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陈诚[1](2021)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态势不断加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也使得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最基础的组织和生产单元,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窗口,是企业战略实施落地、国际化水平、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载体。国际工程管理是典型的跨国经营业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碰撞、冲突到融合、发展创新的过程。国际工程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法律规范、地理环境等客观环境下,团队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念、语言文化、心理特征、知识技能、行为模式等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多元文化因素大大提升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文化风险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国际工程项目绩效不能简单地以工期进度、财务成本等传统的指标维度衡量,更需要建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本研究基于国际工程多元文化视角,梳理分析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绩效管理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模型,以有效识别异质文化所导致的文化冲突、文化风险对项目绩效的影响。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方法,建立兼顾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系统科学的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基于以上研究和G公司的实际,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应用分析,制定G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实施策略,以有效消除异质文化冲突和风险,促进项目文化融合,提升G公司跨文化管理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水平,有效促进企业战略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绩效管理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刘海涛[2](2020)在《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加速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营布局。世界经济虽然呈整体复苏,然而过程并不顺畅,仍面临着较多因素的冲击,如国家民族主义、中美贸易战、美元降息、地区恐怖主义及全球性流行疾病等影响,在多重风险叠加下近几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疲软态势甚至存在陷入短期衰退的可能。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整体趋缓,长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活动仍会呈较快增长态势,随着亚洲地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暖、能源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海湾地区主要产油国实施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全球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然较大,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仍面临较长时间的机遇期。作为国内对外工程承包的知名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收占山东电建总营收的90%左右,国际化业务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风险管理问题。近几年公司在中高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经营过程中,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复杂的风险因素及变化影响,经营效益下降,发展进入困难期。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较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山东电建步入新一轮业务发展期且主营业务由电力工程逐渐转移至油气及海事等多个领域,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重要性越发凸显,一旦风险失控就会影响项目的盈利,甚至危及企业生存。至今,山东电建仍没有建立科学的、系统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风险管理能力亟需提升和完善。本文通过引述企业国际化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以山东电建风险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及调查总结出企业在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山东电建国际化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风险管理系统内部流程出发,构建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系统,并以沙特项目为例进行诠释。针对风险识别能力差的问题,构建企业风险因素清单,并在专家评判的基础上确认风险因素清单。针对风险分析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本文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由专家评分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权重,提高了定量分析的专业化水平。针对风险应对不力的问题,本文从投标前阶段、投标阶段及项目执行等三个阶段构建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应对体系,并提出风险应对选择流程和应对策略。针对风险监控意识淡薄问题,本文构建了风险监控系统及监控预警体系,设置合理监控指标区间,以有效监督风险变化趋势。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以沙特“国王港”项目为例进行具体诠释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对国际化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专家评判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企业国际化风险因素清单,从源头识别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国际化经营主要风险及子风险权重,增强了风险分析的客观性。构建企业国际化风险应对体系和监控体系进行风险的应对与监控。通过以上环节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系统化的风险管理系统。
刘文[3](2020)在《公共外交视角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应对研究》文中提出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可避免地面临文化风险问题。这一风险根源于跨国情境下的文化差异,而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在同当地社会的交往中对待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意识、态度、知识与策略技巧则决定了其风险应对的能力和结果。本研究首先对跨国企业应对文化风险的公共外交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将跨国企业视为公共外交行为体,通过公共外交路径应对文化风险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视角。依据软实力理论、公共关系论、新外交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认同协商理论,跨国企业运用公共外交可以获取公众资源,建立文化交流通道,形成独特优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更好得抵御、应对和处理文化风险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文化风险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认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走出国门后的文化差异带来了中国企业在日常管理及沟通上的诸多问题,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叠加复杂的、有意针对“中国崛起”的外部舆论环境,以及中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不善沟通、缺乏专业人才、未能充分融入当地社会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企业应对与管理文化风险的难度。本研究提出,中国企业亟需探索文化风险应对的公共外交路径,从强化企业公共外交意识、提升企业公共外交能力入手,建设企业“外交部”,打造利益相关者社会关系网络、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和企业形象,才能最终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并更好得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陈涵[4](2020)在《创新国际化的动因、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华为的案例分析》文中指出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显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其次,我国现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企业,更需要将创新嵌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中。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往往依靠自身进行内生创新,但是由于国际技术流动趋势不平衡,仅仅依靠国内创新资源与企业自身资源进行内生创新,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在战略发展、创新效率与成本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为了提高研发创新的效率与质量,企业需要在知识外溢的国际市场中获得理想的技术溢出,通过创新国际化,利用知识外溢,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其次,我国企业在我国政府“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资源,并不断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力求通过海外资源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跃升,但是受困于如美国技术壁垒、投资保护主义、文化风险与自身经营能力等因素,投入产出的效率较低。为了更全面的分析创新国际化,本文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通过梳理创新国际化的动因、条件、模式、区位选择、风险与经济后果的相关理论,建立创新国际化全过程的基本框架,并在此框架指导下,详细分析了企业创新国际化,并且引入了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中,本文选择华为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重点分析其选择创新国际化的动因、条件、模式、区位选择、风险以及经济后果。希望通过分析华为创新国际化的全过程,剖析出其成功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的深层原因。本文希望,首先能够帮助有助于企业更好的了解创新国际化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创新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促使其重视研发创新。其次,对于力图借助国外创新网络的企业而言,希望其能够充分审视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身的创新国际化模式与恰当的区位选择,规避践行创新国际化时所遇到的各类风险,获取满意的研发产出,从而进一步争取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夏天一[5](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与非洲政治经济关系日趋紧密,非洲地区作为一块“投资热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希望。北汽集团紧跟国家发展导向,通过不断优化非洲投资战略实现国际化发展,但是由于非洲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加上企业在应对国际化时经验不足以及内部管理等问题,会使得企业在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风险。本文着眼于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案例,尝试分析研究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并探索解决对策,以期可以有针对性的降低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促进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期望能为其他中国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经验参考。本文将风险分析扩展到与中国贸易合作较多的四个非洲国家,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以期提高研究的广度。运用了等级全息建模法(HHM)、综合模糊评价法、风险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了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流程,并检验了流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指数为3.5905,风险等级属于中等较高的水平。本文最后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各一级指标的得分情况,从对风险防范与规避的角度出发,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防控策略。
蔡彬茹[6](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中的国家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面对错综复杂的投资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对沿线国投资、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国家风险将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和投资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对沿线国家的国家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现状梳理—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价—政策建议”的研究框架。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国家风险等关键概念进行界定,并归纳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现状,简述国际较为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国家风险的评价实践。在对国家风险的形成与识别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将境内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进行直接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国家风险归纳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与文化风险三类,并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最终选定19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国家风险的多项综合指标分解成社会稳定性因子、营商环境因子、经济稳定性与独立性因子、市场规模与设施因子、投资保障因子这五大因子,各因子对直接投资风险的影响程度递减。据此构建起一套兼具可行性与现实预警功能的国家风险评估体系。实证分析中,通过对36个“一带一路”沿线样本国家进行相应的数据收集与指标计算,得到国家风险综合评分及各项因子得分并进行分析,初步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了对36个样本国家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排名,反映各国总体风险状况差异,五因子得分结果则揭示了对各个国家直接投资中的国家风险的具体来源。不同区域的沿线国家的总得分和各因子得分情况有较大差异,同一区域内各沿线国的各项得分也各不相同。就样本而言,直接投资国家风险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别为西亚北非地区、中亚地区、南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东欧地区、东南亚地区、南欧地区、中欧地区。其中,西亚北亚地区内的沿线国国家风险普遍较高,欧洲区域内各国得分分布较为分散。第二,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的结果,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进行直接投资过程中如何管理和防范风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政治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促进政府间合作与沟通,完善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经济风险的管理手段包括:跨国企业熟悉沿线国投资环境,权衡投资项目风险-收益;适当开展跨国并购以规避风险。社会与文化风险的应对策略包括:政府层面与东道国合作,共同维护社会安全;企业层面遵守当地法律,融入东道国社会治理体系;履行社会责任,加强文化交流,获得当地民众认可等。
朱瑞敏[7](2020)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蚂蚁金服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经过近10年的飞速发展,国内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上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研发能力和运营经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此过程中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国内政策的引导和国外市场的吸引,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进行国际化投资。基于地缘因素和市场潜力,互联网金融企业向东南亚国家进行国际化投资。蚂蚁金服公司作为国内早期进行国际化投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国际化投资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国际化投资目的、东道国宏观环境、市场竞争情况及合作方情况,创新了投资+技术入股的投资模式。蚂蚁金服公司在国际化投资过程中不断调整投资模式实现风险管理,从而实现国际化投资的成功。本文的理论部分,主要通过国际化投资和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引入,结合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研究,运用风险识别方法中的环境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过程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风险进行识别并界定相关风险。本文的风险管理框架部分,将最新COSO-ERM风险管理框架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相结合,从治理和文化、战略与目标设定、绩效、审查和修订、信息、沟通与报告五个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框架。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蚂蚁金服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公司,其作为较为成功的国际化投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风险管理实践对其他同行业企业具有一定借鉴作用。案例分析过程中,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构建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框架,结合蚂蚁金服的国际化投资实践,选取其主要的几个投资实践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剖析蚂蚁金服成功实践的原因。蚂蚁金服的国际化投资主要得益于建立战略和业务目标、风险动态调整,在风险文化和内部沟通上仍有所欠缺。通过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的案例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过程中,不单单只有风险管理措施,还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相关企业文化的培育,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国际化投资过程。另外,在对策建议部分,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穆君[8](2019)在《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文中认为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不面对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在国际舞台站稳脚跟,实现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对整个国内市场产业升级和传统优势产能转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河北省是我国传统产业大省,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钢铁、水泥、化工原料等基础性建设领域技术成熟、产能富裕,具备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需求和产能缺口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境外投资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河北省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业利用自身装备和技术优势,以更高起点重视“走出去”战略。在此背景下,河北省国有企业抢抓机遇,精准投资,“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根据河北省国资委决算统计报表显示,截止2018年上半年,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已在全球15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了45家境外企业,累计境外资产高达690亿元人民币,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起步晚,整体实力不足,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跨国经营、技术创新,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本文选择以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为研究对象,既对拓展完善区域经济具有理论意义,也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境外投资飞跃发展具有实践意义。本文在梳理总结境外投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述,指出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宏观上仍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挑战;在微观上也存在着尽职调查不足、投资方式单一、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以及国际化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并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进入模式选择和风险防控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详细论证,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和我国大型央企境外投资实践和经验,提出河北省国有企业要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加大境外投资步伐和力度,充分做好尽职调查,深入掌握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选择适合的投资区位和投资进入模式,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作出预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发展之路。通过对影响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传统产业,如钢铁、建材、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具有优势地位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在周边国家,非洲和拉美等地建立境外生产制造基地;资源型企业适宜到澳洲、非洲、拉美、中亚等资源富集地区投资开发铁矿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以缓解资源紧缺限制;促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区;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如进入世界500强的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跨国并购。通过对影响河北省国有企业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应选择渐进式模式。从企业自身考虑,以技术优势开展境外投资宜选择新建投资,处于技术劣势则适宜跨国并购,国际化经验不足时,宜选择跨国并购,待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选择新建投资。同时,根据企业资源禀赋,股权结构从低控制、低投入、低风险逐渐转向高投入、高控制与战略性强的股权结构。从东道国方面考虑,投资资本市场发展较差的国家宜优先考虑新建投资,对资本市场发达、市场经济体系成熟、风险相对较低的国家,可考虑跨国并购。当东道国的外资、外汇等政策的非连续性或不可预见性比较大的情形下,企业应集中控制权。从目标企业看,对价值确定,能够产生速度经济的目标企业,宜采用跨国并购,反之则倾向于新建投资。通过对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程中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建立省级政府、国资监管部门、国有企业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分支机构、投资项目等,以下简称境外子公司)四级风险评价系统,并将风险评价体系功能延伸,分别与风险预警、业绩考核进行对接,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与风险预警对接形成四级联动机制,提高风险的预警范围和排查深度;与业绩考核对接,将境外投资风险纳入企业考核范畴,形成对国有企业母公司及境外子公司管理层更为适合的综合考评系统,实行风险奖惩制度。最后提出促进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配套措施建议,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政府应加强境外投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境外投资管理水平、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保障机制;从微观层面提出:国有企业应审慎作出境外投资决策、加强尽职调查提高风险意识、加快技术管理创新提高国际化水平。
李国敏[9](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高坚[10](2019)在《C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经营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的推进和深化,中国石油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强,为中国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平台。C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哈国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经过20年的不断努力在哈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提升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相关成果的研究,首先,对C公司在哈国的公司简介、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市场情况、收入情况、主体设备分布以及基地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C公司以往发生重大风险管理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其次,通过对C公司经营方面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开展风险识别,整理出了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风险列表,进而构建了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6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其中6个一级指标是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公司管理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社会文化风险和其他风险;21个二级指标是政局动荡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意识形态风险、官员腐败风险、汇率风险、税收风险、外汇管制风险、法律法规更新变更风险、政府检查风险、民族风俗风险、文化差异风险、财务风险、许可风险、人资资源风险、合同投标风险、决策风险、HSE管理风险、沟通风险、公共关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技术产业风险等。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风险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公司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价,得出各类风险的概率值并进行了排序,针对C公司哈国的经营风险提出具体的管控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指导性建议。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理论及实践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际工程跨文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际工程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国际工程管理研究综述 |
2.1.1 国际工程特点及管理现状 |
2.1.2 国际工程项目跨文化管理 |
2.1.3 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 |
2.2 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
2.2.1 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 |
2.2.2 多元文化对工程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和一般模型 |
2.3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 |
2.3.1 平衡计分卡设计理念及特点 |
2.3.2 平衡计分卡框架及管理流程 |
2.3.3 平衡计分卡在工程管理领域的运用 |
2.4 本章小结 |
3 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
3.1 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现状 |
3.2 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本思路 |
3.3.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标准 |
3.3.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程序 |
3.4 绩效评价指标识别 |
3.5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
3.5.1 层次分析法介绍 |
3.5.2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
3.5.3 层次分析法四个维度指标权重计算 |
3.5.4 财务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3.5.5 客户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3.5.6 内部流程维度评价指标 |
3.5.7 学习和成长维度评价指标 |
3.6 本章小结 |
4 G公司绩效管理应用 |
4.1 G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4.2 G公司跨文化绩效管理目标原则 |
4.2.1 融入企业战略,强化文化导航 |
4.2.2 践行核心价值,塑造企业特质 |
4.2.3 坚持全球视野,推动文化融合 |
4.2.4 重视文化策略,建立有效机制 |
4.3 G公司国际工程跨文化绩效管理策略 |
4.3.1 明确绩效管理战略导向原则 |
4.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
4.3.3 建立差异化的绩效管理机制 |
4.4 G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
4.4.1 绩效管理体系要素构成 |
4.4.2 绩效管理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
4.5 G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
4.5.1 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综合评价 |
4.5.2 国际项目跨文化绩效管理实施策略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论文研究结论 |
5.2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AHP问卷调查表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风险管理理论 |
2.1.2 内部控制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国际化经营风险 |
2.2.2 风险管理流程 |
2.2.3 国际EPC工程总承包 |
2.3 国际化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情况 |
2.3.2 国内研究情况 |
2.3.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
2.4 风险管理工具 |
2.4.1 PEU模型 |
2.4.2 AHP层次分析法 |
2.4.3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 |
2.4.4 压力测试 |
第3章 山东电建国际化概况及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发展历程 |
3.1 山东电建国际化概况 |
3.2 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
3.2.1 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历史 |
3.2.2 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现状 |
3.3 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访谈情况 |
3.3.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4章 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系统 |
4.1 风险识别 |
4.1.1 国际化风险识别方法和过程 |
4.1.2 国际化主要风险内涵 |
4.2 风险分析 |
4.2.1 风险定性分析 |
4.2.2 风险定量分析 |
4.3 风险应对 |
4.3.1 风险应对体系 |
4.3.2 风险应对方式 |
4.3.3 风险应对措施 |
4.4 风险监控 |
第5章 沙特国王港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
5.1 沙特国王港项目 |
5.2 国王港项目风险因素清单 |
5.3 国王港项目风险分析 |
5.3.1 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
5.3.2 项目风险定量分析 |
5.4 沙特国王港项目风险应对 |
5.5 沙特国王港项目风险监控预警 |
第6章 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保障措施 |
6.1 提高风险认知 |
6.2 重视组织保障 |
6.3 强化制度建设 |
6.4 加强风险管理培训 |
6.5 搭建高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2 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因素评价表 |
附录3 沙特国王港项目主要风险LP矩阵评价表 |
附录4 沙特国王港项目主要风险评分表 |
附录5 指标权重设置评分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公共外交视角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企业文化风险 |
第一节 企业文化风险的来源与特征 |
一、企业文化风险的来源 |
二、企业文化风险的特征 |
第二节 企业应对文化风险的动因分析 |
一、了解需求差异,搞好市场经营与战略布局 |
二、协调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内部体系的完整性 |
三、维护国家利益,树立企业品牌和国家形象 |
第三节 企业应对文化风险的公共外交理论视角 |
一、软实力理论 |
二、战略管理理论 |
三、公共关系论 |
四、新外交论 |
五、认同协商理论 |
第二章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分析 |
第一节 中国企业的文化模式 |
一、“高权力距离” |
二、“集体主义倾向” |
三、“强不确定性回避” |
四、“长期取向”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特征分析 |
一、相对性 |
二、复杂性 |
三、可控性 |
第三节 中国企业应对文化风险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
一、复杂的经济竞争与舆论环境 |
二、专业型人才短缺,企业管理艰难 |
三、沟通不善,海外认可度不高 |
第三章 中国企业文化风险应对的公共外交路径分析 |
第一节 强化企业公共外交意识,提升企业公共外交能力 |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专业队伍 |
第二节 打造利益相关者交互网,建立文化风险应对体系 |
一、建设企业“外交部” |
二、打造利益相关者社会关系网 |
第三节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
结论 |
附录 A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创新国际化的动因、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华为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规范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5.1 创新的概念界定 |
1.5.2 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
1.5.3 创新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知识基础观 |
2.1.2 组织学习理论 |
2.1.3 开放式创新 |
2.1.4 技术溢出效应理论 |
2.1.5 并购协同效应理论 |
2.1.6 高层阶梯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创新国际化动因的相关文献 |
2.2.2 创新国际化路径及方式的相关文献 |
2.2.3 创新国际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
2.2.4 创新国际化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创新国际化全过程的理论分析 |
3.1 创新国际化的动因 |
3.1.1 满足公司战略需求 |
3.1.2 获取外部有效资源 |
3.1.3 监测竞争对手状况 |
3.1.4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
3.2 创新国际化的条件 |
3.2.1 -定的综合实力 |
3.2.2 丰富国际化经验 |
3.2.3 良好的社会责任 |
3.2.4 有利的产业政策 |
3.2.5 有利的生产要素 |
3.3 创新国际化的模式 |
3.3.1 资源引进模式 |
3.3.2 资源获取模式 |
3.3.3 合作研发模式 |
3.4 创新国际化模式下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
3.4.1 东道国市场 |
3.4.2 东道国基础设施 |
3.4.3 东道国人才 |
3.4.4 东道国政策 |
3.5 创新国际化的风险 |
3.5.1 政策风险 |
3.5.2 文化风险 |
3.5.3 经营风险 |
3.6 创新国际化的经济后果 |
3.6.1 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
3.6.2 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
3.6.3 对市场势力的影响 |
第四章 华为公司案例分析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选择 |
4.1.2 华为简介 |
4.1.3 华为创新国际化历程 |
4.2 华为创新国际化的动因 |
4.2.1 调整公司战略方向 |
4.2.2 获取海外创新资源 |
4.2.3 监测对手技术方向 |
4.2.4 华为国际化动因小结 |
4.3 华为创新国际化的条件 |
4.3.1 华为的综合实力强 |
4.3.2 华为国际化经验丰富 |
4.3.3 华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4.3.4 外部有利产业政策 |
4.3.5 华为创新国际化条件小结 |
4.4 华为创新国际化模式 |
4.4.1 海外优质人才引进 |
4.4.2 跨国并购 |
4.4.3 设立海外研发机构 |
4.4.4 缔结研发联盟 |
4.5 华为创新国际化区位选择 |
4.5.1 发达国家地区的区位分布情况 |
4.5.2 发展中国家地区区位分布情况 |
4.5.3 华为创新国际化区位选择小结 |
4.6 华为创新国际化风险与风险应对 |
4.6.1 政策风险 |
4.6.2 文化风险 |
4.6.3 经营风险 |
4.6.4 风险应对 |
4.7 华为创新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 |
4.7.1 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
4.7.2 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
4.7.3 对市场势力的影响 |
4.7.4 华为创新国际化经济后果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一带一路”倡议下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理论研究 |
二、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研究 |
三、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四、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研究 |
五、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概述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
二、对外直接投资途径 |
三、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
四、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汽集团国际化战略 |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现状 |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经贸与投资的影响 |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合作现状 |
第二节 北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 |
一、北汽集团发展情况概述 |
二、北汽南非工厂项目简介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北汽集团国际化特点 |
一、深度合作:深化海外合作,加速国际化进程 |
二、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夯实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 |
三、共赢发展:资源共享,形成国际合作新格局 |
第四章 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要素的识别 |
第一节 影响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要素 |
一、政治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法律法规 |
四、社会及文化差异 |
五、企业自身 |
六、自然环境 |
第二节 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风险要素分析 |
一、等级全息建模 |
二、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的HHM框架 |
三、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要素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评价 |
第一节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方法原则 |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二节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一、熵权法的原理 |
二、熵权法的步骤 |
第三节 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
一、相关风险评价方法的对比 |
二、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法 |
三、模糊综合风险评价的步骤 |
第四节 风险水平等级划分及应对流程 |
第五节 方法应用 |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
二、风险指标的评价 |
小结 |
第六章 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防范对策 |
一、政府层面 |
二、企业层面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中的国家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内涵研究 |
1.2.2 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
1.2.3 主要评级机构对国家风险的评价实践 |
1.2.4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风险来源与评估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
1.3.2 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国家风险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及未来展望 |
2 “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现状与国家风险分析 |
2.1 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家风险的理论基础 |
2.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 |
2.2.2 对外直接投资的利益冲突理论 |
2.2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现状 |
2.3 “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国家风险分析 |
2.3.1 政治风险分析 |
2.3.2 经济风险分析 |
2.3.3 社会与文化风险分析 |
3 “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国家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3.1.1 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 |
3.1.2 全面性与精简性相结合 |
3.1.3 综合性与数据可得性相结合 |
3.2 评价体系构建与指标分类 |
3.2.1 政治环境指标 |
3.2.2 经济基础指标 |
3.2.3 社会与文化指标 |
4 “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国家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4.1 权重确定方法简介 |
4.1.1 因子分析基本原理 |
4.1.2 因子分析步骤 |
4.2 “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指数计算 |
4.2.1 样本国家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2 模型构建与指数计算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综合分析 |
4.3.2 社会稳定性因子分析 |
4.3.3 营商环境因子分析 |
4.3.4 经济稳定性与独立性因子分析 |
4.3.5 市场规模与设施因子 |
4.3.6 投资保障因子分析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政治风险管理 |
5.2.2 经济风险管理 |
5.2.3 社会与文化风险管理 |
参考文献 |
(7)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蚂蚁金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2.1 国际化投资概述 |
2.1.1 国际化及国际化动因 |
2.1.2 国际化投资路径 |
2.2 风险管理概述 |
2.2.1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2 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2.2.3 国际化投资风险识别与分析 |
2.2.4 国际化投资风险评估与防范 |
2.3 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概述 |
2.3.1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 |
2.3.2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特征 |
2.4 文献评述 |
3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框架 |
3.1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背景 |
3.2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情况 |
3.3 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框架 |
3.3.1 治理和文化 |
3.3.2 战略与目标设定 |
3.3.3 绩效 |
3.3.4 审查和修订 |
3.3.5 信息、沟通与报告 |
4 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4.1 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概况 |
4.2 基于COSO的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框架 |
4.2.1 战略与目标设定 |
4.2.2 治理和文化 |
4.2.3 绩效 |
4.2.4 审查和修订 |
4.2.5 信息、沟通与报告 |
4.3 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分析 |
4.3.1 蚂蚁金服投资Paytm |
4.3.2 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和万里汇 |
4.4 蚂蚁金服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8)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境外投资基本理论 |
2.1 境外投资宏观理论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境外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
2.1.3 对外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2.2 境外投资微观理论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内部化优势理论 |
2.2.3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2.2.4 技术地方化和创新理论 第三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
3.1.1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主体 |
3.1.2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产业分布 |
3.1.3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布 |
3.1.4 我国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3.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
3.2.1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发展阶段 |
3.2.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布 |
3.2.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3.2.4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情况 |
3.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存在问题 |
3.3.1 宏观问题分析 |
3.3.2 微观问题分析 第四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分析与选择 |
4.1 企业外部因素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
4.2 企业自身因素与境外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
4.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区位决策技术路线 |
4.4 经验借鉴 |
4.4.1 法国电信境外投资区位选择 |
4.4.2 中国石油境外投资区位选择 |
4.5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区位选择 第五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分析与选择 |
5.1 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内涵和类别 |
5.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 |
5.2.1 投资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
5.2.2 股权结构选择影响因素 |
5.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分析 |
5.3.1 投资方式选择分析框架 |
5.3.2 股权结构选择分析框架 |
5.4 基于云模型的境外投资进入模式决策 |
5.4.1 云模型 |
5.4.2 应用云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
5.4.3境外投资方式决策模拟实验 |
5.4.4境外投资股权结构决策模拟实验 |
5.5 境外投资进入模式经验借鉴 |
5.5.1 日本烟草公司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5.5.2 中国化工集团境外投资进入模式 |
5.6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 第六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析与防控 |
6.1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分析 |
6.1.1 东道国风险分析 |
6.1.2 国资监管部门风险分析 |
6.1.3 国有企业母公司风险分析 |
6.1.4 境外子公司风险分析 |
6.2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设置 |
6.2.1 东道国风险评价指标 |
6.2.2 国资监管部门风险评价指标 |
6.2.3 国有企业母公司风险评价指标 |
6.2.4 境外子公司风险评价指标 |
6.3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 |
6.3.1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价系统 |
6.3.2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
6.3.3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考核系统 |
6.4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经验借鉴 |
6.4.1 美国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
6.4.2 日本境外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
6.5 建立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 |
6.5.1 风险防控主体系 |
6.5.2 风险防控辅助体系 |
6.5.3 风险防控问责制度 第七章 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配套措施建议 |
7.1 宏观配套措施建议 |
7.1.1 加强境外投资金融支持力度 |
7.1.2 提高境外投资管理水平 |
7.1.3 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保障机制 |
7.2 微观配套措施建议 |
7.2.1 提高思想认识审慎投资决策 |
7.2.2 深入尽职调查强化风险意识 |
7.2.3 加快技术创新提升国际化水平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
四、论文的结构 |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
三、跨国公司 |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
一、后危机时代 |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一、非政治风险 |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
结论 |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C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经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价模型的研究 |
1.2.2 关于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路线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情况介绍 |
2.1 C公司在哈国的公司简介 |
2.1.1 发展历程 |
2.1.2 组织结构 |
2.1.3 人员构成 |
2.1.4 主体设备分布 |
2.1.5 基地管理 |
2.2 C公司在哈国的市场情况 |
2.2.1 哈国油公司情况分析 |
2.2.2 C公司在哈国的竞争对手情况 |
2.2.3 C公司的市场开拓情况 |
2.3 C公司在哈国的营业收入情况 |
2.4 C公司在哈国的重大经营风险管理案例 |
2.4.1 汇率波动(经济金融类风险) |
2.4.2 雇员罢工(内部管理类风险) |
2.4.3 海关检查(法律变更类风险) |
第3章 C公司在哈国经营风险识别 |
3.1 C公司的风险识别原则 |
3.2 C公司在哈国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复杂、腐败现象严重 |
3.2.2 经济结构单一、金融风险极高 |
3.2.3 法律政策多变且不完善 |
3.2.4 社会文化的差异化 |
3.2.5 自然灾害频发 |
3.2.6 技术产业水平低下 |
3.2.7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突出 |
3.3 C公司在哈国经营风险识别 |
第4章 C公司在哈国经营风险评价 |
4.1 C公司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流程 |
4.2 构建C公司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3 确定C公司经营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
4.4 C公司经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5章 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风险管控措施 |
5.1 C公司在哈国的经营风险应对策略 |
5.2 多渠道风险信息收集与动态监测 |
5.3 加强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5.4 细化公司重大风险管理方案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介 |
附录二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三 (1) C公司经营风险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件三 (2) C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经营风险状态调查表 |
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D]. 陈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山东电建国际化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 刘海涛. 山东大学, 2020(05)
- [3]公共外交视角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文化风险应对研究[D]. 刘文. 外交学院, 2020(07)
- [4]创新国际化的动因、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 ——基于华为的案例分析[D]. 陈涵. 苏州大学, 2020(03)
- [5]“一带一路”倡议下北汽集团对非洲直接投资风险研究[D]. 夏天一.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6]“一带一路”沿线国直接投资中的国家风险研究[D]. 蔡彬茹. 浙江大学, 2020(02)
- [7]互联网金融企业国际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以蚂蚁金服为例[D]. 朱瑞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8]河北省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研究[D]. 穆君. 河北大学, 2019(08)
- [9]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C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 高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论文;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