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美术活动 小小建筑设计师(论文文献综述)
周勇[1](2021)在《乡村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园生活空间是师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赖以发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儿童在园生活的栖居之所。儿童通过体验不断将自身向空间敞开,在空间之中打上了自己的“印记”,让经验成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与生活空间联结奠定基础。研究者围绕“乡村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这一选题,扎根到乡村幼儿园进行田野考查,将童年社会学、空间生产学等理论作为指导,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基于儿童的视角阐述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的具体状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立足儿童立场提出幼儿园生活空间改进的路径。故本研究为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本研究形成了支撑性框架。第二部分为本研究的准备部分。研究者以“研究人员”与“配班教师”双重身份进田野调查点——N园,从园外地理位置、园内空间布局阐明N园的空间结构。为进一步说明儿童在园活动的空间条件,参照幼儿园的空间定位、实际使用功能、儿童话语描述其分级为19个二级空间点,在二级空间的基础上归为行政空间、公共空间与教室空间3个一级空间点。第三部分为本研究的现状部分。立足3个一级空间点,聚焦到儿童活动的19个二级空间点,对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的具体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提炼儿童在园体验空间的样态、模型及方式。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问题与成因部分,剖析儿童当下、此刻的现实体验状况发现当前幼儿园生活空间中存在如下问题:制度化时空管理下儿童专属空间遭受挤压,自由时间的稀缺阻碍了儿童空间参与、“优秀”儿童展示弱化了“普通”儿童的空间赋值;“选拔性”进入造成空间消极体验产生、规训化教育抑制了儿童的空间建设话语权;既定化空间之中儿童构建创造性受到压制。追溯N园空间建设的“话语转向”与空间管理的“价值取向”发现,作为时代要求与政策红利的交互融合产物,N园展现出优质乡村园引领作用的同时,却在回馈外界与内在空间创新求变中难以兼顾;参照教师对儿童在园生活空间的价值排序,一日生活流程表为主线的空间行动产生时空分割、儿童行为规范的空间立序运用集体转换、安全至上而采取空间管制、特殊位置的空间分级下选择参与均是幼儿园生活空间问题的成因所在。第五部分为本研究的改进路径部分。儿童生活空间的形变与儿童美好生活的异化迫切需要重构幼儿园生活空间,寻求美好生活。为此,须关注儿童的真实体验,理解儿童内在世界。重构一个基于此在的物质空间、基于规范的自由空间、基于正义的平等空间。第六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语部分。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之下乡村幼儿园建设迎来发展机遇,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乡村园趋向城市化、“千园一面”同质化空间等问题;因而打造一个具有乡村特色幼儿园生活空间传承乡土文化、培育本土人才、回应时代诉求便显得意义深远,这一课题既是本研究的展望也是后续深入的部分。
刘娟芬[2](2021)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先进文化,是立德树人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分别指出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切实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传承革命传统文化、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重大实践。本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物分析法等方法,探究井冈山市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在深入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之上,分析该园在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过程中的可借鉴经验、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我国其它地区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借鉴和案例支持。本研究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简要介绍了井冈山红色革命的发展脉络;井冈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类型与精神资源类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多重特点;对幼儿在体智德美方面的教育价值。第三部分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重点阐述了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该部分研究者从井冈山市X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目标、内容、途径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井冈山红色文化在X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第五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不足及影响因素。通过对第三部分现状的整体把握,总结归纳井冈山市X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进而从幼儿园、教师、社会、政策层面探讨分析井冈山市X幼儿园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六部分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针对该园现存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促进该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策略: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力与能力;深化家园社区协作机制;建立健全课程教研评价体系;构建人力、物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
施吴忻[3](2021)在《5-6岁幼儿视野下的美术馆 ——以南京市S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
郭丁绮[4](2020)在《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戏剧是将戏剧的方法与元素运用至园所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教师角度而言,它包括了教师对于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部分。本文关注一线幼儿教师对于主题式教育戏剧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欲通过一系列行动研究探索如何建构起一个能帮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戏剧教育活动。一方面,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之上,讨论戏剧活动在幼儿园实施的可能新途径;另一方面,本文将戏剧教育目的聚焦于“全人教育”之上,探讨如何在发挥戏剧教育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全人教育。全文总共包含了两个研究。预研究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与文本资料分析等方式,对教师关于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认识、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相关认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教师们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窄化,在实践上也有许多不足,如:取材与教育价值挖掘受限,活动目标重认知轻情感与学习品质,忽视戏剧本身价值,活动形式单一且领域偏向明显,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在正式研究阶段,本文针对教师在预研究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以设计者与共研者的身份投入到行动研究中来,以探寻园本化的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方式,主要关注活动设计中的以下几个问题:戏剧主题的来源与选择依据、戏剧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戏剧主题网络图的构架。经由对四个班级三个戏剧主题活动的三阶段行动研究,最后总结归纳戏剧主题的来源范围与选择依据、戏剧主题教育价值的挖掘思路、戏剧主题网络的构建方法等,为一线幼儿教师设计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提供思路指导与建议,也为后人研究如何将戏剧教育与全人教育进行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谢晗[6](2020)在《幼儿园教师美术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以一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为例》文中指出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精神的外化,也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的方式。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既能体现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完善。优秀教师都致力于追求具有个性且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要积极形成具有个性且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由于幼儿园师资需求不断增加,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也不断走进幼儿园,不同专业背景幼儿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形成也能为幼儿园教学增色添彩。本文采用的是质的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一所省级示范园中一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即儿童美术教育专业幼儿教师——肖老师,通过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了解其教学风格故事以及观察其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深入研究这名教龄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美术教学风格,试图解析其美术教学风格的特征、追溯美术教学风格的形成历程以及影响其风格形成的相关条件,得出对幼儿教师美术教育观念、教师素养以及专业发展的启示与思考。本研究将重点放在教师美术教学风格形成现状的把握。本研究总共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围绕“教学风格”“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理论的解读,厘清相关的概念和含义,为展开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三、四章分别叙述了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的总体特征、美术教学风格形成的历程、美术教学风格形成所需要的条件三个方面内容。第五章是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为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同专业背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实践思考与借鉴。本研究带有情境性、现实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的主观性。研究者希望能够透过研究对象的教学风格故事,尽量再现肖老师教学生活场景,解读肖老师独特且鲜活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得一些感悟和启发。
张怡[7](2020)在《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研究》文中提出当下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存在着对儿童自主表现力的囚禁,充斥着技术化的规训、成人价值为中心的霸权,使得作为自主表达的儿童绘画被异化。绘画过程的高度示范化,割裂了绘画与儿童自主表现之间的天然联系,进而使儿童在绘画活动中先天赋予的叙事天性被遮蔽。因此,关注儿童叙事性绘画问题,正是对当下儿童艺术教育刻板化技能塑造的异化之境的突围,也是对当下儿童艺术教育功利化、成人化取向的批判,更是对作为叙事的儿童绘画本性的解蔽和回归。基于此,本研究以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为对象,以叙事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儿童叙事性绘画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义。同时运用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考察了自发绘画场域及幼儿园集体绘画场域中儿童叙事性绘画的存在状况,揭示了儿童叙事性绘画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从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使儿童绘画回归叙事性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儿童叙事性绘画内涵特征的理性追述。以文献梳理和理性思辨的方式对儿童绘画中叙事性的意涵特征、价值功能进行分析论证。首先对美术教育史上有关儿童绘画中叙事性话题的讨论进行历史梳理,获取理解儿童绘画中叙事性的理论依据。其次,论证儿童绘画中叙事性的本体意涵,阐明儿童在绘画中的叙事是一种符号叙事和游戏叙事。进而,发现儿童绘画中的叙事性是幼稚心理的反映。最后,探讨儿童叙事性绘画内涵的价值,发现儿童在叙事性绘画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语言的发展,实现了情感的表达,完善了自我意识。第二部分是对3-6岁儿童自发绘画场域中叙事性绘画的现实考证。包括三方面内容:叙事性绘画在3-6岁儿童自发绘画类型中的占比情况、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中叙事水平的考察、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特点的分析。研究发现3-6岁儿童自发绘画中存在三种绘画类型:无意义涂鸦、罗列式形象表征、叙事性绘画。叙事性绘画是3-6岁儿童自发绘画中最主要的类型。叙事性绘画在3-6岁儿童自发绘画中的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同时,发现3-6岁儿童在叙事性绘画中叙事的水平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发现3-6岁儿童的叙事性绘画作品在叙事主体、叙事对象、叙事文本、叙事内容、叙事过程方面呈现着一些独特之处。第三部分是对幼儿园集体绘画场域中叙事性绘画的现实考证。包括示范教学以及绘画工具材料对儿童叙事性绘画的影响。发现示范教学限制儿童绘画中的叙事,导致儿童在集体绘画中无事可叙、低水平叙事或雷同叙事。示范教学影响儿童叙事性绘画的关键原因在于简笔画的模式化特征使儿童在绘画中追求形象复制的逼真性而失去了自己的表现方式。发现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熟悉程度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不同。儿童面对熟悉的工具材料时,对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叙事表达的主观意愿;儿童面对的既有熟悉工具材料,又有陌生工具材料时,对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对陌生工具材料的好奇心;儿童使用陌生工具材料时,在绘画中无事可叙或进行低水平叙事。陌生工具材料影响儿童叙事性绘画的关键原因在于儿童将陌生工具材料当作玩具,产生探索行为,从而无法叙事。最后从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提出了使儿童绘画回归叙事性的建议。包括构建新的儿童绘画理解范式,重建审美感受与表现的美术教学,同时重塑幼儿教师的角色身份,使其成为儿童叙事性绘画的意义接收者。从而使儿童绘画理解的视域由技术规训转向生命叙事,使绘画成为儿童主体解放、生命意义得以彰显的场域。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龙小玮[9](2019)在《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视觉时代的来临,美术教育的形式与活动场所越来越多元化,校外美术教育逐渐成为校内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目前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其课程设置情况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性、逻辑性与科学性,无法有效衡量校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与作用。儿童时期的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艺术启蒙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对儿童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与要求。因此,本文以3-6岁儿童为例,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南昌市的十所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用客观数据表明当前校外儿童美术教育机构规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现状,并用叙事的方式将三个不同的培训机构的教学案例作为个案,探讨当前3-6岁校外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和3-6岁儿童艺术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文件进行了分析与解读。第二部分对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收集到的客观数据归纳整理后进行分析,使数据内容转化为文字叙述。第三部分将第二部分现状的调查结果作为依据,指出南昌市儿童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儿童校外美术活动进行了反思。最后一个部分是笔者对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的建议及展望。通过对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笔者发现目前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机构的教学方法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校外儿童美术机构还需重新审视自我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大胆尝试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美术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儿童美术发展贡献力量。
王淑一[10](2019)在《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艺术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艺术领域的两个子领域:一,感受与欣赏;二,表现与创造;目标一旨在通过体验、感受、欣赏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目标二旨在“表现”,即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身的体验和兴趣自由地表现、快乐地创作。在此新要求下,美术教学应鼓励幼儿用心去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但是,目前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一是教学的观念局限在教师做示范,幼儿简单模仿之间;二是美术作品的相似性极高,就如同千篇一律的复制品;三是教师的评价停留在“好不好”“像不像”“真不真”等范画教学的评价模式上。因此,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了学校、家长、社会等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色彩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借鉴高瞻课程中单项深度法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设计出了一套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农村幼儿园色彩美术活动实施方案,并通过实践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单项深度法由在艺术中思考和思考艺术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并强调以艺术媒介为核心,通过引入、拓展、创作、反思四个完整连续的阶段来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感受力。本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S农村幼儿园小班6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实验法为主,深入考察了单项深度法在农村幼儿园色彩教学中的运用,并从量性分析的角度,对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通过研究的探讨和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1.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小班色彩美术活动提高了农村幼儿的颜色命名能力。2.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小班色彩美术活动对男生女生的效果不存在显着的差异。3.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小班色彩美术活动对绿、蓝、紫、橙色命名能力的提高效果最为显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对于色彩教学: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选择适宜、有效的色彩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单项深度法的实施:创设一个开放、宽敞的艺术区角;提供丰富的适宜幼儿发展水平且能满足他们表现需求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教师作为支持者、鼓励者引导幼儿在引入、拓展、创作、反思四个阶段中对某种艺术媒介进行持续、深度地探究。
二、小班美术活动 小小建筑设计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班美术活动 小小建筑设计师(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近年来我国重视幼儿园空间的建设与教育价值 |
(二)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的重要性 |
(三)当下乡村幼儿园生活空间存在的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生活 |
(二)幼儿园生活空间 |
(三)乡村儿童在园空间体验 |
四、文献综述 |
(一)空间 |
(二)幼儿园生活空间 |
(三)儿童生活空间体验 |
(四)研究述评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五)研究伦理 |
(六)研究效度 |
第一章 N镇N园空间结构与儿童在园活动空间分级 |
一、N镇N园的空间结构 |
(一)N园的园外地理位置 |
(二)N园的园内空间布局 |
二、N园儿童活动空间分级 |
(一)行政空间 |
(二)公共空间 |
(三)教室空间 |
第二章 N镇N园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状况 |
一、N园儿童在行政空间的体验 |
(一)门卫室:“户外活动时欢快与好奇并存” |
(二)教师办公室:“相对封闭状态下神秘与敬畏所包裹” |
二、N园儿童在公共空间的体验 |
(一)入园道路:“每天必经却不曾留意抑或不太理解两侧墙饰” |
(二)幼儿园大门:“入园时感到焦虑不安或是期待盼望” |
(三)升旗台:“小小升旗手的严肃!骄傲与渴望!” |
(四)主席台:“登场时集体共舞的快乐与重复排练练的枯燥” |
(五)沙水区与美工区: “围栏区隔下的渴望进入却止步不前” |
(六)器械放置区:“取还材料时的混乱狂欢与落单无助” |
(七)赛道:“自由欢快地奔跑与意犹未尽的离场” |
(八)阅读区:“父母晚接时的低落中同师生共处的愉悦交织” |
(九)攀爬区:爬上爬下时“身心投入的快乐与注意安全的拘束” |
(十)建构区:教师放手后的“手脑并用所带来的愉悦满足” |
(十一)种植区:“远观的欣喜与近入的渴望” |
三、N园儿童在教室空间的体验 |
(一)门廊:“本班特定空间不容外来儿童逗留” |
(二)厕所:“小男生去男厕与小女生去女厕” |
(三)讲台:“教师叫到名字便上去” |
(四)座椅:“保护固定的大桌子与保管移动的小椅子” |
(五)区角:“进门前插卡选择喜欢的活动区” |
(六)睡房:“乖乖先睡着的才是好孩子” |
四、小结 |
(一)N园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样态及模型 |
(二)N园儿童在园生活空间的体验方式 |
第三章 N镇N园生活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当前N园儿童生活空间存在的问题 |
(一)制度化时空管理下儿童专属空间遭受挤压,自由时间的稀缺阻碍了儿童空间参与 |
(二)“优秀”儿童展示弱化了“普通”儿童的空间赋值,“选拔性”进入造成空间消极体验产生 |
(三)规训化教育抑制了儿童的空间建设话语权,既定化空间之中儿童构建创造性受到压制 |
二、当前N园儿童生活空间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时代使命:办园的必由之路 |
(二)价值排序:幼儿园生活空间的运行参照 |
(三)小结:空间建设的话语转向与空间管理的价值取向 |
第四章 幼儿园生活空间的改进路径 |
一、立足儿童此在,重组物质要素 |
二、基于规范框架,让渡空间自由 |
三、彰显空间正义,平等使用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N园教师信息及大E班学生信息 |
附录二:观察记录表及访谈提纲 |
附录三:公开课《画出我心中的幼儿园》部分资料 |
致谢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2)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
二、国家政策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 |
四、个人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 |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 |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研究 |
三、幼儿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
四、已有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教育”理论 |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第一节 井冈山红色革命历程简介 |
第二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 |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物质资源 |
二、井冈山红色文化精神资源 |
第三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
一、丰富性 |
二、原生态性 |
三、区域性 |
四、教育性 |
第四节 井冈山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
一、体育价值 |
二、智育价值 |
三、德育价值 |
四、美育价值 |
第三章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历程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萌芽时期 |
一、尝试阶段 |
二、迷茫阶段 |
第二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转折时期 |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利导 |
二、幼儿园领导层行为的转变 |
第三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成型时期 |
一、红色文化园本教材的出版 |
二、红色文化园所环境的打造 |
第四节 X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继续发展 |
第四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态度 |
一、园长对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 |
二、教师对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态度 |
第二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目标 |
一、园长对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目标的认识 |
二、教师对幼儿园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目标的认识 |
三、具体“红色”教学活动当中活动目标制定 |
第三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内容 |
一、井冈山红色遗址 |
二、井冈山红色故事 |
三、井冈山红色文物 |
四、井冈山红色诗歌 |
五、井冈山红色歌谣 |
第四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途径 |
一、教学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二、游戏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三、生活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四、环境创设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五、家园社区活动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六、其它途径中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五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不足及影响因素 |
第一节 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已取得的经验 |
一、发挥园长课程核心领导作用 |
二、营造良好的红色园所氛围 |
三、创造可替代的红色文化资源 |
四、多途径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
五、充分开发利用家园社区资源 |
第二节 X幼儿园在开发利用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动力不足 |
二、家长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度总体偏低 |
三、社区对配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经验 |
四、幼儿园课程教研评价制度不完善 |
五、红色文化课程教育教学资源配备不足 |
六、专家支持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员指导 |
七、教育部门财政支持依然有限 |
第三节 影响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开发与利用的因素分析 |
一、幼儿园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社会因素 |
四、政策因素 |
第六章 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X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力与能力 |
一、提升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动力 |
二、增强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
第二节 深化家园社区协作机制 |
一、加强家长对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认识 |
二、完善幼儿园社区互动配合制度 |
第三节 建立健全课程教研评价体系 |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培训制度 |
二、健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体系 |
第四节 构建人力、物力资源协同共享机制 |
一、组建专业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
二、创建红色文化课程共享资源库 |
第五节 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 |
一、完善幼儿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相关政策 |
二、给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充足的资金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源起 |
1.1.1 戏剧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1.1.2 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符合戏剧逻辑特点与教育发展的方向 |
1.1.3 教师对戏剧活动认识存在偏差,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戏剧 |
1.2.2 教育戏剧 |
1.2.3 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 |
1.2.4 活动设计 |
1.2.5 活动实施 |
1.3 理论基础 |
1.3.1 生态学理论:戏剧教育内容的建构依据 |
1.3.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在戏剧教育中的运用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1 与“幼儿教育戏剧”有关的研究 |
1.4.2 幼儿教育戏剧的价值 |
1.4.3 “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 |
1.4.4 与“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有关的研究 |
1.4.5 相关研究述评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实践意义 |
2.3 研究设计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流程 |
2.3.3 研究场域 |
2.3.4 研究人员 |
3 行动研究的准备 |
3.1 行动团体的确立 |
3.2 关于教育戏剧课程目标的思考 |
3.3 关于教育戏剧物理环境支持的构想 |
4 行动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
4.1 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主题的来源与内容建构 |
4.1.1 分析研究问题 |
4.1.2 构建设计思路 |
4.1.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1.4 优化活动方案 |
4.1.5 梳理周期成果 |
4.2 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主题原材料与二手资源的限制 |
4.2.1 分析研究问题 |
4.2.2 构建设计思路 |
4.2.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2.4 优化活动方案 |
4.2.5 梳理周期成果 |
4.3 行动研究的第三阶段:角色体验、戏剧状态与主题网络的整合 |
4.3.1 分析研究问题 |
4.3.2 构建设计思路 |
4.3.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3.4 优化活动方案 |
4.3.5 梳理周期成果 |
5 研究结论 |
5.1 预研究阶段研究结论 |
5.2 正式研究阶段研究结论 |
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活动观察记录表 |
附录3 :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整体检核评估表 |
致谢 |
(6)幼儿园教师美术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以一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灵魂的外化 |
二、艺术教育是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
三、研究者对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关注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风格 |
二、教学风格与美术教学风格 |
三、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教学风格的相关研究 |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关研究 |
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描画 |
第一节 素描式勾勒:国培公开活动 |
第二节 色彩式描绘:肖氏教学风格 |
一、略有讲究的穿衣风格 |
二、角色多重的幼儿教师 |
三、艺术气息浓厚的教学场地 |
四、比较稳定的活动时间 |
五、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语言 |
六、注重幼儿个性的教学评价 |
七、颇有见解的教育理念 |
第三章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形成历程追溯 |
第一节 适应期:教学风格观摩酝酿阶段 |
一、“崩溃”初体验 |
二、观察女教师 |
三、不被认可的“郁闷” |
四、在打击中成长 |
第二节 探索创新期:教学风格初具雏形阶段 |
一、小溪哥哥的来历 |
二、教学时长的调整 |
三、美术材料的整合 |
四、游戏教学的尝试 |
五、教育无痕的追寻 |
第三节 定型期:教学风格稳定发展阶段 |
一、寓教于乐 |
二、“随性”教学 |
三、终有用武之地 |
四、更上一层楼 |
第四章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形成条件透析 |
第一节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形成场域 |
一、“摇篮”不解之情缘 |
二、恰逢缘分之使然 |
三、幸得伯乐之知遇 |
四、学习经验之积累 |
第二节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形成的个人条件 |
一、“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
二、“可能是我比较有魅力吧” |
三、“我最想感谢我自己的努力” |
四、“虽不是本专业,但我学有专长” |
第五章 肖老师美术教学风格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
第一节 教师个性与师德方面 |
一、凸显个性,表现教学风格 |
二、勿忘初心,坚守教育信念 |
三、形成风格,彰显教师师德 |
第二节 教师个人成长方面 |
一、从童心出发,与童情共行 |
二、涤旧更新,修炼成长型心智模式 |
三、广猎知识,开阔教学视野 |
四、躬身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
五、潜心教研,提升教学创造水平 |
第三节 幼儿园管理方面 |
一、创造条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弹性空间 |
二、完善园本教研,致力于不同专业教师成长 |
三、建设学习共同体,共享教育智慧 |
第四节 对不同专业背景幼儿教师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实践的困局”:儿童叙事性绘画的遮蔽 |
二、“叙事的显现”: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转向 |
三、“技术的规训”:儿童美术教育的时代乱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叙事的概念 |
一、叙事 |
二、儿童叙事 |
三、叙事性绘画 |
第二节 关于叙事的相关研究 |
一、儿童叙事的相关研究 |
二、叙事性绘画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评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一、关键概念界定 |
二、研究的整体思路 |
三、研究的方法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内涵特征理性追述部分的研究思路 |
二、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现实考证部分的研究设计 |
第三节 儿童绘画中叙事水平分析工具的制定 |
一、分析框架的初步拟定 |
二、实施预分析 |
三、分析框架的形成 |
第四章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内涵特征的理性追述 |
第一节 儿童绘画中叙事性话题的历史演进 |
一、技能的训练:近代儿童绘画的视野 |
二、自我的表达:20世纪初期以来的关注焦点 |
三、叙事的儿童画:20世纪中后期的理论转向 |
第二节 儿童绘画中叙事性的本体意涵 |
一、作为符号叙事文本的儿童绘画 |
二、作为游戏叙事文本的儿童绘画 |
第三节 儿童时期叙事性绘画的特殊存在 |
一、幼稚心理之反映:与原始绘画的比较 |
二、儿童立场之体现:与成人绘画的比较 |
第四节 儿童叙事性绘画内涵的价值所在 |
一、绘画叙事中的思维呈现 |
二、绘画叙事中的语言沟通 |
三、绘画叙事中的情绪表达 |
四、绘画叙事中的自我意识 |
第五章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的现实考证:自发绘画场域 |
第一节 叙事性绘画在3-6岁儿童自发绘画类型中的占比 |
一、3-6岁儿童自发绘画的三种类型 |
二、叙事性绘画是3-6岁儿童自发绘画最主要的类型 |
三、叙事性绘画的比例随儿童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
第二节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中叙事水平的考察 |
一、叙事性绘画中儿童的叙事水平存在年龄差异 |
二、叙事性绘画中儿童的叙事水平随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
第三节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的特点分析 |
一、叙事性绘画主体的特点 |
二、叙事性绘画对象的特点 |
三、叙事性绘画文本的特点 |
四、叙事性绘画内容的特点 |
五、叙事性绘画过程的特点 |
第六章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的现实考证:幼儿园集体绘画场域 |
第一节 示范教学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 |
一、长期示范教学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 |
二、示范教学影响叙事性绘画的原因 |
第二节 工具材料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 |
一、工具材料使用频率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 |
二、陌生工具材料影响叙事性绘画的原因 |
第七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的理性推论与现实考证之间关系的讨论 |
一、证实了儿童绘画具有叙事属性 |
二、证实了儿童绘画叙事与口语叙事之间的对应关系 |
三、证实了儿童绘画中的叙事是符号叙事和游戏叙事 |
第二节 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缺失问题的讨论 |
一、叙事性绘画在集体绘画场域缺失的事实是否意味着在幼儿园的整体缺失 |
二、叙事性绘画在幼儿园的缺失是否意味着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的整体缺失 |
三、遵循《指南》理念进行改革的幼儿园将会改变叙事性绘画缺失的现状 |
第三节 教学方法对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影响的讨论 |
一、示范教学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及其原因 |
二、工具材料对叙事性绘画的影响及其原因 |
三、示范教学和工具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 |
第八章 研究结论、教育建议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育建议 |
一、注重观念层面的变革:构建新的儿童绘画理解范式 |
二、重建审美感受与表现的美术教学:机会的提供与方法的改变 |
三、重塑教师的角色身份:成为儿童叙事性绘画的意义接收者 |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1.儿童 |
2.校外美术教育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 |
2.研究方法 |
3.研究对象 |
4.研究实施 |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理论 |
1.儿童发展阶段论 |
2.启发式教学观 |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1.3-6岁儿童美术教育相关内容 |
2.3-6岁儿童美术教育相关原则 |
3.有效实施《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意义 |
二、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现状调查 |
(一)机构规模 |
(二)机构教学模式 |
(三)机构课程设置 |
(四)机构师资力量 |
三、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点与不足 |
(一)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优点 |
1.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2.课堂时间自由充沛、艺术氛围浓厚 |
3.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
(二)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的不足 |
1.教学课程缺乏科学性 |
2.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数量不达标 |
3.过度关注家长对学习要求 |
(三)对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的反思 |
1、尊重儿童的真实想法 |
2、在生活中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 |
3、同伴之间互相学习 |
四、对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的未来展望 |
(一)对机构的建议 |
(二)对机构老师的要求 |
(三)对家长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念界定 |
1.1.1 单项深度法 |
1.1.2 农村幼儿园 |
1.1.3 美术教学活动 |
1.2 理论基础 |
1.2.1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 |
1.2.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
1.2.3 主动学习理论 |
1.2.4 单项深度法艺术教育理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单项深度法的相关研究 |
1.3.2 幼儿色彩教学的相关研究 |
1.4 问题提出 |
1.4.1 《指南》背景下的要求 |
1.4.2 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现状思考 |
1.4.3 单项深度法的启示 |
1.5 研究计划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实践意义 |
第2章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实验研究 |
2.1 研究目的与思路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教育实验法 |
2.3.2 观察法 |
2.3.3 文献法 |
2.4 研究工具 |
2.5 色彩美术活动的方案设计 |
2.6 小班色彩美术活动的具体实施 |
2.6.1 引入阶段 |
2.6.2 拓展阶段 |
2.6.3 创作阶段 |
2.6.4 反思阶段 |
2.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7.1 小班幼儿颜色命名前后测情况分析 |
2.7.2 小班幼儿颜色命名的性别差异分析 |
2.7.3 不同教学法对每种颜色命名的卡方检验 |
2.8 讨论 |
2.8.1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对小班幼儿的作用分析 |
2.8.2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小班色彩美术活动的反思 |
第3章 结论与建议 |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3.1.1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能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对颜色的命名能力。 |
3.1.2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不存在性别差异。 |
3.1.3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色彩美术活动对绿、蓝、紫、橙色命名能力的提高效果最为显着。 |
3.2 建议 |
3.2.1 对幼儿色彩教学的建议 |
3.2.2 对于实施单项深度法的建议 |
3.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幼儿颜色命名测试(主试卷) |
附录二 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农村幼儿色彩美术活动教案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小班美术活动 小小建筑设计师(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儿童在园生活空间体验研究[D]. 周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2]井冈山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以井冈山市X幼儿园为例[D]. 刘娟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5-6岁幼儿视野下的美术馆 ——以南京市S幼儿园为例[D]. 施吴忻.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 郭丁绮.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幼儿园教师美术教学风格的叙事研究 ——以一名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为例[D]. 谢晗.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3-6岁儿童叙事性绘画研究[D]. 张怡.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南昌市3-6岁儿童校外美术教育活动调查研究[D]. 龙小玮.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基于单项深度法的农村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实践研究[D]. 王淑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幼儿园论文; 儿童绘画论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论文; 红色文化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