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史彦,崔会杰,崔会超[1](2021)在《浅谈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文中提出在近年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趋势下,我国的建设项目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高压喷射注浆桩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已在许多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它在路基生产和加工、高架道路、高速公路和桥梁中具有某些应用。除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外,还具有解决防水层的基本作用。因此,积极研究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技术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的重点是研究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技术,并对其质量管理和防治措施进行详尽的科学研究。
王敏[2](2021)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在软路基处理中的运用分析》文中提出本文探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在软路基处理中的运用,首先就其加固及成桩机理做简要介绍,然后阐述该技术的应用工艺,最后就其注意事项和质量保障措施做出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商治[3](2021)在《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广州白云区某工程项目为典型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该场地岩溶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较差。在遵循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用高压旋喷桩对场地岩溶空洞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以该项目为依托工程,通过地质勘查资料、现场检测、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并引入理论计算、室内配合比试验、微观结构分析、土工试验以及稳定行分析等手段,建立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应用框架。主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在现场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考虑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评价的复杂性,综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半定量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依托工程39#地块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依托工程39#地块场地的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发生坍塌的可能性小,但当挖填方施工结束后或者在整体施工结束后的运营阶段,土洞和溶洞易使地面产生塌陷,对工程安全具有不利影响。(2)在土工试验结果以及高压旋喷桩设计技术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不同配比,两种养护条件下高压旋喷固结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并对原状土样和高压旋喷固结体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及场地地下水的影响,加固时水泥浆液可采用每延米35%胶凝材料用量配比设计。外部胶凝材料的加入使原状土结构的表面增加了很多细微的颗粒,这些细微的颗粒起着连结和胶结原状土体的作用,且这种连结和胶结作用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多而越发明显。(3)对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工艺流程以及施工工艺参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采用多种手段对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塔楼范围内土洞和溶洞经高压旋喷桩处理后均得以填充,土洞和溶洞填充物的密实度较高,无钻孔泥浆漏失问题的存在。高压旋喷桩处理过的地基关键区域取芯率明显提高,土洞及溶洞发育区域的取芯率均高于90%,证明经过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后,地基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连续性均得以显着提高。
闫薪宇[4](2021)在《增建二线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城际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分析》文中提出高压旋喷桩注浆法又称旋喷法,因其具有加固效果好、直径可控、对地层环境适应性强、施工方便、噪音较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加固、道路帮宽、隧道衬砌、边坡与基坑防护、防水止水等各类工程。本文依托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接入中川城际既有城际铁路路基帮宽段,进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首先阐述了高压旋喷桩的成桩机理,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成桩工艺参数试验、单桩施工挤土试验,并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单桩施工和群桩施工两个模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现场物位计监测数据,分析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压旋喷桩在施工时会产生挤土效应,使周围土体发生位移。水平方向上,越靠近桩芯位置土体的位移量越大;竖直方向上,土体位移量随着深度的减小而不断增大。在初始测桩施工完成后24小时,距离较远的测斜管回缩量较大,其余孔位土体回缩量不明显。(2)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在高压旋喷桩单桩施工时,土体的位移量随着注浆压力的提升而不断增加,在土层的分界处位移将发生突变。当注浆压力为27MPa时,挤土效应最大影响范围是6.83m。(3)高压旋喷桩多桩施工会使既有路基产生一定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当施工靠近分析断面时,该断面上既有路基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显着增大,并对既有地基产生挤压效果。多桩施工时存在累积效应,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各方向上土体的位移量也不断增大。(4)对比未设置应力释放孔施工时的数据,在设置应力释放孔施工后,能够有效降低既有路基和地基的位移变形,减小既有线的不均匀变形,保护行车安全。同时提出施工控制指标,即当既有线水平位移量大于2mm/d,或竖向位移大于8mm/d时必须停止施工。(5)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高压旋喷桩施工会使既有线产生差异沉降,双侧帮宽时既有路基竖向位移表现为先产生隆起变形,后发生沉降变形。建议保持安全施工距离并设置保护措施,同时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施工强度,在涵洞、桥台等特殊位置加强变形监测,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
毛耀辉[5](2021)在《基坑工程BIM参数化建模与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岩土工程施工建设越来越多。其中,基坑工程施工遍地开花,其施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基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BIM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房屋建筑已广泛应用,但地下岩土工程应用较少。因此,如何将BIM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到基坑工程建设中,结合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增强基坑工程的形象表达,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意义。针对基坑工程构件复杂以致建模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从Dynamo插件的研究出发,提出了基于Revit的基坑工程BIM模型参数化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Three.js提出了两种实现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三维可视化的方法。最后,依托济南恒大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梳理基坑工程施工标准化流程,提出了基于BIM模型的基坑施工过程管理方法,开发了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云平台。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基坑工程BIM参数化建模方法和三维可视化管理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基坑工程BIM模型创建和三维可视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应用Dynamo For Revit技术实现基坑工程BIM三维模型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即通过Dynamo插件读取Excel表格中基坑模型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与Revit软件中创建的结构构件自适应族相互链接,实现的基坑围护结构信息的批量化处理。(2)提出了采用WebGL和Three.js技术,通过软件编程手段进行基坑BIM三维模型网页端加载和可视化的直接和间接方法,其中间接方法可实现将Revit创建的精细化基坑BIM模型加载至网页端进行展示。进一步地,开发完成了 BIM模型在Web端的拾取和属性查询功能。(3)以济南恒大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梳理分析了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提出了基坑BIM三维模型与施工过程管理的关联方法,开发了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云平台。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基坑工程BIM模型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产值管理、物资和劳务等模块。
胡鹰志[6](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富水动压砂层盾构开仓加固区施工技术》文中指出深圳地铁3号线福保—益田区间盾构机因中心回转体与刀盘脱落,导致泡沫和水等碴土改良材料不能输送到刀盘前方,需要开仓进行结构修复,在开仓部位需进行地层加固,以达到满足安全开仓的条件。分析了采用常规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层加固失败的原因,介绍了一种新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并经过施工实践进行验证,该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快速、有效、可靠,满足盾构机安全开仓要求。
刘青[7](2020)在《软土层旋挖施工孔壁稳定性分析及防塌孔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极大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在大型地下商城、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停车场等建设过程中,势必面临着大量桩基工程,其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都在不断地提高。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深厚软弱土层条件,其中大多为淤泥质软土,在该地层进行旋挖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孔壁发生缩颈、塌孔等工程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旋挖钻机在高灵敏性软弱土层中成孔出现的塌孔、缩颈等问题,工程中常采用高压旋喷桩对桩孔周边的软弱土层进行预加固,然后再使用旋挖钻机配合泥浆护壁进行成孔。该工程措施目前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工程实践,本文针对这一工程措施,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手段开展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水泥土加固区域孔壁力学分析模型,求解孔壁应力及位移理论解。将高压旋喷桩加固区域等效为圆形孔壁衬砌,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对模型在不同状态下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摩尔-库伦屈服准则和塑形流动法则求出水泥土加固区应力与位移解析解,以及水泥土加固区破裂半径,为不同土层条件下水泥土加固厚度确定提供理论指导。(2)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三轴剪切室内试验,研究了养护环境、水泥掺入量、龄期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在淤泥箱养护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标准养护条件下强度值的0.86倍;水泥土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并根据试验结果,统计了不同水泥掺量、龄期下水泥土强度参数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和数值模拟相关计算参数取值参考。(3)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旋挖施工孔壁受力分析三维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孔壁水平位移和塑性区特征,进一步确定不同桩径、桩长条件下水泥土最佳加固厚度,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公式对比分析,得到修正系数k,以便理论分析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胡鹰志[8](2020)在《富水动压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开仓的加固区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深圳地铁3号线南延线3131标福保—益田区间盾构机中心回转体与刀盘脱落,需要开仓进行结构修复。以此为例,分析采用常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地层加固时失败的原因,探求了一种新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即采用桩径1.2 m素混凝土咬合桩施工止水帷幕。经施工实践验证,该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快速、有效、可靠,经过施工的加固体完全能满足盾构机安全开仓的要求。
王康[9](2020)在《临海抛石场地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变形与渗流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临海沿岸地区常常存在深厚的淤泥层,这些淤泥层经过抛石挤淤形成永久保留的陆域。抛石体积大,互相架空,透水性极强,在此施工的基坑内地下水和周围的海水完全连通,要形成好的止水帷幕是个极大的难题。基坑的整体稳定、变形控制、地下水渗流是工程成败的关键,这也决定了常规的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方法不适用于临海基坑,因此选用合适的支护及止水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深圳蛇口邮轮中心基坑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勘察报告,总结临海抛石场地的地质特征,综合多种支护方案,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并现场取得的典型试验结果确定适合本基坑的最终方案。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总结得出基坑及支护结构变形规律。利用岩土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数值模型,应用应力-渗流耦合分析方法,直观的展示出基坑开挖后的变形及渗流场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地勘资料,利用同济启明星深基坑FRWS 9.0设计软件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计算,得出在具备放坡条件的开阔场地应进行放坡开挖,不具备放坡条件的场地应采用悬臂式冲孔灌注排桩进行支护。(2)通过多方案止水帷幕渗透试验研究,得出桩间高压旋喷和桩间注浆均不能达到止水帷幕对渗透系数的要求,只有“钢筋混凝土桩+塑性混凝土桩”咬合桩的止水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提出在基坑东侧和南侧均采取咬合桩方案。(3)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将咬合桩等效为一定厚度的地下连续墙,设置无止水帷幕,不同深度止水帷幕条件,分析开挖后的基坑位移、支护结构变形及基坑整体渗流场分布。计算得出总水头分布云图,渗流速度分布云图、矢量图,分析得出止水帷幕的设置有效阻隔了地下水的渗流,但止水帷幕在未穿越抛石层的情况下,渗流速度仍然很大。因此,在高透水性抛石填海场地,必须将止水帷幕深度设置在抛石层以下。(4)对基坑方案提出优化,认为在此基坑支护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咬合量或减小桩径,控制好施工精度,从而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侯金仲[10](2020)在《高压旋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在近年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以其优越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文章首先介绍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状况,阐释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并且结合其工艺流程分析施工技术要点,进而探讨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高压旋喷桩时如何有效控制施工质量。最后详细介绍在工艺施工阶段与施工完成后如何基于科学试验和检测优化高压旋喷桩的工艺参数和评价复合地基施工质量。
二、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压旋喷桩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
1.1 高压旋喷桩的应用领域 |
1.2 高压旋喷桩的优势 |
2 高压旋喷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形成 |
3 高压旋喷桩工程施工要点 |
3.1 施工材料的选型,设备技术细节。 |
3.2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
3.3 提前做好技术准备 |
3.4 施工全过程 |
4 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
5 结束语 |
(2)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在软路基处理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旋喷桩加固及成桩机理 |
1.1 固结机理 |
1.2 成桩机理 |
2 高压旋喷注在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
2.1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
2.2施工方法 |
3 高压旋喷桩施工的注意事项 |
4 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4.1 保证水泥浆液质量 |
4.2 做好岗前培训 |
4.3 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
5 小结 |
(3)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概况 |
1.2.1 岩溶地区空洞的发育机理 |
1.2.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的特点 |
1.2.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研究现状 |
1.3 地基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3.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治理方法 |
1.4 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1 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 |
1.4.2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 |
2.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 |
2.1.1 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2.1.2 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2.2 广州某典型岩溶发育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
2.2.1 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
2.2.2 场地分析与评价 |
2.2.3 场地地基基础选型 |
2.3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
2.3.1 场地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
2.3.2 场地稳定性的半定量评价 |
2.4 依托工程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2.4.2 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及微观结构分析 |
3.1 原状土样土工试验 |
3.1.1 密度和含水率测试 |
3.1.2 液限和塑限测试 |
3.1.3 土的固结试验 |
3.1.4 土的直剪试验 |
3.2 原状土样微观结构分析 |
3.2.1 XRD射线物相分析 |
3.2.2 光学显微分析 |
3.2.3 电镜扫描分析 |
3.3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室内配合比试验 |
3.3.1 高压旋喷固结体配合比设计及制作养护 |
3.3.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现象 |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
3.4 高压旋喷固结体的电镜扫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高压旋喷桩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
4.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方案设计 |
4.1.1 39#地块软弱地基状况 |
4.1.2 39#地块软弱地基处理设计 |
4.1.3 施工技术参数设计 |
4.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关键技术 |
4.2.1 准备工作 |
4.2.2 高压旋喷桩施工 |
4.2.3 引孔和旋喷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
4.2.4 高压旋喷桩施工应急预案 |
4.3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
4.3.1 水泥浆液固结体检验 |
4.3.2 钻孔取芯检验 |
4.3.3 土常规试验检验 |
4.3.4 物探勘查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5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设计 |
5.1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工艺流程 |
5.1.1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
5.1.2 旋喷浆液配比设计 |
5.1.3 施工关键技术 |
5.1.4 岩溶空洞软弱地基处理效果检验 |
5.2 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施工工艺设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本人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2:本人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 |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4)增建二线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城际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临近既有线施工 |
1.3.2 高压旋喷桩发展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创新点 |
1.5.3 技术路线 |
2 高压旋喷桩成桩工艺及挤土效应现场试验研究 |
2.1 高压旋喷桩成桩机理 |
2.2 高压旋喷桩成桩工艺 |
2.2.1 工程概况 |
2.2.2 试桩试验及参数 |
2.2.3 施工工艺 |
2.2.4 试验结论及总结 |
2.3 高压旋喷桩单桩施工挤土效应试验 |
2.3.1 试验场地 |
2.3.2 测斜原理 |
2.3.3 现场布置 |
2.3.4 测斜方法与步骤 |
2.4 试验数据分析 |
2.4.1 一号桩施工后结果及分析 |
2.4.2 一号桩施工24 小时后结果及分析 |
2.4.3 6号、7号孔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临近既有线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路基影响有限元分析 |
3.1 单桩施工挤土效应分析 |
3.1.1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 |
3.1.2 材料参数及假设 |
3.1.3 模型验证 |
3.1.4 挤土的影响范围 |
3.2 群桩施工对既有路基影响分析 |
3.2.1 计算模型 |
3.2.2 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路基的影响 |
3.2.3 设置应力释放孔施工对既有路基影响结果分析 |
3.3 临近既有线高压旋喷桩施工位移控制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路基影响监测分析 |
4.1 现场监测方案及测点的选取 |
4.1.1 监测原理 |
4.1.2 监测方案及布设示意图 |
4.2 测点及监测结果 |
4.2.1 上行段监测分析 |
4.2.2 下行段监测分析 |
4.3 减小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路基影响的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基坑工程BIM参数化建模与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坑工程BIM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2 三维建模技术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参数化建模研究 |
2.1 BIM技术介绍 |
2.1.1 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现状分析 |
2.1.2 BIM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优势 |
2.1.3 Dynamo For Revit的参数化建模 |
2.2 基于BIM技术的基坑模型参数化创建 |
2.2.1 工程特点 |
2.2.2 族库构建 |
2.2.3 基于Dynamo的基坑围护结构参数化建模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Three.js基坑工程围护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
3.1 Three.js及相关技术介绍 |
3.1.1 WebGL介绍 |
3.1.2 Three.js介绍 |
3.2 基于Three.js的模型三维可视化的实现 |
3.2.1 模型的直接建立方法 |
3.2.2 模型的间接建立方法 |
3.2.3 模型交互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4 基坑工程施工流程标准化研究 |
4.1 恒大金融中心实际施工管理 |
4.1.1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
4.1.2 工程项目管理对象 |
4.1.3 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
4.2 恒大金融中心施工管理内容 |
4.2.1 分工管理 |
4.2.2 进度管理 |
4.2.3 成本管理 |
4.2.4 质量管理 |
4.2.5 支护桩施工流程管理 |
4.2.6 计划管理 |
4.3 本章总结 |
5 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云平台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需求分析 |
5.1.2 开发环境 |
5.1.3 系统总体框架 |
5.2 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
5.2.1 登录权限设计 |
5.2.2 三维可视化浏览 |
5.2.3 项目总概览 |
5.2.4 基坑工程模型管理 |
5.2.5 产值管理 |
5.2.6 物资管理 |
5.2.7 劳务管理 |
5.2.8 应用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复杂地质条件下富水动压砂层盾构开仓加固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加固失败原因分析 |
2.1 水文地质条件 |
2.2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 |
1)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度 |
2)高压旋喷过程中冒浆量的控制 |
3)高压旋喷桩钻孔时遇到障碍物 |
4)注浆压力异常 |
3 新加固方案比选 |
4 咬合桩墙施工 |
4.1 加固方式及范围 |
4.2 施工注意要点 |
1)护筒埋设 |
2)桩成孔过程中垂直度监测和检查 |
3)泥浆质量控制 |
4)孔深质量控制 |
5)桩咬合质量控制 |
5 结语 |
(7)软土层旋挖施工孔壁稳定性分析及防塌孔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软土的基本特性 |
1.2.1 软土的定义及分布 |
1.2.2 软土的工程特性 |
1.3 旋挖钻孔灌注桩发展现状 |
1.3.1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
1.3.2 旋挖钻孔灌注桩优点及施工出现的问题 |
1.4 常见孔壁加固措施 |
1.4.1 孔壁加固方法 |
1.4.2 存在的问题 |
1.5 高压旋喷桩研究现状 |
1.5.1 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 |
1.5.2 高压旋喷桩研究现状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水泥土预加固孔壁稳定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水泥土预加固施工工艺 |
2.3 水泥土加固区受力分析 |
2.3.1 水泥土加固区力学模型及假定 |
2.3.2 水泥土加固区受力状态 |
2.3.3 孔壁受力基本方程 |
2.4 水泥土加固区应力及位移弹塑性解 |
2.4.1 弹性区 |
2.4.2 塑性区 |
2.5 水泥土加固区破裂半径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泥土强度试验 |
3.1 引言 |
3.2 试验准备 |
3.2.1 试验目的 |
3.2.2 试验材料 |
3.2.3 养护环境 |
3.2.4 试样制备 |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3.3.1 试验内容 |
3.3.2 试验仪器 |
3.3.3 试验过程 |
3.3.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
3.4 三轴压缩试验 |
3.4.1 试验内容 |
3.4.2 试验仪器 |
3.4.3 试验过程 |
3.4.4 三轴压缩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旋挖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
4.3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4.4 未预先加固情况下泥浆护壁孔壁稳定性分析 |
4.5 不同桩径水泥土加固厚度对孔壁稳定性的影响 |
4.6 不同桩长水泥土加固厚度对孔壁稳定性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5.2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富水动压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开仓的加固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事件概况 |
2 加固失败的原因分析 |
2.1 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
2.2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原因分析 |
2.2.1 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度 |
2.2.2 高压旋喷过程中冒浆量的控制 |
2.2.3 钻孔时遇到障碍物 |
2.2.4 注浆压力异常 |
3 新加固方案的比选 |
3.1 盾构开仓对加固方式的要求 |
3.2 盾构开仓加固方式比选 |
4 咬合桩墙施工 |
4.1 加固方式及范围 |
4.2 旋挖钻咬合桩施工注意要点 |
5 结语 |
(9)临海抛石场地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变形与渗流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例基坑支护及防渗方案设计 |
2.1 依托项目工程地质条件 |
2.1.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2.1.2 水文地质条件 |
2.1.3 特殊性岩土 |
2.2 基坑支护及防渗方案选择 |
2.3 基坑支护及防渗方案设计 |
2.3.1 基坑及岩土设计参数 |
2.3.2 基坑支护方案设计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方案止水帷幕渗透试验研究 |
3.1 A点防渗墙第一次试验研究 |
3.2 A点防渗墙第二次试验研究 |
3.3 C点防渗墙试验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坑监测方案与监测数据分析 |
4.1 监测方案 |
4.1.1 基坑监测执行的技术标准 |
4.1.2 监(检)测工作量 |
4.1.3 监测精度要求及报警值 |
4.2 监测数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坑数值模拟分析与方案优化 |
5.1 基坑模型简化及参数选取 |
5.2 工况模拟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咬合桩不同深度影响分析 |
5.3.2 不同工况条件下止水帷幕对基坑渗流场影响分析 |
5.4 基坑方案优化 |
5.4.1 桩径和桩间距的选择 |
5.4.2 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高压旋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
2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简介 |
2.1 技术原理 |
2.2 工艺特点 |
3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 |
3.1 桩孔与钻机定位 |
3.2 钻孔及注浆管插入 |
3.3 水泥浆制备及旋喷作业 |
4 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施工质量的检测评定 |
4.1 旋喷工艺参数设计 |
4.2 基于试验优化旋喷桩施工工艺 |
4.3 冒浆及桩顶凹陷的处理 |
4.4 复合地基施工质量的检测与评定 |
5 结束语 |
四、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J]. 史彦,崔会杰,崔会超. 居舍, 2021(22)
- [2]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在软路基处理中的运用分析[J]. 王敏. 四川水泥, 2021(07)
- [3]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空洞软弱地基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 商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增建二线高压旋喷桩施工对既有城际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分析[D]. 闫薪宇.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基坑工程BIM参数化建模与三维可视化施工管理研究[D]. 毛耀辉. 山东大学, 2021(09)
- [6]复杂地质条件下富水动压砂层盾构开仓加固区施工技术[J]. 胡鹰志. 施工技术, 2020(13)
- [7]软土层旋挖施工孔壁稳定性分析及防塌孔措施研究[D]. 刘青.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 [8]富水动压砂层地质条件下盾构开仓的加固区施工技术[J]. 胡鹰志. 建筑施工, 2020(06)
- [9]临海抛石场地基坑止水围护结构变形与渗流特征研究[D]. 王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10]高压旋喷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J]. 侯金仲. 住宅与房地产,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