放总量为191.44万t,其中牛的粪便量最多,约占总量的50%;居民排泄物总量约为2.52万t;各种废弃物每年总的产沼气潜力为8860万m3,全区年产沼气量相当于5.5万t标准煤,每年将产生3300万元的经济价值。若这些沼气全部折算成薪柴,全区每年可节约林地约20944hm2。4、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设计(1)提出了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原则,对临夏北塬循环农业的发展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了定位,确定了以“玉米-奶畜-蔬菜”产业为主导、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社会文明的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规划目标。(2)分析了该区域典型的农田高效内循环模式、农牧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清洁乡村循环农业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及农产品加工循环链等方面价值流、物质流循环结构特征,绘制出了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价值流、物质流结构图,提出了不同循环模式发展的具体方式。(3)提出了临夏北塬循环农业重点发展的四大模式、八大工程和一个循环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的基本构架,建立了北塬地区的四大功能区和六大基地,并绘制出了该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框架。(4)并重点对农田高效复合循环农业、循环型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和环境建设等重点内容进行了专项规划。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实施,提出了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易莉[9](2012)在《临夏回族商贸经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临夏具有久远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有先民生活居住于此,它是远古时期人类生息繁衍之地。远在两千年前的秦汉王朝时期,临夏地区就已经设立了县、置州、建郡,古代时人们都称之为袍罕,后来因为有大河穿过与此,随即改称为导河、河州。自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后,临夏地区就成为了着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南道要塞,唐蕃古道的重镇。临夏地区是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枢纽位置,在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具有纽带作用。因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临夏地区相互交错伸展,从而形成了临夏地区当年商贾云集、盛世繁荣的茶马互市的景象,临夏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河湟雄镇”的美誉,“西部旱码头”的盛世,这些头衔也必然使它成为了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的步伐,临夏也与时俱进跨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临夏回族生活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汉藏走廊的过渡地带,也是历史上汉地经贸、文化与青藏高原藏族人民进行多种交流的前沿地带。无论是从历史亦或是现实的角度,临夏地方多元宗教的格局,多元文化的碰撞以及交流与整合自始至终都贯穿于临夏回族发展的整个过程,它不仅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而且也是内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接的会合地,当地回族人民以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智慧与生存意志,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边地的开发和建设,共同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临夏回族的商业活动最早始于明代延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临夏回族虽然处于汉藏文化环境中,但他们始终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日常语汇等穆斯林文化传统与精神,成为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带最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形态之一,并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许多深刻而独到的时代特征。时至今日,临夏回商分布范围之广,从业人数之众,经营行业之多均达到史上极盛水平,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但却被学术界长期忽视的商业群体。研究总结临夏回族商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充分发挥回族人民善经商的传统优势,振兴地方民族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庞鹤鸣,崔晓琴,任宏远,高海霞,杨志娟[10](2011)在《“东乡手抓羊肉”成品羊规模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东乡手抓羊肉"是在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资源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品牌,因其风味独特、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绿色纯天然,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为了探讨"东乡手抓羊肉"品牌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做好成品羊的培育工作,促进"东乡手抓羊肉"成品羊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探索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二、临夏地区肉羊生产的现状调查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夏地区肉羊生产的现状调查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1.1 肉羊产业生产现状 |
1.1.1 肉羊存栏量、出栏量及羊肉产量 |
1.1.2 区域、品种及规模 |
1.2 云南省与全国居民羊肉消费趋势对比 |
1.3 羊肉价格波动 |
1.4 羊肉贸易 |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1 研究方法 |
2.1.1 区位商(LQ) |
2.1.2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 |
2.1.3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 |
2.2 数据来源 |
3 云南省肉羊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
3.1 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分析 |
3.2 云南省肉羊产业区位商测度结果分析 |
3.3 云南省肉羊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分析 |
3.3.1 云南省肉羊产业集中指数分析 |
3.3.2 云南省肉羊产业专门化系数分析 |
4 结论及建议 |
4.1 结论 |
4.2 政策建议 |
(2)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国寿财险公司在甘肃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研究 |
1.4.2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及供给研究 |
1.4.3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和经营模式研究 |
1.4.4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研究 |
第二章 农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
2.1 农业保险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2.1.1 农业保险的定义 |
2.1.2 农业保险的特点 |
2.1.3 农业保险的分类 |
2.2 农业保险的可保风险 |
2.2.1 种植险的可保风险 |
2.2.2 养殖险的可保风险 |
2.2.3 林业险的可保风险 |
第三章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和现状 |
3.1 甘肃省自然灾害概况 |
3.2 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 |
3.2.1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回顾 |
3.2.2 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历史 |
3.3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 |
3.3.1 保费规模快速增长 |
3.3.2 赔付支出平稳增加 |
3.3.3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
3.3.4 保险产品不断增加 |
第四章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农户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 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
4.2.2 政府层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 保险公司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
4.3.1 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 |
4.3.2 保险公司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五章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对策研究 |
5.1 发展空间 |
5.2 发展定位 |
5.2.1 在救灾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 |
5.2.2 在保险能力上,实现“两个增强” |
5.2.3 在农村金融上,实现“一个突破” |
5.3 发展对策 |
5.3.1 加强农业保险宣传 |
5.3.2 提高服务能力 |
5.3.3 优化运行机制 |
5.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5.3.5 健全保障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1.1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优势 |
1.2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
1.3 主要成就 |
1.4 河西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1.5 河西地区羊主要品种 |
2.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
2.1 小反刍兽疫 |
2.2 口蹄疫 |
2.3 羊痘 |
2.4 布鲁氏菌病 |
2.5 寄生虫病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
1.口蹄疫血清学调查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2.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调查与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3.羊痘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4.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布鲁氏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5.小结与讨论 |
5.1 小结 |
5.2 讨论 |
第二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主要疫病变化形势分析 |
1.口蹄疫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
1.1 整体情况 |
1.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
2.小反刍兽疫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
2.1 整体情况 |
2.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
3.羊痘阳性场变化情况分析 |
3.1 整体情况 |
3.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
4.布鲁氏菌病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
4.1 整体情况 |
4.2 时间、空间变化趋势 |
5.小结与讨论 |
5.1 小结 |
5.2 讨论 |
第三章 河西地区规模化羊场规范化防控技术示范 |
1.防控技术示范场基本情况 |
1.1 示范场介绍 |
1.2 技术集成研究总体规划 |
1.3 免疫情况调查 |
2.防控技术集成示范 |
2.1 所用疫苗及免疫程序 |
2.2 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示范实施方案 |
3.主要疫病防控要点 |
3.1 口蹄疫防控要点 |
3.2 小反刍兽疫防控要点 |
3.3 羊痘防控要点 |
3.4 布鲁氏菌病防控要点 |
4.应用示范效果 |
4.1 口蹄疫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
4.2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
4.3 羊痘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
4.4 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实施结果 |
5.小结与讨论 |
5.1 小结 |
5.2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审查表 |
(4)甘肃省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与科技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肉羊业发展现状 |
2.1 国外肉羊业发展现状 |
2.2 国内肉羊业发展现状 |
2.3 甘肃省肉羊业发展现状 |
3 调查方法 |
3.1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
3.2 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调查方式和内容 |
第二章 甘肃省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调查 |
1 调查内容 |
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1.2 养殖业基本情况 |
1.3 肉羊养殖的成本与收益 |
2 调查结果 |
2.1 养殖主体的特征调查 |
2.2 肉羊养殖的收益情况调查 |
2.3 资金筹措情况调查 |
2.4 从事肉羊养殖的劳动力情况调查 |
2.5 饲草料的购买使用情况调查 |
2.6 养殖户肉羊繁育情况调查 |
2.7 疫病防控和粪污处理情况调查 |
2.8 肉羊养殖培训情况调查 |
2.9 养殖户与合作社关系调查 |
2.10 肉羊销售及市场信息获取情况调查 |
3 讨论 |
3.1 制约肉羊业发展的因素 |
3.2 甘肃省肉羊业的发展优势 |
4 小结 |
第三章 甘肃省肉羊养殖户科技需求调查 |
1 调查内容 |
1.1 基础设施与设备 |
1.2 品种与育成 |
1.3 饲养管理 |
1.4 疫病防治 |
1.5 健康参数统计分析 |
1.6 技术更新、跟进与培训 |
2 调查结果 |
2.1 基础设施与设备 |
2.2 品种与育成 |
2.3 饲养管理 |
2.4 疫病防治 |
2.5 健康参数统计分析 |
2.6 技术更新、跟进与培训 |
3 讨论 |
3.1 基础设施与设备亟需更新换代 |
3.2 肉羊品种亟需改良 |
3.3 饲养管理技术亟需提高 |
3.4 疫病防治观念亟需转变 |
3.5 专业化程度亟需提升 |
3.6 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效率亟需提高 |
4 小结 |
第四章 总结 |
1 本调查的结论 |
2 本调查的创新点 |
3 本调查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5)新疆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产业研究现状 |
1.2.1 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1.2.2 肉羊养殖相关产业发展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区域发展理论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
2.4 畜牧业可持续 |
2.5 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
3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现状分析 |
3.1 新疆肉羊发展现状 |
3.1.1 新疆肉羊养殖数量年度变化分析 |
3.1.2 新疆羊肉消费数量年度变化 |
3.2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现状 |
3.2.1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的基础条件 |
3.2.2 肉羊养殖地位分析 |
3.2.3 肉羊养殖规模分析 |
3.2.4 肉羊养殖品种分析 |
3.2.5 肉羊养殖价格分析 |
3.3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养殖的成本问题 |
3.3.2 饲草料供应不足和养殖成本增加 |
3.3.3 生产方式落后,繁殖率低 |
3.3.4 养殖群体不稳定 |
3.3.5 肉羊产业化进程迟缓 |
3.3.6 缺少政策资金支持生产融资困难 |
3.3.7 伊犁地区羊肉价格持续走低消弱了肉羊养殖业的发展 |
4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
4.1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优势 |
4.1.1 自然环境因素 |
4.1.2 草原优势 |
4.1.3 政策优势 |
4.1.4 区位优势 |
4.2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劣势 |
4.2.1 气温偏低 |
4.2.2 降水量分布不均匀 |
4.2.3 草原土壤状况不理想 |
4.2.4 肉羊进食用饲草过渡开垦 |
4.2.5 矿产资源的开发破坏植被 |
4.2.6 肉羊养殖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 |
4.3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
4.3.1 政策机遇 |
4.3.2 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
4.3.3 对口援疆的机遇 |
4.4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
4.4.1 肉羊养殖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
4.4.2 饲草地产权制度不明确 |
4.4.3 肉羊养殖业法律规范不完善,监管难度大 |
4.4.4 国际肉羊环境的冲击 |
5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5.1 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5.1.1 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
5.1.2 保护生态环境 |
5.1.3 弥补资源的紧缺 |
5.2 评价方法 |
5.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5.3.1 指标的选取原则 |
5.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5.3.3 基础数据的选取 |
5.3.4 标准化 |
5.3.5 计算权重 |
5.4 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
5.5 澳大利亚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经验 |
6 新疆伊犁地区肉羊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6.1 合理规划肉羊养殖规模,为肉羊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
6.2 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 |
6.3 更新养殖从业者养殖观念,稳定从业者队伍 |
6.4 针对自然灾害,政府应加强资金支持力度 |
6.5 整合涉牧项目,推进草原养殖业转型发展 |
6.6 积极应对国际羊肉市场的冲击 |
6.7 加强户一企联合,走肉羊养殖现代化之路 |
6.8 加强生产与科研相结合,完善本区肉羊养殖服务体系建设 |
6.9 提高养殖医疗防疫水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西部民族地区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有效模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题背景 |
(一)政策背景 |
(二)现实可行性 |
(三)调研过程 |
二、调查区概况及转型条件 |
(一)区域概况 |
(二)转型条件 |
(三)政府高度重视 |
(四)转型的初步效果 |
三、转型原则和过程 |
(一)转型起步 |
(二)转型原则 |
(三)转型过程 |
四、转型现状和效果评价 |
( 一 ) 转型企业基本情况 |
(二)转型效果评价 |
(三)转型单位的经营特点 |
五、对“临夏模式”的概况总结 |
(一)模式概括 |
(二)构成要素 |
(三)主要启示 |
六、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新功能 |
(一)盘活了土地资源 |
(二)盘活了养殖经验 |
(三)盘活了人力资源 |
( 四 ) 盘活了经营能量 |
(五)盘活了市场活力 |
七、预期、问题和建议 |
(一)发展预期 |
(二)存在问题 |
(三)对策建议 |
(7)不同良种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羊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饲养管理 |
1.2.3 测定内容 |
1.2.3. 1 繁殖性能测定母羊的产羔数、产羔率和成活率。 |
1.2.3. 2 生长性能 |
1.2.3. 3 屠宰试验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繁殖性能分析 |
2.2 生长性能 |
2.2.1 体重增长分析 |
2.2.2 体尺增长比较 |
2.3 屠宰试验分析 |
3 小结 |
(8)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 ——以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秸秆焚烧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 |
1.1.2 农田土壤污染 |
1.1.3 食品安全背景 |
1.1.4 能源安全背景 |
1.1.5 我国循环农业规范化发展的背景 |
1.2 选题目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循环农业研究进展 |
1.3.2 我国循环农业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 |
2.1 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2.1.1 循环农业概念及内涵 |
2.1.2 循环农业的构成及功能 |
2.1.3 传统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区别 |
2.1.4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区别 |
2.2 循环农业的理论框架 |
2.2.1 循环经济学原理 |
2.2.2 清洁生产原理 |
2.2.3 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循环农业研究的边界问题 |
2.3.1. 循环农业边界划分的依据 |
2.3.2 循环农业边界确定的原则 |
2.3.3. 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边界 |
2.4 结论 |
第三章 循环农业规划的理论及方法 |
3.1 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 |
3.1.1 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框架 |
3.1.2 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支撑理论 |
3.1.3 循环农业功能与农村文化产业功能的融合 |
3.1.4 循环农业规划的现代农业手段 |
3.2 循环农业规划的方法 |
3.3 循环农业规划应该包含的内容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自然及经济概况 |
4.1 自然资源概况 |
4.1.1 临夏县自然资源总体概况 |
4.1.2 北塬自然资源概况 |
4.2 北塬社会经济条件 |
4.2.1 人口、劳动力状况 |
4.2.2 社会、经济状况 |
4.3 循环农业发展基础条件 |
4.3.1 种植业生产情况 |
4.3.2 畜牧业生产现状 |
4.3.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4.3.4 农村户用沼气发展状况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5.1 SWOT 方法简介 |
5.2 临夏循环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5.2.1 优势分析(S) |
5.2.2 劣势分析(W) |
5.2.3 机遇分析(O) |
5.2.4 威胁分析(T) |
5.3 小结 |
第六章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资源潜力及效益分析 |
6.1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
6.1.1 自然资源发展潜力 |
6.1.2 农业废弃物沼气资源潜力 |
6.1.3 临夏北塬废弃物沼气资源潜力估算 |
6.2 效益分析 |
6.3 小结 |
第七章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背景及思路 |
7.1 规划目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分析 |
7.1.1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规划提出背景 |
7.1.2 规划目的意义 |
7.1.3 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7.2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
7.3 规划编制的原则 |
7.4 规划范围及期限 |
7.5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规划属性及定位 |
7.5.1 当前属性 |
7.5.2 循环农业发展的定位 |
7.5.3 循环农业产业功能 |
7.6 总体思路 |
7.6.1 循环农业建设总体框架 |
7.6.2 价值流、物质流循环结构特征 |
7.6.3 循环农业发展重点 |
7.7 战略目标 |
7.7.1 总体目标 |
7.7.2 具体目标 |
7.8 指导思想 |
7.9 小结 |
第八章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重点内容发展规划 |
8.1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设计 |
8.1.1 农田内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
8.1.2 粮果菜(套作)复合种植资源高效利用循环模式 |
8.1.3 种养加三位一体产业间资源高效利用循环模式 |
8.1.4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工程发展模式 |
8.2 农田高效复合循环农业规划 |
8.2.1 规划思路 |
8.2.2 规划目标 |
8.2.3 规划内容 |
8.3 循环型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
8.3.1 规划思路 |
8.3.2 规划目标 |
8.3.3 规划内容及布局 |
8.3.4 主要实施应用的新技术 |
8.3.5 产品品种设计 |
8.3.6 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8.4 养殖业发展规划 |
8.4.1 规划思路 |
8.4.2 规划目标 |
8.4.3 规划内容及布局 |
8.4.4 新技术推广 |
8.4.5 品种规划 |
8.4.6 配套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 |
8.5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 |
8.5.1 规划思路 |
8.5.2 规划目标 |
8.5.3 规划内容 |
8.5.4 新技术推广 |
8.6 循环农业产业科技园区规划 |
8.6.1 规划思路 |
8.6.2 规划目标 |
8.6.3 规划内容 |
8.7 环境建设规划 |
8.7.1 规划思路 |
8.7.2 规划目标 |
8.7.3 规划内容 |
8.8 小结 |
第九章 北塬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及政策 |
9.1 组织管理 |
9.1.1 领导小组 |
9.1.2 实施小组 |
9.1.3 专家小组 |
9.2 运行机制 |
9.2.1 运行机制 |
9.2.2 运行模式 |
9.3 配套政策 |
9.4 保障措施 |
9.5 小结 |
第十章 结论和讨论 |
10.1 结论 |
10.1.1 区域循环农业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 |
10.1.2 区域循环农业规划的基本方法 |
10.1.3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资源优势分析 |
10.1.4 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
10.2 讨论 |
10.2.1 关于县域循环农业规划的基本原理 |
10.2.2 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区别和联系 |
10.2.3 循环农业边界问题 |
10.2.4 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实践 |
10.2.5 县域循环农业规划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领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临夏回族商贸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三、论文研究方法 |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临夏回族商贸经济发展历程回顾 |
第一节 临夏回族自治州概况 |
一、地理概况 |
二、历史沿革 |
三、经济发展 |
第二节 临夏回族商贸业回顾 |
一、临夏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
二、明清时期河州地区(“茶马互市”)的回藏贸易 |
三、民国时期河州的回族商人及回藏贸易 |
四、20世纪初临夏回族商业的发展 |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回族商贸业的再度崛起 |
一、临夏回商的资本积累阶段 |
二、临夏回商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 |
三、临夏回族商贸业的繁荣阶段 |
第二章 临夏回族商贸经济的行业构成及历史变迁 |
第一节 早期临夏回商的行业构成 |
一、驮队的兴起与驮盐业 |
二、牛马贩运业 |
三、筏子商运贸易 |
第二节 近现代临夏回商的行业构成 |
一、民族用品销售业的继承与发展 |
二、虫草行业的崛起 |
三、新兴行业的拓展 |
第三节 临夏回族商贸行业发展案例分析——皮毛业为例 |
一、临夏地区皮毛业的兴起 |
二、抗战前临夏地区皮毛贸易的发展 |
三、抗战爆发后临夏地区的皮毛贸易 |
四、改革开放后临夏地区皮毛业的复兴和发展 |
第三章 临夏回族商贸经济文化价值研究 |
第一节 临夏回商商业文化 |
一、临夏回商奋斗的内在动力——伊斯兰经济思想 |
二、临夏回商价值标准——伊斯兰经商伦理 |
第二节 临夏回商的历史价值 |
一、为汉藏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商业群体 |
二、青藏高原上文化交流的传递者 |
三、活跃在“世界屋脊”上的商业群体 |
四、汉、回、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民族关系的纽带 |
第四章 重振临夏回族商贸经济的思考 |
第一节 临夏回族商贸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
一、商业贸易发展的不足 |
二、落后的第二产业 |
三、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
四、人才培养缓慢 |
五、资金流动受阻 |
第二节 重振临夏回族商贸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一、发展商业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
二、以贸促工,发展物流优势产业 |
三、借鉴和引入现代商业发展模式 |
四、加强基础教育、培育先进人才 |
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临夏地区肉羊生产的现状调查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比较优势分析[J]. 王雪娇,李隆伟,杜春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 [2]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国寿财险公司在甘肃的实践[D]. 顾玉鹏. 兰州大学, 2021(12)
- [3]河西地区规模羊场主要疫病免疫状况调查及防控技术示范[D]. 赵书艺.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1)
- [4]甘肃省肉羊养殖户养殖行为与科技需求分析[D]. 汪玉璧. 甘肃农业大学, 2018(10)
- [5]新疆伊犁地区肉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子群. 塔里木大学, 2016(08)
- [6]西部民族地区工商资本投资农村现代种养业的有效模式——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调查报告[J]. 李含琳,滕海峰,魏奋子. 甘肃理论学刊, 2015(03)
- [7]不同良种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对比试验[J]. 庞鹤鸣,崔晓琴,高海霞,任宏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5)
- [8]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 ——以临夏北塬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为例[D]. 张海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5)
- [9]临夏回族商贸经济研究[D]. 易莉.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10]“东乡手抓羊肉”成品羊规模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庞鹤鸣,崔晓琴,任宏远,高海霞,杨志娟. 甘肃畜牧兽医,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