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春荐黄瓜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忠[1](2021)在《持续发展的北京蔬菜产业》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北京蔬菜产业历经的蔬菜总量极其短缺与生产恢复发展阶段、有计划生产与保障供应阶段、蔬菜产销体制转型发展阶段、设施蔬菜生产为主体阶段的4个发展时期,总结了每一时期的生产发展特点、技术突破重点,展示了北京市72年来蔬菜产业发展的进程:菜田与蔬菜设施面积逐渐增加;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蔬菜产业走向现代化;郊区蔬菜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周年均衡生产;在改革开放中走向市场经济,使北京居民人均日食鲜菜水平由1949年不足70 g发展至今,实现了菜农增收致富,市场供应品种多样、数量充足、周年均衡,人们想吃什么有什么。
张国辉,林娜,杜文婷,郭奕,李世强,潘凯[2](2021)在《黑龙江省日光温室高效生产模式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黑龙江省作为典型高寒地区代表,在详细调研基础上,明确了黑龙江省目前日光温室的生产现状,比较了12种主要的日光温室生产模式,通过对作物茬口安排特点、生产成本组成、产投比及效益等方面的比较,筛选出了3种综合效益好的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模式:M1(草莓)、M5(春西瓜-夏番茄-冬叶菜)和M11(秋芹菜-冬油菜-春黄瓜-夏番茄),以期为推动高寒地区的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借鉴。
马宁[3](2021)在《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塑料大棚越冬栽培可以实现莴笋跨季节供应,满足市场需求。莴笋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支柱农业产业,建立适用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型是指导当地越冬莴笋优品优质、及时上市的有力工具,对提高越冬莴笋种植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9-2020年间在天水市武山县蔬菜产业示范基地进行越冬莴笋栽培试验,通过观测莴笋生长过程中天气状况、塑料大棚内气温及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构建了适用于天水地区的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越冬莴笋不同发育阶段、外观品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量和产量的动态变化,模型参数少且易获取,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普适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育期模型通过观测越冬莴笋到达各生育时期的具体时间,分别以发育时间和有效积温为尺度,对越冬莴笋从播种至出苗、莲座、产品器官膨大、采收四个物候期进行量化描述。模拟结果表明:莴笋从播种至采收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为48.6 d、累积有效积温为1204.8℃。采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从播种到达采收期的模拟时长与实测时长之间的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9、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为0.71 d,预测精度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生育期模拟模型(RMSE为3.74 d)。2.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型为研究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随生育期推进的变化过程,通过连续观测莴笋相关外观品质指标,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了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拟模型。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的茎长、茎粗、茎鲜重、出叶数和叶面积的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65、0.991、0.933、0.986和0.985,RMSE分别为2.571cm、0.221cm、6758 kg·hm-2、2.48片和0.506,模型预测精度较高。3.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模型基于甘肃省天水市历史气象统计数据,建立适用于当地的太阳辐射模型;测定越冬莴笋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法拟合得到光响应参数,建立越冬莴笋叶面积指数模型。结合所建太阳辐射模型与越冬莴笋叶面积指数模型,构建适用于甘肃省天水地区的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的动态模型。通过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模型对越冬莴笋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模拟结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和RMSE分别为0.965和477.7kg·hm-2。4.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模型以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模型为基础,采用器官分配指数定量描述越冬莴笋干物质在地下部、地上部及各器官间的分配,建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模拟模型。通过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越冬莴笋地下部分、地上部分、茎和叶干重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符合度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R2分别为0.952、0.960、0.965和0.912,RMSE分别为499.7kg·hm-2、60.3kg·hm-2、167.9kg·hm-2和420.1kg·hm-2。5.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产量预测模型根据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确定莴笋采收的干物质量,利用莴笋肉质茎和叶片中干物质量所占比例,构建塑料大棚越冬莴笋产量预测模型。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RMSE为7619 kg·hm-2,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此外,该模型参数少、易获得,便于在当地实际生产中应用。
齐宝晗[4](2021)在《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立足于河北省昌黎县恒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以河北省农业厅推广的十大技术为依据,选择昌黎县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且在国内普遍认为应用效果较好的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SW(优势和劣势)、OT(机会和威胁)分析,并通过各因素组合分析,制定战略发展矩阵,科学选择发展重点与方向,最后提出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与建议。促进黄瓜产业走上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增产增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发现在日光温室土壤逆境栽培条件下,5项抗逆栽培技术均可有效缓解土壤逆境的发生。针对不同土壤逆境,运用多种不同抗逆栽培技术,提高植物自身抗性和对带病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杀死土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等,从根本上降低土壤逆境发生的可能性。(2)提出5项抗逆栽培技术的共性发展对策与建议如下:加大技术推广宣传与培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增强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另外,针对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还要注意加强微生物菌剂产品市场监管;针对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要注重嫁接机械设备的研发;针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注意秸秆粉碎设备的研发力度,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针对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3)运用SWOT分析法对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组合各项技术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四种因素,绘制SWOT战略发展矩阵,对5项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出战略性对策及建议,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
李娟,张婷婷,乔宏喜,陈书霞[5](2021)在《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文中研究指明陕西地区设施蔬菜主要以果菜为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室结构及采光保温性能、蔬菜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以及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等,可进行越冬一大茬栽培、一年两茬栽培、一年多茬栽培等周年生产的高效栽培茬口安排。通过对延安、杨凌、泾阳、兴平、阎良等地的种植模式和茬口安排调研,我们整理归纳了多种设施蔬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为陕西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和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马俊礼[6](2021)在《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与建议》文中提出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院和青藏高院的交会地带,从东南到西北分别属于长江、黄河和内陆河的三大流域中,跨度长达1656km,海拔更是从1000m~3000m,实际气候包含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多种类型,年平均降雨量45mm~820mm。这样特定的光热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决定了甘肃省在具备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先条件。基于此,本文从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与建议入手,说明了现阶段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针对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建萍[7](2021)在《冬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主要从选择适宜恐龙山镇冬春季大棚种植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叙述大棚黄瓜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借鉴。
刘宇曦[8](2020)在《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水肥管理粗放、水肥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肥水精准调控已经成为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提质增产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樱桃番茄“千禧”和“红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施大豆饼肥、追施氮肥、结果期控水对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基肥中分别增施1500、3000和4500 kg·hm-2大豆饼肥。发现增施4500kg·hm-2大豆饼肥处理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8.89%、15.73%、21.05%、8.33%、12.88%,提升了樱桃番茄品质。同时,株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单果重、单株产量、总产量显着提高了3.16%、35.98%、21.67%、21.43%、8.60%、4.01%、5.15%、4.94%,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了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冬春茬最适大豆饼肥基施量为4500 kg·hm-2。2.以冬春茬目标产量为45000 kg·hm-2,秋冬茬为60000 kg·hm-2为目标,结合土壤本身养分含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量计算,设不追氮、目标产量追氮量、目标产量追氮量50%、目标产量追氮量150%共计4个处理,发现追氮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50%显着提高了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且对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无显着性影响。具体表现在,冬春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2.86%、18.12%、6.52%、11.76%,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61%、8.02%、86.48%。秋冬茬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品质指标显着提高了12.24%、14.52%、9.09%、17.07%、25.19%,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60.62%、4.27%、97.33%。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氮肥追施量为目标产量追氮量的50%(冬春茬120 kg·hm-2,秋冬茬135 kg·hm-2)。3.对樱桃番茄结果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40%50%、60%70%、80%90%)下日光温室冬春茬和秋冬茬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显着提高;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单果重和产量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熵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综合分析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各项指标,樱桃番茄结果期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50%。
杨森[9](2020)在《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其中设施蔬菜产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高,满足了人们对新鲜蔬菜的需求,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尤为突出,过量的化肥投入不仅了浪费了化石资源,还造成了土壤酸化板结,不利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被大力推广应用,但是我们实地调研发现,许多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农户响应度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保证设施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构建全面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模型在技术推广应用时进行科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实地调研法,构建了由准则层、指标层和子指标层三个层次共27个子指标的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五套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评价对象,运用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指标赋权与综合评价,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进一步验证,两种评价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最优的三项技术模式分别为:技术模式1(北票市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技术模式3(辽中区冬春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技术模式2(灯塔市越冬番茄化肥减施模式)。本研究的评价结果可以为辽宁省及其省外其他寒冷地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特别是有助于农技推广部门择优开展不同技术模式的推广。针对五项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来看,越夏番茄化肥减施模式相较于其他四项技术模式更优,值得在寒冷地区优选普及推广。但是从技术特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四个方面分别来看,五项技术模式各有优劣,建议技术特征与经济效益排名较低的技术模式进一步优化完善技术的集成,如适当缩短其生育期、控制物料的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和降低人工成本,以提高蔬菜种植净收益;对于社会效益与管理层面得分较低的技术模式则需要当地政府继续完善减施技术的配套政策,如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和增加农技工作者下乡培训指导的次数,努力做到产学研结合,让广大菜农感受到设施蔬菜科学种植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增收潜力,使更多的农户了解并接受使用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贾宁[10](2020)在《‘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乐亭白黄瓜’是河北省乐亭县日光温室越冬茬主栽农家品种,其口感甜脆、风味浓郁,由于缺乏系统选育,品种性状混杂。本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黄瓜遗传育种课题组前期选育出的13个‘乐亭白黄瓜’杂交组合(品系)为试验材料,以‘乐亭白黄瓜’(CK1)、绿岛3号(CK2)、中荷16(CK3)、18W-1(CK4)为对照,通过对植株生长势、商品瓜品质、产量、抗逆性及抗病性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获得符合目标性状的‘乐亭白黄瓜’优良组合(品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乐亭白黄瓜’品种比较试验2017年乐亭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品比观察试验表明,C08、C01为初步入选组合(品系);2018年校内基地塑料大棚春提前品比试验表明,C08、C01在植株生长势、商品瓜品质、产量方面表现较优;2019年滦州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品比试验表明,C0807、C0806在植株生长势、商品瓜品质、产量、植株生长量及抗逆性等方面综合表现优良,其次为C01、C0805。2.‘乐亭白黄瓜’区域试验2018年平泉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区域试验表明,在植株生长势、产量、品质、植株生长量与抗逆性等方面C08、C01优于对照密刺类品种;2019年进一步区域试验表明,C01、C0805在植株生长势、产量、品质等方面表现优良,其次C0807、C0806;2019年永清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区域试验中在植株生长势、品质、产量、植株生长量及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C0806和C01较优,其次为C0805、C0807。3.‘乐亭白黄瓜’生产试验2019年昌黎基地初步生产试验结果表明,C01和C08的商品瓜品质优于对照,精品瓜率高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比CK1增产19.3%和12.2%,分别比CK2低39.2%和40.4%,冬季抗逆性和春季恢复生长能力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
二、冬春荐黄瓜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春荐黄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持续发展的北京蔬菜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总量极其短缺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 |
1.1 发展蔬菜生产 |
1.1.1 发展新菜田 |
1.1.2 大生产与丰产竞赛运动 |
1.2 总结推广群众性蔬菜生产先进经验 |
2 蔬菜有计划生产与保障供应时期(1957—1978年) |
2.1 建立蔬菜基地、发展蔬菜生产 |
2.2 大力推广蔬菜棚膜覆盖栽培等技术 |
2.2.1 塑料大棚的兴起 |
2.2.2 塑料大棚蔬菜创高产 |
2.2.3 蔬菜现代化兴起 |
3 蔬菜产销体制转型发展时期(1979—1997年) |
3.1 发展蔬菜生产 |
3.1.1 大力建设蔬菜基地 |
3.1.2 主攻蔬菜单产 |
3.1.3 发展特色蔬菜 |
3.2 大力推广以塑料大棚和节能型日光温室为主体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 |
3.2.1 推广大棚蔬菜高产技术 |
3.2.2 推广节能型日光温室技术 |
3.2.3 发展蔬菜现代化 |
4 设施蔬菜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期(1998—2021年) |
4.1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
4.2 探索与推广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技术 |
4.2.1 蔬菜设施结构及高产理论 |
4.2.2 总结推广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技术 |
4.2.3 工厂化蔬菜生产有了新突破 |
(2)黑龙江省日光温室高效生产模式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调查方法 |
结果分析 |
黑龙江省日光温室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
黑龙江省日光温室主要蔬菜生产模式及茬口安排 |
黑龙江省温室主要蔬菜生产模式的年生产效益 |
讨论 |
日光温室类型多样 |
日光温室主要蔬菜生产模式 |
日光温室生产模式成本 |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模式经济效益 |
结论 |
(3)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 |
1.1.1 国外园艺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
1.1.2 国内园艺作物生长模拟研究 |
1.2 设施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 |
1.2.1 生育期的模拟 |
1.2.2 叶面积指数的模拟 |
1.2.3 外观品质的模拟 |
1.2.4 光合作用的模拟 |
1.2.5 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
1.2.6 干物质分配的模拟 |
1.2.7 产量预测模拟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数据获取 |
2.3.1 环境数据获取 |
2.3.2 莴笋生长指标测定 |
2.4 模型建立 |
2.5 模型检验 |
2.6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育期模拟模型的研究 |
3.1 模型的描述 |
3.1.1 生育期划分与观测 |
3.1.2 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 |
3.1.3 有效积温的计算 |
3.2 结果分析 |
3.2.1 完成莴笋各生育时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及有效积温 |
3.2.2 模型的检验 |
3.3 讨论 |
第四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外观品质模拟 |
4.1 模型的描述 |
4.1.1 莴笋茎长的模拟 |
4.1.2 莴笋茎粗的模拟 |
4.1.3 莴笋茎鲜重的模拟 |
4.1.4 莴笋叶片展开数的模拟 |
4.1.5 莴笋叶面积指数的模拟 |
4.2 模型的检验 |
4.2.1 莴笋茎长模拟结果的检验 |
4.2.2 莴笋茎粗模拟结果的检验 |
4.2.3 莴笋茎鲜重模拟结果的检验 |
4.2.4 莴笋叶片展开数模拟结果的检验 |
4.2.5 莴笋叶面积指数模拟结果的检验 |
4.3 讨论 |
第五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生产的模型研究 |
5.1 模型的描述 |
5.1.1 塑料大棚内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 |
5.1.2 云量的计算 |
5.1.3 莴笋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
5.2 模型的检验 |
5.2.1 莴笋干物质生产模拟结果的检验 |
5.3 讨论 |
第六章 塑料大棚越冬莴笋干物质分配与产量模拟 |
6.1 模型的描述 |
6.1.1 莴笋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指数的计算 |
6.1.2 莴笋干物质分配指数的模拟 |
6.1.3 莴笋各器官生长的模拟 |
6.1.4 莴笋产量的模拟 |
6.2 模型的检测 |
6.2.1 莴笋干物质分配模拟结果的检验 |
6.2.2 莴笋产量模拟结果的检验 |
6.3 讨论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4)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土壤逆境成因 |
1.1.2 土壤逆境危害 |
1.1.3 土壤逆境防治技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SWOT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2.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2.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2.3 调研结果 |
2.3.1 基本情况 |
2.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2.3.3 试验调研结果与分析 |
2.4 SWOT分析 |
2.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2.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2.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2.4.4 Threats(挑战)分析 |
2.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2.5.1 SWOT发展矩阵 |
2.5.2 战略选择 |
2.6 对策和建议 |
2.6.1 加大技术推广宣传与培训 |
2.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 |
2.6.3 加强微生物菌剂产品市场监管 |
2.6.4 增强资金扶持力度 |
第三章 黄瓜嫁接育苗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3.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3.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3.3 调研结果 |
3.3.1 基本情况 |
3.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3.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3.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3.4.4 Threats(挑战)分析 |
3.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3.5.1 SWOT发展矩阵 |
3.5.2 战略选择 |
3.6 对策和建议 |
3.6.1 加强技术推广与培训 |
3.6.2 增强技术设备研发创新 |
3.6.3 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
第四章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4.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4.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4.3 调研结果 |
4.3.1 基本情况 |
4.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4.4 SWOT分析 |
4.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4.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4.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4.4.4 Threats(挑战)分析 |
4.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4.5.1 SWOT发展矩阵 |
4.5.2 战略选择 |
4.6 对策和建议 |
4.6.1 加强技术宣传与培训 |
4.6.2 加大机械设备研发力度 |
4.6.3 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流程 |
4.6.4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
第五章 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5.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5.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5.3 调研结果 |
5.3.1 基本情况 |
5.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5.4 SWOT分析 |
5.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5.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5.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5.4.4 Threats(挑战)分析 |
5.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5.5.1 SWOT发展矩阵 |
5.5.2 战略选择 |
5.6 对策和建议 |
5.6.1 加强技术宣传推广 |
5.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 |
5.6.3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 |
第六章 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的调研和SWOT分析 |
6.1 调研内容和目的 |
6.2 调研对象和方法 |
6.3 调研结果 |
6.3.1 基本情况 |
6.3.2 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
6.4 SWOT分析 |
6.4.1 Strengths(优势)分析 |
6.4.2 Weaknesses(劣势)分析 |
6.4.3 Opportunities(机遇)分析 |
6.4.4 Threats(挑战)分析 |
6.5 SWOT发展矩阵及战略选择 |
6.5.1 SWOT发展矩阵 |
6.5.2 战略选择 |
6.6 对策和建议 |
6.6.1 增强技术宣传推广,扩大技术使用范围 |
6.6.2 加大技术研发创新,降低技术使用成本 |
6.6.3 加强政策资金支持,补贴技术使用费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3 创新点 |
7.4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微生物菌剂土壤活化技术”调研问卷(WⅠ) |
附录2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黄瓜嫁接育苗技术”调研问卷(WⅡ) |
附录 3《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调研问卷(WⅢ) |
附录4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调研问卷(WⅣ) |
附录5 《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之“土壤熏蒸剂辣根素替代农药消毒技术”调研问卷(WⅤ) |
致谢 |
(5)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 越冬一大茬栽培模式 |
1.1 栽培季节和品种 |
1.2 栽培技术要点 |
2 一年两茬栽培模式 |
2.1 冬春茬栽培模式 |
2.1.1 黄瓜—苦瓜套种模式 |
2.1.2 冬番茄—春黄瓜/甜瓜栽培模式 |
2.1.3 秋番茄—芹菜/莴笋栽培模式 |
2.1.4 秋番茄—春甜瓜/礼品西瓜等栽培模式 |
2.2 春夏茬栽培模式 |
2.2.1 早春黄瓜—秋番茄/西葫芦栽培模式 |
2.2.2 早春西甜瓜—夏秋番茄/辣椒栽培模式 |
3 一年多茬栽培模式 |
3.1 春番茄/西兰花/甘蓝—秋甘蓝/白菜—冬叶菜栽培模式 |
3.2 春玉米—秋甘蓝/白菜/花椰菜—冬大蒜栽培模式 |
(6)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 |
1.1 品种选择盲目性比较大 |
1.2 实际栽培类型比较单一 |
1.3 实际种植面积不稳定 |
1.4 种植主体老龄化严重 |
2 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建议 |
2.1 品种严选 |
2.2 集中育苗,培育无病虫壮苗 |
2.3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府扶持 |
2.4 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
2.5 发展壮大专业化合作社 |
2.6 发展设施农业信息化和自动化 |
2.7 强化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 |
3 结束语 |
(7)冬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苗期栽培技术 |
1.1 品种选择 |
1.2 适时播种 |
1.2.1 床土准备 |
1.2.2 装钵 |
1.2.3 浸种催芽 |
1.2.4 播种 |
2 培育壮苗 |
2.1 温度调节 |
2.2 光照 |
2.3 施肥 |
2.4 水分管理 |
2.5 病虫害管理 |
2.5.1 病害的防治 |
2.5.2 虫害的防治 |
3 适时定植 |
4 田间管理 |
4.1 温度调节 |
4.2 灌水追肥 |
4.2.1 灌水 |
4.2.2 追肥 |
4.2.3 肥水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4.3 中耕除草 |
4.4 植株调整 |
4.5 授粉 |
4.6 使用生长调节剂 |
4.7 气温调节 |
4.8 病虫害防治 |
4.8.1 病害 |
4.8.2 虫害 |
5 采收 |
(8)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 影响番茄果实品质形成的因素 |
1.3 施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1 大豆饼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3.2 氮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4 控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1.5 研究内容 |
1.5.1 目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施大豆饼肥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2.2.2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的影响 |
2.2.3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2.2.4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2.2.5 对冬春茬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
2.2.6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氮肥不同追施量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3.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的影响 |
3.2.5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控水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
4.2.2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2.3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4.2.4 对日光温室樱桃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2.5 综合评价控水对樱桃番茄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评价指标的选取研究进展 |
1.2.2 指标赋权方法研究进展 |
1.2.3 综合评价方法模型研究进展 |
1.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模型 |
2.1 研究内容与研究区域概况 |
2.1.1 研究内容 |
2.1.2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专家咨询法 |
2.2.3 实地调研法 |
2.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方法 |
2.3.1 专家组多重相关赋权法 |
2.3.2 熵权法 |
2.4 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
2.4.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2.4.2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
2.5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指标体系构建结果与分析 |
3.2.1 技术特征层 |
3.2.2 经济效益层 |
3.2.3 社会效益层 |
3.2.4 管理层 |
第四章 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
4.1 数据资料来源 |
4.2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 |
4.2.1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
4.2.2 专家主观赋权法权重结果 |
4.2.3 专家约束下的主成分赋权法权重计算结果 |
4.2.4 结果分析 |
4.3 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模型 |
4.3.1 数据标准化处理与最优列的选择 |
4.3.2 计算关联系数 |
4.3.3 主客观权重计算 |
4.3.4 关联度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未来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黄瓜主要性状遗传 |
1.2.1 早熟性遗传 |
1.2.2 产量性状遗传 |
1.2.3 商品瓜品质性状遗传 |
1.2.4 耐低温弱光性遗传 |
1.2.5 抗病性遗传 |
1.3 国内外黄瓜育种进展 |
1.3.1 国外黄瓜育种进展 |
1.3.2 国内黄瓜育种进展 |
1.3.3 国内旱黄瓜育种 |
1.4 黄瓜遗传育种发展趋势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乐亭白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
2.1 ‘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材料及性状调查标准 |
2.1.1 ‘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材料来源 |
2.1.2 ‘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经济性状调查标准 |
2.2 ‘乐亭白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
2.2.1 ‘乐亭白黄瓜’乐亭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品比观察试验 |
2.2.2 ‘乐亭白黄瓜’校内基地塑料大棚春提前品比试验 |
2.2.3 ‘乐亭白黄瓜’滦州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品比试验 |
第三章 ‘乐亭白黄瓜’区域试验 |
3.1 ‘乐亭白黄瓜’平泉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区域试验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乐亭白黄瓜’平泉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区域试验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结果与分析 |
3.3 ‘乐亭白黄瓜’永清基地日光温室越冬茬区域试验 |
3.3.1 试验材料 |
3.3.2 试验方法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乐亭白黄瓜’生产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及讨论 |
5.1 结论 |
5.1.1 ‘乐亭白黄瓜’品种比较试验 |
5.1.2 ‘乐亭白黄瓜’区域试验 |
5.1.3 ‘乐亭白黄瓜’生产试验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冬春荐黄瓜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持续发展的北京蔬菜产业[J]. 王树忠. 蔬菜, 2021(S1)
- [2]黑龙江省日光温室高效生产模式筛选[J]. 张国辉,林娜,杜文婷,郭奕,李世强,潘凯. 农业工程技术, 2021(16)
- [3]塑料大棚越冬莴笋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D]. 马宁.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4]日光温室土壤逆境黄瓜抗逆栽培技术的SWOT分析[D]. 齐宝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5]陕西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及栽培技术集成[J]. 李娟,张婷婷,乔宏喜,陈书霞. 西北园艺(综合), 2021(03)
- [6]甘肃省设施黄瓜栽培现状与建议[J]. 马俊礼. 农家参谋, 2021(07)
- [7]冬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 李建萍. 云南农业科技, 2021(02)
- [8]基于肥水调控提升日光温室樱桃番茄品质研究[D]. 刘宇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辽宁寒区设施蔬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杨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10]‘乐亭白黄瓜’品种试验[D]. 贾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