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杰[1](2019)在《基于UDP的可靠高效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逐渐形成。在天地一体化网络中,为了将处于不同网络域之间的安全策略统一部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安全网关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同时对网络中广域分布、不同层次的各类安全控制设备的设备状态、链路状况、资源和操作进行全面监测和控制,设计并实现了联动防护控制系统与网间互联安全控制系统来负责网络中的资源和设备的管理和监控。联动防护控制与管理系统和网间互联安全控制系统需要对安全网关下达指令以及收集网关状态信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具有通信数据量大,对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针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结合天地一体化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UDP的可靠高效数据传输协议。首先,对现有可靠传输协议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项目中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UDP协议的可靠传输协议的总体设计思路,即在应用层实现可靠传输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次,针对传统的RTT估计算法对初始值敏感,收敛速度慢导致的RTT估计值变化落后于真实的RTT值的问题,在原有RTT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平滑因子的RTT估计算法,提高了对RTT变化的反应速度。再次,针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露和篡改等安全问题,采用对称加密算法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最后,在功能和性能两个方面对所提出的协议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协议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在协议层面实现了对数据的可靠传输,为联动防护控制系统和网间互联安全控制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周训强[2](2018)在《飞行试验中UDP数据包丢失和失序处理研究》文中指出UDP协议是飞行试验中机载网络化测试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与TCP协议相比,UD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网络开销低、传输速度快但传输不可靠、数据包会发生丢失和失序现象。由于处理飞行试验数据时必须考虑数据的时间相关性,试飞数据处理软件需要开辟适当的缓存区来对数据按照时间进行重新排序。根据飞行试验中网络数据包时间标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给出了确定缓存区大小的公式,并讨论了数据包丢失和失序情况下缓存区的重排算法。最后以真实飞行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成功应用。
彭大四[3](2016)在《基于VxWorks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多节点网络通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在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系统中被广泛地应用。阵列天线是一种含有较多的天线单元有规律或无序的组合组成的,有很好的辐射特性。研究显示,阵列天线包括很多优点,但因为阵列天线具有单元数量较多、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以及要求其有较强的稳定性等特征,这对其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某阵列天线的控制要求,对基于VxWorks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快速、高实时、稳定的多节点网络通信进行了研究。为实现阵列天线主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多节点网络通信,对软件结构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UDP通信模式来实现多节点网络通信过程;其次,对通信软件结构进行研究和设计实现,包括双缓冲队列、多任务、任务间同步通信、内存保护等内容;最后,为提高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对网络监测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相关程序。软件结构集成调试结果表明,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可以实现与其他多个系统之间的实时、稳定的通信,达到了设计目的。在已建立的多节点网络通信架构上,针对某阵列天线主控系统与其他多个系统之间的实际通信需求,制定了专用的应用层通信协议,并进行了软件设计实现和实验验证。首先,根据实际控制需要,给出了VxWorks主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内容和控制时序;其次,定义了适合于该系统的专用应用层通信协议,该应用层协议具有简单、快捷、实时性高等特点;最后,对VxWorks主控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功能进行了调试,主要包括与天线控制界面系统、总控数据下发系统、总控任务设置系统的调试以及网络性能之间的测试。调试结果表明,VxWorks主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能够实现应用层协议的通信要求,且数据传输速度快,抖动较小,但存在少量的丢包情况,基本满足了控制系统的需求。针对上述通信过程中丢包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了基于UDP的可靠协议(UDT)来解决UDP通信过程中的丢包问题,并完成了该部分的优化设计。优化后的通信系统丢包率接近于零,通信的可靠性得到了显着的提高。设计完成的基于VxWorks阵列天线主控系统的网络多节点网络通信软件,已在某阵列天线主控系统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刘斐,崔丹丹[4](2014)在《基于改进UDP网络协议的物流实时视频数据远程传递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DP网络协议的物流实时数据远程传递系统,分析了物流实时数据远程传递系统的结构,采用改进UDP网络协议传递物流实时数据,降低系统资源消耗,采用重排法解决物流实时视频数据流不同步产生的数据重复转发和丢失问题,构建系统质量控制模型,依据系统状况的反馈及时调整物流现场实时数据的采样频率,提高系统数据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王长安[5](2013)在《网络遥操作通讯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遥操作以Internet为数据传输媒介,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网络遥操作中的数据传输时延一直是影响系统稳定性、操作性能的主要因素,降低数据传输时延、改进系统控制结构、采用合适的时延补偿控制算法等均可以降低时延对遥操作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性能。本文旨在研究适合遥操作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降低传输时延及时延对遥操作任务的影响。本文分析总结了的网络遥操作系统的框架结构,结合系统框架设计了网络遥操作系统的通讯平台功能结构。通过数据传输时延测试实验,分析得出影响遥操作时延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时延测试实验的分析结果和网络遥操作数据传输特点,基于UDP设计了通讯平台的应用层传输控制协议。新协议定义了包含丰富数据信息的协议报文,针对不同类型的传输数据设计了不同的传输控制策略。设计了接收端主动申请重传的丢包处理策略、基于速率的拥塞控制机制和基于数据产生速率的流量控制算法以保证数据传输的速率和质量。提出了基于时延预测的协议超时预估算法。在VC++开发环境下,采用Winsock方式实现了遥操作系统的通讯平台。通过时延测试实验和具体的遥操作任务实验,验证了设计的通讯平台在降低遥操作时延、提高遥操作任务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高毅,张曦煌,王广翔[6](2012)在《基于UDP的多媒体通信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直接使用UDP传输视频图像时的诸多问题,分析现有的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双重拥塞控制机制:在发送端添加基于反馈信息的被动拥塞控制算法,在接收端添加主动拥塞避免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为进一步降低丢包率,提出缓冲区管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拥塞控制机制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使用缓冲区管理策略后,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刘步中,高毅[7](2011)在《基于UDP协议的视频图像传输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视频图像传输的要求,扩展了UDP协议,定义了包头结构,在发送端对传输进行光滑化处理,在接收端预留一个适当的缓冲区以存储期望包到达之前的数据,添加了流量控制、失序和包丢失处理机制,从而保证了视频图像传输的有序性和正确性。
董秋鸿[8](2011)在《联网导播系统中基于UDP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介绍联网导播系统中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开发。目前联网导播软件主要采用TCP协议,传输文件速度慢并且不能给多个客户端同时传输。本文采用UDP协议,利用其速度快的优点,克服其不可靠的缺点,提供既高速又稳定可靠的服务。基于UDP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需要克服采用UDP造成的数据包丢失、失序、超时等问题,在文件传输的基础上实现超时重发、文件校验功能。为了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系统开发模式选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根据开发模式及需要实现的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协议模块、文件传输模块及通信模块。协议模块主要用于发送接收双方进行通信;文件传输模块用于文件传输的处理;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功能的实现,采用异步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实现了文件传输的基本功能,并解决了超时、丢包等问题,具有可扩展性。与使用TCP协议相比,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传输时间,提高了传输速度。
靳海力[9](2009)在《一种增强型可靠UDP的设计及应用》文中认为当前,高清数字电视正在成为一个迅速兴起的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一款硬盘式高清数字电视播放机顶盒,该款机顶盒主要通过网络下载高清片源到本地硬盘后再进行观看。由于高清片源的数据量较大,下载速度就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在数据传输网络中,与TCP、SCTP等其它传输协议相比,UDP协议在速度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可靠性差的问题。结合TCP、SCTP和UDP各自的优势,IETF提出了可靠UDP(Reliable UDP,RUDP)草案,并在此基础上,很多文献提出了可靠UDP的实现方案。经分析,传统的RUDP协议在传输效率上还有可提升的空间,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补发机制,并结合数据包的重发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机制,给出了一种增强型可靠UDP传输协议ERUDP(Enhanced Reliable UDP)。本文以传统RUDP协议为基础,对ERUDP协议进行了多种机制的设计,包括三次握手机制、超时重传机制、补发机制、重发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将ERUDP协议应用于硬盘式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并予以严格的测试分析。实测结果表明,ERUDP协议的传输效率优于TCP以及传统的RUDP协议。在最大5Mbps公网下,数据传输所耗时间最大比TCP节约70%,比传统RUDP也可节约20%,并且,在数据传输量越大、网络环境越差的情况下,ERUDP协议的优势越能明显体现。同时,ERUDP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
王艳芳[10](2009)在《基于UDP的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传输多媒体数据的相关技术和应用,日渐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其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有视频会议、视频点播、交互式服务系统、远程教学、远程医疗以及网络视频监控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已经开始了对网络上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研究,而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只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网络上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的研究,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业领域、商业流通还是民用产品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在系统已提出的对网络上多媒体数据实时传输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可靠传输的要求。本文所做主要研究工作包括:简要介绍了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协议的发展情况,分析了网络上多媒体数据传输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重点研究了一种基于UDP的数据可靠传输扩展协议——UDT中,与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相关的实现方法和传输控制方法,并对其中的相关方法针对具体应用进行了算法改进:对AIMD(Additive Increase and Multiplicative Decrease,加性增加乘性减少)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提出了DAIMD(Decreased-AIMD,增量不断减少的AIMD)拥塞控制算法,将发送速率增量由常量“1”改进为随着发送速率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变量,这样不仅更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网络带宽,而且减少了网络数据传输中比较大的振荡;确认机制的改进,提出了基于时间和数据包数目相结合的确认机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研究了网络的自适应性,包括网络带宽估计技术、拥塞控制过程中慢启动转向拥塞避免的门限值自适应调节策略等,使得发送端的发送速率具有比较好的网络自适应能力;探讨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缓冲区机制,使用环形缓冲区策略;差错控制机制中应用限时重传方法等;设计实现了基于UDT应用传输协议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中的视频传输模块;最后搭建了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的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实验。
二、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DP的可靠高效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TCP协议的研究现状 |
1.2.2 UDP协议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可靠传输协议的相关理论技术 |
2.1 传输层协议概述 |
2.1.1 TCP协议概述 |
2.1.2 UDP协议概述 |
2.1.3 TCP与UDP的对比分析 |
2.2 可靠数据传输相关技术 |
2.2.1 确认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
2.2.2 完整性校验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
2.2.3 重传机制相关理论概述 |
2.3 主动重传请求相关技术 |
2.4 往返时延估计算法 |
2.5 数据加密相关理论 |
2.5.1 对称加密 |
2.5.2 非对称加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靠高效传输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
3.1 需求分析 |
3.1.1 传输数据类型 |
3.1.2 功能性需求 |
3.1.3 非功能性需求 |
3.2 可靠高效传输协议的整体设计 |
3.2.1 层次结构 |
3.2.2 数据包格式 |
3.3 可靠高效传输协议的模块设计 |
3.3.1 数据封装模块 |
3.3.2 通信控制模块 |
3.3.3 数据解析模块 |
3.4 可靠高效传输协议的可靠机制 |
3.4.1 确认机制 |
3.4.2 重传机制 |
3.4.3 加密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和分析 |
4.1 测试环境 |
4.2 测试方案及结果 |
4.2.1 改进RTT估计算法性能测试 |
4.2.2 混合加密性能测试 |
4.2.3 传输协议功能性测试 |
4.2.4 传输协议性能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飞行试验中UDP数据包丢失和失序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失序和丢包分析与处理 |
1.1 失序和丢包分析 |
1.2 重排缓存区的确定 |
1.3 排序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
2 算法应用 |
3 结论 |
(3)基于VxWorks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多节点网络通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网络通信研究现状 |
1.2.1 TCP和UDP通信协议的简析 |
1.2.2 TCP与UDP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2.1 VxWorks操作系统及其配置 |
2.2 VxWorks内核结构 |
2.3 VxWorks任务管理和任务间通信 |
2.3.1 任务管理 |
2.3.2 任务间通信 |
2.4 VxWorks的网络通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VxWorks下多节点网络通信软件设计 |
3.1 阵列天线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 |
3.1.1 阵列天线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
3.1.2 控制系统的相关硬件 |
3.2 基于UDP多节点网络通信模式的研究 |
3.3 基于双缓冲队列的多任务网络通信设计 |
3.3.1 双缓冲队列网络通讯结构 |
3.3.2 VxWorks端的任务同步和内存共享操作 |
3.3.3 双缓冲队列的实现 |
3.4 网络通断监测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层协议的设计及其实验研究 |
4.1 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控制接口 |
4.2 主控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设计 |
4.3 VxWorks端和其他系统端的通信设计 |
4.3.1 VxWorks主控系统端的通信 |
4.3.2 控制界面软件端的通信 |
4.4 实验调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UDP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性的研究 |
5.1 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包的分析 |
5.1.1 UDP丢包的统计和定位 |
5.1.2 UDP数据丢包的存在原因 |
5.2 数据丢包传输情况的控制 |
5.2.1 UDT协议的原理 |
5.2.2 UDT协议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基于改进UDP网络协议的物流实时视频数据远程传递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基于改进UDP网络协议的物流实时数据远程传递系统 |
2.1 物流实时数据远程传递系统的结构 |
2.2 基于改进UDP协议的物流实时数据传递 |
3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 改进UDP协议的物流视频数据远程传输算法 |
5 实验结果分析对比 |
6 结论 |
(5)网络遥操作通讯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网络遥操作系统通讯平台总体框架 |
2.1 遥操作系统的总体框架 |
2.2 通讯平台功能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3. 遥操作传输时延分析 |
3.1 时延对遥操作系统的影响 |
3.2 常用的网络通讯协议 |
3.3 遥操作时延影响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平台通信协议设计 |
4.1 遥操作通讯协议设计准则 |
4.2 数据的应用层封包 |
4.3 协议的控制策略 |
4.4 超时预估 |
4.5 本章小结 |
5. 通讯平台的实现与实验分析 |
5.1 通讯功能实现 |
5.2 指令控制策略选择 |
5.3 网络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
5.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6)基于UDP的多媒体通信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的现状 |
3 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的改进 |
3.1 拥塞控制策略 |
3.2 缓冲区管理策略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UDT、RUDP和该文算法比较实验 |
4.2 该文算法与RTP/RTCP流媒体传输协议的比较实验 |
4.3 缓冲区管理策略的重要性实验 |
5 结束语 |
(7)基于UDP协议的视频图像传输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视频对通信网的要求 |
2 视频图像传输方案设计 |
4 实验结果 |
5 结束语 |
(8)联网导播系统中基于UDP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分析 |
2.1 传输层协议概述 |
2.2 基于UDP 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关键问题分析 |
2.3 可靠文件传输模块功能分析及设计指标 |
2.4 开发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体系结构 |
3.1.1 软件体系结构的两种模式 |
3.1.2 网络拓扑结构 |
3.2 模块划分 |
3.2.1 模块总体结构 |
3.2.2 协议模块划分 |
3.2.3 文件传输模块划分 |
3.2.4 通信模块划分 |
3.3 模块设计 |
3.3.1 开发平台及开发语言 |
3.3.2 协议模块的设计 |
3.3.3 文件传输模块的设计 |
3.3.4 通信模块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实现 |
4.1 协议模块的实现 |
4.2 文件传输模块的实现 |
4.2.1 文件加密子模块的实现 |
4.2.2 其他类文件子模块的实现 |
4.2.3 文件管理类子模块的实现 |
4.2.4 传输类子模块的实现 |
4.3 通信模块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测试 |
5.1 功能测试 |
5.2 性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9)一种增强型可靠UDP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内容的来源、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内容的来源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当前传输协议详述 |
2.1 传输控制协议TCP 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2.1.1 TCP 和UDP 的报头 |
2.1.2 TCP 的控制机制 |
2.1.3 TCP 与UDP 的效率比较 |
2.2 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
2.2.1 多宿主机 |
2.2.2 支持多个流 |
2.2.3 面向报文和面向连接相结合 |
2.2.4 四次握手机制 |
2.2.5 选择性反馈 |
2.3 传统的可靠UDP 概述 |
2.3.1 RUDP 体系结构 |
2.3.2 连接的建立与关闭 |
2.3.3 序列号机制 |
2.3.4 确认及重传机制 |
2.3.5 滑动窗口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具有补发机制的增强型可靠UDP 协议的设计 |
3.1 ERUDP 层次结构 |
3.2 ERUDP 的基本原理 |
3.3 ERUDP 报文结构 |
3.4 ERUDP 协议内部的重要机制 |
3.4.1 简单的3 次握手过程 |
3.4.2 双线程模拟DMA 通道策略 |
3.4.3 确认及超时重传机制 |
3.4.4 重发加补发机制 |
3.4.5 断点续传机制 |
3.4.6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
3.4.7 校验和机制 |
3.4.8 链路保活 |
3.5 ERUDP 工作过程示意图 |
3.6 研制过程中的异常处理 |
3.6.1 下载字节差异处理方法 |
3.6.2 补发队列溢出的处理方法 |
3.6.3 文件下载到 99%无法结束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RUDP 协议的实现、应用及测试分析 |
4.1 Socket 编程概述 |
4.2 主要功能模块及任务结构 |
4.3 节点及状态转换 |
4.4 ERUDP 主要事件处理流程 |
4.4.1 将用户消息加入用户消息队列 |
4.4.2 守护任务 |
4.4.3 发送ERUDP 报文 |
4.4.4 接收端接收ERUDP 报文 |
4.4.5 处理收到的数据包 |
4.5 ERUDP 的应用 |
4.5.1 EM8623L 芯片介绍 |
4.5.2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软件层次 |
4.5.3 高清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网络拓扑 |
4.6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项目 |
(10)基于UDP的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传输协议的现状 |
1.2.2 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现状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 |
2.1.1 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的特点 |
2.1.2 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的技术要求 |
2.2 Socket 网络编程基础 |
2.2.1 Socket 工作原理 |
2.2.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2.2.3 Socket API 主要接口函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UDP 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技术研究 |
3.1 UDT 协议原理 |
3.2 控制/数据包头格式定义 |
3.3 对AIMD 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 |
3.3.1 拥塞控制概念 |
3.3.2 带宽估计技术 |
3.3.3 拥塞控制算法 |
3.3.4 门限值的自适应调节策略 |
3.3.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4 差错控制改进 |
3.5 确认机制研究及改进 |
3.6 缓冲区控制算法 |
3.6.1 问题描述 |
3.6.2 缓冲区大小自适应调节算法 |
3.7 同步算法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UDT 在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实现 |
4.1 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
4.2 系统软硬件平台 |
4.3 基于UDT 的视频传输模块实现 |
4.3.1 软件架构 |
4.3.2 软件设计 |
4.4 主要事件处理算法 |
4.4.1 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
4.4.2 发送数据包算法 |
4.4.3 接收数据/控制包算法 |
4.4.4 速率控制算法 |
4.4.5 流量控制算法 |
4.4.6 定时器管理机制 |
4.4.7 定时器到时处理算法 |
4.5 实验研究与结果 |
4.5.1 实验环境 |
4.5.2 UDT 与UDP 的比较实验 |
4.5.3 改进前后UDT 的比较实验 |
4.6 UDT 与TCP 的通信效率比较 |
4.6.1 实验环境 |
4.6.2 实验设计及结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基于UDP传输协议的包丢失和失序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DP的可靠高效数据传输协议的研究[D]. 黄文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2]飞行试验中UDP数据包丢失和失序处理研究[J]. 周训强. 计测技术, 2018(02)
- [3]基于VxWorks阵列天线主控系统多节点网络通信的研究[D]. 彭大四.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4]基于改进UDP网络协议的物流实时视频数据远程传递系统设计[J]. 刘斐,崔丹丹. 物流技术, 2014(09)
- [5]网络遥操作通讯平台设计与实现[D]. 王长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6]基于UDP的多媒体通信的研究与实现[J]. 高毅,张曦煌,王广翔.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03)
- [7]基于UDP协议的视频图像传输研究与实现[J]. 刘步中,高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06)
- [8]联网导播系统中基于UDP的可靠文件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开发[D]. 董秋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8)
- [9]一种增强型可靠UDP的设计及应用[D]. 靳海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7)
- [10]基于UDP的多媒体数据实时可靠传输研究[D]. 王艳芳. 湘潭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