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试验方法

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试验方法

一、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开兴,李科,张开峰,徐震震,许方鹏,刘贤喜[1](2021)在《搅拌式高精度恒温槽设计与试验》文中认为根据高精度温度计量器具检定和校准需求,设计了一种搅拌式高精度恒温槽。在结构上,优化恒温槽内筒结构,内筒采用上搅拌式结构,搅拌腔和工作腔分开,由上下连通结构连为一体,设计了整流格栅和工作介质循环系统,确保筒内工作介质循环和热交换的稳定进行,提高了温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温度控制上,采用增量式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算法,利用粒子群算法自整定PID系数,通过闭环负反馈PID结构实现恒温槽温度精确控制。利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对恒温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恒温槽能够实现快速降温和升温过程,-10℃时温场稳定性为0.001 1℃/min,工作腔中的上水平面最大温差仅为0.003 4℃,下水平面最大温差为0.002 0℃,内筒工作腔最大温差为0.003 4℃,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控温稳定,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徐刚[2](2020)在《基于STM32的高精度恒温槽的研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计量测试、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对温度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恒温槽来提供恒定温场。恒温槽是以液体为导热介质,通过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搅拌装置,在内部形成均匀稳定的恒定温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恒温槽主要采用以电热丝为加热装置、以压缩机为制冷装置的结构,本文利用半导体制冷技术代替电热丝与压缩机,设计了一种体积小、性能高、成本低、便于携带的恒温槽。首先,根据恒温槽的工作原理,对恒温槽系统进行整体设计,主要包括槽体结构设计、半导体制冷片选型、搅拌方式选择、隔热材料选择、加热/制冷结构设计以及防腐蚀措施等。其次,根据恒温槽的控制特点,对恒温槽温度控制算法进行设计,研究了基于恒温槽温度控制特点的传统PID控制以及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实施了恒温槽的温度控制。完成了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系统的设计,系统硬件电路以STM32为主控核心,完成了电源模块、测温模块、加热/制冷模块、液位检测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等原理图设计,绘制PCB电路板并进行焊接调试,完成恒温槽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编程,使用MATLAB编写上位机软件。经调试运行,本文设计的高精度恒温槽温场稳定性为±0.01℃、波动性为±0.015℃,满足设计要求。

李颖,闫瑞锋,王璐[3](2020)在《对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最小浸没深度的准确理解和试验验证》文中研究表明在实际使用中,为消除或减小漏热对测温结果的影响,对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在液体介质中的最小浸没深度明确规定不小于250mm。但是按照此规定,在液体恒温槽小于250mm的工作区域就无法进行温场测试,相应地也就无法在此区域进行各类温度计的检定和校准。如何全面、准确理解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最小浸没深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最小浸没深度,以解决液体恒温槽小于250mm的工作区域的温场测试和温度计检定、校准是非常必要的。

杨焕诚[4](2019)在《智能置换式恒温槽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热量表检定过程中多点采集高温端温度值及温度循环控制采集的特点,研制了智能置换式恒温水槽及测温的应用系统。通过设置一组水箱以及电控组件,保证高温水恒温槽中水的温度点的快速切换,满足快速检定热量表的要求。给出了智能置换式恒温槽设计原理和方法及控制系统的实际作业指导,该系统利用自制的数控技术,以基准槽为测量主体,辅助槽预制恒温介质,中转槽搭建了置换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及测量系统满足JJG 225—2001《热能表》及其修订版、GB/32224—2015《热量表》、JJF 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和JJF(蒙) 033—2018《置换式恒温槽校准规范》的要求,可以实现热量表检定过程中温度快速测量,提高检定效率约1倍。

许方鹏[5](2019)在《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恒温槽用于温度计量性能测试及温度仪器仪表的检定,其自身控温精度及温场性能决定计量工作的质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多数恒温槽结构简单、形式传统,在控温过程中温场不均匀,温度波动大,控温效率低、精度差,计量特性指标不够理想。为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提升温场计量性能,本论文对传统恒温槽温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分析,在传统恒温槽的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恒温槽,并对其温场计量特性进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恒温槽的整体结构。首先分析恒温槽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确定本研究所要采用的结构形式。其次在部分结构设计中,重点对恒温槽内筒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新型内筒结构使恒温槽内的介质混合更均匀,循环更充分,以此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对恒温槽介质循环系统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油泵等结构提高了介质循环的效率,缩短检定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2)对现有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种改进型的PID控制算法,即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用差量PID算法来对温度进行控制。由此实现本恒温槽的高精度、自动化控温,提升恒温槽控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检定水平。(3)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绘制图纸生产样机。样机制作完成后,对恒温槽的温场计量性能进行测试,所得温场稳定性为0.011℃/10min;温场的均匀性测试结果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最大温差0.0034℃;工作区域下水平面最大温差0.0020℃;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为0.0034℃。数据均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并优于同类产品。(4)对高精度恒温槽温度稳定性、波动性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结果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提高本恒温槽的计量水平可信度,对后期生产加工以及产品升级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雷珍珍[6](2018)在《长杆绕线型铂电阻温度计自动校准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需要测量核电站冷却循环水的温度,用于核电站的效率评估和核电站近岸水域环境效应评价。因此对用作温度传感器的长杆铂电阻温度计的测温准确性有比较高的要求。由于核级长杆铂电阻温度计的特殊性,其校准需要专门的系统。然而,现有的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校准装置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本文研制了一套适用于核级长杆铂电阻温度计的自动校准系统。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为:(1)从论文研究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核级长杆铂电阻温度计的校准技术及装置的现状,并对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原理进行了阐述;(2)确定了核级长杆铂电阻温度计自动校准系统的研究方案,研制了校准设备的测试装置本体,用Fluent 16.2模拟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搭建了自动校准系统;(3)编写了与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装置配套的自动校准软件,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及校准证书与原始数据记录表自动生成等主要功能;(4)对校准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系统适用温度范围为:0℃~40℃;测试装置本体内水平温度场温度均匀性优于±0.05℃,垂直温度场温度均匀性优于±0.05℃,温度场稳定性优于0.04℃/10min;以校准温度点为0℃和40℃时获得的数据为例,对校准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其测温不确定度分别为42mK(p=95%,veff=60)和 36mK(p=95%,veff=60),满足该系统的设计指标。

沈达[7](2018)在《电子体温计出厂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的研发》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电子体温计生产企业仍采用人工方式检定体温计,存在人工成本高,检定质量差等问题。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杭州某家企业急需一套电子体温计自动检定系统,然而现有的体温计检定系统无法满足该公司在检定效率、与装配生产线相衔接、不合格品分类等方面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套电子体温计出厂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依据《医用电子体温计校准规范(JJF 1226-2009)》及该企业提出的技术指标,提出了电子体温计出厂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的总体设计方案。该系统实现了电子体温计自动上架、自动开启、蜂鸣器性能检测与判断、体温计移动测温控制、体温计不同温度恒温槽测温切换、体温计测温性能检测与判断、分流下架等功能。最后制定了PLC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协议。(2)针对电子体温计需要开机启动以及蜂鸣器性能需要检测判断的问题,设计了电子体温计启动装置。该装置分为电子体温计启动模块以及蜂鸣器性能筛选模块。对于电子体温计启动模块,能够实现电子体温计的开机启动。对于蜂鸣器性能筛选模块能够根据串口调试助手发送的蜂鸣器性能检测结果信号实现对电子体温计蜂鸣器性能是否合格的筛选。(3)针对电子体温计测温性能需要检测判断以及显示断码乱码等问题,设计了电子体温计测温装置。该装置分为电子体温计测温模块以及显示屏示数筛选模块。对于电子体温计测温模块,能够实现电子体温计在37℃和41℃两个温度点的测温,同时利用输送机的特点实现电子体温计的批量测温以及电子体温计移动架的循环使用。对于显示屏示数筛选模块,能够根据串口调试助手发送的测温结果信号实现电子体温计的分类筛选,筛选结果有电子体温计测温正常、测温不准以及显示断码乱码三类。

晏天,梁杰,钱飞,李庆超,陆遥[8](2017)在《高精度海水恒温槽的性能测试及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指明高精度海水恒温槽是检定及校准海水温度传感器及电导率传感器的主要配套设备。本文根据了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方法,采用了一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超级测温仪对高精度海水恒温槽波动性和均匀性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对测试值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高精度海水恒温槽在(035)℃的15min波动性≤0.002℃,均匀性≤0.001℃,波动性测试值U1=0.0016℃(k=2),均匀性测试值U2=0.0010℃(k=2),高精度海水恒温槽满足海水温度传感器及电导率传感器检定及校准需求。

林品云[9](2017)在《恒温槽自动校准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加大,各个生产企业对生产环节质量影响因素的把控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对生产温度环境的控制。由于各类温度计、恒温设备、控温设备等的大量使用,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可提供稳定可靠、具备高精度恒温场源的恒温槽,已在企业实验室、各大权威计量检定机构等质检相关部门得到大量推广,作为用于检定、校准各类温度计、工业铂热电阻或其他计量器具所需恒温设备的最佳标准设备。恒温槽作为专用的标准计量配套器具,其量值同样需要进行溯源。因此,国家质检总局在1998年颁布了对恒温槽的校准规范,并于2010年9月,批准了新的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取代了旧版的测试规范,并自2011年3月6日起正式施行。新的恒温槽测试规范中要求采用固定温度计和移动温度计多次间隔读数的方法来测量各个被测点相对固定参考位置点的温度差。相对于完全采用固定温度计读数的旧检测方法,新检测方法步骤更加复杂,对测量顺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造成后续处理测量数据结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极易出现人为计算错误,进而影响到对被检样品的结果判定。因此,为了实现恒温槽的量值溯源,我们需要研发出一套恒温槽自动校准系统,该系统能够将恒温槽的校准工作实现自动化,简化恒温槽校准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课题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研发一套新的校准装置,可实现对恒温槽的自动校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制温度自动检测系统,对恒温槽的实时温度进行快速、准确测量,将采集的温度值实时传输到上位机,利用后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通过VB编程上位机软件,实时监控温度变化情况,采集相关测量数据,并以图表形式显示,同时计算出各温度测量点的均匀性和波动性。3、可以手动控制测量顺序,实现实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处理,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原始记录和检测、校准报告。

肖小庭,姜波[10](2015)在《恒温槽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认为文章介绍了贵州省计量测试院以STM32为硬件基础设计的分辨力为0.001℃、测温范围为-30℃300℃的恒温槽自动检测装置。从自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结果分析两个方面的叙述,验证了设备的实用性。该装置实现了触摸屏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程序控制温度计移动、温度测量交互进行,实现JJF 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规定的固定温度计、移动温度计的高效温度测量,并计算出恒温槽温度的波动性、均匀性,实现对恒温槽的自动检测。

二、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搅拌式高精度恒温槽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
    1.1 工作原理
    1.2 整机结构
    1.3 内筒结构设计
        1.3.1 整流格栅
        1.3.2 加热装置
        1.3.3 制冷装置
    1.4 恒温槽控制电路设计
2 温度控制
    2.1 粒子群自整定PID算法
    2.2 温度控制原理
3 性能测试
    3.1 温场稳定性测试
    3.2 温场均匀性测试
4 结论

(2)基于STM32的高精度恒温槽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功能与设计要求
    2.2 半导体控温技术原理
        2.2.1 半导体制冷原理
        2.2.2 半导体制冷片型号选择
    2.3 恒温槽整体设计
        2.3.1 槽体结构设计
        2.3.2 搅拌模块设计
        2.3.3 交互模块设计
        2.3.4 加热/制冷模块设计
        2.3.5 液位检测模块设计
        2.3.6 测温模块设计
        2.3.7 恒温槽防腐蚀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3.2 主控模块设计
    3.3 测温模块设计
    3.4 加热/制冷模块设计
    3.5 交互模块设计
    3.6 液位检测模块设计
    3.7 PCB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控制算法设计
    4.1 PID控制原理
    4.2 数字PID控制
        4.2.1 数字PID控制算法
        4.2.2 PID参数整定方法
        4.2.3 传统PID系统设计与仿真
    4.3 神经网络PID控制
        4.3.1 BP神经网络
        4.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设计
        4.3.3 BP神经网络PID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
    5.2 软件程序总体设计
    5.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3.1 A/D转换
        5.3.2 数字滤波程序
    5.4 PWM输出程序
    5.5 温度控制程序
    5.6 上位机系统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系统调试
    6.2 测温装置标定
    6.3 系统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对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最小浸没深度的准确理解和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有关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最小浸没深度的论述和分析
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漏热对测量结果影响的试验
四、结束语

(4)智能置换式恒温槽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整体结构
3 控制系统
    3.1 置换控制
    3.2 温度控制
    3.3 控制实例
4 实验
    4.1 实验项目
    4.2 测量设备
    4.3 实验方法
5 结论

(5)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恒温槽概述
        1.2.1 恒温槽分类
        1.2.2 恒温槽常见结构形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高精度恒温槽的总体结构设计
    2.1 工作原理
        2.1.1 温度的调节
        2.1.2 温度的控制
        2.1.3 介质的循环
    2.2 整机结构设计
    2.3 主要结构设计
        2.3.1 内筒结构的设计
        2.3.2 工作腔结构的设计
        2.3.3 制冷机组的设计
        2.3.4 加热器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高精度恒温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3.1 常用温度控制方法
        3.1.1 常规PID控制
        3.1.2 模糊控制
        3.1.3 神经网络控制
        3.1.4 模糊-PID控制
        3.1.5 遗传PID控制
        3.1.6 其他控制方法
    3.2 精密温度控制原理
    3.3 精密温度控制的实现
        3.3.1 控温系统硬件部分
        3.3.2 控温系统软件部分
    3.4 本章小结
4 高精度恒温槽温场均匀性和稳定性测试分析
    4.1 温场温度测量概述
        4.1.1 温标
        4.1.2 温度测量方式
    4.2 温场计量特性测试配套设备
        4.2.1 样机试制
        4.2.2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4.2.3 低热电势转换开关
        4.2.4 高精度数字多用表
    4.3 温场稳定性测试及分析
        4.3.1 温场稳定性描述
        4.3.2 温场稳定性测试过程及结果
        4.3.3 测试结果分析
    4.4 温场均匀性测试及分析
        4.4.1 温场均匀性描述
        4.4.2 温场均匀性测试过程及结果
        4.4.3 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高精度恒温槽温场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1 不确定度概述
    5.2 温度偏差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2.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2.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3 温场稳定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3.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3.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4 温场均匀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5.4.1 测量模型及不确定度来源
        5.4.2 测量过程及不确定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6)长杆绕线型铂电阻温度计自动校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铂电阻温度计自动校准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基础理论
    2.1 测温原理
    2.2 检定/校准方法简介
    2.3 铂电阻温度计温度特性
        2.3.1 工业铂电阻温度计
        2.3.2 精密铂电阻温度计
    2.4 测量不确定度
    2.5 本章小结
3 校准装置的研制
    3.1 校准装置总体要求
    3.2 测试装置本体详细设计
    3.3 测试装置本体温度场仿真
    3.4 设备选型
        3.4.1 精密铂电阻温度计
        3.4.2 电测仪器和转换开关
        3.4.3 恒温源
    3.5 本章小结
4 自动校准软件的开发
    4.1 设计目标
    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1 开发环境
        4.2.2 软件架构
    4.3 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4.3.1 软件总体流程
        4.3.2 配置模块
        4.3.3 工具模块
        4.3.4 数据模块
    4.4 本章小结
5 校准系统性能实验研究及不确定度分析
    5.1 水平温度场均匀性
    5.2 垂直温度场均匀性
    5.3 不确定度评估
        5.3.1 各部分标准不确定度
        5.3.2 合成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精密铂电阻温度计电阻温度转换系数表(0℃?961.78℃)
附录B 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证书
附录C 长杆铂电阻温度计校准原始记录
附录D 软件相关字典表
附录E 主要源代码
作者简介

(7)电子体温计出厂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自动检定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输送机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电子体温计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子体温计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设计要求
        2.1.1 电子体温计检定要求
        2.1.2 电子体温计进入检定用生产线的要求
    2.2 检定用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2.1 技术指标
        2.2.2 设计原则
        2.2.3 检定用生产线总体设计
        2.2.4 电子体温计启动装置结构设计
        2.2.5 电子体温计测温装置结构设计
    2.3 电子体温计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运行流程分析
        2.3.1 电子体温计启动装置运行流程分析
        2.3.2 电子体温计测温装置运行流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电子体温计启动装置设计分析
    3.1 电子体温计启动模块工作原理
    3.2 电子体温计启动模块设计分析
        3.2.1 舵机选型
        3.2.2 电子体温计启动模块实现多型号体温计开机
    3.3 电子体温计蜂鸣器性能筛选模块工作原理
    3.4 电子体温计蜂鸣器性能筛选模块设计分析
    3.5 电子体温计启动装置电动机选型
    3.6 本章小结
4 电子体温计测温装置设计分析
    4.1 电子体温计测温模块工作原理
    4.2 电子体温计测温模块各零件尺寸设计
        4.2.1 恒温水槽尺寸设计
        4.2.2 输送机尺寸设计和电机选型
        4.2.3 电子体温计移动架主要尺寸设计
        4.2.4 换槽(出槽)抬升件尺寸设计
        4.2.5 1号(2号)转弯轨道设计
    4.3 电子体温计示数筛选模块工作原理
    4.4 电子体温计显示屏示数筛选模块设计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5.1 运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1 控制器选择
        5.1.2 整体运动系统控制架构
        5.1.3 元器件选型
        5.1.4 硬件电路设计
    5.2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1 编程语言及环境
        5.2.2 定义“计算机-PLC”通讯协议
        5.2.3 控制程序设计
    5.3 电子体温计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效率测试及优化
        5.3.1 测温装置效率测试
        5.3.2 启动装置效率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8)高精度海水恒温槽的性能测试及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精度海水恒温槽的性能测试
    1.1 测量仪器
    1.2 测量方法
2 测量模型
3 测试结果及不确定度评定
    3.1 测试结果
    3.2 波动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3.2 均匀性测试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4 结论

(9)恒温槽自动校准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恒温槽温场测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恒温槽原理结构以及温场性能
    2.1 恒温槽类别
        2.1.1 恒温空气槽
        2.1.2 恒温液体槽
    2.2 恒温槽加热结构
        2.2.1 恒温槽的加热器
        2.2.2 恒温槽的导热介质
    2.3 影响恒温槽的温场性能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恒温槽校准的因素
    3.1 常见恒温场的基本测试方法
    3.2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漏热影响
    3.3 绝缘强度的影响
    3.4 电测设备的影响
    3.5 恒温介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恒温槽测试方法的分析
    4.1 对比新旧测试规范的变更
        4.1.1 规范变更
        4.1.2 测试方法变更
    4.2 恒温槽测试过程中问题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恒温槽自动校准装置的软硬件设计
    5.1 自动校准装置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
    5.2 自动校准装置技术关键问题
        5.2.1 温度计夹具的设计
        5.2.2 电测设备的选择
        5.2.3 软件的设计
        5.2.3.1 软件主界面组成
        5.2.3.2 软件参数功能设定
        5.2.3.3 原始记录
        5.2.4 校准装置测量结果的分析
        5.2.4.1 实验结果验证对比
        5.2.4.2 恒温槽均匀性测量结果的分析
        5.2.4.3 恒温槽波动性测量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总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恒温槽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
    1.1 嵌入式控制模块
    1.2 步进电机模块
2 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
3 总结

四、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的测试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搅拌式高精度恒温槽设计与试验[J]. 张开兴,李科,张开峰,徐震震,许方鹏,刘贤喜. 农业机械学报, 2021(03)
  • [2]基于STM32的高精度恒温槽的研制[D]. 徐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
  • [3]对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最小浸没深度的准确理解和试验验证[J]. 李颖,闫瑞锋,王璐. 中国计量, 2020(07)
  • [4]智能置换式恒温槽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J]. 杨焕诚. 计量学报, 2019(06)
  • [5]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D]. 许方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6]长杆绕线型铂电阻温度计自动校准系统的研制[D]. 雷珍珍.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7]电子体温计出厂批量化自动检定用生产线的研发[D]. 沈达.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1)
  • [8]高精度海水恒温槽的性能测试及不确定度评定[J]. 晏天,梁杰,钱飞,李庆超,陆遥.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7(12)
  • [9]恒温槽自动校准装置的研究[D]. 林品云. 福州大学, 2017(04)
  • [10]恒温槽自动检测装置的设计[J]. 肖小庭,姜波.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5(08)

标签:;  ;  ;  ;  ;  

精密恒温槽技术性能试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