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llustrated Idioms(论文文献综述)
戴军明[1](2021)在《国际中文学习辞书40年发展:成就与不足——以商务印书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辞书在中文教学和学习中的资源价值和需求愈加凸显。本文从历时和类型两个角度对商务印书馆国际中文学习辞书的出版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分析;择要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代表性国际中文学习性辞书的编纂理念与特色,探讨了国际中文学习辞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商务印书馆在国际中文学习辞书编纂出版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学习辞书编纂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参考。
付平,胡可,吕会华[2](2021)在《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研究及对手语教育的启示》文中指出汉语成语中综合性与融合性成语占比非常高,但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手语表达研究。本研究基于听障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首先厘清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内涵,然后以分类法为基点探究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方法与技巧,将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分为组合性成语-相同策略、综合性成语-相似策略、融合性成语-相符策略三大策略。以此破解汉语成语所指意义的双层性、汉语成语与中国手语的复杂关联这两大难点,提升手语教育的质量。
高丽杰[3](2021)在《外向型汉语量词词典编写研究 ——以《汉语量词图解词典》《看图学量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吴瑶[4](2021)在《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四十年》文中研究说明
钟运伟[5](2012)在《国内熟语类词典考察及编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学术界围绕熟语的研究颇多,但是关于熟语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无精确的陈述。论文首先在总结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之上,对熟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了熟语的构成成员主要有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我们主要从词汇学与词典学的关系出发,在对熟语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考察国内熟语词典在条目编纂方面的一些情况,包括已出版的熟语类词典的类别分析,熟语类词典在收词立目、注音、释义、编排、例证选取等多个方面的编纂情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交代论文课题的研究意义,介绍熟语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各家理论的基础之上对熟语进行界定,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之一,集中在对研究材料的整理和表层描述上。我们通过建立信息库的方式,来圈定论文的研究材料和研究范围,然后对信息库中所收集的诸多熟语类词典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呈现出熟语词典类别的多样性,以此凸显熟语这个语汇单位内部的复杂性。第三章也是论文的主体,主要以考察熟语词典的主要组成模块为主,同时也尽可能详细地考察熟语类词典在括注的标注、条目相关信息的提供、条目结构和语性的说明、条目小类的说明、对条目语源和出典的交代以及熟语词典中符号的使用情况等方面的状况。在对熟语词典进行表层描写的过程中,挖掘熟语类词典编纂的规律和存在的不足。继前两章描写层次的分析之后,第四章对论文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针对熟语类词典编纂在不同模块存在的问题,从熟语自身的特点出发,我们提出了一些规范熟语类词典编纂的个人建议,如对熟语条目的整体收录,条目在注音方式上的处理,对义项的处理情况等。第五章为结语部分,主要是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给熟语类词典的编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我们既从宏观上纵向考察熟语类词典的编纂现状,包括已出版的熟语类词典在总数量和各小类别数量上的统计整理,从各外在角度出发对熟语类词典进行多样的分类整理,也从微观上对熟语类词典在编纂上的情况加以横向分析和考察,包括对熟语类词典在收词立目、注音释义、例证括注等方面的处理状况和不足进行深入探讨。
易梦(Audzei Iryna)[6](2021)在《针对白罗斯中级汉语学习者的成语教学研究》文中认为
Haingombaliha Antsanahary[7](2021)在《汉英成语及其教学方法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何正锐[8](2021)在《《玄空经》语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戴庆来[9](2021)在《形态基因 ——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小品参数化生成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曹斌华[10](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Illustrated Idiom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llustrated Idioms(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中文学习辞书40年发展:成就与不足——以商务印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务印书馆国际中文学习辞书出版情况 |
(一)历时出版情况 |
(二)类型出版情况 |
二、商务印书馆主要国际中文学习辞书介析 |
三、商务印书馆国际中文学习辞书研究着作出版情况 |
四、商务印书馆国际中文学习辞书出版的成就与不足 |
余论 |
(2)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研究及对手语教育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的内涵与难点 |
3 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策略 |
3.1 组合性成语-相同策略 |
3.2 综合性成语-相似策略 |
3.3 融合性成语-相符策略 |
4 对手语教育的启示 |
(5)国内熟语类词典考察及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对“熟语”的界定 |
第二章 国内熟语类词典的搜集及分类研究 |
第一节 信息库的建立 |
第二节 熟语类词典的类型 |
第三章 熟语类词典的编纂考察 |
第一节 注音情况考察 |
第二节 收词立目情况考察 |
第三节 释义情况考察 |
第四节 例证情况考察 |
第五节 其他方面的使用情况 |
第四章 熟语类词典编纂上的建议 |
第一节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二节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Illustrated Idioms(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中文学习辞书40年发展:成就与不足——以商务印书馆为例[J]. 戴军明.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06)
- [2]汉语成语的手语表达研究及对手语教育的启示[J]. 付平,胡可,吕会华. 中国特殊教育, 2021(07)
- [3]外向型汉语量词词典编写研究 ——以《汉语量词图解词典》《看图学量词》为例[D]. 高丽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四十年[D]. 吴瑶.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5]国内熟语类词典考察及编纂研究[D]. 钟运伟. 鲁东大学, 2012(10)
- [6]针对白罗斯中级汉语学习者的成语教学研究[D]. 易梦(Audzei Iryna). 青岛大学, 2021
- [7]汉英成语及其教学方法对比研究[D]. Haingombaliha Antsanahary. 绍兴文理学院, 2021
- [8]《玄空经》语汇研究[D]. 何正锐.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9]形态基因 ——基于形态发生学的景观小品参数化生成设计研究[D]. 戴庆来.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10]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